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九转金丹炉第2部

作者:用户23987345 | 分类:玄幻 | 字数:1.8万字

第27章 疗愈丹

书名:九转金丹炉第2部 作者:用户23987345 字数:0 更新时间:07-24 16:22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子们持续使用着这些疏通经脉的材料辅助修炼。那些用灵檀木梳梳头的学子,渐渐发觉自己在冥想时思绪愈发清晰,仿佛脑海中的灵力漩涡变得更加有序,吸纳灵气的速度也有了细微的提升。每次梳理头发,都像是在与自身经脉对话,让灵力的传导更加精准。

佩戴灵玉的学子们,身体周围的灵力波动愈发稳定。在修炼灵力外放的技巧时,灵玉的滋养使得他们对灵力的掌控力增强,不再像之前那般容易失控。曾经难以驾驭的强大灵力,如今在灵玉的辅助下,能够较为顺畅地从经脉中涌出,化作一道道光芒,虽微弱却充满希望。

涂抹灵晶药膏的学子,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坚持后,明显感觉到经脉阻滞之处有了松动。他们在修炼灵力循环功法时,不再被那些顽固的堵塞点所困扰,灵力能够在体内完整地循环起来,每一次循环都像是对经脉的一次洗礼,让经脉的韧性和宽度都有所增加,为容纳更多灵力做好了准备。

服用灵蜂浆的学子,体内灵力的纯净度显着提高。当他们与他人切磋灵力技艺时,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对方灵力中的杂质与破绽,自身灵力的运行则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灵蜂浆不仅疏通了经脉,还似乎激发了身体潜在的灵力感知能力,让他们在修炼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份独特的优势。

随着对这些材料的深入利用,学子们在修炼之途上逐渐崭露头角,他们深知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着他们去探索,更多的难关需要凭借智慧与毅力去攻克,而他们也将带着这份执着与信念,继续在追求强大灵力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炼丹课程公告

明日将开启练气期二层的炼丹课程,望各位学子提前做好准备,准时参加。

炼丹之术,博大精深,分类众多。其一为疗愈丹类,此丹专注于治愈伤势、驱散病痛,无论是战斗中所受的外伤,还是修炼时不慎走火入魔留下的内伤,疗愈丹皆可助修士恢复元气,重回巅峰状态。其二是灵能丹类,服下后能快速补充修士体内的灵力,在灵力匮乏的关键时刻,灵能丹可解燃眉之急,让修士得以继续施展法术,应对危机。其三为辅助丹类,其功效在于辅助修炼,可增强修士对灵力的感知与吸纳速度,或是稳固修炼根基,使修士在修炼之途上事半功倍,减少走弯路的风险。

不同种类的炼丹,对药材的选取、火候的掌控以及丹方的搭配皆有独特要求。在后续课程中,将会为大家详细讲解各类炼丹知识与技巧,请各位务必认真对待,勤加练习,以掌握这神奇而又实用的炼丹之术。

今日,有幸邀请到炼丹大师亲临我们的课堂,为大家详细讲解疗愈丹。

疗愈丹,堪称修士在伤病困境中的希望之光。其炼制需多种珍贵药材,如灵虚草,生长于灵气汇聚的灵虚谷深处,吸纳日月精华,蕴含强大的生机之力;还有血精参,其外形似人参却通体血红,对修复受损经脉有着独特功效;再搭配上幽梦兰,此花在午夜幽梦时分绽放,能舒缓伤势带来的痛苦并促进灵力与肌体的融合。

炼制疗愈丹时,火候的掌控尤为关键。初始需以文火慢慢温养药材,使药性缓缓融合,如同春风拂过大地,唤醒沉睡的生机。待药材融合到一定程度,则转为武火,让灵力在丹炉内迅速激荡,如同汹涌的浪潮,推动丹药成型。

