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作者:煮酒笑余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64章 局势

书名: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作者:煮酒笑余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1

郴州。

皇帝六百里加急的旨意,没用多少时日就飞越千里传到了郴州境内。

驻守郴州的李存孝得到皇帝旨意,似乎并没有感觉到意外。当初契丹信使前往京都之时,便是自郴州南下进入冀州,而后前往青州最后入京都。

契丹人踏入郴州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只是他们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又有契丹英武王耶律指颜的文书,李存孝也就没有刻意刁难他们,让他们顺利抵达到了京都。

他身在郴州,其实一直都在关注着契丹那边的局势,毕竟郴州很大的一片疆土与契丹接壤。巩固边境安全,同样是他这位兵马大元帅的责任。

依照契丹目前的局势来看,耶律指颜派遣人前往京都面见皇帝,只有一个解释最为合理:求援结盟。

尽管李存孝不知皇帝会作出什么决策,但他身为大元帅,需要做的便是未雨绸缪。倘若皇帝要出兵援助,很大概率会就近调动兵马,而自己挥向的大军定会成为首选。

所以,当那几名突厥信使过境郴州后,李存孝就已经着手作出了相应的安排。

首先便是加强郴州与益州的安稳,尽最大的可能避免两州出现交州那样的兵变。其次便是巩固边防安全,部分大军北上,前往与契丹接壤之处镇守边关。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经历战乱后,两州地广人稀,想要稳固两州,则需要大量兵力支持。

综合全局考虑,在平定上三州的战乱后,他并未让杨世荣与喹莫并未返回凉州。杨世荣在不久前被李存孝派遣到益州,负责益州安定。至于喹莫,本想让他前往交州协助平叛,但随着契丹信使的到来,暂时没有对他作出任何指派。

随着皇帝旨意的下达,李存孝终于清楚了下一步的安排。皇帝既然已答应出兵契丹,他当即就按照皇帝旨意作出相应安排。

羽林卫本就属于待命状态,只要一声令下,大军稍作休整便可随时出发。

安排喹莫驻守郴州城,他则带着三万羽林卫于圣旨抵达的第二日奔赴契丹。不仅如此,其挥向另有两万羽林卫调动至郴州边境待命。

鼎盛时期羽林卫将近十万人,经过平定内乱的这场大战,羽林卫存活下来的仅有五万人。

虽然羽林卫没有再扩充,但这五万人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不敢说他们可以以一敌十,以一敌三还是没什么难度的。

经过李存孝的调教,窦天华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虎将。此行他虽没有进入契丹,却也被委以重任,那便是驻守在郴州边关。

能够戍守边关的主将,其忠心与武力自是不必多言。当初塞北百万联军南下的时候,就曾屡屡战功。龙城一战,让他名震三军,更是被冠以飞将之称。

若论战功,当初那些人中,除了已经阵亡的高翔,他的战功绝对首当其冲。

京都。

蛊虫驱除后,秦狄并未在当日醒来,他的这一场昏迷已经持续两日,并未苏醒,彷佛又回到了在突厥时昏睡的那种状态。

苏雨晴心中焦急,可也无济于事。无论是董平还是神婆,又或是云霄子,均是束手无策。单从脉象看,除了有些虚弱并无其他问题。

龙须草也吃了,各种滋补的灵丹妙药也都齐全,可是人就是没反应。这几日苏雨晴日夜守在延禧殿亲自照料,眼中满是担忧。

皇帝出兵契丹的消息在朝堂之上传开,大臣们对于出兵契丹一事议论纷纷。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认为此时国内刚经历战乱,不宜再轻易出兵。但皇帝已下旨意,众人也只能按旨行事。

支持者多以武将为主,对他们来说,武将的职责便是开疆拓土,保境安民。而反对者,自然就是朝中的文臣了,对他们而言,想要强汉,只有休养生息才是最快且最有效的办法。

其中最为难的便是魏征与户部那些官员们。前几年皇帝为了巩固地位,安抚百姓,免去了各州三年赋税。

这期间百姓的生活的确有所好转,人口数量逐渐呈上升趋势,但有一点,都是新生儿童。连年征战使得

但是,连年征战却导致大汉境内的劳力锐减。所以人口数量虽呈现上升趋势,但经济却始终停滞不前,粮食产量也是如此。

尽管税赋已经征收了几年,但随着朝廷大军的四处征战,征收的粮草只是杯水车薪,每年国库还需耗费千万两白银购买粮食才可维系大军所需。除此之外,各州府出现天灾,朝廷还要想方设法的救济赈灾。

言简意赅,用一句话来概括:大汉的疆土虽扩张了不少,却出现了外强中干的趋势。

国库的银钱倒是足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钱没地方花。倘若朝廷大量购买粮食,就会导致民间物价飞涨,百姓的生活必将受到极大影响,朝廷的根基也会动摇。

魏征深知其中利害,所以他极力反对皇帝四处征战,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反对在国家大义面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尽管内心对皇帝征战持反对意见,但他不会死谏皇帝。倒也不是还怕死,而是他若死谏,史书必将此事记录下来,这极有可能会成为皇帝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甚至被后世之人称之为无道昏君。

身为文臣之首,他自是要衡量利弊。既然无法左右皇帝的想法,那么作为臣子,他所能做的便是尽最大的努力,处理好朝中政务。若是能在逆境中让大汉变得繁荣昌盛,那就更完美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