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回1982小渔村

作者:米饭的米 | 分类:都市 | 字数:87.8万字

第1546章 第一网

书名:重回1982小渔村 作者:米饭的米 字数:0 更新时间:07-29 04:31

船上的工人都是老手,尤其是这条船上的,都是他特意挑过,他还是蛮放心的。

在休息仓躺下也能放轻松,就是机器的声响难免大了一些,这也是没办法,他也早就习惯了。

开船的活都交给其他人,他也轻松,只要统管就行了,现在渔船还在行驶当中,他早睡也能早起,看看明天什么时候下网,在哪里下网比较合适。

清晨睡醒后,海水的颜色也变成了深邃的靛蓝。

偶尔,会有几只海鸟盘旋在船队上空,伺机捕食被螺旋桨搅起的小鱼。

叶耀东伸着懒腰站在甲板上,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灰蓝色的云层边缘已被染上一抹淡淡的橘红,像是一道燃烧的细线,将墨色的海水和铅灰色的天空缓缓割开。

底下已经有船工起来,在那里忙活了,他也下去帮忙指挥、指导。

毕竟除了个别退伍兵,其他船工都是第一次来深海,经验不足,需要检查的东西也得他跟进。

有些退伍兵经验也没那么足,毕竟在舰艇上学习的侧重点不一样。

这一路的航行都得他边教,边指示,一些经验丰富,对船上机械比较懂的退伍兵辅助。

在抵达目的地之前,船工们也有许多的活要提前准备好,比如辅助设备调试。

起网机需要空载运行30分钟,检查液压系统压力。

理网机要调整滚筒间距至15cm,确保能顺畅分离网衣。

甲板上也要检查导缆滑轮润滑情况,每4小时加注一次润滑脂。

每2小时还要用六分仪测量天体定位,在关键转向点(东经123°45')投放漂流浮标标记洋流。

叶耀东刚一起来就到处忙活检查,领着换了班的工人们,教他们这些东西。

等教完了,他又去驾驶舱联系其他几条渔船,询问他们这些东西有没有检查到位。

其他几条渔船上他也有安排对应的人,从前年下半年开始,他就陆续有送人去专门的海员培训机构学习。

出发前已经演习过一回,讲过对应事项,问题也不大,在近海捕捞的时候,有些也是必做的。

只是现在去到深海,他比较不放心一些,想多叮嘱几句。

他最遗憾的是手头没对讲机,贼不方便,一个两三千对他来说倒不是问题。

主要是这年头海上中继站,如船舶基站或海岸台站,建设较少。

短波无线电(hF),照旧是远洋船舶的主要通信方式,因其可跨越数千公里,是联络救援的重要方式,就是设备笨重、操作复杂。

卫星通信现在还是初期阶段,是属军用或高端商用,普通市场几乎看不到。

是他太超前了,只能先将就着,有啥用啥,能联络能接收到广播就行。

叶耀东等忙完这一通,收到几条船的汇报后,这才放心的下去吃早饭。

“老板,你懂得真多……”

“老板你是哪里学的?”

有退伍兵好奇的问。

叶耀东随便胡扯,“上了培训班啊,懂了一些,又去船厂待过一段时间,知道这些机器的原理,跟行驶过程中注意事项。船厂交货,也会给教一下怎么使用,该注意事项什么的,都得跟着简单的学习跟判断,不然在海上谁给修啊?”

“我说呢……真厉害,真佩服你,这几个月听了老多你的传奇故事了……”

“哈哈,我们东哥故事多的很,牛逼着呢,他可是我们全村第一人,带领我们全村发家致富。”

“何止是全村第一人啊,谁都没有东哥的名声响亮,早就哪里都传遍了。”

“我们全村人日子现在这么好过,都是托阿东的福。”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的热闹,蹩脚的普通话丝毫不影响他们交流。

船上的退伍兵其实没那么多,平均分配到6条船上,包括收鲜船,一条船也就5个人,剩下的十几人都是他们本村的渔民。

大家都见过厂里那些身体残缺,或没那么健康的退伍兵,也都佩服的很,相处起来也融洽,还能交流各地风俗。

其实也是叶耀东开头开的好,跟大伙打成一片,大家都相处的和谐,毕竟都一个村的,大家荣辱与共。

又再上有提前叮嘱过,这些退伍兵可关系着他加工厂的发展,大家务必要和平相处,友好交流。

自然等跟这些人交流起来,也都宽以待人了。

有人问道:“我们现在到哪儿了?啥时候能到达地点,这里不能捕捞吗?”

