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官场红人,从分手遇到女书记开始

作者:眉山狂士 | 分类:都市 | 字数:51.9万字

第250章 车企的思路

书名:官场红人,从分手遇到女书记开始 作者:眉山狂士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1

巫溪再次过来的时间很快,不过这一次她是带了一个团队,八个人坐了两辆车过来。

而不是上一次单枪匹马。

刘浪和白筱蝶在上次吃过饭的滴水山庄,招待了巫溪的团队。

为什么没有选择招待所。

除了离钢厂近,风景也更美之外,他们暂时也不想大张旗鼓的让合资的情况暴露。

两辆车子在滴水湖边停下。

第一辆车上先下来的就是巫溪,今天穿着棕色的风衣,内搭米色的高领毛衣,下面的小喇叭的牛仔裤,大号的黑框眼睛让她今天多了一丝书卷气。

遮掩了一些容光秀色,不过依然走到哪都是鹤立鸡群。

两辆车上下来的人,衣着皆是不凡,气质都是精英类型,尤其是和巫溪一起下来的中年人,头发半白,相貌儒雅,有着教授一般的气质。

双方互相介绍后。

刘浪知道这些都是港安在内地的投资团队成员。

负责审计,勘察等各项工作。

虽然投资一家小钢厂不是一个大项目,但是巫溪还是带了完整的团队过来。

尤其那个教授一样的中年人。

叫做冯兆辉。

是太平基金的投资智囊团成员,本身就是港岛大学的经济系教授。

后来被港安集团花了很大的代价挖来做投资顾问。

目前依然还在港大带着博士生。

“大家快请进。”白筱蝶邀请大家进入山庄之内:“小县城没有拿得出手的酒店,在简陋的农家乐里邀请各位,不介意吧。”

巫溪微笑道:“白姐,这地方不错,山清水秀,空气好,比在酒店吃饭舒服多了。”

来的都是港安集团的精英,年薪数百上千万的人物。

什么繁华没见过。

就是汉州在他们眼里,也不过是个二线城市。

和港岛差得远。

反而是这样农家田园,是他们平常少有接触的,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四周。

冬天农家乐生意冷淡,整个山庄都叫白筱蝶给包下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县委书记在这里,滴水山庄的老板哪里有不答应的事。

大家坐在靠湖的房间,透过落地玻璃能看到澄澈的滴水湖。

湖水透着墨绿色,宛如浓郁的翡翠。

远山如黛,夹杂着黄色和红色。

农家土菜上了一桌。

都是土鸡土鸭土鱼,还有菜地里刚摘下来的新鲜蔬菜,原生态,烧的不精美,但是味道都很鲜美。

大家一边吃喝,一边坐在那里聊着天。

团队里有不少专业人士,大家就钢厂的改制问题,交换了一下意见,因为只有巫溪去过钢厂,所以大家都不会聊太深的细节。

不过得知刘浪这么年轻就是钢厂的厂长。

这些港岛的精英,不免带着怀疑,刻意的把话题往刘浪身上带。

对真正投资家而言,做投资,就是投人。

企业千千万万,一个行业内,有无数的公司,一将功成万骨枯,开公司简单,如何能从这么多同行中杀出来,考验的是领导者的能力。

所以武康钢厂作为投资标的,刘浪这个厂长,是他们第一个要考察的对象。

面对一群精英投资人不时蹦出来的问题。

刘浪沉着冷静。

一一应对。

一顿饭吃得“暗藏杀机”,刘浪虽然表面平静,但是大冷天的后背也起了一层汗。

要应对这些精英们刁钻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尤其是那个冯教授。

提的问题之尖锐,差点让他以为对方是故意来找茬的。

好在他啃了足够多的书,对行业的了解,也极其深入,一番应对,没有进退失据。

一顿饭吃完,冯兆辉这个港大的教授,露出几分欣赏。

“小刘书记对经济的研究,真是下了苦功夫,你这个年纪,我带的那些学生,也未必有你的知识量。”

冯兆辉是教授,而且非常有名,带的都是博士。

刘浪笑道:“冯教授谬赞了。”

冯兆辉道:“我不是夸你,我这次来,不是为了钢厂投资来的,是专门来见见你的。”

“啊?”刘浪惊讶道:“见我,冯教授认识我吗?”

