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作者:刀削面加蛋 | 分类:军事 | 字数:15.7万字

第92章 新官上任

书名: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作者:刀削面加蛋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5

整个坞堡墙高五米,内外两道,四面设有角楼,内有砖瓦房间五十多间,足可以容纳一百多人住宿。

同时坞堡内部还有粮仓,武器库,杂物库以及用来救火和储水的大水缸等设施。

而在坞堡的核心区域,是秦明夫妻俩和几个骨干在住处,在其正厅之中,悬挂着一块金色的牌匾,上面赫然刻着‘武治安邦’四个大字,下面还有娄长风的留名。

为了制作这块牌匾,秦明请了县城最好的工匠,用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花费了三百两银子,才将这块鎏金牌匾做出来。

看着气派非凡的新家,秦明顿时感觉气冲云天,有了这座坞堡,他也终于过上了真正大户人家的生活,而且即便是外出的时候,也不用再担心妻子的安全问题了。

依偎在秦明身边的范娘,早已是泪光盈盈。

她伸出微微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崭新的门框,又抬头仰望那高耸的堡墙和威严的角楼,仿佛置身梦中。

这个从小在苦水里泡大的丫头,啃过野菜根,穿过补丁摞补丁的破衣,睡觉都要担心漏雨的屋顶会塌下来。

她从未敢幻想,有朝一日竟能住进这样高大、坚固、温暖的“宫殿”里。

眼前的一切——坚实的墙壁、明亮的厅堂、温暖的火炕、还有那块金光闪闪的牌匾——都美好得如此不真实,让她忍不住偷偷掐了自己一下,生怕下一秒就会从这美梦中惊醒……

当天,秦明给所有参与建设坞堡的劳工发了一两银子,这几乎相当于他们三个多月的工钱,并且宣布所有人放假,等春节过后,再来完成后续的工程。

众人领到赏钱后,纷纷对秦明千恩万谢,随后,就都眉开眼笑地离开了。

夜幕降临,坞堡大门紧闭,但核心区域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宽敞的饭厅里摆开了长长的宴席。

秦明、范娘坐在主位,村长、几位族老、赵二牛、曹豹等民壮团骨干以及骨干家眷们团团围坐。

桌上菜肴丰盛,鸡鸭鱼肉香气四溢,自酿的米酒一坛坛打开。

众人推杯换盏,大声谈笑,酒酣耳热之际,赵二牛等人更是拉着秦明划拳行令,喧嚣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这场庆功宴,一直持续到后半夜,才在众人带着醉意的欢声笑语中渐渐散去。

而与此同时,几十里外的县城中,整个县衙一片黑暗。

自前任知县娄长风数日前离任赴省后,这座象征着本县最高权力的建筑,仿佛瞬间被抽走了灵魂。

往日里灯火通明、衙役巡守的景象消失无踪,偌大的院落空空荡荡,只有寒风在回廊间呼啸穿行,卷起地上的枯叶。

大部分吏员和衙役在娄长风离任前已结清工钱,早早回家过年,只剩下几个无法脱身的值守衙役,裹着破旧的棉衣,缩在门房里,守着这冰冷空旷的衙门。

在后堂书房之中,闪烁着几点暗淡的烛光,一个中年男子伏在案前,看着堆积如山的账本,露出了些许的愁容。

此人正是新上任的知县肖青山。

肖青山是大周五年的举人,说起来,要比前任娄长风中举还要早上两年。

当时肖青山去吏部报道的时候,却被告知目前各地尚无实缺,让他在家等候,一旦有合适的职位,就会安排他去补缺。

然而这一等就等了足足八年时间。

因为大周的朝廷一直都被士族大家所把控,靠科举能真正得以进入官场的,是寥寥无几。

就比如候补道员数量达到数千人,而实际道员缺额却仅有寥寥几缺。

这种巨大差距让许多候补者一辈子都难以实授,对于州县级别官缺,竞争更是激烈,上万人争夺区区几个职位,仿佛是无尽黑暗中寻找微弱光亮。

直到肖青山年过四十,以为再也看不到曙光的时候,终于等到任命,来到这黑山县当一名县令。

原本肖青山雄心壮志,想要在这黑山县做出一番雄心伟业,但现实很快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如今县衙的账上,只剩下一两二钱银子,各种税赋已经收到了明年年底,除此之外,县衙还欠了城中商铺高达一千六百两银子的外债,这笔钱,最终也是要肖青山来处理的。

诸如此类的事情,让肖青山这个官场的新人顿感踌躇万分,昔年读过的万卷圣贤书,在这一刻,全然没有半点用武之地。

“大人……夜深了,您还没歇息呢?”

