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官场红人,从分手遇到女书记开始

作者:眉山狂士 | 分类:都市 | 字数:51.9万字

第342章 方平的决定

书名:官场红人,从分手遇到女书记开始 作者:眉山狂士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1

时间来到七月。

盛夏的太阳,如火如荼的点燃了大地。

温度飙升到三十五度,街头的大姑娘小媳妇,也早已换上清凉的夏装,露出雪白的肚脐, 仿佛夏日里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在各方大力的协同下。

鲲鹏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期智造工厂,终于改造完毕,各种机器已经进驻工厂,开始了首批电池的试制。

刘浪陪同白筱蝶,方平来视察刚刚建造起来的新厂。

和之前管道烟囱林立的化工厂相比。

新工厂明显更加现代化,扁平的长方体厂房,充满了极简的风格,整个厂区干净,整洁,动线合理。

东南角是三个椭圆形,造型如同外星飞艇一样的蓝色建筑,充满着科幻的意味。

金国海在前面带路,给白筱蝶一行人介绍。

“我们现在一期包括一个行政楼,一个研发中心,一个展览中心,还有一期的两个厂房,总占地300亩左右。

全部采用了零碳,绿色,环保的国际一流标准建设。”

走进厂房。

因为是无尘车间。

大家都要换上防尘服。

巨大的钢架构厂房内,三条呈U字型的生产拉线呈现在眼前,其中一条正在运行。无人运输车有条不紊地把材料从仓库运输到产线。

“我们的整条产线,电芯上料、焊接、涂胶、测试、组装等工序均由自动设备流水化完成,工人只负责小部分工序和监控。。

自动化率高达90%以上,这还是一期的工厂试运行,未来,我们优化升级后,效率会更高,达到96%以上,目前在国内,能够达到这种效率的也就德宁和比迪两家。”

金国海相当自豪的介绍着生产线。

刘浪看了,大受震撼。

和这种现代化的智造工厂相比,无论是之前的化工厂,和钢铁厂都太老旧了。

智能化,高效率才是未来的趋势。

在拉线操作台边。

一群工人正围在那里,观摩讨论。

刘浪等人走过来时。

那群工人里的一个人抬起头来,刘浪认出来:“老乔。”

乔洪波看起来比以前瘦了一大圈,肚皮都看不到了,但是整个人精干了不少,皮肤也黑了,穿着防尘服,连忙走过来打招呼:“白书记,金董,刘董。”

“老乔现在是一期工厂的厂长,主管生产。”金国海道。

“乔厂长。”刘浪笑道:“现在换了工厂,还适应吗?”

乔洪波一脸感慨:“金董前几个月派我去学习了,在那些一流大厂里干了几个月,现在才明白差距,我们以前那叫什么啊,小米加步枪跟飞机大炮的差别,你看看,连这个射灯都有学问。。”

乔洪波指着地上的射灯,投射出来的图案道:“以前我们工厂只能用油漆和贴纸,现在全部是这种LEd射灯,不但不会老化脱漆,而且十分环保。”

乔洪波又指着产线边上的大屏幕:“每天生产例会的相关内容会由系统生成可视化的图形,显示在大屏幕上,取代打印的纸质文件。。这也是环保的理念,做到了零排放。虽然电池厂也用到化工原料,但比起以前化工厂的高污染高排放,有天壤之别。”

众人走到那群工人边。

白筱蝶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他们是在学习拉线故障排除,交流经验,这就跟医生培训时学习病历一样,老带新。”乔洪波道:“这是工厂的培训机制,每个岗位都要一起学习看板。”

白筱蝶道:“这个好,互相促进学习。”

金国海道:“等试制完成后,就要开始批量投产,所以现阶段,工人的学习任务很紧,毕竟从原来的化工厂转过来,需要适应,不过我们三天一考核,生产班长,主任,以后都是从大家考核成绩中选择提拔出来,工资也和普通员工拉开差距,所以大家热情很高。”

