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作者:一堆茶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56章 水师

书名: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作者:一堆茶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7

“你心眼儿真多!”

李世民留下这么一句话,拂袖而去。

李承乾嘴上不说,心里忍不住吐槽:说到心眼儿多,谁能多的过皇帝?

翌日天色破晓,李承乾准时到尚书省,太极殿早朝,尚书省只两位当值官员。

李承乾随便找了个位置落座,翻阅起马周命人加班加点,分出来的账目。

这玩意儿跟现代的台账,异曲同工,从前看同事被台账折磨,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被台账折磨。

知道太子等着,马周下了朝,就赶紧从太极殿赶到尚书省,李承乾已经算了数册,面上可见的憔悴。

“殿下,该用午膳了,您歇息片刻,用过午膳之后再算。”

李承乾点点头,快到他午休的点儿,他也有些困乏,“来回费时间,在这里用午膳,我还能多睡会儿。”

酒足饭饱过后,李承乾叫人找了条毯子,趴在案子上就要睡。

“宾王公,你不睡觉?”

马周笑道:“臣没有午睡的习惯。”

这个回答,让李承乾有些意料之外,古人重养生,极其重视午休。

“宾王公,你还是歇一会儿,午间短暂的休息,头脑会更加清醒。”

马周道:“臣怕睡昏了头,误了朝廷的事情,反倒是不好。”

李承乾闻言,上前拉着马周到落座,“睡一觉头脑只会更加清醒,误不了事。宾王公这么熬着,身体吃不消,才是大唐的损失。”

房玄龄等人目光齐刷刷看向李承乾,李承乾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皇帝天天说他小胳膊小腿,以至于他谈到“身体”这个话题,众人表情都十分玩味。

“那啥,没什么别的事情,我先睡一会儿,诸公自便。”

李承乾挪到自己位上落座,毯子一盖,脑袋埋到臂弯里,没什么事情,是睡醒了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可能是没睡醒。

一觉醒来,吃了一盏茶,众人围着那一堆项目,继续算了起来。

李承乾轻松了许多,马周根本不让他参与核算,只有在核算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才会向李承乾询问。

不用想,李承乾都知道为什么,他脆皮大法师的名号,得益于皇帝的宣传,以及这一年诸多意外,已经深入人心。

马周请他过来帮忙,却生怕把他累到了,到时候没法子向皇帝交代。

起先,李承乾还会郁闷,毕竟自己好好的一个人,生生被误会成这样,现在,他是心底没有一丝波澜。

误会就误会了,改掉你爱上班的毛病,有机会摸鱼就摸鱼,有人给你创造机会摸鱼,更不要闲着。

李世民突袭尚书省,众人见怪不怪,多年君臣,他们都知道,皇帝时不时会突然查岗。

“你不是来帮忙吗?坐那儿喝茶?”

李承乾十分尴尬,还是马周出面解围。

“核算账目,本就是臣属的职责,臣属能力不足,这才请殿下过来,只是指点一二,让臣属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房玄龄紧随其后开口:“宾王公说的是,大唐幅员辽阔,国事万千,太子殿下是储君,哪有要储君事必躬亲的道理。”

李世民道:“玄龄,你给太子找台阶,也是用了心思。”

萧瑀道:“陛下,这不能怪中书令,太子殿下这一年多,不是伤了,就是病了。马周敢去东宫请人,都是胆大的。”

李世民摇头轻笑,李承乾恨不能原地消失。

高士廉插了一句话,问道:“殿下,您什么时候学的算术?”

李承乾暗道:启蒙就学了,真正系统学算术,那还是一千多年后,您老就不要知道了。

“早年受教于陆师傅,蒙陆师傅不弃,教导一二。”

房玄龄听罢,默默甩了个白眼给李承乾,作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当初在文学馆,他和陆德明一起为还是秦王的陛下出谋划策。

陆德明是饱学鸿儒,但算术能力,比起李承乾差的远了,欺负人陆德明死的早,什么事都往陆德明头上推。

高士廉不知内情,叹道:“可惜了德明公,这样的好本事,竟没能在前隋得到重用。好不容易熬到大唐,却又抵不了无常。”

“不对啊!”萧瑀发出疑惑,同为江东世族,他和陆德明私交甚厚:“老臣与德明公早早相识,他的算术还不如我呢!”

李承乾无语至极,不会说话可以不说!

岑文本停下笔,出面解围:“说不定是哪一次偶然,德明公与人斗算术,成绩不如意,德明公发奋钻研,未尝可知。”

萧瑀道:“你这样说,也有可能。”

大唐建立之后,萧瑀属于武德老臣,他是前朝国舅,身份敏感,陆德明是秦王府的人,他一向敬而远之。

“殿下,老臣看您这气色,不像是病了,怎么一直不上朝?”

有针线,允许的条件下,李承乾想把萧瑀的嘴巴缝起来。

“也就是这两天,才好了些许。”

萧瑀道:“原来如此,身体痊愈,就该早些上朝,您是太子,如此怠慢朝政,实在是不该啊!”

李承乾尴尬一笑,要不是为了顺理成章将主审推到许敬宗头上,他何至于如此?

“陛下心疼我,说让我过了上元节再回来上朝。”

萧瑀叹道:“陛下,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可这爱子不是惯子,惯子如杀子啊!”

李世民:……

“令郎的策论,朕是看了,太子改的认真,他却没什么太大进步,宋国公忙着朝廷的公事,也不能忽略了孩子的教导啊!”

皇帝的潜台词,他是惯子,可他儿子的学问好,你是没惯子,结果呢!学问就是上不去。

李承乾暗道:道理讲不过,直接人身攻击,阴险,太阴险了!

提到孩子功课,萧瑀瞬间蔫了,同列的众大臣,有人喜有人忧。

“朕知道,今年国库收益颇丰,卫公的新军,朕昨日去看了,着实眼前一亮。市舶司设立之后,海上盗匪猖獗,朕打算加强水师的训练,命河间郡王李孝恭主理此事。”

房玄龄道:“如此一来,军费开支就会增大,臣觉得不妥。还是暂缓此事,将更多的银钱,用于民生。”

李世民显然不赞成这个观点,他反驳房玄龄道:“从前的朝代,不重视海外贸易,所以,海外贸易不够繁荣,海防的问题就凸显不出来。

现在,大唐重视海外贸易,必然会带动沿海地区村镇富裕,富而不强,就会招来海上的豺狼觊觎。

那个时候,需要我们的反击的时候,水师在沿海的防御的工事不足,补给跟不上,兵员的数量不够,作战能力有限,难道,朝廷要眼睁睁的看着沿海被抢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