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107.7万字

第356章 暴怒的韩王然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7

而此时,高台上的韩王然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如今,他最讨厌韩非这副“独清独醒,愤世嫉俗”的模样,在他看来,韩非总是不切实际地空谈变法,全然不顾韩国眼下的危急处境。

他盯着韩非,目光中满是不耐,语气尖锐地说道:“又是这些变法图强的陈词滥调!你日日念叨变法,可韩国地处四战之地,周围列强环伺,秦、魏、楚等国哪一个不是虎视眈眈?哪有时间让你慢慢来?

秦军压境,随时可能挥师南下,踏平我韩国,你让寡人拿什么去‘图强’?

如今韩国积弱,兵微将寡,不用计难道用嘴抗秦?若不施巧计,何以存身?”

接着,韩王然继续质问道:“你且说说,除了送郑国入秦修渠,还有何良策能退秦军?”

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迫切希望韩非能给出一个立竿见影、能解燃眉之急的办法。

“唯有变法!”

韩非毫不畏惧韩王然的怒火,向前一步,声音愈发激昂:“申子相韩时,‘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韩国曾...曾强极一时。

申子整顿吏治,强化君权,收编军队,重视农桑,短短时...时间,就让韩国在诸侯中站稳脚跟,威名远扬。

郑国乃天下一等一的水工,若让他为秦国修建水渠,不出十年,关中必成沃...沃野千里。到那时,秦军的粮草辎重将取之不尽,其‘耕战’体系将发挥出更强大的威力,六国拿什么抵挡?”

韩非眉头紧皱,忧心忡忡,话语里满是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与深深忧虑。

殿内群臣听闻韩非所言,纷纷交头接耳。

有的大臣微微点头,似是认可韩非的观点;有的则面露迟疑,觉得变法太过艰难,难以施行;还有的小声议论,对韩非的话不以为然。

张平更是心急如焚,他清楚韩非性格刚直,这番言论定会触怒韩王然,连忙伸手拽了拽韩非的衣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莫要再继续说下去,以免惹祸上身。

然而,此时的韩非早已被满腔的不忿所充斥,一心只为韩国的前途命运着想。

他对张平的示意视而不见,用力一甩,躲开了张平伸过来的手。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韩王然,继续慷慨激昂地说道:“变...法变图强才是正道!当年申子在时,韩国能铸剑强兵,威震诸侯。

如今,为何就不能重新整顿法...法度,让韩国再次崛起?

父王可知,当年商鞅在秦国变法时,秦人皆言‘不便’,旧贵族们极力反对,纷纷上书陈情,朝堂之上一片反对之声。但...但孝公却力排众议,坚定支持商鞅变法。

孝公深知,若不改革,秦国永无出头之日。

商鞅推行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等一系列变革,历经十年的努力,秦国终...终于得以崛起,从一个被诸侯轻视的西陲弱国,成为天下强国,令山东六国闻风丧胆。

儿臣今日所言变法强兵,乃...乃是为了韩国的长远利益着想,可父王却只知用诡计。”

说到这,韩非眼中隐隐有泪光闪烁:

“诡计可解一时之危,却解不了万世之患。今日我们靠‘疲秦之计’,或...或许能暂时延缓秦国东进的步伐,但日后呢?秦国一旦缓过劲来,必将变本加厉地报复。

如今,我等当重...重拾变法大旗,大力整顿吏治、裁汰冗员,任用贤能;

强兵富国,训练精锐之师,发展农桑,充盈国库。只有这...这样,韩国才能真正摆脱困境,而非寄希望于虚妄的‘疲秦之计’。

如今韩国虽弱,但只要君臣一心,上下同欲,何愁不能重现昔日辉煌?”

韩非这一番话,直刺众人的心头。

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韩非的话语所震撼,然而,就在他还想继续说下去的时候,殿上突然传来一声怒喝。

“够了!”

韩王然怒目圆睁,猛地一拍身前的案几,瞬间打断了韩非滔滔不绝的话语,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只余韩王然的声音不断回荡。

他一把抓起案几上的竹简,如同发泄般狠狠砸向韩非的脚边。

那竹简是韩非此前呈上的关于变法的策论,此刻在韩王然眼中,却如同眼中钉、肉中刺。

竹简凌乱地散落一地,仿若韩非此刻支离破碎的期望。

“你口口声声说要变法!可是变法需要多少钱粮?”

韩王然身子前倾,怒视着韩非,质问道:“若是秦军压境,随时可能挥师南下,踏平我韩国。国库空虚,百姓疲敝,你让寡人拿什么去冒险推行你那不知何时才能见效的变法?

申不害变法险些亡韩,难道你那套严刑酷法就能行得通?”

韩王然怒不可遏地吼道,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让所有人都不禁为之侧目。

申不害变法虽曾让韩国强盛一时,但最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韩昭侯死后,韩国再度衰落,这段历史一直如阴影般笼罩在韩王然心头,也成了他拒绝变法的一大理由。

“郑国此去,既能解眼前之危,又能结好秦国,何乐而不为?”

韩王然喘着粗气,胸膛剧烈起伏,继续说道:“他若能凭借修渠拖住秦国三年,让我韩国有喘息之机,便是大功一件。

至于十年后的事......十年后寡人说不定都已位列宗庙,哪管得了那么多!

当下能保住韩国不被秦军即刻吞并,才是重中之重!”

他越说越激动,最后甚至有些气急败坏,手指着韩非,厉声道:“记住,寡人才是一国之君,国家大事如何决断,还轮不到你指指点点。

你要是再敢在寡人面前提什么变法,就立刻给寡人滚出朝堂,永远别再回来!”

闻言,韩非怔住了,双脚仿若被钉在了原地,动弹不得。

他怔怔地望着地上散落的竹简,只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满心的壮志豪情再次被一盆冷水兜头浇下,瞬间凉了半截。

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四年前在王屋山道场与秦臻的对话,当时秦臻曾说过:“韩国之衰,非无贤才,乃无明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