疗愈丹成,其色泽温润如玉,散发着柔和的光晕。对于外伤,它能加速伤口愈合,使肌肤再生,即便是筋骨断裂,也可在其药力作用下逐渐接续;对于内伤,它能精准地寻找到受损的经脉与脏腑,一点点修复裂痕,驱散淤积的灵力杂质,让修士的灵力运转恢复顺畅,重归健康状态,从而得以再次踏上修炼与冒险的征程。

太子林恩灿和皇子林牧询问后以下是几种疗愈丹炼制药材的种植攻略:

灵虚草

- 生长环境:灵虚草喜阴,需种植在有高大树木遮挡阳光的地方,如深山老林的山谷中,且要靠近水源,以保证土壤湿润。

- 土壤要求: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可将腐叶土、泥炭土和珍珠岩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基质。

- 播种繁殖:在春季或秋季,将灵虚草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轻轻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在适宜温度下,一般一周左右即可发芽。

- 日常管理: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同时,要注意除草,防止杂草争夺养分。

血精参

- 生长环境:血精参偏好凉爽、湿润的气候,可选择在海拔较高、云雾缭绕的山地种植,以模拟其野生生长环境。

- 土壤要求: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需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种植前可施足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

- 种植方法:多采用根茎繁殖,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根茎,切成小段,每段保留至少一个芽眼,然后将其埋入土壤中,覆盖一层薄土,浇足水。

- 田间管理:生长期间需适当遮荫,避免阳光直射。要定期施肥,以满足其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幽梦兰

- 生长环境:幽梦兰生长在阴气较重的地方,如古墓、深谷等附近。在人工种植时,可选择在较为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或温室中,通过调节光照和湿度来模拟其生长环境。

- 土壤要求:喜欢疏松、透气性好的酸性土壤,可将松针土、泥炭土和蛭石混合作为种植土壤,并添加适量的硫磺粉来调节土壤酸碱度。

- 繁殖方式:可采用分株繁殖,在春季或秋季,将幽梦兰植株从土壤中挖出,小心分离成若干小株,每株保留一定的根系和叶片,然后分别种植在新的花盆或种植区域中。

- 养护要点:对水分要求较高,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同时,要注意保持空气湿度,可通过喷水、使用加湿器等方式来增加空气湿度。

炼制药材的品质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生长环境

- 灵气浓度:药材生长环境中的灵气浓度至关重要。例如,生长在灵气充沛的灵泉附近或古老灵脉之上的药材,能够吸收大量灵气,其品质往往上乘。就像灵虚草,如果生长在灵气稀薄之地,可能只是普通品质,但若是长在灵气汇聚的灵谷深处,就会成为高品质的炼药材料。

- 土壤条件:肥沃、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土壤有助于药材生长出更好的品质。以血精参为例,生长在腐殖质丰富、酸碱度适宜的土壤中,其内部有效成分的含量会更高。

生长周期

- 自然生长时间:一般来说,药材生长时间越长,品质越高。比如人参,百年人参和千年人参在药效上有天壤之别。百年人参可能只能作为普通药材,而千年人参则是珍贵无比的炼丹材料,对炼制高品质的疗愈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采摘时机

- 成熟度:采摘药材时,必须把握好成熟度。过早采摘,药材有效成分未完全形成;过晚采摘,有效成分可能流失或变质。例如幽梦兰,只有在午夜幽梦时分完全绽放时采摘,才能保证其品质最佳,此时它所含的舒缓伤势和促进灵力融合的成分达到峰值。

炼丹大师为太子林恩灿和皇子林牧提供了以下种植疗愈丹炼制药材的心得与技巧:

了解药材特性

- 不同药材对生长环境有不同要求,如血参喜好温暖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在15°c-28°c,湿度保持60%以上,土壤要肥沃、疏松、排水良好.

- 掌握药材生长周期也很关键,像血参一般生长3年左右收获,此时有效成分含量高.

