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替嫁嫡女:虐渣打脸不回头

作者:一个会飞的咸鱼 | 分类:同人 | 字数:7.8千字

第75章 海棠影深

书名:替嫁嫡女:虐渣打脸不回头 作者:一个会飞的咸鱼 字数:0 更新时间:07-26 04:30

晨露未曦时,西院的垂丝海棠便醒了。苏挽棠立在廊下,看细碎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谁不小心撒了把新晒的米粉。她提着铜壶往白瓷缸里添水,腕间铜铃随着动作轻响,惊得阶下两只灰雀扑棱棱飞起来,翅尖掠过廊角的铜铃,叮咚声撞成一串。

“姑娘,听说二小姐房里的灯直亮到三更。”小桃捧着帕子从角门进来,袖口沾着新采的茉莉,“二姑娘跪在正厅青砖上,额头都碰红了。”

苏挽棠低头整理袖口,月白缎面映出她微抿的唇角:“跪的是她自己选的。”昨夜诗会上,苏若瑶的南珠手钏被当众拆穿是假货,尚书夫人当场命人将她押去祠堂跪抄《女诫》。原以为是做戏,不想曾向是真的——毕竟苏府嫡女的名声,到底关联着相府的体面。

“姑娘心善。”小桃撇撇嘴,“若换作从前,二姑娘早闹得沸反盈天了。”

“闹有什么用?”苏挽棠将最后一株海棠移到新换的陶盆里,“她若肯把心思用在读书上,何至于被陈若琳那些人踩在脚下耍?”她指尖抚过叶片上的晨露,“你去厨房说一声,让厨房给二妹妹送碗杏仁酪,温着些。”

小桃应了声,刚要退下,忽见门房老周颤巍巍跑进来,额角挂着汗:“姑娘!定北侯府世子求见,说是...说是有北境的消息要面呈。”

铜铃骤响。

苏挽棠的手顿在半空,瓷壶里的水晃出几滴,溅在青石板上,晕开浅淡的水痕。她望着廊外那株老海棠,枝桠间还挂着昨夜诗会的灯笼残穗,心跳却比当年在玉佛寺躲追兵时还快些。

“快请。”她将铜壶递给小桃,理了理鬓边的茉莉,“取我那身月白杭绸衫子,再把我父亲送的翡翠禁步戴上。”

萧承煜立在垂丝海棠树下时,晨露正顺着他的玄色箭衣往下淌。他肩头沾着星点草屑,显然是连夜赶路来的——这与苏挽棠记忆里那个总倚在马厩门口啃糖葫芦的少年郎判若两人。他眉峰微蹙,眼底带着惯有的沉郁,却在看见苏挽棠时软了三分:“挽棠,别来无恙?”

“萧校尉倒是风尘仆仆。”苏挽棠垂眸看他腰间的玄铁剑,剑穗是新换的,用的是北境特有的狼尾毛,“这趟北境,辛苦你了。”

萧承煜跟着她进了厅,目光扫过案头的《鲁班经》残页,喉结动了动:“我正是为这个而来。”他从怀中取出个油布包,层层打开,露出半卷焦黑的绢帛,“前日在玄甲营旧垒里寻到的,与你给我的残页能拼上。”

苏挽棠展开绢帛,指尖拂过上面的机关图样。那是她从未见过的连弩设计,弦扣处标着契丹文字,旁边用朱砂点了个“福”字——正是父亲信里提到的福王私印。

“这机关能连发二十箭,射程三百步。”萧承煜指着图样,“玄甲营的叛军用的就是这个。我在旧垒的暗室里还发现了账本,福王每月往漠北送三十车精铁,名义上是换马匹,实则是给叛军打造兵器。”

苏挽棠的手指停在“福”字上,指节微微发白。她想起半月前在玉佛寺,萧承煜浑身是血地说“北境要变天”,那时她还当是少年人的危言耸听,如今看来...

“挽棠。”萧承煜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她的帕子传过来,“你父亲说,福王与漠北可汗早有勾结,这次北境叛乱,怕是早就谋划好的。他让你...暂且留在金陵,等他查清证据再...”

“我知道。”苏挽棠抽回手,将绢帛收进檀木匣,“你父亲去年冬天来信,说北境的雪能没过马膝。你穿这么单薄,仔细冻坏了。”她起身从柜中取出件狐裘,“这是我母亲的旧物,你带着。”

萧承煜接过狐裘,触到上面的并蒂莲绣纹,眼底泛起水光:“你...”

“萧世子。”小桃端着杏仁酪进来,打断两人的对话,“姑娘说,您赶了夜路,先喝了这碗热乎的再说话。”

萧承煜接过碗,低头抿了一口,杏仁的甜香在舌尖漫开。他望着苏挽棠垂眸整理妆奁的侧影,忽然想起初见她时的模样——那时她还是个缩在玉佛寺佛龛后的小丫头,攥着半块白海棠糕,眼睛亮得像星子。如今她眉眼依旧,却多了层说不出的沉静,像深潭里的水,任风吹过也掀不起波澜。

“挽棠。”他放下碗,“北境的事...你莫要插手。”

“我何时插手了?”苏挽棠抬眼,将妆奁里的银簪子一个个理整齐,“我只是替父亲整理些旧物。”她指尖停在一支翡翠簪子上,“对了,昨日收到父亲的信,他说金陵的海棠让他想起母亲,等查完案子,要带我去海边。”

萧承煜望着她腕间的铜铃,忽然笑了:“等北境事了,我陪你去看海。”

“好。”苏挽棠应得轻快,转身时铜铃轻响,“对了,萧承煜可听说,昨日诗会上出了件趣事?”

