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御兽谱

作者:柳元西 | 分类:女生 | 字数:149.0万字

第501章 受人之所托 忠人之所事

书名:御兽谱 作者:柳元西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38

chapter 501: Entrusted by someone. Loyal to someone's affairs.

海宝儿悠然踱步,口中喃喃自语:“哎,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人呐,着实难呐……”

谁让他此前在皇宫,满口答应了太医署邀约了呢?!

不再多想,他便迈着从容的步伐,踏入这座别具一格的院落。院落极为敞阔,整洁异常,地面铺陈着平整光润的石板,就像一面巨大的铜镜,反射着阳光的温暖。几棵苍劲古朴的大树屹立,威武傲然。庭院四周,各类珍奇异常的药草盆栽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空气中弥漫着浓郁醇厚的清香。

廊庑之间,太医们忙碌不迭,如蜜蜂般辛勤劳作;学徒们勤奋好学,似雏鸟般渴望知识。

谁能想到,在这封印假休期间,朝廷里的大部分机构都迈入了休眠状态,可这太医署却反倒变成了最为令人感到紧张的部门。

海宝儿沿着回廊徐行,一间间诊室映入眼帘。诊室布置简洁雅致以极,靠墙搁置着精致华美的药柜,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一格格的药材抽屉。诊桌摆于中央,上面放置着笔墨纸砚以及一些医疗器具,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太医们有的全神贯注地为患者诊断病情,或在望闻问切,仔细观察患者的神色、舌苔、声音、气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或在切脉辨症,眉头紧锁,感受着脉象的跳动,试图从中探寻疾病的线索。有的则在认真地书写药方,笔走龙蛇,挥洒自如。

再往深处行进,是一个偌大的药房。药房里草药味浓郁至极,数排高大的药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药材。那药材有补气之黄芪、人参,补血之当归、熟地,清热之黄连、黄芩,散寒之附子、干姜,还有诸多奇花异草,功效各异。药师们忙碌地穿梭其间,按照药方精心地抓取、称量着药材,动作娴熟,有条不紊。

在院落的深处,有一间专门的炮制房。炉火烈烈燃烧着,红彤彤的火焰仿佛在诉说着太医们的辛勤与执着。各种炮制工具摆放得井然有序,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这里,太医们将药材进行精心炮制,以使其发挥出最佳的药效。诸如炙、煅、煨等手法运用娴熟,游刃有余。

而在太医院的一角,还有一个宽敞的讲堂。此时正有一位资深的太医博士在讲学。那太医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他正对着台下众多年轻的医者们讲解着各种病症的诊断和疗法。“诸位,今日我们来讲这疑难杂症的辨别。”太医的声音在讲堂内悠悠回荡,“如遇高热不退,当辨其病因,或为外邪入侵,表证未解,可用麻黄、桂枝等发汗解表之药;或为体内热毒积聚,当用黄连、黄芩等清热泻火之品。”

海宝儿悄然在后排安然坐下,认真聆听着。

正听得入神,这时讲堂内有一位学生举手提问道:“博士,若遇到脉象奇特,难以判断之时该如何是好呢?”

那太医博士抚须思考片刻后回道:“这便需医者有深厚的功底与敏锐的洞察力,需结合患者诸多症状综合判断。望其神色,观其舌苔,闻其气息,问其病史,切其脉象,五诊合参,方能准确判断病情。”

说完,那太医博士眸光倏地一转,定格在了看起来颇为面生的海宝儿身上,心中猜测这应是新来的学徒。

旋即,他开口发问:“这位学徒,老夫这里有一问。倘若遇到脉象呈现虚浮之态,且时隐时现、飘忽不定,依你之见,当如何进行精准判断呢?其中又涉及哪些医道要诀、脉象玄机?”

海宝儿从容一笑,答道:“此乃元气不足,或因劳倦过度,耗损正气;或因久病伤正,气血亏虚所致。当以补元气、养气血为要。可选用人参、黄芪等补气之品,佐以当归、熟地等补血之药,以培补元气,滋养气血。”

太医博士眼睛一亮,接着又问道:“那若见脉象沉迟,又当如何?”

海宝儿不慌不忙地回应道:“脉象沉迟,多为里寒之症,或为阳虚,阳气不足,不能温煦脏腑;或为阴盛,寒湿内侵,阻滞阳气。当温里散寒以治之。可选用附子、干姜等温热之药,以温阳散寒,振奋阳气。”

太医博士轻抚胡须,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原本他是想借着提问的方式来开启今日教学的篇章,没成想这位十来岁的太医学生竟如此聪慧,对答如流且精准无误。

太医博士不禁颔首赞道:“你这新来的学生,医理之学甚是精湛呐,竟能将脉象、病症等诸多方面皆融会贯通,实乃难得!”