叶耀东回答:“已经要进入第二转向点,黑潮支流了,测一下水温看看。”

他一说立马有人动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有工人拿着温度计出来说道:“水温比昨天高了两度。”

“那就是已经到了。”

黑潮支流是来自赤道的暖流,是东亚重要的洄游鱼类通道,也是东海渔场的“黄金水道”,鱼群常随暖流北上,形成密集渔汛。

舟市是四大渔场之一,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

他打算在洋流交汇处下一网看看,其他地方就不适合下网了。

因为黑潮支流途经大陆架边缘,部分区域海底陡峭、礁石密布,拖网易挂损。

这也是上辈子得到的信息。

有人问道:“昨晚上说今天看一下要不要下网,那我们要下网吗?这里适合放网吗?”

叶耀东正要说话,却注意到船尾的浪花里闪过几道银灰色的影子。

其他人也看到了。

“咦?”

“那是什么?”

“大鱼,不知道是什么大鱼?”

“炮弹鱼。”有几个人异口同声的道。

“这么多……”

几条鲣鱼正追逐着渔船激起的涡流,时不时跃出水面,露出流线型的身躯。

突然,其中一条鲣鱼猛地一扭,像是被什么东西拽住了,紧接着,水面炸开一团浪花,一条近两米长的剑鱼破水而出。

它尖锐的上颌如同利剑,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它甩头撕咬着猎物,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

叶耀东吹了声口哨,“深海里的家伙,果然够猛!”

“剑鱼!”

“妈呀,刚出海就碰上了,那尖尖的吻端真牛逼!”

“我们要不要开快一点避开?这个鱼可不要把我们的船扎破了。”

“想太多了,无缘无故也不会攻击渔船。”担任轮机长的退伍兵说道。

大家这会儿谁都顾不上吃饭,都捧着饭碗盯着前方,拿着筷子指着船尾,指指点点。

剑鱼撕咬着猎物,将周围的海水染红了猩红色,但是不一会儿又被海水冲刷的一点痕迹都不露。

其他的鲣鱼早就沉到水里无影无踪。

剑鱼吞食完猎物,身躯如弹簧般猛然舒展,它那长剑般的上颌劈开波浪,银蓝色的背脊时隐时现。

近两米长的上颌在海面上划出一道转瞬即逝的白线,转眼间就消失在深海之中。

但就在它疾驰离开的瞬间,船尾的海水突然剧烈翻涌起来。

几道青灰色的背鳍划破水面,像锋利的刀刃般在水面穿行。

“虎鲨!“老肖倒吸一口冷气,指着船尾喊道。

其他人也惊呼,“我操,大鲨鱼!”

“虎鲨!”

“我勒个乖乖……”

“这走了一条大的,又来一群更大的……”

三条体型硕大的虎鲨正围着船尾打转,每条都有四米多长。

它们粗糙的皮肤上布满独特的黑色条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那张开的血盆大口,上下颚布满锯齿状的三角形利齿,每一颗都像锋利的匕首般闪着寒光。

其中最大的一条突然加速冲向船尾,在即将撞上螺旋桨时猛地转身,露出雪白的腹部。

另外两条则潜入水下,灰暗的身影在深蓝色的海水中若隐若现,偶尔露出尾鳍拍打水面,溅起大片浪花。

叶耀东也盯着船尾,“它们应该是被刚刚的血腥味吸引过来的。”

或者是本来就跟这群鲨鱼一起活动的。

它们喜欢跟随鲸鱼和鲨鱼的尾部,形成一种集体的游动方式,可以被视为一种共生关系。

因为鲣鱼会先吃掉海水中较大的食物,剩下的则由鲸鱼和鲨鱼吞噬。

老肖也道:“那刚刚那些炮弹就是被螺旋桨搅起的小鱼吸引来的。”

“没错,赶紧吃,吃完找一处下网,这边黑潮支流处于洋流交汇处,货多的很。”

“好嘞。”

大家应和着,但是眼睛却直勾勾盯着船尾,碗里的饭都是干巴咽,也不用配了。

“哇塞……”

就在这时,一条虎鲨突然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它那布满斑纹的身躯完全暴露在阳光下,足有半吨重的体重砸回海面时,激起的水花甚至溅到了甲板上。

这个充满力量的腾跃,像是在向他们展示它在这片海域的霸主地位。

“卧槽……”

大家都捧着碗,赶紧背过去,后背被水花溅湿了一大片。

甲板上都还残留着海浪的泡沫。

“我勒个去的,全身都湿了……”

离得近的,从头到脚都成落汤鸡,站远一些的也差不多,整个背部都湿的。

还好大家也都穿着连体的雨衣雨鞋,机灵的在背过身去的瞬间就顺手将帽子套头上。

“踏马的,接二连三的……”

“这里鱼肯定多,这么多的大鱼都集中在这吃饭。”

