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122.0万字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十六)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4.5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有个小弟子跑过来,一脸迷茫地问:“师父啊,我遇到了个难题。如果一个人先是被发汗了,然后又用了泻下的药,但病还是没好,反而还烦躁得不行,这该怎么办啊?有没有啥神方可以救救他?”

张仲景仙师一听,捋了捋长胡子,笑眯眯地说:“哦,这个问题啊,简单!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这可是我的独门秘籍哦!”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茯苓四逆汤?听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怎么配,每种药材都是干啥用的?”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别急,我这就给你细细道来。”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个茯苓四逆汤的配方:

茯苓:30克(古代一两换算成现代5克,所以六两就是30克)

人参:10克(二两就是10克)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大约15-20克,视附子大小而定)

甘草:10克(炙,也就是炒过的,二两就是10克)

干姜:7.5克(一两半就是7.5克)

先把这些药材准备好,茯苓切片,人参切片,附子去皮破八片(这样更容易煮出药效),甘草炙过,干姜切片。

然后,把这些药材统统放进锅里,加上五升水(大约就是十瓶矿泉水的量)。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炖,炖到锅里只剩下三升水(大约就是六瓶矿泉水的量)就可以了。

煮好后,把药渣过滤掉,留下那香浓的药汁。

这药汁啊,要分三次喝,每次喝七合(大约就是一碗多一点),一天喝完。

张仲景仙师继续讲解各种药材的作用:

“茯苓可是个好东西,它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你想啊,这人先是被发汗,又被泻下,身体里的水分肯定流失了不少,但湿邪可能还没完全去掉。茯苓就能帮你把身体里的湿邪利出去,同时还能健脾,让你的脾胃功能恢复正常。这样一来,烦躁的心情也能得到缓解啦!

人参可是大补之物,它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这人病了这么久,身体肯定虚弱得很。人参就能帮你把元气补回来,让你的身体重新充满活力。而且啊,人参还有安神益智的功效,能让你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

附子可是个猛药,它有大辛大热、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你想啊,这人病得这么厉害,阳气肯定不足了。附子就能帮你把阳气找回来,让你的身体重新暖和起来。而且啊,附子还能散寒止痛,如果你身体哪里有疼痛的地方,它也能帮你缓解。

甘草可是个和事佬,它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在这个方子里啊,甘草就能起到调和各种药材的作用,让它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啊,甘草还有补脾益气的功效,能帮你把脾胃功能恢复得更好。

干姜可是个温中散寒的好东西,它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你想啊,这人身体这么虚弱,肯定容易受寒。干姜就能帮你把身体里的寒气驱走,让你的身体重新暖和起来。而且啊,干姜还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对身体的好处可多了去了!”

说到这里啊,小弟子又问了:“仙师啊,这个茯苓四逆汤到底是根据什么中医理论配出来的啊?”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哈哈,问得好!这个茯苓四逆汤啊,其实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配出来的。

你想啊,这人先是被发汗,又被泻下,身体肯定虚弱得很。在中医看来啊,这就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受损的表现。而茯苓四逆汤呢,就能帮你把阴阳调平衡、把脏腑功能恢复好。

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人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附子能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甘草能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干姜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这五种药材相互配合啊,就能起到温阳益气、散寒除湿、安神定志的作用。这样一来啊,你的病就能得到根治啦!”

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来,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小星星,问道:“师父啊,我听说发汗之后,有的人会恶寒,这是因为身体虚了对吧?还有的人呢,不恶寒,就一个劲儿地发热,这又是咋回事儿?这两种情况,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子可以搞定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问题还不少呢!不过,既然求知欲这么旺盛,那就好好给他上一课吧!于是,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缓缓道来:“小徒啊,你问得好啊!发汗后恶寒,那确实是身体虚了,阳气不足,所以外界的风寒就容易趁机而入,让你感到冷飕飕的。而不恶寒但热呢,那就是身体里的实热在作祟了,这热劲儿可是不小啊!这时候,咱们得和胃气,用什么方子呢?调胃承气汤,走起!”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看到了什么绝世秘籍一样:“调胃承气汤?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啊!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怎么配,每种药材都是干啥用的?”

