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回1982小渔村

作者:米饭的米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603章 谈婚论嫁

书名:重回1982小渔村 作者:米饭的米 字数:0 更新时间:07-29 04:31

叶耀东等洗干净回屋了,才把存折跟账本拿出来给她看。

林秀清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这一串的数字……各十百千万……十万……百万……”

她压低了声音数着,生怕给人听去。

叶耀东小声的说:“不止这些,有一部分货款没收回来,压在那里,得年后再去催,反正催来催去,货卖来卖去,总是会有货款压着。”

“这也没关系,反正货有人要就行,给欠着也没事,催着总能要过来一部分,也是源源不断有钱进。”

“今年也花了1\/4在渔船跟机器上,部分尾款还没付,货款上也还一小部分没收回来,反正进进出出抵消一下,这里大概是一半的进账。”

“等明年3月税务汇总,到时候估计也得交一大笔税,再也不像以前不用交税的那时候了。”

林秀清拿着存折来回翻看着流水,“这么多钱都存在里头,安全吗?家里的钱我都不敢存进去,就只敢少少的存一点,就当压箱底备用,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应该安全,财务每天往银行跑,没有哪一天不去银行的,我们现在也是银行的大客户。”

“每天都去银行,那还好……”

林秀清看着存折上面的数字来回重复的数,心跳都快了一点。

她小声的说:“咱家现在现钱跟存款加起来就快千万了……”

叶耀东得意的翘起二郎腿,“算上不动产可能都有2000万了,明年至少能再翻个倍。”

林秀清脸上的笑容更大了,“这辈子啥也不怕了,你也不要让自己太累,这么多钱,我们已经花不完了。”

“败还是能很快就败光的,现在好赚钱就继续赚,反正班底都已经拉起来了……”

两口子聊了一会儿后,林秀清就先出去看一下叶母收尾工作做的怎么样。

等忙好后,赶着几个孩子回去睡觉,她才回屋。

叶母现在都住在这边,连带着叶父晚上也都住在这。

老家那边给林秀清请来帮忙的几个娘家亲戚住了。

现在大家都回来了,林秀清也想放假休过年,第二天就宣布二十四小年放假,只要今天再干一天就行了。

而她一早原本还想着出去采买一下年礼,等晚上下班发给大家,再把工资结算了,就能痛痛快快的休息过年。

叶耀东听她说了一下,连忙道:“不用出去买,厂里备的年货年礼有多,我的装船带回来了,等会我们要去镇上卸货,到时候带回来,数量只多不少,等下午下班正好发了。”

“你怎么定那么多?家里也有好几十号工人。”

“肯定得多订一点啊,数量越多越好谈价钱,而且这个又不单单只是送员工,往来的客户都得送,回来后一些有交集的也得送。”

“行吧,有现成的,那我也省得琢磨买啥了。”

“你先让人把工资算一算,今年我在上面也给大家发了一份年终奖,这年终奖是多发一个月工资……”

叶母眼睛都瞪圆了,“什么?多发一个月工资?”

林秀清也惊讶的瞪他,“这么多?”

叶母见她这反应也知道自己没听错,“你吃错药了?还多发一个月工资,这一个月工资得有多少啊?有的人工资都200块,给这么多?”

“往年都是包个二三十红包意思一下,讨个吉利,你疯了吧,今年给这么多,直接翻好几倍……”

叶父帮着叶耀东说话,“东子今年大赚钱了,所以多给一点,也是辛苦大家了。”

“那也不用给那么多啊,过年休息那么长时间本来就有工资,现在还多给,钱多烧的慌,你也不打电话过来给阿清商量一下。”

林秀清也皱紧了眉头,觉得给太多了,虽然今年赚的多,但是现在这样给,以后肯定不能给的比现在少。

她看向他,“为啥要给那么多?也不给我打电话提前商量一下,加工厂加船上工人,合起来都有三四百个人了,平白得多支出六七万啊。你上面都给那么多了,家里这叫我咋办?”

叶耀东给他们解释了一下是要做给领导看的,都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发展,现在舍点小钱而已。

“不用心疼这点钱,今年赚的多,以后只要多给点扶持,随随便便就赚回来了。”

林秀清有些犹豫,“那家里也得这么给了?”

“有干满一年以上的就多给一个月,没有干满一年的话,少给一点。”

叶母不乐意道:“家里不比上面,大家有份工作就不错了,没把作坊关了,就该偷笑,还给这么多?”