选种与育苗

- 选种时要挑选品质优良、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或种苗。比如种植人参时,要选芦头完整、参体粗壮的种苗。

- 对一些发芽困难的药材种子,需进行催芽处理,如用温水浸泡、沙藏等方法,可提高发芽率。

土壤准备

- 依据药材特性选择合适土壤,大多数药材适合肥沃、排水良好且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如种植灵芝可选择木屑、棉籽壳等作为培养基质.

- 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翻耕、消毒,可施入适量有机肥和磷钾肥作基肥,增强土壤肥力和透气性,为药材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播种与移栽

- 按照药材种类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播种时间,一般春季或秋季较为合适.

- 播种要注意密度,不可过密或过稀,播后覆盖薄土并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对于需移栽的药材,移栽时要注意保护根系,带土移栽可提高成活率,移栽后及时浇水定根。

田间管理

- 要根据药材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如忧遁草喜欢湿润环境,但浇水过多会导致根部腐烂.

- 适时适量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提升药材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药材争夺养分和水分,还可减少病虫害滋生,除草时要避免损伤药材根系.

- 注意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间作,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将病虫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收获与加工

- 把握好收获时机,在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进行收获,如人参在秋季白露后收获,此时人参皂苷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 收获后需进行适当加工处理,如晾晒、烘干、炮制等,以保证药材质量和药效,加工过程要遵循传统方法和规范,确保药材品质.

炼丹大师站在丹炉之前,神色庄重地开启了本次教学。“炼气期二层炼丹与一层大不相同。一层时,诸位主要是熟悉丹炉与火焰,所炼制之丹较为基础,对灵力的把控要求也相对较低。而二层炼丹,难度与复杂度皆有提升。”

说罢,炼丹大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药材,一一摆在桌上,详细讲解:“此次炼制的疗愈丹,药材之间的融合需更为精细。在灵力注入上,不再是单纯的量的增加,而是要根据药材特性,分时分段精准注入。比如灵虚草,质地轻柔,灵力注入初期需温和缓慢,否则其精华易散失;而血精参较为坚韧,可在中期加大灵力推送,促使其药性充分释放。”

大师一边说着,一边将药材依次放入丹炉,双手舞动,灵力丝线从指尖缓缓延伸至丹炉之下,操控火焰。只见火焰时而幽蓝,时而明黄,随着大师的手势变幻。“看这火候,绝非一层时那般粗略,要时刻感知丹炉内药材的变化,以灵力微调火焰大小与温度。在凝丹之际,更是关键,需将灵力均匀包裹每一份药材精华,缓缓压缩,方能成就圆润饱满、药效充足的疗愈丹。”

众学长们围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师的一举一动,心中暗自将每一个步骤、每一处细节牢记,深知这炼气期二层炼丹的奥秘与挑战才刚刚开始,唯有勤加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精髓。

太子林恩灿和皇子林牧皆全神贯注,他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炼丹大师的每一个动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周围的学子们也都屏气凝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丹炉。

林恩灿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索着大师对于灵力注入节奏与药材特性匹配的讲解,他深知这其中的微妙平衡是炼丹成功的关键所在。林牧则是嘴唇紧抿,在脑海里不断模拟着大师操控火焰的手法,试图理解如何才能做到如此精准地感知丹炉内的变化并以灵力精妙微调。

学子们有的微微点头,似有所悟;有的则面露困惑,却仍执着地想要厘清每一个步骤。整个场地安静得只剩下丹炉中火焰燃烧的呼呼声和炼丹大师偶尔低沉的讲解声,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炼气期二层炼丹术的精妙世界里,期盼着能早日领悟其中真谛,自己也能炼制出高品质的疗愈丹。

在这炼丹之地,光线略显昏暗,唯有丹炉周围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墙壁上挂着几盏散发着幽蓝磷火的油灯,灯芯摇曳,使得室内光影忽明忽暗,仿佛将整个空间都带入了一个神秘的灵韵之境。地面由古老的青石板铺就,石板上隐隐有着一些奇异的纹路,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炼丹的传奇故事。