此刻门外传来了一个老者的声音。

肖青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招呼。

请师爷本是常例,但像康松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幕僚,年俸动辄数百上千两,绝非肖青山这个寒门举人出身的穷官能负担的。

他上任的路费还是靠同乡接济筹措而来。

因此,当康松主动提出愿“不计薪俸,效犬马之劳”,随他这前途未卜的新官赴任时,肖青山感动之余,也视其为唯一可依赖的心腹。

“康师爷,”肖青山指着桌上的账册,带着几分愁容说道:“你看这账上空空如也,衙门里人手也散了大半,眼看开春就要征收新税,这……这如何是好?连下乡催税的差役都凑不齐啊!”

康松走到案前,就着微弱的烛光扫了一眼账目,脸上并无太多意外,反而露出一丝早有所料的平静微笑:“大人莫慌。按着官场的老规矩,您初来乍到,首要之事并非征税办公,而是‘拜码头’。”

“拜码头?”肖青山皱眉。

“正是。”康松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地说,“上任伊始,您需得备好名帖,亲自去拜会本县那些有头有脸的乡绅士绅。他们收到您的帖子,自然会回拜。如此礼数周全后,您才好在衙门口贴出告示,宣布正式视事。这是地方上任的规矩,省不得。”

“那依师爷看,这黑山县,有哪几位是必须拜会的‘头面人物’?”

“据我这两日的了解,当前黑山县有五大家族,分别是郭、钱、孙、刘、何五家,他们掌控着本县粮,盐,布,茶以及酒肆的生意,资产甚是丰厚……”

康松顿了顿,接着说道:“只要能与这五家搞好关系,让他们点头认可大人,那么日后征收税赋、摊派徭役这些繁难之事,这些大户自会出面协助,事半功倍。大人您的位置,也就安稳了。”

“让利什么?”

“这互利互惠,本是官绅相处的常理。譬如,他们的田产商铺,该纳的税赋、该服的徭役,大人不妨睁只眼闭只眼,或象征性地收一点,或找个由头予以豁免。再有,若他们族中子弟、商铺伙计与人起了争执诉讼,大人审案时,也需多加体谅,有所偏袒。如此,方能换来他们的鼎力相助。……”

“什么?!”

肖青山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声音不由得提高,“照你这么说,这赋税徭役的重担,最终岂不是全都压到了无权无势的贫苦百姓身上?而且,他们若仗势欺人,为非作歹,本官身为朝廷命官,竟也不能追究了?”

肖青山来黑山县,原本是满怀雄心,立志做一个流芳千古的清官的。

但不曾想,当他真正坐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才发现面临的局面和当初想的完全不一样。

“咱们初来此地,倘若没有通天的本事,就只能暂时仰人鼻息。”

康松看着肖青山脸上那混杂着震惊、愤怒与理想破灭的神情,心中暗叹一声书生迂阔,随即说道:

“正所谓皇权不下县,下面的乡镇村,本就是咱们无法触及的底层……要我说,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和这些乡绅大户私下多多合作,多与他们一些方便,这三年的油水,足够您日后享用不尽了。何必非得去捅那马蜂窝,自寻烦恼?”

康松话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肖青山这个县太爷,在任期间赚点钱可以,其他的事情就不要想了。

康松之前辅佐过两任的知县,都是通过和当地乡绅勾结,赚到了不少的银子。

作为一个师爷,他本身没什么大的抱负,只要能帮着雇主赚到钱,就算在其位尽其职了。

至于什么两袖清风,一心为民,那纯粹是扯淡,既不聪明,也不现实。

“我肖青山虽只是七品知县,好歹也是朝廷钦命的命官,代表的是王法纲纪!岂能与他们沆瀣一气,枉法营私?难道除了依附这些豪绅,向他们低头乞怜,就再无他法筹得银钱,支撑这县衙运转不成?”

说到底,这肖青山只是个思想有些迂腐的读书人,他内心还是有些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也不甘心做这些乡绅的提线木偶。

“除非大人有通天的背景,或者手握兵权……若有强兵在手,令行禁止,那自然能在这黑山县推行您的意志,做您想做的事。否则……”

康松眉头一挑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