叶父反驳她,“都是村里人,都是一个老板,上面的工人都多拿一个月年终奖了,结果家里这边还抠搜舍不得?没必要,大头都出了,还差这点?”

叶耀东也道:“家里这些妇女杀鱼,这几年工资也没咋涨,不像他们出海的工资涨得厉害,还是统一吧,本身工资也拿的不一样,就多拿一个月而已。”

林秀清道:“家里除了固定的几个,基本都是按劳所得,尤其是杀鱼,都是干一天算一天。有时候一个月拿的多有七八十,有时候一个月都没咋干,十几块也有,都没那么固定。”

“那就一人发个50块。”

“行吧,我让人算一下工资,红包提前准备了。”

一人50块,没有超出心理预期,林秀清还能接受,就当做善事,他们家也全靠村里维护。

叶母听到一人50块也没意见了。

比起船上工人多发了200块,这边工人多发50块也不算事了。

“你们不是还要去镇上码头卸货吗?赶紧去了,很多人已经在外头等着了。”

叶耀东站起来看向他爹,“吃好了没有,走吧。”

叶父赶紧放下筷子,跟他一块出去。

从魔都机器厂申请带回来的技术员,跟他们到了舟市,昨晚又一块抵达了镇上,叶耀东不想带陌生人回家,也怕人家不自在,昨晚就给他安置在了镇上的招待所。

父子俩要去镇上卸货,也打算先把机器搬运了,让技术员在厂里安装,而他们再继续卸其他货。

小作坊里面多了一堆的机器,还有人在组装,大家也都好奇极了,但也不是都不知道。

“又多了一台机器,这下子大家可以放心作坊不会没了。”

“我的心也放回了肚子,去外头打工,哪有家里好,家门口就有工作,我那一堆亲戚,谁不羡慕?”

“前段时间听叶婶说这边小作坊要关了,我的心都提起来了,家里就指望着我的这点收入。”

“还好第二天大家找阿清问了……”

“还是他们家好,为了大家就还开着,不然估计他们家早就一家子都搬去城里享福了……”

林秀清当时听了叶耀东打电话提了几句,也是有心眼的,没有自己跟那些妇女讲,而是跟叶母说。

反正,叶母天天也是跟那些妇女凑在一块滴滴叨叨,正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叶母透了一下作坊可能要关的风声,让大家紧张害怕了一整天。

第二天大家追问她的时候,她再安抚,大家瞬间都感激涕零,更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

这会儿又看到不止没有关,还给作坊增添了新机器,大家都欣喜若狂,不用担心过个年就没工作干了。

不过惊喜还在后头,等下午,打扫完作坊的卫生,一个个除了领到工资,还领了年礼红包,嘴巴都笑开花了,好话不停的往外冒。

等偷看完红包,许多人都震惊了,传了几句,更多人偷看了。

“哎呦,咋给这么多?去年就给20块钱就已经很多了,今年都两倍多了……”

“我们这么多人,得发多少钱出去?”

“何止啊,在船上干活的说是多发了一个月工资,发了200块。”

“我的乖乖,这也太大方了……”

议论了几句,有人又去拉着叶母讲。

叶母大嗓门笑着说:“那是东子大方,赚了钱了也没忘了大家。本来也要把这里关了,搬到市,那增加的机器本来也是要放到市里的,想到村里给他的帮扶,东子念着咱们村的好,就还是放到村里。”

“阿东是个好的……发达了也没忘了村里人……”

瞬间一片赞誉声。

同样的事情,办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他要是直接把机器拉回来放到作坊,可能夸奖的没啥真心实意,只会说越做越大,钱都给他赚了。

现在把从想关闭作坊,又为了乡亲们没有关,还增添了机器,话风直接都变了,全是各种赞誉的好话。

叶母高兴的也说了东子要给他们盖小洋房,明天早上就杀猪,把猪圈清理了,日子他都看好了。

新一轮的恭维又变成叶耀东孝顺……

叶耀东卸货这事儿都忙了一整天,中午也没回家,就在镇上吃,晚上就被洪文乐拐走吃饭喝酒去了。

叶母想跟他说开工的日子,跟去省城的日子,都还找不到他,只能等次日,人睡醒了才能通知。

叶耀东捧着挂历又开始排自己的行程。

明天二十五去省城,待两天,二十七回来去温市,二十九回来,三十除夕。

他想了一下,只能今天去市里拜访干爹,明天再自己去省城,跟他们不一路去了。

年年他都得忙到除夕,才算是能坐下来喘口气。

前一天晚上也算是跟洪文乐还有其他老板聚过了,也算打过招呼。

所以说温市那边该舍的也得舍,得给自己腾出时间来,不然他回家忙得连一丁点时间都没有。

“那阿海他们结婚的日子得放到年后了。”

