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作者:兰若寺小妖 | 分类:都市 | 字数:93.6万字

第303章 双管齐下

书名: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作者:兰若寺小妖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29 04:38

宝根做这件事很简单,举报信是真的,他当大队长的时候,大队部已经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投诉信。

多数是孩子们之前闹矛盾了,一气之下互相写的。

他们也知道大队部不会真管这些事----就是为了出气!

时过境迁,估计这些举报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件事。

宝根当初也是也是出于以防万一,用薄纸把这些纸条内容全部临摹了下来。

所用的纸张、墨水全部是偶尔得来的那种,上头还没有他的指纹。

宝根放学后借着去看林靖远的机会,沿途把一份名单塞到了市场主管部门的举报箱里。

其实宝根在这件事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破绽的,只要杜必新死不承认,甚至坚持让公安部门介入侦查,哪怕宝根最近刻意没有去过大队部,他也会成为重大嫌疑对象。

可宝根早就准备好了后手。

他给杜必新安排的福报,必须让人家吃的心甘情愿……。

五条杠驾临大队部。

宝根坐在首位语重心长的说着话。

“杜必新老师这种行为,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支持的……!”

“把同学们都发动起来,给杜老师写感谢信,坚决不能让别的学校学生认为我们景川小学的人格外特别!”

“不要说是我说的,就说是你们自己想到的,思想上要进步,要跟得上政策,所以这件事我觉得还是当做正面典型对外宣传的好……。”

小学生开会基本不起多大用,但小学生们的家长发力那就不同了。

自己孩子懂事知道上进这是好事,家长们自然会支持,再说这件事,杜必新明面上也确实没有做错。

于是乎,就在杜必新叫天屈的时候一纸表扬信从上头轻飘飘的发了下来。

随之而来的还有好几个小学上百封由小学生写的感谢信。

这一回哪怕是杜必新打死不承认,他的单位也必须让他承认下来。

如此典型的荣誉单位是不可能放弃的,但里头的危险和锅则由他杜必新自己背。

杜必新自己也被弄迷糊了,被几所小学大队部争相邀请去做演讲,美滋滋的晕头转向中,这件事认了个十足十。

他哪里知道这三十六封全是实名举报的举报信,其中涉及到的举报和被举报的机关子弟超过六十多人。

这些人的家长明面上都点头笑着说杜必新同志做的很对,是很有思想和决心的一位同志,放在市场管理这一块太屈才了!

必须加担子。

好像版纳那边还缺人……。

最后一场酣畅淋漓的小学演讲刚举办完,第二天杜必新就一脸懵逼的被送上了南下的火车。

杜必新走了,最慌的是钱玉柱。

他总觉得杜必新被搞成现在这样,多少与当初帮自己做的那件事有些关联。

杜必新上车的时候他托人送了些钱票过去,自己没敢露面。

也正是因为他的谨慎,刚好避开了某人的眼线。

……

赵翔平微微摇头。

亏他以前以为钱玉柱是个可以被栽培的,可事实证明距离他的期待还是差了太多。

他扭上钢笔套,沉思起来。

虽然师妹詹宁美确实挺漂亮,自己也很喜欢,但这不是他真正对付林家人的理由。

借口替詹宁美一起长大的那个“哥哥”出气不过是他哄师妹的手段。

他知道再优秀的女人都喜欢这一套。

收拾柳茹茵、张宝根都是他顺手为之。

但实际上他要针对的目标正是林靖远本人。

一个战场下出来的大老粗,一个煤矿里挖煤的普通工人,居然带头把有线电厂那个头疼的项目给解决掉了!

可偏偏他赵翔平的父亲在两个月前给这个项目下了定论----离开老大哥的支持,这个项目不可能继续。

林靖远这里得表扬,而他父亲却因此有了靠边站的迹象。

赵翔平想要的不是林靖远家一地鸡毛,而是林靖远这个人被彻底否定,包括他曾经主持的项目!

“看来,还是得自己动手……。”

当赵翔平思索完毕,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能在这么年轻的岁数做到这个位置,赵翔平当然不是泛泛之辈。

市里的甄别-办公室是一个临时成立的机构,但权责却极重。

很多之前被错误-定性的人都由这个临时机构来审核平-反或一棍子直接打死。

故而其他部门单位的人遇到赵翔平和他的同事都是客客气气,凡事都会很给面子。

还有更多的人想要攀上关系,只求对自己或者亲友高抬贵手。

赵翔平不动声色的调出了七八份到了进行甄别到了最后一步的档案。

前头几个领导的评语都是好的,说明已经过审,这些人不出意外的话会得到重生。

赵翔平负责的业务在单位里不是很重要,就是最后对人们照本宣科的念几条必须遵守的规定,然后让他们领取手续。

最重要的办理审批手续环节,他是插手不上的。

但他也有自己的手段,他准备今天让这几个人插个队先领手续。

“以上这些就是要宣讲的全部内容,我知道诸位都是好几个科研单位的技术骨干,”赵翔平带着温和的笑容,“这次回去大概率是能再次得到重用的,不用感谢我们甄别办,但只有两句话送给各位。”

“希望大家在之后的工作中要放弃之前的架子和成见,多宣扬和肯定泥腿子出身的同事。”

“还要积极的向他们进行学习个靠拢。”

“随后三个月到半年,我们办公室会对各位进行回访,在与群众打成一片这一项上,我希望大家能做的最好!”

七八个戴着眼镜的中老年人擦拭一下眼角的泪水,激动的鼓起掌来。

赵翔平心里微微一乐。

他说的这几句话滴水不漏,事后就算出了什么事也找不到他头上。

这七八个人里有三两个大概率是会去到援建善后小组做技术攻关的。

试问整个善后小组里,真正泥腿子出身的所谓“技术人员”,除了林靖远还有几个?

先捧一捧那个姓林的,他才好使出第二个看似不起眼的杀招来。

这才叫做双管齐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