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作者:兰若寺小妖 | 分类:都市 | 字数:22.6万字

第164章 端午

书名: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作者:兰若寺小妖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29 04:38

*祝福大家端午安康*

1960年的端午在五月末,也就是柳茹茵生日过后没几天。

根据指示,这个传统节日一定要过好,于是各部门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供应节日市场。

端午在五六十年代是个传统大节,包粽子这件事就算是再难从各部门、各单位到各家各户,都会想尽办法弄上几个。

南方人包粽子用的是箬竹叶,而北方则多用芦苇叶。

箬竹叶和芦苇叶都带有清香,味道各不一样。

就在这些天,一批批晾晒好的芦苇叶子被送进了京城,一点点的分发了下去。

其中也有少量的箬竹叶,但几乎不对外供应。

端午前三天,各家粮店开始供应少量的大黄米和江米(也就是糯米),这是包粽子的主要原料,排队的人龙比一条胡同还要长。

虽然粮食供应依旧紧张,但各家商店里的艾叶却敞开了供应。

不过大部分人家都是自己出城去采摘芦苇叶子和艾草,比如海淀、通州、昌平的芦苇就很多,尤其是玉龙潭的芦苇叶子最为出名。

小苏州胡同居委会组织了几次出城采叶子的活动,可惜收获不丰,人实在是太多了。

陈玉华带着柳茹茵上了一次街,芦苇叶子没抢到几片,替代品玉米叶子倒拿了一斤多。

玉米叶煮一煮也能当包粽子的叶子,就是容易散,而且没有清香味道。

碱面是解卫军去买的,还排了半夜的队。

作为新晋的外贸生产单位,景山街道布帘厂得到了额外的照顾。

别家单位都是每人发一到两个免费的小粽子,里头包的几乎全是代食粉子,而布帘厂职工每人得到了三个小粽子,其中有一个是用大黄米、豆子和一点糯米包的。

景川小学的每个学生得到了一个代食粽子,里头还奢侈的放了一点点白糖。

屈原的因素被刻意淡化,京城日报发表文章号召大家“过G命化的端午节”,鼓励用劳动来代替封建迷信。

过节这天,整个京城都很热闹。

例如景川小学组织全校学习改编的G命歌曲,其中就有《接班人》这首歌。

各街道组织居民们集体打扫卫生,清理公共区域,宣讲爱卫生爱劳动。

有几个手里富裕点的街道还骚气的组织人包粽子,用来慰问老人和军属。

例如景山街道最近从外贸部扯皮要回来一笔木制厂和布帘厂的款子,出手就很大方。

送给军属的粽子里居然还有一颗枣子。

小苏州胡同的日子比别处也要强些,毕竟木制厂给居委会多少回了口血。

一大锅干巴巴的糊糊熬着,就连朱大妈也不记得自己居然放了些什么进去,反正都是能入口的东西。

试毒的的医务室的老中医,他吧唧了几口,觉着没什么相克的在一起就成。

熬成最黏糊的浆糊状,拿煮熟的玉米叶子一裹,马莲草当绳子一绑,每人分一个。

到最后大锅下头撤了火,温度降了下来,胡同里的孩子们便围住了大锅,找了草根木棍一个劲的在锅里戳糊糊锅巴,还一边往嘴里塞,更不停的哈气。

宝根觉得这个糊糊锅巴超级香,比后世的那些零食锅巴好吃太多了。

他挤在最里头,一边抢着自己吃一边给身后的梅子嘴里塞。

两人脸上都是黑一道白一道的。

刘思敏和关泰山配合默契,搭着人梯去抓大锅最底上的锅巴,那里的最是焦香。

眼见有大春和几个大孩子也挤了过来,宝根眼珠子一转,从衣服下头抽出笔记本来假装一个“没注意”。

本子掉进了微温的锅里,他一把捞出来的时候,沿途的锅巴都不见了。

可场面混乱中,孩子们谁也没发觉其中的问题。

整个胡同的孩子在那天都变成了黑张飞,本来脸上没有的也被同伴抹了几把。

一个两个模仿着京剧角色,嘴里叫着“呛册呛册”的京腔在胡同里穿来走去。

直到大人们干完义务劳动回来,屁股上来一巴掌拍哭然后带走一个。

没办法几乎家家孩子的衣服都一个模样,加上都是小黑脸,只能凭着哭声分辨是不是自己家的毛孩子。

当然也有拍错的。

例如伊老师一连拍错了三个小朋友才找到他家的伊红兵,其中还差点“误伤”了梅子身边的宝根。

一个八岁一个六岁,差了半个头,这也能认错?!

好在宝根一直在防着......。

林爱红和林拥军被宝根各自塞了几把糊糊锅巴,也吃得一脸是黑色。

柳茹茵没好气的给他们挨个洗脸洗手。

最后一张小脸擦干净后白白净净的,原来是梅子。

老屋厨房,陈玉华在弄端午的吃食。

她轻轻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脸上带着笑意。

今儿是她怀孕后第一个节日,所以她和林靖远商量了一下,准备私下过得稍微好一点。

她一狠心用了两斤大黄米包粽子,林拥军和林爱红的粽子里还有一颗红枣——红枣是陈父陈母寻来给她补气血的。

甚至她还不顾林靖远的反对,拿出了一点红糖泡了水给大家蘸粽子吃。

除了粽子,她还发了点白面,一人一个白面馒头。

配上两块腊肉骨头熬的咸肉汤。

柳茹茵又切了一碟子咸菜疙瘩。

别说孩子们,就连林靖远和解卫军都吃得那叫一个舒坦。

林爱红意犹未尽:“为什么不天天过节啊?”

院里家家都在过节,只是桌上的东西不一而论,彼此都很有默契的不互相打听。

平日里冷冷清清的高山南家今天也很热闹。

贺老四在未来女婿家喝高了,也不知高叔从哪里弄来的地瓜烧,几乎被贺叔一个人喝完。

喝醉了还抱着院子里的树一个劲的嚎。

一会儿叫自己过世老婆的名字,一会儿叫小女儿的名字。

就在今天端午节,贺红苗走了。

她自愿报名去了东北。

人们常说:爱上一个人也许只要一天,而看清一个人可能需要一辈子。

但刘永生没给贺红苗记挂自己一辈子的机会。

原本准备破罐子破摔的刘永生在忽然发现自己居然还有退路的时候,最终决然选择了自己。

这些天吃的苦,他不想再吃第二回!

“我听居委会的伯伯说,红苗姐在永定河边上哭了一夜,第二天就报名去支边。”

挤在宝根和大春之间的栓子神秘兮兮的给出了小道消息。

“苗子姐不知道,贺叔那晚上就站在她身后十多米的地方也待了一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