叶耀东翻看着挂历,往后翻,看看正月有没有好的日子。

过年头几天出门走亲戚都是需要看日子的,日子不好肯定不能去。

“肯定得放在年后,年前还哪有时间啊,就这么几天,匆匆忙忙的也赶不及。等正月再张罗好了,时间也充足。”

叶母已经盘算好了,“明天先去省城把阿海的婚事谈下来,等回来了再去成河对象家谈,把两人的日子都定下来后,过完年再置办东西。”

“现在那些店铺都趁着过年东西好卖,纷纷跟着涨价,年后办喜事也好,还能省一点。”

叶父也跟着说道:“这出门的时间定好了,开工本来也是明天,我让师傅过来敲两下就也可以了,人不用在也没事。”

“那开工红包要给的。”

“这个知道,我红包准备了,到时候让阿清给师傅就行。”

叶耀东看向林秀清,“你不去?”

“那么多人去省城干嘛?我要走了,家里三个孩子呢?反正家里该买的东西已经买好了,我就在家里看家,去年也去过了。”

叶母也道:“阿清不去也没事,也挺多人了,我跟你爹还有你们三兄弟,你大嫂,阿海成河阿江三个也都去。”

“也行,那人也挺多了。”

他还打算把林光明跟林光文带上,正好去省城,去看一下他去年又订的大解放,已经可以开回来了。

叶父提醒道:“明天就开你那条东渔1号去。”

“没问题,开去给阿海撑场面。”

叶父高兴的直点头。

叶母好奇,“真的是全港最大的船啊?”

“省城不知道,反正在舟市跟家这边,目前肯定是全港最大的。即使不是省城最大的,但也是数一数二的。”

“开去震惊他们!”叶父裂着嘴笑,“咱家孩子娶省城的姑娘也是娶得起的。”

“你等会不是要去市里吗?”林秀清提醒他们。

“我等会先开去市里,你们明天去市里找我会合吧?”

“这个可以,我们出发前给你打个电话。”

“好。”

阿海的婚事其实也简单,从人家姑娘愿意跟他处对象,那肯定是经过家里同意的。

虽然人家本身也不愁嫁,本地青年才俊都能配得了,但是也得人家姑娘喜欢。

阿海也算是得了造化了,刚好朝夕相处,入了人家姑娘的眼。

而他干了好几年了,家庭背景厂里都清清楚楚,女方家里兄弟也都跟去家里瞧过了。

现在没有其他问题,就差两家坐下来谈婚事,谈彩礼,谈结婚细节。

也提前打电话说好了,就开去造船厂,然后再由阿海跟厂长带去家里坐下来谈。

这样也方便,不然开到港口停靠都还得再转个车,耽误时间又费劲,还影响他们装逼。

开东渔1号过来就是为了装逼,震慑他们,让他们瞧瞧,阿海家并不是普通的乡下泥腿子,小渔民家庭出身。

叶成海知道他三叔今天又要开着新船过来装逼,给他撑场面了,听说还是全港最大的船,他还没见过,一早就已经开始期待了。

他对象白小琴也是一直等着他们过来,俩人时不时跑出去门口张望。

等听到外头传来一阵长长的汽笛声,两人都欣喜的赶紧往外跑。

岸边已经围满了瞧热闹的工人了,而叶父也正在忙活停靠的工作。

叶成海兴奋的挤到前面去帮忙挂缆绳,“辛苦了,你们可终于来了,等了一整天了。”

叶大嫂道:“我们夜里就从家里出发去市里,然后又从市里过来,总算赶到了。”

叶耀鹏:“等会再说,先把船停靠好,下去了再讲。”

“可以把舷梯放下来了……”

他们家人陆续的从船上下来。

有人已经问了,“阿海,我操,这是你家的船啊?”

