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125.5万字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五十九)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眨巴着求知的大眼睛,一脸虔诚地问:“师父啊,我想知道太阳中风,又拉肚子,还恶心呕吐,但外表症状已经缓解了,这时候该用什么药方呢?”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髯,笑眯眯地说:“这个问题嘛,可是有点考验人哦。太阳中风,又拉肚子又呕吐,但外表症状已经解了,这时候才可以攻其内里。如果一个人出汗一阵一阵的,发作还有时间规律,头痛得要命,心里感觉堵得慌,连胁下都隐隐作痛,时不时还想干呕,气短得跟跑了马拉松似的,出汗了也不觉得冷,这呀,就是表症解了但里症还没和顺的表现。这时候,就得请出咱们的十枣汤大侠啦!”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十枣汤?听起来好神秘啊!师父快讲讲,这十枣汤是怎么做的?药材都有啥?”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别着急,咱们这就来细细剖析这十枣汤的奥秘。”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十枣汤的方子:芫花(熬)、甘遂、大戟。这三味药材,各等分,也就是说它们用量是一样的。咱们现代人为了方便理解,就把古代的一两换算成5克吧。所以,如果你要配制这个方子,每种药材大约用个10克到15克左右。

接下来,咱们详细说说这三位药材的“英雄事迹”。

第一位英雄,芫花。这芫花啊,可不是一般的花,它长得有点像小灌木,开的花还挺好看的,但人家可不是靠颜值吃饭的。芫花性味辛、苦,温,有毒。它能行水消肿,祛痰止咳,外用还能杀虫疗疮。在这里,它主要负责攻坚克难,把水湿痰饮这些“敌军”给驱逐出境。不过,这哥们儿有点猛,所以得熬一下,减轻它的烈性,要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误伤友军”——也就是咱们的身体啦。

第二位英雄,甘遂。甘遂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挺温和的,但实际上人家可是个狠角色。它性味苦,寒,有毒。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甘遂就像是个超级排水工,能把身体里的多余水分迅速排出去。不过,这哥们儿也是有毒性的,所以用时得小心谨慎。

第三位英雄,大戟。大戟这名字听起来就像是战场上的大将军,霸气侧漏。它性味苦,寒,有毒。功能主治跟甘遂差不多,也是泻水逐饮的高手。不过呢,大戟除了能排水,还能消肿散结,对于一些因为水湿痰饮导致的肿块啊、结节啊,都有一定的消散作用。

好了,三位英雄已经介绍完了,咱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携手作战的吧。

首先,得准备十枚肥大饱满的大枣。这大枣啊,就像是后勤部长,负责给前线战士提供营养补给。先把这十枚大枣放到水里煮,煮到水剩下八成左右,也就是大约1.2升左右,然后把药渣去掉。

接下来,把咱们之前准备好的芫花、甘遂、大戟这三位英雄的粉末加进去。注意啊,这三位英雄的粉末得单独捣好,别跟大枣一起煮,要不然药效就该打折扣了。

然后,根据人的体质强弱,强人服一钱匙(大约15克左右的药粉),羸人服半钱(大约7.5克左右的药粉)。记住啊,这药得温服,别烫着也别凉了。最好是早上空腹的时候喝,这样药效更好。

喝下去之后呢,就等着看效果吧。如果拉的少,病还没除,那明天就再喝一点,加半钱就行。但是记住啊,这药可不能多喝,要不然身体可受不了。等拉痛快了,病也除了,就得赶紧用糜粥来调养身体了。这糜粥就像是战后重建的物资,能帮助身体恢复元气。

说到这里啊,小弟子已经听得目瞪口呆:“师父,这十枣汤也太厉害了吧!简直就是身体里的超级排水大军啊!”

张仲景仙师笑着点点头:“没错,这十枣汤确实是个猛药,但也是个奇药。只要用得得当,就能药到病除。不过啊,记住一点,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哦!”

小弟子连连点头:“师父放心,我一定牢记在心!”

有一天,有个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过来,眨巴着大眼睛问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为啥太阳病的时候,医生给发了汗,病人反而会继续发热恶寒呢?这道理我是越琢磨越糊涂。”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还挺爱钻研的嘛,于是决定用咱们中医的独门秘籍,再加上点幽默调料,给他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解。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哎呀,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先说太阳病啊,这就好比是你的身体被外邪给盯上了,就像是冬天里你穿了个薄外套,结果被一阵寒风吹得直打哆嗦。这时候呢,医生一看,哎呀,这家伙得赶紧发汗啊,把寒气给逼出去!于是呢,就给你开了发汗的药。”

“可是呢,这发汗也得有个度啊,不能一股脑儿地发,不然就像是你洗澡的时候,热水器开得太猛,结果被烫得嗷嗷叫。同样的道理,发汗发得太过了,身体的正气也就跟着流失了。正气一虚,外邪就又有机会趁虚而入了。这就是为什么发汗之后,你还会继续发热恶寒的原因。”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似乎有点明白了。张仲景仙师继续趁热打铁:“然后呢,有些医生一看,哎呀,这家伙怎么还发热恶寒啊?是不是病邪还没除尽啊?于是呢,又给你开了泻下的药,想把你肚子里的病邪也给拉出来。结果呢,这一拉可好,不光是病邪,连你身体里的正气也给拉虚了。这就叫‘心下痞’,就像是你的心口被一块大石头给压住了,感觉闷闷的,透不过气来。”