“看看看,那边一个大漩涡,肯定是刚刚的鲨鱼在进食……”

叶耀东将自己脑袋上的帽子摘下来,也看到了不远处的海面上的漩涡。

他们才刚出来就碰到了这么多个大家伙,以往在近海十天半个月也不一定能碰到一条,都得凭运气,还要看季节。

“赶紧吃,我去通知其他渔船,找个点散开来,下一网看看。”

催促大家的同时,他自己也将碗里剩余的饭扒拉干净,将碗放到一旁,赶紧上到舵楼去。

陈石正激动着呢,“东哥你看到了吗刚刚,那么大的鲨鱼跳起来砸到水面,要是刚刚的剑鱼跑晚一步都得狠狠的干一架。”

“都瞧着呢,正好在吃饭,看得清清楚楚。你去吃饭吧,这里我来,吃完了去睡觉吧,等会儿换班老肖自然会过来。”

“行,那这里交给你了。”

正好他也要下去跟其他人交流一下,刚刚接二连三遇到那几个鱼群。

叶耀东站在“远洋一号“的驾驶舱里,手指在雷达显示屏上缓缓移动。

黑潮支流与沿岸寒流交汇处形成的温度锋面,在屏幕上呈现出一道清晰的蓝绿分界线。

他拿着喇叭走出船舱,“老肖,放ctd探测器。”

这个是水质探测器。

“收到!”

老肖立即指挥船员将圆柱形的水文探测器投入海中。几分钟后,数据显示屏上跳出一组数字。

叶耀东看到后,又调出鱼探仪的扫描图像。

屏幕上,中层水域密集的红点显示这里聚集着大量鱼群,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占满了整一个屏幕。

他看了也有些兴奋,这年头资源果然丰富。

要是放在上辈子,想要找鱼群还得边航行边找边探测,或许也是这处是洋流交汇处也有可能。

但是想一直在这边交汇处捞也不行,风险太大了,很有可能会遭遇洋流突变。

有时候黑潮流速可达2-3节,突发加速可能导致网具变形,网口闭合,或者钢缆断裂,这个需保持200吨级抗拉强度。

也有可能遇到海底峡谷,深度突变,这些都是很大的风险。

适当的捞一网就走就好了,不能太过贪心,这年头其他地方也照样货多的很。

叶耀东联络了其他几条渔船,简单的说明了一下,要在这一处洋流交汇处拖一网,让他们几条渔船都散开,各自探测下网。

几条渔船的仪器规格都差不多,大多都是进口的,最早的两条可能会差一些,但基本仪器都有,大家也都有经验,知道要怎么做。

他只要通知到位就行。

几条渔船接收到信息后,立马变换了阵型,四散开来,各自探测。

叶耀东盯着鱼探仪的扫描图像,调整增益旋钮,图像立即清晰起来,鱼群分布在50-80米水层,厚度约30米。

他按下驾驶台上的警报按钮,短促的汽笛声响彻整个船队。

“准备下网。”

甲板上顿时忙碌起来,船员们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各就各位。

有的检查拖网网衣的每一个结节,测试液压绞机的压力表,轮机长监控主机转速。

叶耀东等着一切都就绪后,调整好渔船的行驶速度,拿着喇叭一声令下。

“放网!”

船尾的液压吊臂缓缓将巨大的拖网送入海中。

网口两侧的钢制沉子像一串巨大的念珠,在入水时发出沉闷的“扑通“声。

橙色的浮子随即入水,在波浪中起伏。

叶耀东盯着网位仪,看着渔网慢慢下沉到预定深度。

绞车上的钢缆不断放出,计数器显示已经放出280米。

“网位正常,开始拖网!”