冯兆辉道:“方董,上次在公司智囊会上,提到公司要向新能源大力转型,说了不少,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当时问了方董,才知道方董那番话是从你这里听来的,我心想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有这样的见识?

所以我和方董提了,才从港岛专门过来,见你一趟。”

刘浪这才明白区区一个亿的投资,会让港大的教授来到这里,而冯兆辉刚才问题为什么那么尖锐。

原来人家是专门来找他的。

不是投资团队的成员。

刘浪挠了挠耳朵,说道:“一些浅见,年轻人就是好信口开河,让冯教授见笑了。”

冯兆辉摆了摆手:“现在不细聊了,等你们谈好我们再好好聊聊。”

刘浪心里也惦记着融资计划。

吃饱喝足,大家从滴水山庄出来,便直奔钢厂,在钢厂考察盘桓了一个下午。

然后又召集了钢厂高层开会,加班到深夜。

终于初步拟定了一个方案。

结合钢厂现有的财务状况。

钢厂现有的资产,地皮,折算两个亿,开发区建投占60%股份,由太平投资基金投资一个亿,占30%股份,同时由员工自筹三千万,占10%的比例。

成立武康钢铁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董事会。

港安集团会派一个董事会成员过来,监督财务状况,资金流向,但是不干涉钢厂的运营。

同时港安承诺。

会通过港安在内地的太平银行,以债权抵押的方式,提供不下于两个亿的贷款。

这将大大增强公司的现金流,缓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同时也为接下来公司的发展提供充沛的资金。

有了这个附加条款。

钢厂现在被各大银行抽贷的风险,就彻底消除了。

而对于周东阳等钢厂高层而言,虽然三千万不少,但是即便以目前钢厂的估值,10%的股权也不会低于3500万。

更别说,钢厂在明年能达成十亿产值目标的话,手头的股权价值起码翻三倍以上。

这个条件也是他们欣然接受的。

钢厂子弟虽然穷一点,但是港安还答应钢厂的高层可以用债权抵押方式,从太平银行借贷出钱来投入新成立合资公司。

所以就算砸锅卖铁,周东阳等人也想尽量多凑钱出来投进去。

*************

(两章合一)

从钢厂出来,夜已经深了。

巫溪他们业务繁忙,又习惯了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都拒绝了白筱蝶留他们夜宿武康的好意,赶着回省城。

说白了,如果不是刘浪的身份特殊。

是方平的恩人。

巫溪他们也不会为了区区一个亿投资,这么兴师动众。

不过送巫溪他们上车的时候。

冯兆辉却没有离开,而是走到刘浪身边,拍了拍刘浪的肩膀:“小刘书记,等会咱们找个地方秉烛夜谈,没有关系吧。”

刘浪连忙道:“是我的荣幸,冯教授。”

冯兆辉这次只是作为顾问过来,所以不和她们一起走,巫溪也不奇怪,不过又好奇冯兆辉在集团地位清贵,是智囊团成员。

怎么会专程来找刘浪。

等巫溪他们离开后,刘浪和白筱蝶告别,带着冯兆辉来到县城的一家茶楼。

虽然时间已经不早了,但是两人都是习惯熬夜的人,精神十足。

点了壶武康当地的春雨茶。

冯兆辉和刘浪聊起新能源的产业大势,这方面刘浪研究很深,话匣子打开,两人纵论到了凌晨。

双方的观点碰撞,产生了不少火花,说到后来,两人都提到了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虽然目前房地产行业在国家棚改大计下,井喷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明显是涸泽而渔,不可能持续。