“这时候啊,你的身体就彻底乱了套了。表里的正气都虚了,阴阳气也都快耗尽了。就像是你的身体里住着一个阴阳失调的小精灵,它一会儿冷得直哆嗦,一会儿又热得直冒汗,把你折腾得死去活来。”

小弟子听得哈哈大笑,似乎觉得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张仲景仙师继续往下说:“更糟糕的是啊,有些医生一看你这情况,哎呀,这病得赶紧治啊,不然要出大事!于是呢,他们又给你来了个烧针疗法,就像是给你的身体来了个‘火烤疗法’,想把你身体里的寒气给烤走。结果呢,这一烤可好,胸口开始烦了,就像是心里有一团火在烧,脸色也变得青黄不接,就像是被谁给揍了一顿似的。”

“而且啊,这烧针还会导致皮肤肌肉都跟着颤动,就像是你的身体在跳舞一样,不过这可不是什么优雅的芭蕾,而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抽筋舞’。这时候啊,你这病可就难治了,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进退两难。”

小弟子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差点没从椅子上掉下来。张仲景仙师继续用幽默的语气说道:“不过啊,也别太担心。如果这时候你的脸色还稍微有点黄,手脚还是温的,那就说明你的身体里还有那么一点点正气在顽强抵抗。就像是你在战场上,虽然被打得七零八落,但好歹还没被彻底击垮。这时候啊,只要医生用对了药,你还是很有希望恢复过来的。”

“所以啊,咱们中医看病啊,就像是打仗一样,得讲究策略。不能一股脑儿地往前冲,也不能被敌人的假象给迷惑了。得根据敌人的情况来调整战术,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小弟子听完后,一拍大腿,笑道:“师父啊,你这讲解真是太逗了!我以前总觉得中医理论太枯燥了,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精彩的武侠小说一样!”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暗喜,这小子终于被我给逗乐了。于是趁机说道:“所以啊,以后你要想学好中医啊,就得先把这些理论给弄懂了。不过呢,也别太死板了,得学会灵活运用。就像是我刚才说的那个太阳病发汗后发热恶寒的例子啊,其实在临床上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呢。你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病情,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小弟子连连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而且啊,中医不仅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门哲学。它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道理。就像是你平时吃饭一样,不能光吃肉不吃菜啊,得荤素搭配才能营养均衡。同样的道理啊,你的身体也得保持阴阳平衡才能健康长寿。”

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求知若渴的样子,就像一只小猫看到了鱼罐头,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眨巴着眼睛问:“仙师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您知道吗,就是那种肚子下面感觉有个气球顶着,一按呢,软绵绵的,跟按在上似的,而且把脉的时候,发现关脉位置浮起来还大大的,这到底是咋回事儿?有啥方子能治不?”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暗笑,这小家伙还真会找难题。他捋了捋长髯,故作深沉地说:“哦?你说的是心下痞满,按之濡软,脉象关上浮大的症状吧?这可是有讲究的。来来来,我给你说个方子,保证药到病除,那就是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一脸崇拜地看着仙师,仿佛在说:“哇塞,仙师您真是太神了,连这种疑难杂症都能搞定!”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接着说道:“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这名字听起来就霸气侧漏,对吧?咱们来看看这方子是怎么配的。”

“首先,大黄二两。在古代啊,一两差不多就是现在的5克,所以大黄就是10克。大黄这家伙,可是个狠角色,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还能活血化瘀。它就像肠道里的清道夫,专门负责把那些堆积的垃圾和热气给清扫出去。不过呢,大黄虽然厉害,但也不能乱用,得根据病情来。”

“接着,黄连一两,也就是5克。黄连啊,那可是苦寒界的代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它的拿手好戏。它就像一把利剑,专门刺向那些热毒和湿气。黄连的味道嘛,嘿嘿,那可是出了名的苦,苦得能让你怀疑人生。不过呢,良药苦口利于病,咱们还是得忍着点儿。”

“最后,黄芩一两,同样是5克。黄芩这家伙,清热燥湿的能力也是杠杠的,而且还能凉血止血,安胎。它就像个全能选手,既能打又能防。黄芩的味道相对好点儿,没那么苦,但也不能说它是甜的。”

“好了,咱们药材备齐了,接下来就该制药了。这方子有个特别之处,它不是煎的,而是用麻沸汤渍的。啥是麻沸汤呢?就是滚开的水啦!把这三味药用两升麻沸汤泡一下,就像泡茶一样,只不过这茶可是有点猛哦。泡一会儿之后,把药渣绞掉,然后把药水分成两份,早晚各喝一份,温温地喝下去,舒服得很。”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暗想:“这方子也太神奇了吧?居然不用煎就能治病?”

张仲景仙师看出了他的疑惑,笑着解释道:“这方子啊,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大黄、黄连、黄芩这三味药,都是苦寒之品,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像一支特种部队,专门对付那些因热毒和湿气引起的心下痞满。而且啊,用麻沸汤渍的方法,既能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又能避免药材煎煮过久导致药性丧失。这样一来,药效就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啦!”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连连点头。他心里暗暗佩服仙师的智慧和高超医术,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医知识,争取也能成为像仙师一样厉害的大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