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107.7万字

第359章 新郑密报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7

“报~~~”

嬴政和秦臻同时转头看去,只见一名斥候策马疾驰而来。

眨眼间,斥候便到了嬴政面前,他翻身下马,快速呈上一份密报。

“大王,新郑急报。”

斥候的声音因赶路而略显沙哑,还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诧:“韩王已任命郑国为‘治水特使’,不日将启程入秦,声称要助我大秦治理洛水之患。”

闻言,嬴政眉头轻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伸手接过密报,缓缓展开绢帛。

当目光扫过“韩王遣水工郑国入秦”几字时,他先是一怔,紧接着,忽然低笑出声,笑声先是低沉,随后愈发爽朗,笑声中带着几分意外,又隐隐有一丝了然。

他缓缓转头看向秦臻,嘴角泛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调侃道:

“先生此前曾言,今年秦国必有水工来投,当时寡人只当是先生的笑谈,不想竟成真了。先生何时竟精通占卜之术了?莫非是得了鬼神相助,能窥破天机?”

说着,嬴政将手中的绢帛递给秦臻,眼神交汇的瞬间,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秦臻眼中闪过的一丝微光。

这丝微光转瞬即逝,但却没有逃过嬴政的眼睛。

见此,嬴政嘴角的笑意更浓了,他接着说道:“莫非先生早就算准了韩王会送这么一份大礼?

先生可莫要藏着掖着,快与寡人讲讲,这其中到底有何玄机?

他的话语中带着些许调侃的意味,眼神透着探究,似乎在试探秦臻的真实想法。

“非是占卜,乃势之所趋罢了。”

秦臻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随后直起身子,将《考工记》卷好后递给了身旁的墨枢。

随后掸了掸衣袖上的尘土,方才继续说道:“臣不过是略通‘审时度势’之术。韩王困守新郑,如坐针毡,四面受敌,处境艰难。

能想到的破局之法,自然离不开‘水工’二字。

韩国地处四战之地,且地狭民贫,既无赵边骑之勇,又无齐商贾之富,除了使出这般‘疲秦’小计,又如何能在虎狼环伺中求得片刻安宁?”

接着,秦臻抬手指向山下蜿蜒的溪流:“就像这溪水,遇阻则必寻他途,此乃自然之理。更何况,郑国的才能,本就该用在真正需要他的地方。

与其让他在韩国的泥沼里蹉跎,不如来秦国的天地间舒展抱负。”

“哦?”

闻言,嬴政眯起眼,锐利的目光紧紧锁住秦臻。

他沉默片刻,他忽然上前半步,按住秦臻的肩膀,语气严肃地说道:“先生,修建这条水渠至少需征民夫十万,耗粮百万石。且工期越久,对韩国越有利。

依先生之见,这郑国究竟是来治水的,还是来疲秦的?”

“二者皆有。”

秦臻转身从墨枢手中接过泾水舆图,在夯土墙上缓缓展开。

舆图上,泾水的河道、山脉、村庄等地理信息都清晰可见,某处还标着“瓠口 二字。

他指尖在舆图上的瓠口处点了点,接着说道:“郑国确有治水之能,不然韩王也不会派他来。听说他曾在汝水试筑堤坝,单凭竹笼装石之法,便堵住了百年不遇的洪水。

但韩王的本意,的确是想借修渠之名,耗我秦国国力,拖慢大秦东进之路。”

说到此处,他忽然轻笑一声,指尖在舆图上划出一道弧线:

“只是他没想到,这渠若真能修成,反倒是助了秦国大忙。关中盐碱地千里,泾水浊流含沙,若能引水上塬,以水冲碱,以沙肥田,不出十年,此处必成天府之国。

那时,大秦铁骑粮草无忧,六国还拿什么抵挡?”

说完,他抬起头,与嬴政对视一眼,眼中的自信丝毫未减。

嬴政微微俯身,鼻尖几乎要触到舆图,目光落在秦臻指尖处,只见那里用朱砂画着一道蜿蜒的渠线,直通关中腹地的云阳县。

他看着这舆图,忽而想起初三给他送来的《五蠹》抄本,韩非曾在里面写过“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当时他对这句话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此时仍在琢磨如何将律法与权术熔于一炉,但是此刻看着这舆图,竟觉得与治国之道有几分相通。

渠水如律法,贯通疆土方能滋养万民;而朱砂则好似刑罚,点染要害便可震慑四方。

嬴政心中不禁暗叹,这舆图和治国之道竟然如此相似,实在是令他意想不到。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郑国之事,何尝不是一局载舟覆舟的大棋?”

秦臻的声音在嬴政耳边响起,他注视着嬴政,接着说道:“大王可知,当年李冰修都江堰,蜀人以为劳民伤财,沿途谤声载道,甚至有人欲断其喉。

但待江水分流,旱涝皆治,蜀地成‘天府之国’,百姓却奉其为神人,立庙供奉。”

秦臻抬手,用鲁班尺指着泾水与洛水交汇处:

“此处瓠口,两岸峭壁如阙,河道狭窄如壶,看似天险,实则是筑坝开渠的天赐之地。

若在此处修‘横绝’之堤,引泾水东行,可借水力冲散关中盐碱,便可引水灌田,既解水患,又能将泥沙淤积为沃土。

此等工程,非十年不能成,非举国之力不能就。

韩王想借此拖垮秦国,却不知这正是大秦崛起的天赐良机。”

嬴政挑眉,伸手拍了拍夯土墙,说道:“先生可还记得,你曾在《关中水利策》里画过泾水改道的草图?”

“臣不过空言无补罢了。”

秦臻收起舆图,继续说道:“真正的治水大才,需得能让泥沙听话,让河道改向。郑国既然敢应下这差事,必有过人之处。

听闻他能观星象测水势,仅凭水流声便知河床深浅。

臣也曾测算过,若此渠修成,可灌田约四万余顷,关中粟米产量在第一年便可增三成。十年之后,仓廪之实便能抵得上三个楚国。

这无疑是一步好棋,关键就看大王如何落子了。”

“先生的意思是,寡人应当将计就计?”嬴政直起身子,目光灼灼地看着秦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