世界上没有哪个发达国家是靠着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

事实上,人均Gdp越高,越发达的国家,房地产在Gdp中占比就越低。

这一点,不止是普通人能看到。

相信龙国的高层也肯定清楚。

“方家是从民国时期发家的,传承了近百年的家族,现在家族内也有许多老人,做事情就偏传统。

方家在内地投资众多。

但大多是是房地产,传统行业。

方董有心让方家转型,在新能源产业上布局,在七八年前就买了比迪不少股票,成为比迪的大股东之一。

我在港大研究的就是新能源行业,从米国特某拉创立以来,一直在研究这个行业,但是特某拉亏了十年。

虽然现在股价高昂,已经超过了丰田,但是销量连丰田十分之一都不足。

这也是他在家族最大的障碍。

上次他说到小友你对新能源行业的预判,和我不谋而合,甚至很多方面比我判断更清晰,这次过来和小友畅谈一番,倒是坚定了我的判断。

那就是创办一家类似特斯拉的新能源车企,虽然投资比迪,也是布局新能源行业,但毕竟比迪是从传统车企转型过来,就算以后发展起来,也是类似于另一家丰田。

而我们想创办一家类似于特斯拉的新势力车企,目前,内陆已经有好几家了。

不过目前仍然在起步阶段。

如果我们这时候成立,依托方家的庞大资源,小友觉得成功可能性打吗?”

说完,冯兆辉目光灼灼的盯着刘浪。

刘浪十分吃惊:“创办一家新势力车企,这恐怕需要数百亿资金的投入,特某拉亏损了上百亿美金,现在还没有盈利,冯教授,你让我来预判,太看得起我了。”

冯兆辉道:“无妨,小友,咱们就是聊天,畅所欲言嘛。”

刘浪沉吟了很久,才说道:“那我随便说说,一家之言,如果模仿特斯拉,进军纯电车企行业,我觉得是拾人牙慧,人家特某拉发展了十年,才有现在的规模,方家做投资,以国内目前的产业链,技术积累。

能超过它吗?

很难吧。

我之前看好比迪,是因为人家走的是油电结合的路线,而我到现在也依然认为这条路线是最聪明的,适合国情的新能源产业之路。

但同样,这条路,人家比迪已经在走了。

你想在这条路上去追赶比迪,那还不如直接买比迪的股票更简单。

所以纯电和混动,两条路我都不看好。”

冯兆辉皱眉:“小刘书记的意思是,你不看好创办新势力车企?”

“倒也不是……”刘浪道:“这中间,还有平衡嘛,纯电目前仍然没有摆脱续航困扰,充电效率慢的问题,而插混,说白了也是以油为主,电只是辅助,纯电续航较短。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走一条,电为主,发动机为辅的路线。”

冯兆辉目光一闪:“增程?”

作为研究了新能源行业十年的行业大咖,冯兆辉对各项新势力的动力形式,都了如指掌,刘浪一说,他就明白了。

只有增程车符合刘浪的要求。

刘浪道:“对,我觉得做增程,比和特某拉,比迪硬碰要容易得多,而且还可以积累三电技术,无人智驾,未来哪怕转型纯电也很简单。

目前国内新势力车企都是纯电为主,做增程的只有一家,你开辟另一条赛道,更容易成功。”

冯兆辉沉吟良久。

打开随身的笔记本,不断调查资料。

脸上表情不断微微变化。

最终,他抬起头:“小刘书记,你的想法,很新颖,但是很有建设性啊,我要好好想一想了。”

之前冯兆辉,一直在打算走纯电路线。

但一直拿不定主意,就是因为特某拉珠玉在前,人家都亏损了十年,上百亿美金,方家再家大业大,也不可能拿出上百亿美金来亏。

这也是方平一直下不定决心的原因。

但是刘浪给他们开辟出了新思路。

做增程车。

冯兆辉刚才研究了一下资料,确实结构简单,又规避了很多纯电车的弊端,比起做纯电风险要小。

刘浪道:“一家之言,一家之言,只是提供一个思路。”

冯兆辉笑起来:“已经很了不起了,有时候,一个伟大的企业诞生,都是来源于一个小小的灵感。我会和方董慎重讨论。”

此时,天已经微微亮。

不自觉一夜过去了。

刘浪和冯兆辉走出茶楼。

刘浪送冯兆辉去车站,然后,也没有补觉,返回开发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