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9.2万字

第350章 扬州策影·下

书名: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4

“第七位,云溪书院代表,赵萱。”

双髻少女踏上台基时,怀中算盘珠子轻响,像极了扬州府库算盘上那些永远加不平的账。她指尖沾着墨渍,那是昨夜抄录十年税册时染上的,此刻混着算珠的檀木味,在晨雾中织成一张细密的网。

展开的策论纸上画着巨大的算盘图,个位档上溅着几点暗红——那是她刺破指尖按的指印,为那三十万两真正入了国库的税银。

“账面百万,实入三十万。”

狼毫在“七分流弊”四字上圈了三圈,墨迹透纸,在台基上投下阴影,恰似国库亏空的窟窿。赵萱拨弄算珠,“舶脚”“护粮费”“市例钱”依次落子,十车葡萄干的运税在盘上堆成小山,却在“贪官私囊”档上哗啦散落,只剩三成滚入“国库”格。

算珠停在“折色钱”一档,她想起前日在钱铺所见:官吏将百姓缴纳的足色白银熔成银锭,却按“成色不足”折算,十两白银只当七两入库。余下三两,铸成交相辉映的铅钱,混在官银里发回民间。

狼毫在“西域奇珍”四字上划出尖刺,墨点溅在“上官一笑”旁。

赵萱忽然解下算盘,竹制框架上刻着“算尽民心”四字,是云溪书院老山长临终所赠。她将算盘平展,露出底侧用炭笔写的密账:“某岁某官,收胡商珊瑚树,值银五千两,记‘风沙耗’充公。”

赵萱望着雀群掠过“市例钱”三字,想起去年冬日,百姓用掺了炭渣的铜钱缴税,却被税吏以“成色不足”为由拒收,最终冻死在税署门前。那些铜钱被扫进阴沟时,她蹲在旁边一枚枚捡,指甲缝里至今嵌着黑色的污渍,像极了算珠缝里的积灰。

算珠再次响动时,“百姓之苦”档上跳起一串红珠,如泣血般刺眼。

算盘收起时,一枚算珠滚落,在台基上滚出长长的弧线。

赵萱握紧狼毫,在策论末笔写下“请开银库,验成色,正钱法”,墨痕力透纸背,恰似算珠砸在贪官污吏心上的声响。

“第八位,白露书院代表,方尘。”

葛布襕衫的学子踏上台基时,衣角还沾着市井街巷的烟火气。他展开的策论纸上,“罢除苛税,还利于民”八个狼毫大字力透纸背,墨痕间洇着些许茶渍——那是昨夜在扬州茶肆听百姓诉苦时,不慎泼翻的粗茶。

纸页边缘贴着半片残破的货单,上面用朱砂圈着“淋卤税”“灶头钱”等名目,每一笔都被指甲划过,露出底下的草民血书:“三月卖新丝,四月粜新谷,税吏门前索,不留一粒粟。”方尘想起三日来走访的二十三家商铺,胡商的驼队空着返程,汉商的柜台上积满灰尘,就连卖炊饼的王大叔,也在算着哪天该“歇业避税”。

狼毫在“彻查”二字旁重重顿住,墨点溅在“无名之税”四字上,像极了百姓眉梢的愁云。他袖中掉出几枚铜钱,混着铅的假币与足色铜钱碰撞,发出暗哑的声响——这是从城西贫民区收来的“折色钱”,官吏用十文假币换百姓一两白银,美其名曰“便民折算”。

