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回1991

作者:一条蛋 | 分类:都市 | 字数:169.5万字

第685章 清北系

书名:重回1991 作者:一条蛋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26 04:33

回到家,林晓拿过一份司宁早晨时候送过来,他还没来得及看的文件。

确切的说,这是一系列的简历。

不过,这个简历,可不是学生自己填写的,而是超越集团通过自己调查得出的信息。

从96年开始,超越集团就开始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将公司的年轻员工,按照星号,分出不同级别来。

一颗星的员工,是没有任何培养价值的,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都非常低,关键是自身还不上进,得过且过,工作态度不好,主要由生产线的工人组成。

二颗星的员工,工作努力,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但能力上限较低,进取心不足。

只有达到三颗星的,才能称得上是人才,之上还有四颗星,五颗星。

这个星级,不是固定的,会随着每个季度的考察进行变动,每次变动幅度为半颗星。

比如,四星人才,在上一个季度内,表现没有达到预期,那么,就会降为3颗半星,如果与预期相符,那么就保持四颗星不变,如果表现超过预期,那么,就可以升为4颗半星。

虽然这个星级跟工资待遇不挂钩,但是,却会影响到升迁。

而对于每年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会统一划为3颗星,但也有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期间表现的极为优秀,这一部分,会从4颗星起步。

林晓现在看的,就是今年准备招收的应届大学生中的4颗星人才。

一共有24人,其中19人,是科研向的,加入超越集团后,会直接进入手机研发中心和半导体研发中心。

不得不说,这24人都极其优秀,其中2人获得过Imo的冠军,3人获得过Ipho的冠军,前者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英文缩写,后者是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缩写。

一般在高中的时候,能排在年纪前十名的,这就算得上是学霸了,但是,学霸跟这五位比起来,就是个弟弟,能获得这两个奖项冠军的,那都是学霸中的学霸。

另外,还有两人是在大学期间获得了双学位的,还有一人是当过学生会会长的,还有咋影响因子超过20的国际期刊中发表过论文的。

只不过,林晓把这24人的资料都看了一遍后,却皱起了眉头。

不是这些学生不优秀,每一个都是超越集团所需要的人才,但是,则24人,竟然有23人是清北的,只有一人是哈工大的。

而且,这种情况,不是今年才这样,去年,前年,也同样如此,尤其是去年,27人,全部是清北的,一个其他学校的都没有。

这么多的四颗星人才,加上大量的三颗星人才都是出自清北,以及研发中心里清北出身的教授、研究院等,这就导致,集团内部,隐隐形成一股清北毕业生所组成的势力,集团内有人称这股势力是清北帮。

在管理层面,清北帮暂时还没露头,职位最高的是已经升为五颗星人才的霍明,现在是华辰商超的总经理。

但别忘了,周玉和李芸,都是清北毕业的。

霍明能晋升这么快,除了表现确实出色外,或许也存在着周玉照顾学弟的因素在。

但整体来说,管理层面,清北帮还是可控的。

但是,在两所研发中心,清北帮已经不容忽视了,因为有靠山啊,两所研发中心中,有7名项目带头人,以及至少有50名教授、研究员级别的是清北出身的,至于副教授、副研究员级别的就更多了。

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儿。

人是有感情的,不说别人,就连林晓自己也会被感情左右一二,在认命一些关键职位的时候,会考虑到远近亲疏,其他人也同样会如此。

清北帮的那些老前辈,肯定会对后辈提携一二,这在人情社会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这对其他人却不公平。

如果只是个例,那是可以容忍的,但如果抱团,形成了一个集团,那危害就太大了。

现在还好,清北帮的前辈们虽然不少,但是,非清北帮的人才却是更多。

但是,等到这些前辈们退休后呢,那批清北帮的新人,就全部成长起来了,到时候,就会变成清北帮一家独大。

到时候,就算是他这个董事长,都未必能命令得动他们。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反抗他的底气,不是他们离不开超越集团,而是超越集团离不开他们。

他们一旦集体跳槽,超越集团的研发中心就空了,对超越集团的打击会是致命的,但是,他们这么强大的团队,却有很多公司抢着要。

想要提前遏制这种情况,其实很简单,只要少招收,或者不招收清北的毕业生就可以了。

但问题是,比起其他大学,清北的毕业生,确实是最优秀的,总不能放着最优秀的人才不要,而去招收稍差一些的吧?

而且,如果这么做了,那些清北的前辈们也会有意见,他们虽然不在清北工作了,但是,跟清北一直都是有联系的,哪个系出了好苗子,学校的老师们就会向他们推荐。

两所研发中心招收的不少学生,其实都是这么内定来的。

上一世,他就遇到过这一类问题,只不过,当时不是清北帮,他的公司,对清北的学生没那么大吸引力,虽然也有几个清北的人才,但数量太少,没形成‘帮’。

他最开始真正起家,是从收购一家日化厂开始的,后来才开拓的其他业务,而其他业务的负责人,都是从这家日化厂走出去的。

当时他没太重视,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这一批人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已经侵吞了公司超过3个亿的资产。

处理了这批人之后,公司也伤筋动骨,用了一年多时间才缓过劲来。

虽然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但怎么处理这类问题,他却没什么经验。

他只能想了一个‘笨’办法,既然招收的清北学生比例太高,那么,就再多招一些其他学校的学生,或者是海归,把清北学生的比例降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