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作者:大厦的老鲁 | 分类:游戏 | 字数:6.3万字

第9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书名: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作者:大厦的老鲁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3

夜风裹着泥土味儿往脖子钻,丁义珍把衣领往上提了提,踩着泥泞的小路往村口茶摊走。

他心里还盘旋着昨天在信用社那张纸上写的“风险不可控”四个字,越想越不是滋味。

这年头,啥事儿没风险?种地有旱涝,打工有工伤,连当官都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撸下来。可要是谁都不敢干,那就只能等着饿死。

茶摊还在老位置,几张掉了漆的塑料凳围着个煤炉,锅里咕嘟咕嘟熬着大碗茶。一个老头坐在角落,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捏着根烟卷,眼神却像钉子一样稳。

丁义珍坐过去,压低声音:“您怎么又来了?上次说好不露面。”

老人吸了一口烟,吐出一团灰雾,“我这不是来送点火种嘛。”

丁义珍皱眉,“什么意思?”

老人没直接回答,反而慢悠悠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推过来,“三个名字,三个电话,都是当年跟我一起在北角码头搬货的老伙计。

现在一个个都成了老板,手头宽裕得很。”

丁义珍低头一看,纸条上的字迹龙飞凤舞,但几个名字倒是认得出——王大海、陈德昌、林志远,听起来都不像假的。

“他们愿意投?”

“愿不愿意,得你去问。”老人顿了顿,补充一句,“不过有个前提。”

“什么前提?”

“不能说是我说的。”

丁义珍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您这人,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老人也笑,“我就是个喝茶的闲人,哪敢称神。”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说话,只有炉火噼啪作响。

丁义珍把纸条小心收进夹层本子里,又悄悄按下了录音笔的开关。

“话说回来,”老人忽然开口,“你知道为什么这些人能成事吗?”

“为什么?”

“因为他们吃过苦。”

丁义珍愣了一下。

“七十年代那会儿,香江不让大陆人上岸,我们就偷偷坐船过去。船破得像豆腐渣,一浪打上来就漏水。

有人晕船吐到胆汁都出来了,还得撑着划桨。

到了岸,不敢住旅馆,就在码头仓库里打地铺。白天给人搬货,晚上数钱,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老人说到这儿,语气突然沉了下来,“那时候我们只有一个念头——活下来。后来改革开放了,机会来了,我们也准备好了。”

丁义珍听得入神,手指不自觉地握紧了茶杯。

“你现在要干的事,跟我们当年差不多。”老人看着他,“没人信你,没人帮你,但你得自己走下去。”

丁义珍点点头,低声说:“我知道。”

老人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行了,话也说了,线索也给你了。剩下的,你自己去闯吧。”

说完,起身就要走。

丁义珍连忙拦住,“等等,您还没告诉我……”

“知道太多,对你不好。”老人摆摆手,转身消失在夜色里。

丁义珍望着他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这个人到底是谁?为什么会帮他?又为什么要藏着掖着?

他低头看看手里的纸条,觉得它比刚才重了许多。

第二天一早,他就骑着摩托车往镇上赶。

公用电话亭就在邮局门口,常年排队的人不少,大多是给外地打工亲人打电话报平安的。

轮到丁义珍时,他掏出口袋里的纸条,照着第一个号码拨了出去。

嘟——嘟——

电话响了几声后,终于接通。

“喂?”那边传来浓重的粤语口音。

丁义珍清了清嗓子,“您好,请问是王先生吗?我是汉东省京海市西洼镇的副镇长丁义珍。”

对方沉默了几秒,然后问了一句:“你打错了?”

丁义珍心头一震,正要说些什么,对方已经挂断了。

他深吸一口气,接着拨第二个号码。

这次接电话的是个女人,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您好,这里是陈记建材有限公司,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丁义珍立刻进入状态,“您好,我是镇政府工作人员,这边正在推进一个乡镇企业项目,听说贵公司有意向投资?”

对方一听,语气立马热情起来,“哦!是这个事啊,我们老板之前确实提到过,说是有位年轻人想建厂子,资金有点困难。”

丁义珍眼睛一亮,“那你们有兴趣进一步沟通吗?”

“当然有兴趣!”对方爽快地说,“不过我们老板现在在新加坡谈一笔生意,最快下周才能回来。等他回来,我让他亲自联系您。”

“那太好了。”丁义珍赶紧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辛苦您转达一下,我们这边随时欢迎考察。”

挂完电话,他长舒一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

至少,不是全无希望。

接下来几天,他一边继续联系剩下的投资人,一边开始整理资料,准备迎接可能的实地考察。

他知道,机会来了,就得抓住。

哪怕只是一线希望,也得当成太阳来追。

傍晚,他回到办公室,坐在桌前翻看那些投资人提供的背景资料。

忽然,手机响了。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号码。

他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丁镇长?”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点笑意,“我是陈德昌?”

丁义珍猛地坐直身子,“陈总,您好。”

“我听秘书说你在搞一个乡镇企业项目,预算三百万?”

“对,我们计划建一个小加工厂,解决本地就业问题。”

“嗯……”对方沉吟片刻,“我明天下午三点,带几个人过去看看。”

丁义珍心跳加快,“您要亲自来?”

“是啊,正好我在附近出差。”对方笑了笑。

丁义珍挂完电话,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盯着桌上的资料出神。

他手边堆着三份厚厚的材料:一份是乡镇闲置土地和劳动力的详细统计,一份是省里关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汇编,还有一份是他连夜画出来的厂区规划草图。

每一页都写满了字,密密麻麻的批注像蚂蚁搬家一样爬满纸张。

“这回可不能再空着手去。”他自言自语了一句,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摩托车突突地驶过乡间小路,车灯照亮了前方灰蒙蒙的一片。他要去县招商局,找那份行业报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