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后,系统变成白噪音了怎么办

作者:码字的画家 | 分类:女生 | 字数:2.6千字

第551章 紫藤,古木

书名:穿越后,系统变成白噪音了怎么办 作者:码字的画家 字数:0 更新时间:07-12 20:53

“书院没错吗?儒门没错吗?错了不应该改吗?”

尉天齐的诘问并不如何深刻,但无比的直白。

在皇都的天空上,书院与皇宫就好比是日月,他们应该共同维系着整个皇都的平稳运转,但如今却分别对着皇都里的生活着的人们投下高温与冰寒。

连带着星辰与云朵都开始偏离他们的职责,抬头看整个皇都的天空一团乱麻,尉天齐甚至无法指责任何人擅离职守,因为在日夜都已经颠倒的情况下,去指责打鸣的鸡或者不下雨的云是没有意义的。

只能去指责这轮日月。

刘知为并未被这直白的问话冒犯,他与尉天齐对坐在浓雾之中,只看剪影身姿略有些佝偻,但声音却缓慢而清晰。

“书院和儒门当然有错,但那尉公子觉得这九洲谁又能无错呢?尉公子没犯过错?”刘知为没有去争辩那些具体的问题,反倒是有些无赖的反问尉天齐。

“我犯过错,但为了不一错再错,我会努力的改正。”尉天齐说的诚恳。

“可你是一个人,自然想转身就能转身,但书院和儒门是多少人?它们想改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改,而且尉公子又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改过呢?也许,此时书院就在改的过程中,只是旁人看来改的太少或者改的不好。”刘知为声音缓慢,说的道理有些悬在空中,让人没什么反驳的兴趣,就像他的剪影在白雾中模糊,好像随时就要消失不见。

尉天齐摇头,他不想在这些大而无用的假设里讨论,他要引入现实的比喻和概念,“刘兄可知木藤之说?”

“讲的是,大夏如同一棵古树,而儒学则如一株攀附其上的紫藤,经过千百年的生长,如今紫藤已经爬满了整棵老树,将阳光、水分、养料全部优先吸收,而且勒的老树越来越紧。”尉天齐声音大了些,“所以当我们探讨对错或者更改时,应该以结果来看,千百年这棵紫藤不论中间或者现在如何想,但大多数时间它都是不断地攀附不断地生长,并没有为古木考虑过几分。”

是的,刘知为说的那些假设,是无法解释眼前的中洲大夏的。

此次坐而论道,尉天齐其实踩在先手,因为他所站的道理乃是九洲不少人甚至包括部分儒门也公认的“事实”,刘知为想要求得一条通路,便要先过这早已有之的“木藤之论”。

“我知晓此论。”刘知为的嗓音依然平稳,“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个切实的比喻,古树与紫藤正巧对应如今的大夏与儒门,但在另一个角度,却又是一个全面的看法。”

浓雾里,书生的声音悠悠传开,讲述着另一个少有人知的版本的故事。

“如果古树与紫藤是真,那我们其实不该怨怪紫藤,因为紫藤就是如此生长的植物啊,要怨难道不该怨当初将紫藤种在树旁的那个人吗?他种下紫藤难道不知紫藤未来会成为树的隐患?如果知道有为何不做防范?”

刘知为讲的是,如果一个国家依靠儒门,那么就该明白儒门会慢慢的深入朝堂,而且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你不能治国的时候说独尊儒术好,有一天儒生占据了朝堂,又开始说书生误国了!

这不是儒学的错,是上位者应用的错啊!

尉天齐蹙眉,这岂不是要追溯到到久远的大夏立国时候的时候?

是谁、什么时候、因为什么敲定的儒学?

“尉公子,三教当年与姜家先祖共立大夏,炼化人族气运,可为什么如今最富饶的中洲是我书院儒门与大夏共生共舞?”

“儒门当时最强?”尉天齐只好做此猜测。

“不,因为三教里只有儒门是一棵紫藤啊!”刘知为说到此处,甚至带了几分笑意,“其他两教在辅国政上,更擅长帮倒忙。”

“道门利己无为,如果把它放在中洲与大夏相邻,那么就如同在小树身旁栽了一棵大树,它或许无意识的会给幼树稍稍遮风挡雨,但必然无限度的抢夺幼树阳光,到时大夏就是棵永远长不高的小树。”

“而佛门有私贪民,如果把它放在中洲与大夏相邻,那不就是在小树脚下种下了满地的灌木丛,它们不会替幼树遮风挡雨,顶多巩固土层,但最大的问题是它们会抢夺土壤,让大夏之民先是佛宗信徒,才是国中之人,那时候大夏就会成为一颗无根之萍。”

“只有儒门,利公为本,致世有为。它虽然是一棵长大了会有隐患的紫藤,但它在小树幼时提供支撑,在狂风骤雨中化为盔甲,且将自己的命运主动地与树捆绑在一起,这千百年来,它大多数时候都在充当着树的朋友和伙伴,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沦为树的隐忧,在整个大夏的时间跨度上其实很短暂。”

“最重要的是,这个短暂的瞬间之所以出现,不正说明了,儒门虽然做的算不上绝对的好,但如今它确实把大夏变成了一棵足够高大的树,以至于这棵树有能力也有动力来试着摆脱儒门吗?”

浓雾中刘知为伸手指向尉天齐又指向自己。

“只是你我正巧在这个短暂的‘瞬间’里长大,所以看到的就是满目疮痍的大夏以及那棵粗壮的紫藤,于是我们怪罪它有错却不改,但实际上所有人都是‘刚刚’意识到它有错,而根本没有给予它改正的时间。”

是的,长成这副模样,儒学和书院用了千百年,你如今要求它在短短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就做出翻天覆地的修正,是不是过于严苛了?

“可问题是刘兄所谓的‘短暂的瞬间’可能涵盖你我的一生,以及一位凡人的三代。”尉天齐觉得刘知为说的有道理,可在广义上能为儒门辩驳,却不能忽视给他人在现实中造成的巨大苦难。

刘知为说的这些不过是化解了‘木藤之论’,防住了尉天齐的一次进攻而已,但尉天齐的身影依然笔直,浓雾之中依然醒目。

“刘兄讲了当年三教和姜家先祖这些先贤之所选择儒学的原因。那如今的你我以及中洲有志之人处在这个‘短暂的瞬间’,自然也有修正错误或者放弃儒门的道理!”尉天齐嗓音洪亮,浓雾似乎都被他的话推开了少许,“我们不能等着儒门自我改正,因为紫藤已经长成,所有人都知道它不会自断枝丫。”

少年之志,在于主动,不躲避不偷闲,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错的有原因,错的有历史原因,那也依然是错。”尉天齐做出了总结,并在此说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

“而错了就是要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