萧承煜一怔:“什么趣事?”

“二妹妹的南珠手钏。”苏挽棠走到廊下,望着院角那株新栽的海棠,“原是她母亲托人从广州带的,说是南海东珠,结果被我当众拆穿,是染色的蚌珠。”

萧承煜挑眉:“哦?”

“我母亲当年在金陵珠玉行当掌事,教过我认珠子。”苏挽棠摸了摸花瓣上的露水,“真正的东珠该有粉晕,染色的经水一洗就褪。二妹妹倒也没闹,跪在祠堂里抄了半宿《女诫》,今早我去送杏仁酪,见她眼睛肿得像桃子。”

她转身时,阳光正好穿过海棠花枝,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影:“萧校尉可知道,她为何总爱跟我较劲?”

萧承煜摇头。

“因为她怕。”苏挽棠轻声道,“王氏被关进家庙那天,她跪在正厅哭着喊‘姐姐救我’,可后来见我被众人孤立,又觉得我活该。她这辈子,活得太累了——既要学王氏的刁蛮,又要学世家女子的端庄,却忘了自己本来是什么样子。”

她望着萧承煜肩头的草屑,忽然笑了:“不过这不打紧,总有一天她会明白,比起那些虚浮的东西,真心才是最金贵的。”

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厅里,苏挽棠坐在案前写信。小桃捧着茶盏站在一旁,看着她笔尖流转,墨香混着海棠花的甜香,在空气里漫成一片。

“姑娘,大夫人派人来问,说今晚要在正厅摆宴,给您接风。”小桃压低声音,“说是要请几位夫人来,顺便...提提二姑娘的事。”

苏挽棠放下笔,将信笺折成海棠形状:“去回大夫人,说我有些头晕,今晚就不赴宴了。”

“那...二姑娘那边?”小桃犹豫道,“听说她今早跪在您院门口,说要给您赔罪。”

苏挽棠望着窗外的海棠树,枝桠间有只麻雀跳来跳去:“让厨房炖碗银耳莲子羹,给她送去。就说...春寒未消,喝些甜汤润润喉。”

小桃应了声,刚要退下,忽见院外传来一阵喧哗。几个丫鬟簇拥着个穿湖蓝裙裳的姑娘进来,鬓边的南珠手钏换成了珍珠串,虽不如从前华丽,倒显得清爽许多。

“姐姐。”苏若瑶站在廊下,眼尾还带着红肿,“我来给你赔罪。”

苏挽棠放下茶盏:“起来吧。”

苏若瑶膝行两步,跪在她面前:“昨日是我蠢,不该拿假珠子骗人。姐姐教训得是,我...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她声音哽咽,手指绞着裙角:“我...我总怕被人看不起,才学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之前是我不对被嫉妒蒙蔽了内心,做了很多措施前几天还联和....姐姐,你说得对,真心才是最金贵的。我...我想跟你学认花,学读诗,好不好?”

苏挽棠望着她泛红的眼尾,想起昨夜在祠堂外听见的哭声。那声音里没有骄纵,只有恐惧和无措——或许这个被宠坏的庶女,也不过是个缺爱的孩子。

“起来吧。”她伸手扶起苏若瑶,“学认花倒不必,明日起你跟着厨房学做杏仁酪,比我泡的甜便好。”

苏若瑶愣了愣,随即破涕为笑:“真的?”

“自然。”苏挽棠摸了摸她的头,“你若做得好,我便把母亲的《百花谱》借给你。”

苏若瑶接过《百花谱》,指尖发颤:“姐姐...你真的不怪我了?”

“怪你什么?”苏挽棠望着她,“怪你昨日犯蠢?还是怪你今日来赔罪?”她转身走向廊下,“你若真心改过,便该明白,比起与人争强,不如与自己和解。”

苏若瑶望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幼时在祖母膝头听的故事——故事里说,海棠花虽美,却要扎根深土才能年年盛开。原来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别人的夸赞,而是自己心里的那片土。

暮春的风裹着海棠花香漫进院子,苏挽棠坐在廊下,听着小桃与苏若瑶的笑声。她腕间的铜铃轻响,像母亲在耳边哼的那首白海棠谣。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下,两下,敲碎了暮春的黄昏。

她望着案头的《鲁班经》残页,又想起萧承煜带来的北境消息。父亲说等金陵事了,要带她去看海。或许那时,北境的雪已经化了,漠北的草也绿了,福王的阴谋会被彻底揭开,玄甲营的叛军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而她,只需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浇花、读诗、陪二妹妹学做杏仁酪,还有,等父亲回来。

窗外,月光漫过青瓦,落在信纸上。苏挽棠吹熄烛火,躺在榻上,听着窗外的虫鸣。这一夜,她睡得格外安稳——因为她知道,有些风雨,她已经能自己扛了;而有些春天,正在来的路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