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9.2万字

第351章 丈量江山,丈量民心

书名: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4

“第十二位,国子监代表,林诗允。”

“国子监策论曰:税银之弊,根在‘吏心’。”

狼毫在“心”字上顿出锋芒,“今之官吏,视通商为利薮,置百姓于鱼肉。然《大陈会典》明载:‘税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非官吏私产。’某查扬州十年税册,见‘西域通商银’项下,竟有‘修缮官邸费’‘节礼应酬银’等无名之目,占比竟达四十余。”

“欲除此弊,当行三策。”

狼毫划出三道凌厉的墨线,“一曰清吏律,定贪腐量刑之规,凡贪税银一两以上,许百姓当街扭送;二曰设耳目,于商队、驿站置‘通商御史’,密报税吏不法;三曰开银库,令御史台会同十二学院,彻查近五年西域税银账目,追赃还民。”

林诗允望着“彻查”二字,想起刚刚秦朗的叮嘱:“诗允,若要动扬州的税银流弊,便要做好与整个官场为敌的准备。”

狼毫在“民心为秤”四字上重重收笔,墨痕透纸,在台基上投下剑一般的阴影。

卷轴收起时,广场西风骤起,将“清吏律”三字的墨香卷向人群。她忽然明白,自己笔下的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那不是策论,是百姓的生路,是帝国的命脉。

阳光跃过望海楼飞檐,在她素白的襕衫上织出金线。当国子监的策论撞上十二座学院的声音,当民心之秤遇上朝堂权谋,所有的墨痕与血泪,都将在这朱雀广场上,织就大陈王朝新的吏律篇章

阅卷现场

黄绢铺展,十二道策论依次陈列。吏部左侍郎王承佑抚须沉吟:“崇文学院沈砚之论税银流弊,引《唐六典》为据,然末句‘官营便民’与前文抵牾,当是心有顾忌。”

翰林院侍讲李廷玉点头:“致远学院陆承渊以图代论,三十六关盘剥标注详实,刀光血影俱在笔端,可称‘切中时弊’。”

扬州府尹杨弘济却皱眉:“云澜书院林晚棠画藏玄机,然胡商行贿之喻过于露骨,恐触上官忌讳。”

崇文学院(沈砚之):典据精当,然避重就轻。乙等七分

致远学院(陆承渊):论据确凿,如刀剖弊。甲等九分

云澜书院(林晚棠):以画喻政,见微知着。乙等八分

临江书院(周烈):痛陈法乱,数据详实。乙等七分

鸿鹄书院(李修远):制度之议稳妥,然失之锋芒。丙等六分

漠北书院(陆苍梧):白骨盈野之论,触目惊心。甲等九分

云溪书院(赵萱):算珠论弊,数字见血。乙等八分

白露书院(方尘):直言罢税,深得民心。乙等七分

栖梧书院(林墨):分道之策可行,然暗附权谋。丙等六分

苍梧书院(顾承泽):吏律量刑之议,切中要害。乙等七分

清风书院(林昭):以叶问心,振聋发聩。甲等九分

国子监(林诗允):三策清吏,纲举目张。甲等九分

王承佑:“漠北、清风、国子监三卷,皆以民心为秤,当列甲等。”

李廷玉:“致远学院图证俱全,可补策论之空疏。”

杨弘济:“栖梧书院分道之策,或可试行,然需防官吏阳奉阴违。”

最终裁定:漠北书院、清风书院、国子监、致远学院四卷并列甲等,余者按评计分。

陈睿渊接过评卷黄绢,目光在甲等卷上一一掠过,指尖在陆苍梧、林昭、林诗允的名字上稍作停留。他将卷轴递给扬州刺史洛洪,袖中玉佩随动作轻晃,在阳光下划出冷冽的弧光:“宣读吧。”

洛洪展开黄绢,声音穿透晨雾:“大陈扬州学院大比第二题策论评阅已毕——漠北书院陆苍梧、清风书院林昭、国子监林诗允、致远学院陆承渊,四卷并列甲等,各记九分!其余学院依评计分——”他话音未落,广场上忽起骚动。