看着小弟子那副求知若渴的样子,张仲景仙师不禁心中暗笑,这小子还真是挺好学的嘛!于是,便开始详细讲解起来:“调胃承气汤啊,这个方子可不简单,它里面有甘草、芒硝和大黄三味药。咱们先说甘草吧,甘草这家伙,可是中药里的‘和事佬’,它能调和各种药材的药性,让它们在一起不打架,还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你看它长得圆滚滚的,就像个和蔼可亲的老大爷,总是在药材堆里劝架呢!不过啊,这里的甘草得炙一下,炙甘草药性更温和,更适合用来补虚。”

“然后呢,就是芒硝了。芒硝这家伙,可是个‘泻火高手’,它性寒味咸,能清热泻火,润燥软坚。你想啊,身体里那么多实热,不得找个东西来泄泄火吗?芒硝就是干这个活的。它一进到身体里,就像个灭火器一样,嗖嗖地把那些热劲儿都给灭了。”

“最后啊,就是大黄了。大黄这家伙,可是个‘肠道清道夫’,它性寒味苦,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化瘀。你看它长得那个样子,就像个威猛的大将军,手里拿着大刀,一路披荆斩棘,把那些堵塞在肠道里的垃圾都给清除掉。这样一来,身体里的热劲儿就能顺畅地排出去了。”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已经看到了调胃承气汤在身体里大展神威的样子。于是,我继续说道:“好了,咱们知道了这三味药的作用,那接下来就得说说怎么配了。按照古方的比例啊,甘草二两(换算成现代就是10克),芒硝半斤(换算成现代就是25克),大黄四两(换算成现代就是20克)。把这些药材准备好之后呢,咱们就开始煮。”

“先把甘草和大黄放到锅里,加上三升水(换算成现代就是600毫升左右),然后开火煮。煮到水剩下一升左右的时候(换算成现代就是200毫升左右),就把药渣捞出来。这时候啊,锅里的药水就像是一锅浓缩的精华,看起来黄澄澄的,还挺诱人的呢!接着啊,咱们就把芒硝加进去,再稍微用小火煮一两沸,让芒硝完全溶解在药水里。这样一来啊,调胃承气汤就算是做好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又亮了起来:“师傅啊,那这汤喝起来是啥味儿啊?会不会很苦啊?”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苦?那是肯定的啦!不过啊,良药苦口利于病嘛!你要是想身体快点好起来啊,就得勇敢地喝下去!而且啊,这汤虽然苦了点儿,但是喝完之后啊,你会觉得身体里好像有一股清流在涌动,那些热劲儿啊、不舒服啊都随着这股清流被带走了。那感觉啊,别提有多爽快了!”

小弟子一听,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脸上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于是,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不过啊,喝这汤也是有讲究的。你得一口气把它喝完,别拖拖拉拉的。这样一来啊,药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喝完之后呢,你可能会觉得肚子里咕噜咕噜的,那是药效在发挥作用了。别担心啊,这是正常的反应。等过了一会儿啊,你可能就会去厕所‘释放’一下了。哈哈哈!”

小弟子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师父啊,您这说得也太生动了吧!不过啊,听起来这调胃承气汤还真是挺厉害的呢!那以后要是再遇到发汗后恶寒或者但热的情况啊,我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张仲景仙师欣慰地点了点头:“是啊!中医啊,就是这么神奇。不同的症状啊,就得用不同的方子来对付。就像打仗一样,得根据敌人的特点来制定战术。所以啊,你要想学好中医啊,就得把那些药材啊、方剂啊都熟记于心。这样一来啊,遇到什么情况都能游刃有余了!”

