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作者:枫溪居士 | 分类:女生 | 字数:142.0万字

第50章 晋国赵氏

书名: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作者:枫溪居士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7

两女正好好地走着,各自想着心事,倒也没注意到王浩身上发生的异样,直到发现他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才回过神来。王浩平时嘻嘻哈哈、谈笑风生,虽然身体瘦弱,但也是健康,以至于两女大吃一惊,慌乱之下手足无措。

姬姜、赵莹两女想扛王浩着走,但七手八脚地拉扯了一阵,急得香汗淋漓,也没能将其抬出几丈,自己却已然累得气喘吁吁。

“莹妹,如此恐怕不行,莫不如汝将其扶至吾背上,由吾将其背回去!”姬姜情急之下,只能出此下策,她喘着粗气焦急地道。

赵莹欲言又止,以姬姜与王浩的关系,顶多算作要好的朋友而已,论身份她这个未婚娘子才更适合背负王浩回去,但她年方十三,身高不过六尺,属于娇小玲珑的体型,如何能背的起他。

她只得按照姬姜的吩咐,极不情愿地将王浩拖到半蹲在地下摆出一副欲要背人架势的姬姜背上。姬姜则艰难地抓住王浩的两手使其搭在在她的香肩之上,随后托起王浩的臀部往上使劲一送,佝偻着她那七尺半的颀长玉体一步一步步履蹒跚地往前挪动。

赵莹则在她后面一脸紧张地跟随着,眼里的神情十分复杂,愧疚又无奈,又带着些许不甘。足足走了一个时辰,三人才来到王浩的“小王造型设计工作室”,中间姬姜累得气喘如牛,豆大的汗珠浸湿了她的衣衫,勾勒出她曲线玲珑,凸凹有致的美好躯体,一绺秀发粘在她白皙的秀美脸蛋上,使得她更具御姐的成熟风情。

期间,走走停停,每一次她又再度托起王浩略显沉重的躯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目光,终于到家时,她已然累得快要虚脱了。

“阿姊,今晚多亏汝了,妹妹实在感激不尽。”赵莹感激地看着累得瘫倒在地的姬姜,颇为难为情地对姬姜说道。

“傻妹子,吾既为子越姐姐,此乃份内之事,何故言谢。此刻天色已晚,既已到家,吾亦该归去了,浩弟便交由尔悉心照料了!”姬姜一如既往地温婉、落落大方,抓着赵莹的柔荑柔声说道。

望着她远去的窈窕、高挑背影,赵莹内心五味杂陈,这个温柔、大方而又美艳的鲁国女人和他们两人也就是一个月的交情,可对她和王浩绝对算得上推心置腹,倾其所有来帮助他们,她内心对她充满了感激,钦佩,但同时以女人的敏锐直觉,姬姜对王浩一定有着复杂而又隐晦的情感,说不得是一位潜在的情敌。……

在这月圆之夜,有故事的也不仅仅是震泽湖上泛舟的姒瑾主仆三人、槜李城郊夜观圆月的王浩一男二女,在槜李城西南的王家村也在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对决。

几天前,赵如烟便有一种强烈地危机感,预感这几日北边派来追杀的人已经悄无声息地赶来越国了。种种迹象表明,她与赵莹母女辛辛苦苦在此隐姓埋名,隐匿于南方偏僻小国穷乡僻壤十多载,终于还是被赵午发现了。

赵午的手下家将,其追踪手段不是一般的高明,其嗅觉更是堪比狗鼻子一般灵敏。早些年赵简子(赵鞅)尚未坐稳赵氏族长之位,赵氏家族还处在争夺家族继承权的尖锐斗争中。

即便是在后世现代社会中,大家族都是毫无亲情可言的,为了上位骨肉相残的戏码都是层出不穷的。何况是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贵为春秋中原霸主—晋国的六卿之一。

晋国六卿制度始于春秋五霸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回国后建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逐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相当于宰辅) 执掌晋国,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的大事。

六卿采用世袭制度,主要由狐氏、范氏、中行氏、魏氏、韩氏、智氏、赵氏等十一个氏族把持,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自设立六卿后,他们各家十几代人辅佐历代晋国国君“尊王攘夷”,扞卫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源。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便是这个意思。

晋国六卿内部的矛盾变迁,也造就了春秋五霸的更替,其间的恩义情仇跌宕起伏、兼并厮杀惨烈无比,他们共同谱写了一部壮烈的历史诗篇。

赵氏是一个古老的家族,其根源可追溯至五帝之一的少昊(黄帝的儿子),颛顼(黄帝的孙子)的孙女女修嫁给了少昊曾孙生了大业,其娶少典氏之女,其后裔伯益为为舜帝畜鸟兽,又辅佐大禹治水,舜帝赐其姓“赢”,其便是赢姓始祖,也就是秦国、赵国的老祖。

周幽王混用无道,赵氏后裔赵叔带屡谏不从,遂携族人入晋侍奉晋文候,得晋候重用得以位列六卿。

公元前525年,赵景子不幸早亡,其子赵鞅上位,进入风起云涌、杀机四伏的晋国政坛。

早在15年前,老奸巨猾的范氏士鞅图谋执掌晋国大权,对身为赵氏大宗宗主的赵鞅采取软硬兼施,拉拢、控制年轻且毫无政治眼光的赵鞅成为了其“马前卒”,他还导演了一出千古闻名的“铸刑鼎”大戏,使得赵鞅替其“背黑锅”,遭受孔子为首的一帮儒家先贤唾骂。

3年前(公元前501年),晋国当时最大的权臣—士鞅(祁姓,范氏),亦是当时晋国的执政死去,在此之前,其利用职务之便操控晋国国家机器为其所在的范氏家族服务,权利超然于晋国国君之上。

赵鞅作与其为同为六卿之一的赵家当家人更是遭到了其暗无天日的疯狂打压。如今老贼死了,本该是赵氏的曙光来临之日,然而晋国国内外的趋势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国外,彼时的中原已然形成以齐景公为首,鲁、卫、郑为辅的反晋联盟,南方有楚国这个昔日的老对手、老冤家虎视眈眈,局势对晋国可谓是危如累卵,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

国内,随着士鞅的故去,六卿智氏的荀跞上台执政,而刚刚下台的范氏、中行氏与赵氏素有嫌隙。赵午是赵氏小宗的宗主、首领,属于赵氏旁支,但他是当时六卿中行士家主—中行寅的亲外甥,仗着亲舅狐假虎威,竟不把身为赵氏大宗(嫡系)宗主的赵鞅放在眼里,甚至妄想取而代之,因而赵氏内部暗流涌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