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

作者:听风问水2023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99章 权谋织就胭脂局:太后与孤狼的初次过招

书名: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 作者:听风问水2023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9

其实吴天翊不知道,或者说太后不直接赐婚而大摆贵女宴,实为藏刀于袖的阴柔权谋。

燕王府三郡有超过三十万狼骑屯驻北疆,若强下赐婚旨意,无异于逼狼反噬,她需避其锋芒。

再者,直接赐婚必选自己心腹女如淑妃侄女沈明玥,反倒坐实 “安插眼线” 的算计,让吴天翊警惕心骤起。

她要的是温水煮蛙:借宴请首辅、太傅等实权朝臣之女,既试探朝堂对 “联姻燕王府” 的态度(愿送女者可驯为制衡棋子,抗拒者则暴露与燕王府暗通可能),又能让贵女们的 “闺阁闲话” 成为软化北疆狼性的利器 —— 当徐瑶等人口中传颂 “世子眉峰如刀裁云岫” 时,军中 “杀人如麻的狼王” 便悄然染上中原脂粉气,此为 “诛心先于诛身!”

更妙的是宴席本身的弹性:吴天翊若席间失礼,可借 “轻薄贵女” 之名申饬,若表现得体,则顺势撮合,将 “联姻” 包装成 “郎才女貌” 的天家恩典。

至于为何不用自己人?太后对着鎏金镜轻拨银发,如今若再塞个 “太后心腹” 给吴天翊,北疆军民怕不是要把紫微城烧成灰。

倒不如让朝臣们自发送女入局,既能分化朝堂势力,又可让燕王府误以为 “这是朝臣攀附,非皇家胁迫!”

“狼只能被诱进金丝笼,不能被赶!等那些贵女用情丝系住他的爪,哀家再慢慢拔他的牙……”这就是太后王语冰的阳谋!

此时太后看徐瑶给吴天翊斟完酒就笑着介绍了起来,就见她指节轻叩案几,鎏金护甲与玉石桌面相撞发出清响。

“这是内阁首辅徐大人的长孙女徐瑶,” 她微微侧头,目光投向左前方身着月白缠枝莲纹绫罗裙的少女,嘴角扬起惯有的慈蔼弧度,“擅诗赋,通音律,闺中常以‘断纹琴’自喻!”

徐瑶福身时,天水碧织金比甲下的裙裾轻颤,髻上累丝嵌珍珠步摇随动作轻晃,耳尖的薄红恰与她帕角绣着的并蒂莲相呼应,在烛火下,莲花瓣扭曲成诡谲的形状。

太后指尖划过案几中央的狼首浮雕,忽然转向正前方着湖蓝百蝶裙的少女。

“这位是太傅李崇年的孙女李若璃,” 她语气轻缓,右手食指虚点少女腰间,“善丹青,尤工雪景,去年冬日绘的《松鹤图》被收录进御书房!”

李若璃慌忙福身,蹙金绣银鼠葡萄纹裙角扫过暖炉,碳火溅在她鞋面绣着的寒梅上,烫出焦黑斑点。她腕间翡翠镯内圈的 “李” 字暗纹清晰可见,衣领处别着一枚松枝形状的碧玉簪,正贴合 “踏雪宴” 主题。

太后身体微向右前方倾斜,抬手示意身着鹅黄襦裙的少女上前。“尚书令王肃之嫡女王莞宁,” 她眼角微挑,目光落在少女腰间鹿皮箭囊上,“精于骑射,去年秋猎曾射中三只野兔!”

王莞宁抬头时,累丝玉簪上的东珠坠子晃了晃,鹅黄襦裙上的飞虎纹随动作起伏。她望着吴天翊小臂刀疤的目光直白如北疆小狼,与其他贵女的羞怯截然不同。

最后,太后腰背重新贴紧圈椅,左手掌心向上,虚引右后方的淑妃侄女。

“淑妃侄女沈明玥,” 她声线放柔,右手抚过自己耳垂,示意对方的耳坠,“自小养在深宫,性子最是端谨,琴棋书画皆通!”

