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力巅峰之我不是青天

作者:五缕烟火 | 分类:女生 | 字数:263.5万字

第327章 愈演愈烈的攀比风

书名:权力巅峰之我不是青天 作者:五缕烟火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5

安城跟着陈晓敏去机关食堂餐厅的时候,脚也不知道怎么迈了,手也不知道怎么甩了,竟然出现了同手同脚,那滑稽的模样,引得路上正去省委机关食堂吃饭的省委机关干部,忍俊不禁。

安城昂首挺胸,不以为然。

暗戳戳的想:省委王书记请我们吃饭,你们有这个待遇吗?

徐雨萌跟着王利琴已经先来到二楼的并州厅,餐桌上已经摆好了菜肴。

陈晓敏领着叶文静、安城、黄小雪和郑志勇走进餐厅,一进餐厅,几个人看到王书记本人,紧张的手脚都有些不听使唤了,只打哆嗦。

徐雨萌一一为王利琴介绍:

“这是我们县委办公室主任叶文静。”

“这是我们万陵县财政局局长安成同志。”

“这是我的联络员黄小雪。”

“这是驾驶员郑志勇同志。”

王利琴微笑着和大家一一握手,然后招呼大家入座。

“你们都是来自万陵县,也算是远道而来,今天就在机关食堂招待大家。这些菜都是我们机关食堂的厨师做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大家不要拘束,别回去了背地里说没吃饱。”王利琴诙谐地笑着说。

“谢谢王阿姨,我们一点都不紧张,是吧?”徐雨萌看出来了,他(她)们夹菜的手都有些在哆嗦,所以尽量的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

王书记和徐雨萌的话,多少还是打消了一些他们的紧张情绪,渐渐的,大家都没那么紧张了。

王利琴和大家谈笑风生。她又很随意的询问了叶文静、安城他们的一些的情况,叶文静和安城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顿饭吃得很愉快,让万陵县的这些人感受到了省委书记王利琴的随和,没架子。

用完餐后,王利琴送徐雨萌一行到了车旁,再一次叮嘱徐雨萌说:“雨萌,回去后好好干!争取在万陵县干出特色、干出成绩来!要胆大心细、勇于探索,争取走出一条符合万陵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我们广南省县域经济农业农村发展的样板!”

听话听音!徐雨萌何等聪明,一下子听出了王利琴话里的意思:王阿姨是让自己好好的发展万陵县,然后形成经验,好在全省各县区推广,让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广南省农业农村发展的“万陵模式”!

“王阿姨放心,雨萌一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用心摸索并形成农业农村发展的’万陵模式’,您就等着瞧!”徐雨萌信心满满的回答。

只要省委、省政府对万陵县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加上自己的能力,万陵县何愁发展不起来!

种植油菜和紫云英的资金一到位,万陵县全县各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乡镇热火朝天的开始了油菜和紫云英的种植,据万陵县农业农村局的统计,当年油菜和紫云英的种植面积,达到了60多万亩,真的应了市财政局局长关平的估计,种植面积翻了一番。

徐雨萌也在关注国内其他县区的油菜种植面积,万陵县的油菜和紫云英种植面积,妥妥的国内最大,届时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万陵县成为国内最大的的油菜花和紫云英金晌地将成为事实!

徐雨萌同时指示县文旅局和各乡镇、村委会,在一些田间地头,用木材打造一些风车、观景台、水车一些和油菜花、紫云英景致相映衬的小景观,既花不了什么钱,又可以让游客在欣赏油菜花和紫云英的同时,感受到别样的风景。

万陵县委县政府同时还决定,在来年的四月底五月初,举办万陵县首届油菜花、紫云英观赏艺术节,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利用油菜花,紫云英观赏艺术节招商引资才是重点,同时正式向全国的游客发出邀请:国内最美、最大的油菜花、紫云英欣赏地,就在万陵!

万陵人民欢迎您!

...........

过了冬至,农村里面就开始闲下来了,农村里面娱乐方式不多,主要是打牌。

这一闲,就蛋疼!

这些年,各地不约而同的兴起了“名人热”,各个地方为了发掘名人到了近乎魔障的地步。

只要是当地的名人,哪怕是历史上那些招人唾弃,千夫所指的反面派,也以耻为荣,奉若神明。

就连《水浒传》里的潘金莲的家乡有人争,高俅的家乡也有人争..........

找到了所谓的名人的,以修族谱的名义号召全村人捐款,然后在村头立一个大大的牌楼,雕龙画凤,牌楼上鎏金写着:***的故乡——**村,好像这么一干,这个村子立马就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农村村与村的攀比心更强。

这村找到一个进士,那村就恨不能找到一个状元,你找到一个户部尚书,我就巴不得找出一个丞相。

你家的牌楼修成高10米的,我们村的就要修的比你高1米,非要弄个11米的。

这股风自然也吹到了徐远舟的老家,新江省的安陵县禾桥镇。

本来民风淳朴的小桥村还算淡定,有点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的气势。

但很快,小桥村的村民们就不淡定。

小桥村的隔壁是沈桥村,全村1000多人基本上以姓沈为主。

沈桥村在禾桥镇的经济基本上垫底,现在是谁有钱谁老大,笑贫不笑娼的时代,村子里不富就没有底气,所以沈桥村在禾桥镇一直就是个小透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次修族谱的时候,有一支沈姓一直查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到了1000多年前,然后发现这一支沈姓里有一位姓沈的先人,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

这一下沈桥村的如获至宝扬眉吐气了。

要知道兵部尚书在明朝的时候属于六部尚书之一,统管全国军事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兵部尚书的级别可是正二品,比现在的省委书记、省长级别还要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