有一天,小弟子满脸疑惑地跑过来,眨巴着大眼睛问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想知道那个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里面干得跟沙漠似的,这种情况该咋整啊?有没有啥神奇的方子能救急?”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今儿个是碰到难题了,得好好给他上一课。于是他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说:“小徒儿啊,这太阳病啊,要是发汗发过了头,大汗一出,那胃里面可就遭殃了,干得跟被太阳烤焦的土豆似的。这时候啊,人会烦躁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想喝水,但记住啊,得少少地给,别让他一下子喝个饱,得慢慢来,让胃里面的气儿顺了,这病啊,自然就好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似乎还意犹未尽。张仲景仙师接着说道:“但要是这时候脉还浮着,小便不利索,还有点微微发热,口渴得跟好久没喝水似的,那咱就得请出大名鼎鼎的五苓散来对付它了!”

小弟子一听“五苓散”,眼睛更亮了,仿佛看到了救星。于是,张仲景仙师开始详细讲解起这五苓散的制配方法和药材功效来。

“这五苓散啊,可是个好东西,里面有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这五味药材。咱们先把它们一一介绍一遍。”

“先说这猪苓吧,它可是个利水的高手,能把身体里面多余的水湿给排出去,就像给身体请了个排水工一样。而且啊,它还能增强脾胃的功能,让脾胃更好地运化水湿。”

“再来说说泽泻,这家伙也是个利水的猛将,利尿效果杠杠的。它不仅能帮我们把身体里面的水湿排出去,还能防止水湿在体内积聚,形成痰湿、水肿啥的。简直就是身体里面的‘清道夫’嘛!”

“接下来是白术,它可是个健脾益气的能手。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白术能增强脾胃的功能,让脾胃更有劲儿去运化食物和水湿。这样一来,身体里面的水湿就不会积聚了,气血也会更加充足。”

“然后是茯苓,这家伙也是个利水渗湿的好手。它不仅能利水渗湿,还能健脾宁心。对于那种因为水湿内停导致的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啥的,茯苓可是有一手的。”

“最后是桂枝,它可是个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的暖男。桂枝能温暖我们的身体,让气血流通得更加顺畅。这样一来,身体里面的水湿就更容易被排出去了。”

“好了,介绍了这么多药材,咱们来看看这五苓散是怎么制配的吧。猪苓去皮后十八铢(换算成现代就是7.2克),泽泻一两六铢(换算成现代就是8克),白术十八铢(换算成现代就是7.2克),茯苓十八铢(换算成现代也是7.2克),桂枝半两(换算成现代就是2.5克)。把这些药材都捣成粉末,混合均匀,就成了五苓散了。”

“吃的时候呢,就用白开水(白饮)调和一下,每次吃一小方寸匙(大约就是一小勺吧),一天吃三次。吃完了还得多喝点热水,让身体出点汗,这样病就好得更快了。不过啊,记得要按照这个方法好好休息和调养哦,别又跑去瞎折腾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里面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找到了宝藏一样。但张仲景仙师还没完呢,接着给他讲起了中医理论和脉象理论来。

“小徒儿啊,中医啊,可是个博大精深的学问。就说这脉象吧,它能反映出我们身体的很多情况呢。脉浮啊,就说明邪气还在体表,还没深入到身体里面去呢。这时候啊,我们就得想办法把邪气给赶出去。但要是小便不利索呢,就说明身体里面的水湿代谢出了问题。这时候啊,我们就得用利水的药材来帮忙了。”

“而且啊,这五苓散啊,不仅仅能治疗太阳病发汗后胃中干的情况哦。它还能治疗很多其他因为水湿内停导致的病症呢。比如水肿啊、痰湿啊、小便不利啊啥的。简直就是个‘万能药’嘛!不过啊,话说回来,虽然五苓散很厉害,但也不能随便乱用哦。得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药材和剂量才行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