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官场无痕:平民子弟逆袭世家名门

作者:赶路的蜗牛君 | 分类:都市 | 字数:24.2万字

第564章 再次视察民生工程

书名:官场无痕:平民子弟逆袭世家名门 作者:赶路的蜗牛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0

第二天上午,徐家旺他们与项南和道口县投资公司,开始了正式的合作意向洽谈。

即将调任道口县脱贫办主任的县委副秘书长金正南,代表县里,也参与了洽谈会。

阳光透过道口县投资公司会议室的落地窗,在铺着墨绿色绒布的会议桌上投下斑驳光影。

投影仪投射出项南他们最近加班做的食品产业园扩建项目合作规划。

图片在白幕上闪烁,项南身着笔挺西装,指尖在激光笔按钮上轻轻摩挲。

道口县投资公司党委书记孙建民翻看着装订整齐的资料,纸页翻动声与空调的嗡鸣交织。

徐家旺带着团队踏入时,黑色皮鞋叩击地面的声响格外清晰,他身后助理抱着的文件袋。

金正南坐在长桌中段,新熨烫的衬衫领口微微发紧。

作为即将赴任脱贫办主任的干部,他目光不时扫过项南展示的农业数据,笔记本上已密密麻麻记录了好几页要点。

与此同时,董远方的黑色轿车正穿梭在道口县的街道上。

他望着窗外,突然开口:

“少强,这三天勤与金主任联系,及时了解那边的洽谈情况。”

刘少强点点头,过一会儿从后视镜里看向后排,斟酌着措辞:

“书记,那个卫金龙局长的情况我了解了一些。”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

“也托人打听了不少他调任文昌分局前的情况,跟韩书记说的一致,老百姓评价很高,只是市里对他工作并不是很认可。”

董远方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眼神深邃难测,他沉默良久,最终只是微微点头,窗外的阳光掠过他紧抿的嘴角,将车内的气氛衬得愈发凝重。

轿车缓缓驶过正在修缮的柏油路段,窗外扬起的尘土铺在车窗上,将阳光筛成细碎的金粉。

在远处热火朝天的民生工程工地上 —— 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穿梭如蚁,搅拌机的轰鸣声穿透车窗,混着刘少强刚刚汇报的话语,在他耳畔嗡嗡作响。

老百姓喜欢的领导干部,跟上级喜欢的是不一样的。

老百姓喜欢那些嫉恶如仇、雷厉风行的实干型领导。

董远方的喉结动了动,想起自己初到道口县时,也是凭着这股子冲劲啃下了不少硬骨头。

可当目光扫过市政府下发的 “维稳考核表”,那些用红笔标注的扣分项目仿佛化作枷锁,勒得人喘不过气。

而上级往往喜欢那种听话照做,不惹事不出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稳重型干部。

“书记,前面路口……”

刘少强的提醒被董远方抬手打断。

他望向挡风玻璃上斑驳的树影,突然想起某次在党校学习时,墙上悬挂的那句 “摸着石头过河” 的标语。

干事业哪有不出错的?若因害怕溅湿裤脚就止步于河岸,又如何蹚出发展的新航道?那些在改革浪潮中率先破冰的干部,哪个不是浑身沾满泥泞?

轿车拐入工程工地时,董远方的指节重重叩在车窗边框上,惊飞了停在梧桐枝桠上的麻雀。

难道,因为有麻烦就停滞不前了?他望着土堆上前迎风飘扬的红旗,心中已有了决断。

卫金龙那些被视作 “莽撞” 的过往,在他眼中反而成了难能可贵的火种 —— 这把火,或许正是烧穿积弊、照亮前路的关键。

搅拌机的轰鸣声中,分管副县长常玉琳和县教育局局长翁庆文踩着碎石小跑而来,安全帽的系带在风中晃荡。

常玉琳的公文包带子斜挎在胸前,随着步伐撞击大腿发出闷响;

翁庆文衬衫领口微微敞开,刚开春额角还能挂起赶路时渗出的汗珠。

两人利落地扣上安全帽,帽檐阴影下,目光不约而同望向董远方。

“董书记,道口县新建设的高级中学,施工已经有大半年时间。”

常玉琳提高音量,压过机械运转的嘈杂,她抬手指向塔吊林立的工地。

“我们争取今年秋季新生入学,就能投入使用。”

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工人们背着工具包攀爬脚手架,安全帽上的反光条在阳光下明明灭灭,宛如跳动的星子。

董远方眯起眼睛,望着正在浇筑的教学楼主体,混凝土泵车伸出的长臂如同巨蟒吞吐,满意地点点头:

“刚过完年开始施工,大家要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既要赶进度,又要保质量。”

风裹挟着水泥灰扑在他脸上,却掩不住眉间舒展的笑意。

翁庆文连忙凑近半步,补充道:

“董书记,您放心!”

他抬手抹了把汗,指腹在安全帽上蹭出灰印。

“从施工开始,我们教育局派专人进驻现场,24 小时轮班监督,材料验收、工序衔接全程把控,工程协调组就设在工地临时板房里!”

董远方闻言展颜,手掌重重拍在翁庆文肩头,震得对方踉跄半步:

“很好,很好!”

他转身望向远处规划中的操场,目光穿过飞扬的尘土,仿佛已经看见崭新的塑胶跑道与迎风招展的国旗。

此刻,起重机的哨声骤然响起,惊起一群在钢架间盘旋的麻雀,扑棱棱的振翅声,为这场工地对话添上生动注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