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1985:从收猴票开始首富之路

作者:魔手佛心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79章 破局之策

书名:重生1985:从收猴票开始首富之路 作者:魔手佛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7-26 04:30

蓉城机械厂,厂长办公室。

窗外飘着细雨,老旧的铁皮屋顶被雨点敲得叮咚作响。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林建国和赵钢相对而坐,眉头紧锁,面前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林默推门而入,带进一阵微凉的空气。

“爸,赵叔。”他点头示意,顺手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

林建国掐灭烟头,叹了口气:“小默,虽然厂子被帝豪收购,暂时解决了资金问题,可光靠代加工订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

赵钢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迟早还是会被淘汰。可厂里技术骨干流失严重,新招的年轻人经验不足,研发新产品……难啊。”

林默微微一笑,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叠图纸,平铺在桌上:“所以,我带来了这个。”

两人凑近一看,图纸上赫然是一台结构精巧的机械设备,标注密密麻麻,却条理分明。

“这是……?”赵钢眯起眼睛。

“蜂窝煤成型机。”林默手指点着图纸核心部位,“全自动液压驱动,每小时可生产2000块标准蜂窝煤,热效率比传统煤球高30%,而且粉尘排放减少60%。”

林建国猛地站起身,图纸被带得哗啦一响:“这、这是你设计的?”

林默点头:“北方冬季取暖需求巨大,但传统煤球污染严重。这款机器生产的蜂窝煤不仅燃烧充分,还能搭配秸秆、木屑等生物质燃料,成本更低。”

赵钢的手微微发抖,指着图纸上一处巧妙的结构:“这个送料装置……太精妙了!怎么想到的?”

“借鉴了德国液压技术,但核心专利是我们自己的。”林默翻开第图纸详细介绍起来。

林建国眼眶发红,重重拍了下儿子肩膀:“好小子!有这东西,咱们厂绝对能打个翻身仗!”

赵钢突然想起什么:“可生产样机需要精密机床,咱们厂现有的设备……”

“设备不是问题。”林默掏出支票本,唰唰写下一串数字,“帝豪注资500万,专门用于改造生产线。另外——”

他递过一份名单:“这是我整理的厂里退休老师傅的联系方式,像八级钳工王德发这样的老技术骨干,必须高薪返聘。”

赵钢接过名单,声音哽咽:“好……好!我亲自去请!”

林建国突然皱眉:“不过,现在市场上已经有类似的煤机,咱们这个……”

林默笑了,从包里掏出一块乌黑发亮的蜂窝煤样品:“爸,您掰开看看。”

林建国用力一掰,煤块应声而裂,断面露出整齐的蜂窝状孔洞,均匀得令人惊叹。

“这精度!”赵钢失声惊呼,“市面上那些土机器压出来的煤球,孔洞都是歪七扭八的!”

“秘密在这里。”林默指向图纸上一个不起眼的部件,“自适应调压模具,可以根据原料湿度自动调节压力,确保每个孔洞的贯通率超过99%。”

窗外,雨不知何时停了。

林默收起图纸,目光灼灼:“三个月内,我要让‘蓉机牌’蜂窝煤机占领北方市场。”

“然后……”他轻轻吐出四个字:“进军外贸。”

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技术科的小张气喘吁吁冲进来:“厂长!不好了!车间那台德国进口的数控铣床突然故障,王师傅说可能是主轴……”

林默已经脱下西装外套:“带我去看看。”

林建国和赵钢对视一眼,不约而同跟上。

走廊里,三个人的脚步声铿锵有力,仿佛踏碎了沉积多年的暮气。

蓉城,市奥数竞赛会场外。

初冬的寒风卷着落叶,林默裹紧大衣走出考场,肚子咕噜作响。

他四下张望,拐进了一家不起眼的面馆。

面馆里热气腾腾,几张木桌边坐满了食客。

林默找了个角落坐下,点了一碗牛肉面。

正等着上菜,邻桌传来一阵低声的争执。

“老板,我、我真的忘带钱包了……”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朴素的中年男人局促地搓着手,“要不我先把工作证押这儿,明天一定来补上。”

老板皱眉:“这位同志,我们小本生意,一碗面三毛五,您这……”

林默瞥了一眼,那男人面前的碗已经空了,汤都没剩。他起身走过去,掏出五毛钱放在老板手里:“他的面钱,我付了。”

男人一愣,连忙站起来:“这怎么好意思!”

林默笑笑:“没事,谁都有忘带钱的时候。”

男人感激地握住林默的手:“小同志,太谢谢你了!我叫林祥乾,咱们留个联系方式,我一定还你钱!”

林默刚想说不用,突然觉得这名字莫名耳熟。

“林祥乾?”他下意识重复了一遍。

“对,双木林,吉祥的祥,乾坤的乾。”男人推了推眼镜,笑容朴实。

林默脑中灵光一闪,猛地想起前世在科技杂志上看过的一篇专访——《中国光刻技术奠基人:林祥乾》。

1985年,这位蓉城光电研究所所长就已经带领团队攻克了光学精密对准技术,为后来国产光刻机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您不会是……蓉城光电研究所的林所长吧?”林默试探道。

林祥乾惊讶地打量他:“你认识我?”

林默心跳加速,面上却不显,笑道:“听别人提过您的研究。对了,我也姓林,说不定五百年前是一家呢!”

两人重新落座,林默又加了两碟小菜。闲聊中,林祥乾提到自己刚结束一场学术会议,饿极了才匆匆来吃面。

“林所长,您的研究成果如果产业化,市场前景不可限量。”林默状似随意地说道,“我们帝豪科技正在筹建半导体生产线,急需您这样的专家。待遇方面,我可以给您现在工资的十倍。”

林祥乾手中的筷子一顿,缓缓放下。他直视林默,眼神突然变得锐利:“小林同志,你知道我们研究所的曝光控制技术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光刻机。”林默毫不犹豫。

“那你知道,国外对我们封锁这类技术多久了?”林祥乾声音低沉,“从60年代到现在,我们连一台二手设备都买不到。”

他掏出笔写下了一张欠条递给林默:“面钱晚点还你。但技术,是国家的。”

林默没有接欠条,反而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与震旦大学合作的‘908工程’规划,目标是一年内实现1微米制程国产化。”

林祥乾扫了一眼文件,瞳孔微缩。

面馆的灯泡忽明忽暗,映照在林祥乾镜片上,看不清他的表情。良久,他摘下眼镜擦了擦:

“年轻人,你知道当年钱老为什么回来吗?”

不等林默回答,他自问自答:“因为有些事,比钱重要。”

起身时,林祥乾还是把欠条塞进了林默手中。

蓉城机械厂,一辆警车停在了厂办门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