沈明玥身着茜香红织锦长裙,外披银鼠皮裘,起身时裙裾扫过吴天翊靴尖,狼首珍珠耳坠随动作轻摆,她耳垂上的红宝石狼眼,在烛光下显得突兀而讨好。

吴天翊一一回礼时,太后目光始终如细针般钉在他身上,从他碾碎松针的靴底,到抱拳时袖口露出的腕骨,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太后眉头微微一皱,鎏金护甲在圈椅扶手上轻轻刮过,发出细若蚊呐的声响。

她看着吴天翊在介绍四位贵女时始终端方有礼的模样 —— 那姿态分寸拿捏得极准,既非倨傲失礼,亦无半分轻佻,竟让她想起先皇年轻时接见外邦使臣的派头。

徐瑶的耳尖红得能滴血,李若璃的指尖绞皱了裙角,王莞宁的目光仍黏在他刀疤上,连沈明玥刻意沾染的孜然香都在风雪中飘得凌乱,可这少年却像尊冰雕玉琢的神像,眉目间无波无澜。

十六岁的年纪,在京中贵胄子弟中正是贪看美人、醉心诗酒的荒唐时候,就连她膝下那几个皇孙,见了这般阵仗也要红着脸结巴。

可吴天翊不同,他抱拳时广袖垂落如松枝覆雪,后退半步时靴跟蹭过青砖的声响都透着北疆军阵的严整,哪像个少年?分明是头早已褪去绒毛的孤狼,披着人皮站在这松鹤亭里。

“这孩子……” 太后喉间滚过未出口的惊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翡翠镯 —— 当年先皇也是这般沉稳,沉稳到让她疑心他早已看透自己在朝上设的局。

此刻吴天翊眼底的冷光,竟与记忆中先皇临终前的目光如出一辙,那是种洞穿浮华、直抵人心的锐利。

更令她心惊的是,传言里 “粗鄙无礼、放浪不羁” 的北疆世子,此刻说起 “久居北疆,疏失礼仪” 时,咬字竟带着几分中原士族的清贵腔调。

若不是亲眼见过他腕骨的薄茧、听过他声线里的沙砾感,她几乎要以为这是哪个世家培养出的嫡子 —— 可偏偏不是,他是在北疆风雪里摸爬滚打、用狼首刀舔过血的异类。

“翊哥儿这腔调和做派,倒像是在翰林院浸过十年的,” 太后指尖轻叩案几,笑意里掺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惊叹,“哀家竟瞧不出半分北疆的粗粝气了!”

“太后谬赞!” 吴天翊笑着应道,少年抬头时,雪粒子正落在他睫毛上,融成水珠滚进眼窝,却没激起半分涟漪,“臣在北疆时,每日寅时便要与狼骑演练阵法,连吃饭都得握着刀。”

他忽然轻笑,指腹碾过盏中的葡萄酒,“若连这点礼数都学不会,怕是要被麾下将士笑话!”

这话听着是自谦,却藏着锋芒 —— 北疆狼骑的规矩,竟比中原礼教更严苛?

太后望着他袖口褪下的三寸腕骨,青白肌理间的薄茧排列得极有规律,那是握刀、拉弓、策马才能磨出的形状,与京中贵公子们养尊处优的手截然不同。

“这少年果然……” 她顿了顿,想寻个合适的词,却发现 “少年老成”“深不可测” 都太单薄,“叫人刮目相看!”

亭外风雪忽然卷来松涛声,像极了北疆狼嚎,太后望着身边四位贵女形态各异的剪影,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 —— 她不该用中原贵女的标准去衡量这头狼。

徐瑶的诗赋、李若璃的丹青,在他眼里或许不如一把狼首刀实在;王莞宁的骑射、沈明玥的端谨,也比不过一场真实的厮杀。

不过她还是要试试,她就不信哪个少年不爱红袖添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