丹炉,那是整个场地的核心所在,它高达数尺,炉身铭刻着繁复的灵纹,这些灵纹时不时闪烁出微弱的金光,仿佛是丹炉呼吸或者思考的节奏。炉口喷出的火焰,颜色变幻多端,时而如绚烂的紫霞,时而似炽热的金芒,每一次颜色的转变都伴随着一股澎湃的灵力波动向四周扩散开来。周围摆放着的桌椅,皆是用珍稀的灵木打造而成,木纹中流淌着若有若无的灵光,仿佛在呼应着丹炉的灵力韵律。

此刻,炼丹大师站在丹炉前,表情严肃而专注,他的身躯微微前倾,双手舞动间,灵力如实质般在指尖缠绕。太子林恩灿和皇子林牧以及一众学子们紧密环绕,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期待。整个空间安静得只能听见火焰的呼啸声以及炼丹大师偶尔低沉的咒语声,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隔阂,带着古老炼丹术的神秘力量,让每一个人都沉浸其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分心,仿佛只要一个微小的动静,就会打破这炼丹过程中微妙的平衡,影响到最终丹药的炼制结果。

丹室幽韵

丹室之内,静谧幽沉。光影于昏暗中交错,唯丹炉周遭灵光隐现。墙壁悬灯,幽蓝磷火摇曳,映得地面青石板的灵纹诡秘非常,似在低诉往昔丹事。

丹炉丈许,灵纹覆身,金芒幽闪,仿若有灵。炉口焰光璀璨,紫霞与金芒交替,灵波四溢,周遭灵木桌椅呼应其韵,木纹流光。

炼丹大师肃穆,身姿前倾,双手灵丝缠绕,念念有词。太子与皇子及众学子环伺,皆屏息凝神,目含敬畏。唯闻火焰呼啸,咒音低沉,似携千古丹道神秘,令众人沉醉,不敢稍懈,恐扰炼丹微妙平衡,殃及成丹。

炼丹现场,气氛凝重且透着股紧张的专注劲儿。

炼丹大师站在那高大且刻满灵纹的丹炉前,眉头微微皱起,双眼紧紧盯着丹炉,眼神中满是专注与谨慎,仿佛这世上再无他物能入其眼。他双手有条不紊地挥动着,灵力自指尖源源不断地涌出,化作丝丝缕缕的光带,精准地探入丹炉之下调控着火候,那双手沉稳又灵活,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尽显大师风范。时而,他还会微微点头,像是对丹炉内药材融合情况表示满意,时而又轻轻摇头,似在思忖着下一步该如何更精细地把控。

太子林恩灿双手抱臂,身子微微前倾,目光随着炼丹大师的动作游走,脸上带着严肃认真的神情,偶尔会不自觉地抿紧嘴唇,眉头轻轻一蹙,显露出心中对炼丹步骤的思考与疑惑,仿佛在心里反复琢磨着若是自己上手,能否也做到这般精准无误。

皇子林牧则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丹炉,那专注的模样好似要把眼前这一幕深深烙印在脑海里。他时不时地踮踮脚,试图看得更清楚些,脸上的神情随着丹炉内火焰的变化而变换,时而流露出惊叹,时而又闪过一丝焦急,恨不能自己也下场去助力一番。

周围的学子们更是姿态各异,有的伸长了脖子,眼睛瞪得老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嘴巴微微张着,一脸的惊叹与好奇;有的则是眉头深锁,一边看着一边还在身旁的空气中比划着,模拟着大师的动作,那副全神贯注的样子,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一方炼丹之地和正在进行的炼丹之事了。

整个现场安静得只能听见丹炉中火焰的呼呼声和偶尔灵力涌动的细微嗡鸣,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紧张又充满神秘的炼丹氛围里,心无旁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