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1985:从收猴票开始首富之路

作者:魔手佛心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72章 西山问策

书名:重生1985:从收猴票开始首富之路 作者:魔手佛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7-26 04:30

燕京,西山会议室。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这座隐秘的院落,红墙青瓦在松柏掩映下显得庄严肃穆。

会议室门口,两名持枪警卫肃立,目光锐利如鹰。

屋内,长条形会议桌两侧坐满了人,发改委主任、科技部部长、央行行长、国防科工委负责人……几乎整个大夏经济与科技领域的决策者齐聚于此。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座上的赵援朝,以及他身旁那个过分年轻的林默身上。

“今天这个会,只谈实事。”赵援朝声音沉稳,手指轻叩桌面,“小林同志,你来讲。”

林默站起身,没有拿稿子,直接走到悬挂的巨幅全国地图前。

“诸位领导,我国经济目前有三大‘血栓’。”他拿起教鞭,点在沿海区域:

“第一,产业结构畸形——沿海代工繁荣,内地国企僵化。”

教鞭划向东北:“锦城机床厂去年产能利用率仅42%,但国家仍每年补贴三千万。”再指向长三角,“同时,姑苏乡镇企业的缝纫机出口供不应求,却拿不到贷款。”

科技部部长忍不住插话:“国企关系国计民生,怎能轻言放弃?”

“不是放弃,是改造。”林默切换幻灯片,投影仪打出两组数据:

“日本丰田汽车,人均产值是我国一汽的27倍;韩国三星电子,研发投入占营收的8%,而我国电子工业部下属企业平均不到1%。”

会议室一片死寂。

林默又调出外汇储备图表:

“第二,金融体系脆弱,26亿美元外汇储备,既要买粮食,又要进口设备,还要还外债。”

他敲了敲黑板:“更危险的是,我们的银行还在用‘统存统贷’的苏联模式。粤东农民想贷款养鱼,得等京城批条子。”

央行行长脸色铁青,却无法反驳。

“解决办法有三。”林默竖起手指:

“1、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让外汇增值;

2、允许粤州、东南试点民间钱庄,激活毛细血管;

3、尽快推出股票交易所,让好企业直接融资。”

发改委主任倒吸凉气:“股票?那不是资本主义……”

“深圳已经有人在私下买卖‘股条’了。”林默冷笑,“与其让黑市泛滥,不如国家规范。”

最后,林默打开一份标着“绝密”的档案:

“第三,科技体制僵化,中科院某研究所研发出光纤技术,却因‘不属于计划内项目’,无法投产!”

他猛地合上档案:“而同样技术,日本Ntt已经量产。”

科技部部长霍然起身:“这不可能!哪个研究所?”

“江城邮电科学院,1983年。”林默平静道出,“负责人叫赵梓森。”

满座哗然。

这位“中国光纤之父”的遭遇,在座不少人都心知肚明。

林默按下遥控器,投影切换成《三线突围战略》:

1、东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引入外资孵化高科技产业(半导体、生物医药)。

2、中部地区:用股份制改造国企,组建汽车、装备制造集团。

3、西部三线:军工厂转民用,发展航空航天、精密仪器。

“具体到今年……”他翻开笔记本,“建议做五件事:成立国资委、放开物价双轨制、颁布《专利法》、引进十条彩电生产线、在浦东预留半导体产业用地。”

会议室落针可闻。

这些在后世看来平常的措施,在1985年不啻于惊雷!

赵援朝缓缓起身,第一个鼓掌。

紧接着,科技部部长、央行行长、国防科工委主任……满座高官全部起立,掌声如雷。

“小林啊……”赵援朝拍了拍林默肩膀,对众人道,“这套方案,内阁会尽快研究落实。”

散会后,发改委主任悄悄拉住林默:“那个光纤项目……能不能详细说说?”

林默微笑递上名片:“我在浦东等您。”

燕京,国宾馆。

夜色深沉,窗外的长安街华灯初上,车流如织。

林默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握着一杯威士忌,琥珀色的酒液在灯光下微微晃动。

桌上的大哥大突然响起。

“林默。”电话那头,何英东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明天上午十点,我带粤港投资代表团到京城。”

林默眉梢微挑:“这么快?”

“内阁亲自发的邀请函,谁敢怠慢?”何英东低笑一声,“代表团里有汇丰、渣打、怡和的董事,还有几个隐形的南洋家族,总资本超过千亿港币。”

林默晃了晃酒杯:“他们想要什么?”

“政策,市场,还有……”何英东顿了顿,“你。”

电话两端同时沉默了一瞬。

“明天见。”林默挂断电话,目光投向窗外。

远处,故宫的轮廓在夜色中巍然矗立,如同一位沉默的见证者。

翌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

红毯铺地,鲜花簇拥。赵援朝亲自站在门口迎接,身后跟着发改委、商务部一众官员。

十辆黑色奔驰缓缓驶入广场,何英东率先下车,一身考究的深灰色西装,银发梳得一丝不苟。

“何先生,欢迎!”赵援朝主动伸出手。

何英东微微鞠躬:“总理亲自迎接,愧不敢当。”

他侧身引荐:“这位是汇丰亚洲总裁史密斯先生,这位是南洋郭氏家族的郭鹤年先生……”

寒暄间,林默悄然出现在代表团末尾。

赵援朝目光越过人群,与他遥遥对视,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洽谈会上,史密斯率先发言:

“我们很看好内地的改革开放,但担心政策连续性……”

“这一点请放心。”赵援朝斩钉截铁,“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郭鹤年紧接着问:“听说浦东要建半导体工厂?我们想参与投资。”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到林默身上。

“欢迎。”林默微笑,“不过有个条件,技术团队必须由中方主导。”

何英东适时插话:“林先生在香港的金融操作,各位都有所耳闻吧?三个月,五亿美金。”

财阀们交换着眼色,史密斯突然掏出支票簿:“汇丰愿意投资十亿美元,只要林先生担任项目顾问!”

“这是我的荣幸!”林默向史密斯伸出右手。

燕京,国宾馆套房。

林默刚结束与何英东的会面,大哥大便急促地响了起来。

“小默!”电话那头,林建国的声音透着疲惫与焦虑,“厂里出大事了!”

林默眉头一皱:“爸,慢慢说。”

“工人们闹起来了!赵厂长被堵在办公室,李金斗那王八蛋还火上浇油……”林建国压低声音,“现在厂里乱成一锅粥,再这么下去,怕是要出人命!”

林默眼神一冷。

他早就预料到蓉城机械厂会出事。

前世,这家老牌国企就是在1985年的这场暴动中彻底垮掉,父亲也因此郁郁寡欢。

但这一世,他绝不会让历史重演。

“爸,您先稳住大家。”林默声音沉稳,“告诉大家,三天之内,我一定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