从车间参观出来。

众人又去形似飞艇的研发中心参观。

金国海不愧是电池行业的大拿。

在一期工厂改造的过程中,他又同步招揽了上百名研发人员,整个研发中心,已经在同步运作。

实验室内人来人往。

“我们现在在磷酸铁锂上的技术储备,在国内是一流的,电池的能量密度上比目前比迪在市面上的主流产品还要强一个档次。

采用的短刀排列,安全性上也更强。。而且我们已经在加紧第二代电池的研发,目前已经有成果了。”

金国海道。

他竟然敢从天能脱离出来,四十多岁二次创业。

自然不是冲动之举。

之前在天能时,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

白筱蝶虽然不懂电池,但是这样大规模的研发中心,还有刚才的智造工厂,已经完全体现出鲲鹏新能源的实力。

在小县城,是罕有的。

“金董,我很期待鲲鹏的产品上市,相信它能为我们武康县的产业转型,打响第一炮。”白筱蝶说道。

金国海:“有白书记您的支持,我也相信鲲鹏的未来是光明的。”

参观完鲲鹏后,白筱蝶先返回县委。

刘浪则留下来陪同方平等人吃饭。

方平是大忙人,这段时间一直飞来飞去,来武康的次数有限,这次也是因为鲲鹏的一期工厂投产试制,他才赶过来。

“现在国内制造业的效率真是夸张啊,这么大的工厂,要是放在欧美,没有三年,都投产不了,金总,你们在半年内就搞完了,难怪龙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制造狂魔。”方平十分感叹。

他是港岛人,方家在欧洲也有很多产业。

所以这方面感受更深。

“目前龙国这种疯狂内卷的环境,你不卷,就要被淘汰。”刘浪道:“不像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咱们的根基太浅了,如果不卷,是没有办法追上它们的。”

方平点点头:“所以现在欧美这么忌惮龙国,不停的增加关税,真要让国内这些卷王企业放开手脚,进入它们的地盘,它们的制造业就完蛋了。”

刘浪道:“外力的压制,只会促使咱们国内的制造业不断向上蜕变,咱们国家在手机产业已经诞生了好几家全球前五的公司。

而在汽车领域,目前我们没有一家能够进入全球前十,所以汽车向新能源变革,是我们前所未有之机遇。

我相信我们国家强大的制造体系,激烈的竞争,一定能诞生出数家全球前列的车企。”

方平知道刘浪在刺激他。

他和刘浪说过造车的计划。

这半年也一直在为造车的事情奔忙,考察了很多地方,招揽了许多人才,但是一直下定不了决心。

因为造车需求的资金,人力,物力,是十分恐怖的。

曾经某家市值过千亿的互联网企业,进入造车行业,结果以老板破产躲债,逃离龙国告终。

目前市场上的造车新势力全在亏损。

方平哪怕靠着方家,也烧不起几百亿的资金。

而且家族内部,包括董事会,对他要投钱造车都是反对意见居多,他们更倾向投资海外,认为国内已经过了黄金投资阶段。

巫溪嗤笑道:“你这个饼画的太大了,全球前十车企,真敢说啊,你买了那家快破产的车企,不就是想拉着方总在武康造车吗?”

刘浪不指望收购铁牛的消息能瞒过巫溪。

毕竟铁牛汽车前段时间闹出的风波不小。

他微笑道:“我不否认我有这个野心,但是我想方总也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吧,不然他为什么要投资鲲鹏呢。”

金国海在旁边不明所以:“什么造车?”

方平指了指刘浪:“你问他。”

因为造车必然涉及和鲲鹏的合作,所以刘浪也不隐瞒,将以前方平打算拉着他造车的事情说了一遍。

金国海吸了口气。

他以为自己的鲲鹏新能源落地武康已经是刘浪倾力拉拢的结果。

谁知道刘浪还隐藏着更为庞大的计划。

他的鲲鹏只是这个产业规划的一环而已。

这是一个县级开发区副书记该有的视野和魄力?