海宝儿赶忙谦逊地拱手作揖道:“博士谬赞了,学生不过是略通些浅显的医道皮毛罢了。”

突然间,讲堂内有一位年轻学徒毫无征兆地竟突然晕厥倒地,这一变故顿时让周围之人一阵惊惶失措。众人脸上露出惊慌之色,纷纷站起身来。

“都速速让开!”还未待医学博士赶至跟前,只见海宝儿迅速起身,身形如闪电般快步来到那晕倒的医者身侧。

他眉头微微皱起,神色凝重,先是轻搭脉搏,而后一番仔细查看,心中便已然明晰。他不慌不忙地缓声道:“无需担忧,仅是劳累过度加之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罢了。”言罢,他从容地从怀中取出一枚丹药,轻轻放入那医者口中。

那丹药乃是海宝儿精心炼制,以人参、黄芪、当归等药材为主,具有补气养血、提神醒脑的功效。

没过多久,那学生便悠悠转醒,众人皆对海宝儿投去满含钦佩的目光。

太医博士亦是满脸惊讶地凝视着海宝儿,竟拱手行礼道:“阁下医术着实高明,不知阁下究竟是何人?”

海宝儿仅是微微一笑,谦逊言道:“在下不过是一介普通医者罢了。”

然而那太医博士却绝不相信,说道:“普通医者怎会有这般能耐,阁下定然是位高人。”

海宝儿爽朗一笑,也未多做辩解,只是道:“过奖过奖。”

岂料话尚未说完,太医署令徐寔竟率领一大拨人,浩浩荡荡、风风火火地抵达了讲堂。众人皆不明就里,不知究竟所为何事,但也不敢贸然询问,于是纷纷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

在医学博士和众学徒瞠目结舌、惊愕不已的目光中,太医署令徐寔径直来到海宝儿身旁,随即毫不犹豫地下跪行礼道:“下官徐寔,拜见少傅大人。不知少傅大人大驾光临,下官迎接不周,还望大人恕罪。”

海宝儿扶起太医署令徐寔,同时对着行礼的众人说道:“徐大人,诸位同僚,不必拘礼,我此次前来,只是途经此地,看到太医署全员不休,心中甚是触动。”

这一番话语,说得众人皆是心潮起伏。一个“同僚”,表明了海宝儿对太医署的肯定,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一个“全员不休”,道出了太医署无可取代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职责。

太医署令徐寔心潮激荡,对着讲堂内所有人高声喊道:“我武朝自开朝伊始,最为年轻的太子少傅,满腹才华、惊才绝艳的海逸王,应本官诚邀,特地莅临太医署讲学。诸位与我一同,恭迎少傅大人移步讲席,为我等释疑解惑!”

“恭迎少傅大人移步讲席!”满堂之声整齐划一。

海宝儿毫不犹豫,行至讲堂最前方,先是对着医学博士微微躬身,而后转过身来,对着目光炯炯的所有人高声说道:“我叫海宝儿,自五岁起始,便随家师研习医术,匆匆一晃已近十六载。然学医愈久,愈觉自身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今日至此,非为授课,亦非讲那高深玄奥的道理,而是与诸位志同道合的医者,谈天说地……”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

所有人皆未料到,这位声名远扬的“麒麟之趾”竟毫无半点趾高气昂的姿态,而是说得这般深入浅出、和蔼可亲。

海宝儿接着道:“正如古医籍所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我等行医之人,当以预防为首务。又如前人医道精髓所言,辨证论治,因人而异。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我等需持之以恒地钻研,方可精进医术,造福黎庶。故而今日,我欲与诸位分享一则心得,良医者,常疗未病之躯,是以无病。贤能者,常防未萌之患,是以无患也。”

听了这话,众人皆为之一震,尤其是那些太医学徒们,更是惊愕不已。他们还是头一回听到这般既别出心裁又与众不同的论断。他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学医的初衷究竟为何?做医者至高的境界究竟怎样?

很显然,海宝儿的一番话,令他们对学医从医有了焕然一新的认识:良医治病,往往于疾病未萌之际便着手治疗,故而无病,此乃医者的初衷与终极目标——医人;贤能治世,常常在灾祸未起之时就加以治理,因而无患,这是医学的至高境界——医事。

所蕴之妙理,似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所藏之玄机,如洞察先机,化险为夷。医人与医事,本质上并无太大的区别,二者殊途同归,皆为救苦救难、济世安邦之举。

这便是海宝儿历经这些年医病医事所悟的心得,亦是他一心想要与学徒们分享的肺腑之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