“张贴榜单!”洛洪振袖下令。十二道黄绢卷轴在朱漆木杆上重新展开,墨字与阳光交相辉映。

话音落时,十二道黄绢卷轴同时发出裂帛般的声响。

陈睿渊望着台下诸学子,目光在林墨的紫衣、陆苍梧的兽皮坎肩、方尘的葛布襕衫上一一扫过。他忽然想起昨夜父皇的密旨:“扬州大比,实为试刀。若有学子触及税银贪腐核心,可暗中保护,亦可视作棋子。”

此时,阳光恰好跃过望海楼飞檐,在十二道卷轴上织出金色的网。

十二道策论,十二种声音,有的来自书斋,有的来自市井,有的来自朝堂阴影,有的来自大漠风沙。

西风渐起,十二道黄绢卷轴再次翻卷,洛洪看着皇榜上的墨字,忽然想起陈睿渊初至扬州时说的话:“所谓丈量江山,不过是丈量民心的倒影。”此刻他终于明白,这一场大比的秤杆上,称量的从来不是策论的优劣,而是帝国能否在贪腐的迷雾中,寻到那杆以百姓为星、以良知为砣的民心之秤。

广场外,卖炊饼的王大叔踮脚望着皇榜,浑浊的眼睛在“漠北书院”四字上打转:“这写白骨盈野的娃,倒像俺村口冻饿死的虎娃他哥。”

旁边卖炭翁用冻裂的手指戳着“清风书院”的“民”字墨痕:“这叶儿上的虫洞,咋跟俺家锅底的窟窿一个样?”

西域商团的胡商们挤在榜前,驼队向导用生硬的汉话念着“税银流弊”,络腮胡下的嘴角扬起苦笑:“若是早有这杆秤,我那驮着和田玉的骆驼,也不至于累死在‘风沙耗’的关卡。”

鸿鹄书院夫子看着自家学子的丙等评分,袖中江南盐商送的翡翠匣子硌得肋骨生疼。

日头漫过广场时时,皇榜前的人群仍未散去。陈睿渊立于飞檐下,听着百姓七嘴八舌的议论,忽觉腰间玉佩一凉——那是当年父皇赐的“量心玉”,此刻竟沁出细密的水珠,像极了百姓眼中未落下的泪。

崇文学院这边,带队的夫子林鹤年盯着刚下台的沈砚之说道:“通商税银乃国之重器,你却在策论里写‘官吏私设淋卤税’,是想断了书院的活路?”

沈砚之攥紧袖口:“学生见卖炊饼的王大叔被里正鞭打……”

“住口!”

林鹤年拍案而起,“民心?在这扬州城,盐商的‘心意’比民心重十倍!”

云澜书院队列里,林晚棠盯着自己的乙等卷,指尖抚过《丝路商队图》上的“私”字暗纹。

旁边沈清禾低声道:“听说你画中胡商的墨玉扳指,与盐铁使的佩饰一模一样?”她忽然撕下半幅薄纱,露出里面藏着的胡椒粒:“这不是画,是扬州城每个商铺老板都闻过的味道——用三成货物换‘查验无误’的朱批,比墨玉还值钱。”

漠北书院,陆苍梧用匕首刻着甲等卷的羊皮纸,狼毫字里落满黄沙:“三十六个关卡,每个烽燧下都埋着拒交陋规的商队。”

身旁的叶寒舟开口道:“陆兄,你这策论若真能让朝廷撤了‘验玉费’,老汉的骆驼队能多驮两袋葡萄干给漠北的孩子们。”

国子监这边,秦朗一行人围在林诗允身旁,展开甲等卷。

温清悠指着“彻查税银”的朱批:“扬州盐铁使的私账,你可抄录备份?”

忽然旁边传来武夫子的呵斥:“策论再好,若没胆子碰这滩浑水,也是纸上谈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