金国海道:“我听说你前段时间买了个车企,还在纳闷呢,原来你真要造车啊。”

“我只是恰逢其会,方总要造车,我帮点力所能及的忙而已。”刘浪道:“铁牛汽车的控股权在我手里,就有了造车资质,再加上金董的鲲鹏新能源也投产了,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您做决定了。”

方平舔了舔嘴唇。

他承认,被刘浪打动。

这家伙,什么都提前帮他想好。

鲲鹏是他拉来的。

造车资质,他也帮忙解决了。

他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个合作伙伴,能这么尽心尽力,就冲刘浪这股劲,他都该答应他。

但是冲动归冲动。

方平沉浮商海多年,理智依然控制着他,不能轻易做如此重大的决定。

刘浪起身,拉住方平:“方总,走,咱们去逛一逛。”

方平被刘浪拉走,其他人也赶紧跟上。

刘浪开车带着方平,一路沿着金岷江往上,开了八公里。

然后他下车,指着宽阔的金岷江和对岸繁忙的人流道:“您看对岸是天水市的三埠镇,这里的水系直通汉江,民国时三埠镇是远近闻名的大埠,有金州第一码头之称。

曾经武康的矿石也是从这里运出去,但是随着矿业衰弱,这个码头不复往日繁荣,现在倒成了旅游景点一般。

但是,我们开发区未来的产业,依靠这个码头,能够形成水运的优势。

所以我准备打通开发区到这里的航道,并且沿江造一条快速路,直通码头。

这江岸边,大片的土地,未来,都可以用作造车的产业链,形成沿江的汽车工业园。”

巫溪走过来:“对岸是天水市的地盘,又不是你的开发区,你想改造就改造吗?”

刘浪微笑,朝着江上的游船招手。

过了一会,游船过来,刘浪道:“走,我带你们过去看看。”

让众人上船,游船朝着对面的三埠镇码头驶去。

船上,刘浪打了个电话。

几分钟后,船停靠在了对岸码头,众人上岸,码头过去就是镇区集市,三埠镇这些年没有什么好的产业,而且离天水市区较远,所以镇子比较落后。

道路坑坑洼洼。

还有些地方没有硬化。

不过镇的集市十分热闹,刘浪带着方平一行人逛了没多久,一辆面包车过来,车上下来一行人,为首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带着一个草帽,衬衫西裤,裤脚还是湿的,手里还拎着两条鱼。

“沈镇长。”刘浪招了招手。

“刘书记,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草帽青年过来,摘下帽子,正是已经赴任三埠镇镇长的沈柳青,他早在两个月前就离开市政府了。

现在明显黑瘦了一大圈。

刘浪道:“介绍几个朋友给你。这是港安集团的董事长方平,董事长助理巫溪小姐……方董,他就是三埠镇的镇长沈柳青。”

沈柳青眼睛一亮,连忙伸出手:“方总,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方平,巫溪分别和沈柳青握手后。

看到刘浪和沈柳青十分熟稔。

“沈镇长是我大学师兄,之前他是天水市政府办副主任,建投收购铁牛汽车,就是师兄帮我牵的线……”

方平和巫溪这才明白刘浪为何笃定能够开发这个码头。

沈柳青原来也是刘浪的“人”。

三人一起,沿着江岸走,提到了刘浪的汽车工业蓝图,沈柳青道:“方总,明人不说暗话,我到三埠镇来,就是被师弟的构想所打动。

我希望未来三埠镇能够和武康开发区形成联动,共同开发,如果你们需要我配合,我一定尽力。”

方平站在码头边,抽着烟,望着江岸两边,这是一张白纸,可是刘浪的宏伟构想,已经给这片土地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

谁又能肯定未来一家汽车巨头,不会在这片土地上诞生。

方平将一支烟抽完,扔在地上,用力的碾了两下。

转头看着巫溪,说道:“我决定了,就在这里造车。”

巫溪张了张嘴巴。

她想劝方平冷静一点。

可是,回头看着负手站在江岸边的刘浪,他的头发被江风吹拂着,是那样的朝气蓬勃,令人心驰神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