“我三叔的船。”

“我去,就是去年开了十几条船过来的你那个三叔?今年又换新的大船了,我操,这船厉害啊。”

“你家也太牛逼了吧?三叔那么厉害,你爹也厉害,你爹跟你二叔的船也能开回去了。”

叶成海笑呵呵的,“先让一让啊,我们有事要先走,晚一点再跟大家聊。”

“厉害了,难怪能把小琴娶回去……”

白小琴脸颊微红的跟在他身旁,对着他家里人打招呼,里头也就两个女人她认识,剩下的男人通通都不认识。

叶大嫂笑呵呵的给她把所有人都介绍了一遍,她也跟着叫人。

这时,白厂长也落后了一步出来迎接,大家相互握了个手,介绍了一下。

他惊叹的看着渔船,“这渔船起码得百万吧?”

叶父得意的道:“那可不止,得这个数。”

他故意往高了说,伸手比了一个二。

“叶耀东同志可真厉害啊,这是跟别人合伙的吧?”

叶父摇头,“那没有,这是我三儿子一个人的。”

白厂长惊讶,“啊?他一个人……的?这么大的船没有三五个人合?太牛了……”

“东子向来如此,他买船不喜欢跟人合来合去,顶多跟朋友合一下。”

叶耀东也道:“也是现在国家开放了,才能赚到钱,也才买得起。”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这一年没见,又厉害了。”

说完他又笑着看向叶耀鹏,“叶同志两兄弟的两条船也造好了,你们三兄弟可真厉害,每人都有好几条船,不得了啊,你们自己家都能比一个渔业公司强了。”

“哪里,一开始都是为了糊口,也是我们三兄弟关系好,才有现在。”

“都说兄弟齐心,齐力断金,这是一点也没错。走走走,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先去家里。”

叶耀鹏笑着应和,“咱们先去家里谈私事,谈完私事明天来厂里咱们再谈公事。”

“对对对,没错,今天先谈私事,明天再谈公事,把大事先办了。”

他们人多,坐拖拉机方便。

白厂长家也没多远,主要是船厂偏僻临海,人烟稀少,车开起来也快,也就20来分钟就到宿舍楼下。

现在是上班时间,家属院人也不多,就一些妇女跟老人好奇的看着他们,并且跟白厂长打招呼。

现在的房子基本都是单位分房,按贡献跟工龄来分,他们家也是楼房,不过也有110平方,但却隔成了5间房,另外还有客厅厨房。

本来还算大的空间,看起来都更小了,他们人一走进去显得空间更挤。

但对于方下的房源来说,这房子已经是顶顶好的了。

女方家里人下午基本也都在家等着,这会儿也才2点多,他们来的也并不算晚。

两家人相互认识了一下,握了手后就坐下,直接切入主题。

叶耀鹏开门见山的说今天是上门来提亲,两个孩子也不小了,也到年龄了,要成全两个孩子,问一下他们家有没有什么要求。

“我们家也商量过了,阿海既然在厂里也干了好几年,以后肯定也是在厂里发展,两口子都在厂里,那么两人有一个房子就很有必要……”

叶大嫂笑着接话:“前两月我们就说了,也想给他们小两口在省城买个房子,给他们安个家……”

两家人你来我往的商量着谈婚论嫁。

一个诚心想娶城里儿媳妇,手头也宽松,要求也能达到,姿态也放得很低。

另外一个也见过对方的实力,觉得虽然是农村人,但是家里条件可甩城里人好几条街了,连房子都能直接应下买一个,那其他也都好说,不是啥问题。

这年头住房紧张,也是一个大问题,房子可比彩礼的花销大多了。

叶耀鹏两口子早在村里人面前都吹过牛了,这个媳妇肯定是得娶回去,也早就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

除了买套房子给小两口住,彩礼也谈好了给1800块,三金另外再打一套,这也是按照当地现在的行情,这倒也没有狮子大开口。

而女方那也给了承诺,彩礼不留下,都给带回去他们小家,另外也给叶成海打一条金项链当做回礼,其他的被子等嫁妆也都会有。

这几年特别流行买黄金,结婚男女双方都得买。

虽然叶成海这个对象要求对比叶成河那个高不少,但是好歹也都带回来,都给两小夫妻了。

他们也就多花了一个房子钱,这本来也是他们早就想过的。

现在双方和和气气的谈下来,都没有超出预期,也都格外满意。

叶大嫂抠搜的一个人,花这么多钱娶媳妇儿,但也高高兴兴的,毕竟儿媳妇能给她长脸,更何况花出去的钱也不是没了,都在两口子手里。

这是她最满意的,而且打出去的黄金也有回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