他以3节的速度缓缓前进,主机的轰鸣声低沉有力,螺旋桨搅起的尾流在湛蓝的海面上划出白色的航迹。

渔船在正常的拖网过程中也不需要做什么,只要注意观察着仪表盘,实时监测网位仪数据,维持网口高度在目标鱼群分布层±5m。

还要注意张力传感器,钢缆受力超过80%破断强度立即调整。

遇强流时,还要增加沉子重量,缩短拖缆长度,维持网具贴底度。

鱼群上浮时,还要通过调节浮子改变网口仰角。

他这驾驶舱都是一堆精妙的仪器,一堆显示屏跟数据都在不停的跳动,复杂的很,不懂的人进来看了只会觉得茫然。

也不只是都得盯着这些仪器,还得凭经验,要根据黑潮流速调整网具下沉深度,确保网口充分张开。

但拖网的这期间也算悠闲,叶耀东提前看了时间,才早上6点,他预计一会儿9点多再起网。

三个小时的作业差不多。

早睡早起,今天早上他4点多就起来了,5月份天气虽然暖和,但是早晚还凉的,尤其在海上,他身上照样还穿着毛衣跟薄外套,等到太阳高挂天空才会脱掉。

底下工人们除了各岗位还得盯哨的,其他的都先去休息了。

等起网的时候,还有的忙活的。

在船上基本24小时都在作业,大家都是见缝插针的休息,辛苦的很,只不过现在刚出来,精神头都很好。

等老肖忙完甲板上的活,上来时,叶耀东就让他暂时先看着,自己拿着望远镜,站甲板上到处看了。

海面上时不时就会出现各种大型的海洋生物,有的疾驰而过,一闪而是;有的沉沉浮浮,若隐若现;更多时候,能看到上层的鱼群刚浮现一点影子,就有海鸟俯冲而下。

船尾更是,一路都有海鸟尾随在渔船后头捕食因螺旋桨而带起的小鱼,吃着免费的自助餐。

等吃饱喝足又会落在甲板上、船舷上休息,或搭着免费的顺风船。

连他的身旁都飞来了几只海鸟,它们轻巧地落在他手边的柚木栏杆上。

这些海鸟还真一点都不怕人,他没挥手赶,它们就一直停立在上头。

手边就有一只最显眼的黑脚信天翁,翅膀展开能有接近两米的巨型海鸟,羽毛雪白,只有翅尖漆黑。

它翅膀合上落在栏杆上,看着个头倒是没有多大只,就是那翅膀大。

正用橘红色的蹼足整理羽毛,羽毛尖端还挂着盐霜,脚踝处环状鳞片清晰可见,还沾着一些鱼的黏液。

还有几只他不认识的鸽子大小的灰褐色海鸟,额部白色如抹了石灰。

叶耀东好奇的看了一圈后,又继续眺望远处海面。

只是当他转动望远镜时,最近的那只信天翁突然展开巨翼,在起飞的瞬间蹬踏栏杆,留下三道带着海腥味的爪痕,还有一大泡的鸟屎……

有一些还落在了他的手臂上……

“卧槽……你大爷的……”

“吃了我的,还要还给我……”

叶耀东骂骂咧咧,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偏偏走之后还要给他留下一大坨。

他走进船舱要了一张报纸,先胡乱擦了一下,刚拉的湿润,也好擦。

“咋的啦?”

“一只信天翁,拉了一坨屎给我,还好它是只吉鸟。”

“哈哈……”

“别笑,看你的显示屏去。”

叶耀东擦干净身上后,就将报纸也随手丢到海里。

等三小时后,他看了看手表,时间差不多了,就拿着喇叭通知:“准备起网!”

船工们纷纷动了起来。

而绞车也开始隆隆作响,钢缆一寸寸收回。

随着拖网逐渐接近水面,海面开始翻腾起白色的浪花。

突然,一大片银光从水下浮现,这是网里的鱼货。

“爆网了!”叶耀东欣喜的看着水下。

老肖也兴奋的说:“不错,这一网肯定有五六万斤。”

“说少了同志,肯定不止!”叶耀东高兴的看着渔网渐渐的浮上来。

当拖网完全露出水面时,场面蔚为壮观,数以千计的蓝点马鲛在网中疯狂跳跃,银蓝色的背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大量的炮弹鱼有力的尾鳍拍打着网衣,最底层是成群的鲷鱼,红色的鳞片像宝石般耀眼。

“我靠,这一网厉害了……”

“这一网不得放个十几包?”

“牛啊,真的鱼满仓了……”

起重机将渔网中的鱼货提升到船甲板上方分拣鱼货的操作区域,以一包5000斤左右,逐一将渔网里头的货放下来。

叶耀东亲自上阵指挥,“快!分拣装舱!”

工人们全部都站到分拣鱼货的操作区,顶上一大包货哗啦落在分拣台上,一包接一包。

“这一网马鲛跟炮弹多啊……”

“乌贼也很多啊,只是对比这些个头小,这个值钱……”

“马鲛鱼也值钱……”

“那个鲷鱼也值钱,还有这些虾也不错……”

刚出海第一网,大家都精神的很,都很有聊天的欲望,乐呵呵的边聊天边分拣,检查鱼类的新鲜度和品质,并移除任何不需要的杂物或者小鱼。

叶耀东心想着,不用一个礼拜,等过个两三天,个个就都麻木了,也没有说话的欲望了,只会埋头苦干。

他边指挥边数着货落下来几包,一般预估重量也都是这么估的,看看几包货就知道多重了。

? ?写海洋剧情真的好烧脑,最近翻资料,整理剧情安排,可能更新都得在凌晨了,大家不要等,

?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