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作者:枫溪居士 | 分类:女生 | 字数:142.0万字

第294章 鲁国之变

书名: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作者:枫溪居士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7

于是,吴王阖闾悄悄派出使者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北上鲁国国都曲阜去面见当时鲁国权倾朝野的权臣-三桓之首的季桓子季孙斯。

季桓子迫不及待地打开布帛快速翻阅,看完就后他的心里已然有所计较,但公输氏乃昔日密谋推翻三桓的共同敌人,故而事关重大。他不得不通知另外三桓两家话事人叔孙武叔及孟懿子-孟孙何忌商量如何共同进退。

“阖闾此举实乃居心叵测,季孙兄,依某观之,彼不过欲借吾等之手除去公输果父女耳。吾等鲁国三桓切莫中其奸计也。”叔孙武叔(叔孙州仇)不屑冷哼道。

叔孙武叔身为鲁国司马,手握兵权,几乎没把南方的蛮夷之邦放在眼里。鲁国一直奉行周王室礼仪,而吴国虽然为周文王的大伯吴太伯之后,但文化相对独立,因此鲁国一向对其嗤之以鼻。

即便近几十年来吴国曾数次击败原本能与天下诸侯霸主晋国斗得不相上下的南方大国楚国,甚至将其揍得满头是包、抱头鼠窜,那又如何,匹夫之勇而已。

“叔孙兄此言差矣,吾等三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走夫子,君上无孔丘佐之,犹如无根之木也。如今君上已然不理朝政,然近日闻其颇为念旧,故暗中遣人寻先君众子,颇有欲阖家团聚之意哉。”季孙斯听不下去了,他不耐烦地打断道。

孟懿子闻言不明所以,疑惑不解地问道:“吾观君上之气色,恐彼将不久于世也。想必人之将死,难免念旧矣,是故彼欲寻回骨肉,复有何不焉?”

“此大缪也,慢说先君昭公四子险些暗算吾等得逞,此仇便乃生死大仇矣。若教君上寻回此等逆贼,或难免一道设计对付吾三桓,实恐多生事端也。”季武子神色凝重道。

“如此,依叔孙兄之意,吾三桓当赞同吴王阖闾之意,南北夹击共同诛杀越国右司马王子越及公输果父女乎?”孟懿子试探着询问道。

季桓子点点道:“自然如此,阖闾利用吾等之时何尝非吾三桓借刀杀人之时,彼欲假吾之手除去敌,必先以遣人助吾为前提,否则一切免谈哉。”

最终,那晚三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意阖闾的提议,至于他们让阖闾出人手一同行动。这也早在阖闾(孙武)的意料之中,于是次日吴鲁双方一拍即合,吴使欢欢喜喜地带着三桓给阖闾的亲笔信赶回姑苏去了。

王浩依旧沉浸于延陵风景之美,却不知一场针对他们的阴谋已经悄然笼罩。……

公元前 498 年,鲁国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堕三都。这件事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正义之举,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

堕三都的倡导者是孔子,他以防止家臣据城叛乱为由头,说服鲁定公下令拆除了郈、费和孟三座城池。然而,这一举动背后的真正目的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孔子此举意在削弱鲁国三桓家族的势力。

当时,鲁国的权力被三家大夫所掌握,他们分别是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而这其中最有实力的就是季孙氏,其首领季孙斯更是权倾一时。孔子深知,如果不削弱三桓的势力,自己就无法在鲁国推行他的政治理念。因此,他决定利用堕三都这个机会来打击三桓的力量。

三桓当时利用掌握的私邑与公室对抗,逐渐控制了鲁国政权,而他们的家臣又掌握了私邑,发动叛乱与三桓对抗,形成了复杂的矛盾关系。

起初孔子的这一主张得到了三桓的拥护。当堕三都的行动开始后,三都已堕其二,季孙氏的费城和叔孙氏的郈城先后堕除,收其甲兵。

季孙斯很快意识到了孔子的真实意图。他明白,一旦三都被毁,三桓的根基也将被彻底摧毁。于是,季孙斯决定采取反击措施。他暗中联络其他两家大夫,共同抵制堕三都的行动。

随着季孙斯的表态,孟孙氏首先坐不住了,他们人开始出来搅局。孟懿子的儿子仲孙彘(孟武伯)坚决反对堕成,并给出了理由:“成邑是鲁国的北大门,如果成邑被堕除,那么鲁国北疆将失去屏障,齐国军队可以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到鲁国的国都。而且,成邑对于我们孟孙氏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家族的保障,如果失去了成邑,我们孟孙氏也将不复存在!”

鲁定公当然不能接受这个说法,此时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完成堕三都的行动,于是派出军队去攻打成邑。然而,孟孙氏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鲁定公的军队最终未能攻克成邑,堕三都的计划也由此宣告失败。

自那以后,以季孙斯为首的三桓与孔子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双方正式撕破脸皮。曾经的盟友如今反目成仇,彼此对立。这一变化不仅令鲁国的政治局势变得更为复杂,也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更深层次的动荡之中。

季孙斯等三桓家族原本对孔子抱有一定期望,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孔子的主张和行动与自己的利益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逐渐演变成无法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双方关系破裂。而对于孔子来说,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拯救鲁国。然而,现实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挫折。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各方势力都试图维护自己的权益,争取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季孙斯等三桓家族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拉拢其他贵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与此同时,孔子则依靠自己的学生和支持者,努力推行自己的改革方案。但由于三桓的阻挠,他的改革计划难以实施,使得鲁国的政治局势更加混乱不堪。

面对这样的局面,鲁国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开始动荡不安。

季桓子这个人,一边在鲁定公面前说孔子坏话,让鲁定公对孔子产生不满和怀疑,另一边呢,自己却过着极其奢侈和放荡的生活。

次年(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东边的齐国见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终于坐不住了,准备对鲁国来一个釜底抽薪。齐景公令大夫黎弥从国内挑选了80名美女加以精心训练,准备在鲁定公生日那天献上。

季桓子这个老色偷偷去年溜去见80名美女,搞得哈喇子都流出来了。不光如此,他还怂恿同样好色如命的鲁定公接受了那80名齐国美女和120匹骏马,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完全不理政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