策论背面用炭笔绘着简略的民心秤:秤杆刻满西域通商的关卡,秤盘一边装着百姓的血泪,一边压着官吏的贪腐。

风掀起策论纸角,露出里面夹着的草根——那是从饿死在税署前的流民手中掰下的。

狼毫落下最后一笔,“路”字的末竖拖出长长的尾迹,如同一道刺破阴霾的光。

策论收起时,广场上的风卷着细沙掠过“利民之路”四字,却吹不散葛布襕衫上的盐霜——那是走访淮河盐户时,沾在衣裳上的苦难结晶。方尘想起老驼夫的话:“若真有明君,当知百姓之苦,不在纸上,在脚下。”他忽然挺直脊背,将策论高举过顶,晨光穿过纸页间的缝隙,在他脸上织出一片明暗交错的网,恰似这大陈王朝的民心,虽历经盘剥,却仍存一线希望。

“第九位,栖梧书院代表,林墨。”

紫衣少年拾级而上,金线绣的云雷纹随步伐轻晃,策论卷轴边缘的鎏金暗纹与陈睿渊腰间玉佩遥相呼应。

“设巡税御史,直属中枢。”

狼毫在“监管缺失”四字上勾出锋芒,林墨袖口的玉珏擦过纸面,留下半道淡痕。

卷轴翻至“官道民道分税”图,用青金石粉勾勒的官道旁,密密麻麻标着“卫所”“税卡”;民道则以赭石色勾边,隐入戈壁流沙。

狼毫在“疏商路之堵”处顿住,墨点溅在“减百姓之负”的“减”字上,形如泪滴。

卷轴合上时,林墨将策论放在案上,雪浪纸上的字迹在阳光下泛着珠光,却掩不住纸背用密笔写的“分税细则”:官道税收,四成入中枢,三成充边军,三成归地方;民道税收,五成给税吏,三成交山长,两成买平安。

他后退半步,朝陈睿渊拱手时。

“第十位,苍梧书院代表,顾承泽。”

顾承泽展开策论时,狼毫写的“吏律不严”四字力透纸背。顾承泽指着纸上《大陈刑统》抄录:“律文曰‘贪墨者斩’,却未明分厘之限。今有税吏私吞百两白银,竟以‘核查疏漏’搪塞,罚俸三月便不了了之。”

“贪税一两,杖责三十。”

狼毫在“一”字上重重顿住,墨点溅在“两”字右上角,形如悬顶之剑。

策论翻到背面,用炭笔绘着刑具图:荆条、枷锁、流放路线图。

风卷起他的青衫,顾承泽写道:“吏律如秤,不称金银,称民心。”

“第十一位,清风书院代表,林昭。”

狼毫悬在空白宣纸上三寸,“清风无策。”他轻声道,笔尖落下,在空白纸上点出一个墨点,“因所有策论,都写不尽百姓的血泪。”

胡杨叶上的焦痕扫过纸面,恍若河西走廊的狂沙。

“纸上的‘流弊’是墨字,百姓的流弊是血痕。”他的狼毫在墨点周围划出蛛网般的裂纹,“某随商队走了三个月,见税吏强抢民女充‘译官’,见卫所士兵与马匪分赃,见胡商卖尽货物却换不回返乡盘缠……这些,怎是笔墨能写尽的?”

卷轴翻至末页,用淡墨勾勒着烽燧遗址。林昭指尖抚过残垣上的刻痕:“这里埋着的不是枯骨,是被税银压垮的商队;这里吹过的不是风沙,是百姓的呜咽。”他忽然解下腰间玉佩,那是家传的“廉”字玉牌,此刻却被他放在胡杨叶旁,“当律法成了官吏手中的秤,能称金银,却量不出民心,这通商之策,便是刻在金石上,也是空文。”

“林昭唯有一问。”

狼毫在空白纸上写下最后一笔,“陛下的秤杆,何时能放下金银,拾起民心?”字

风起,素白襕衫猎猎作响。林昭忽然明白:真正的策论,不在纸上,在他们浑浊的眼睛里,在他们粗糙的掌纹里,在他们被税银压弯的脊梁里。他握紧狼毫,在卷轴封皮写下“清风问心”四字,墨香混着胡杨叶的枯涩,在晨雾中织成一片素白的云,那是浊世中,最后一片干净的天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