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锦医春色

作者:寂寞的清泉 | 分类:同人 | 字数:43.6万字

第五十七章 考上

书名:锦医春色 作者:寂寞的清泉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7-26 04:36

住在北安坊,找王婶接生的人家比乡下还多,大多城里的,少部分城郊的。

由于京城住宅密集,距离不远,王婶比住乡下时要轻松一些。

她不敢再带芍药去接生。芍药被多个产妇提意见,说她手重,掐得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这让芍药十分郁闷,不得不掐掉当稳婆多挣钱的愿望。

她又立下另一个宏愿,要当比半夏还优秀的丫头,把姑娘和小少爷服侍好,把家打理好。

她还有一个发现,姑娘喜欢花,她必须把花侍弄得最好。医术她比不上半夏,总要有一样比半夏强……

冯初晨也忙碌,她出诊会带半夏去。除了上阴神针,其它医术都手把手教她。

自从推行冯氏噎克立法以来,光京城救下的孩子就有三人,这种法子也被广泛接受。

冯医婆传人冯小大夫在京城名声鹊起。

三至四月间,请冯初晨上门诊病的有十二家,都是京城的有钱人家。家里产妇难产,又确认乳儿有危险,请她去产房外候着施上阴神针。

冯初晨不是正规大夫,没有明码标价,也没有责任必须治病。怕她不去,给的出诊费都很高,一至五两银子银子不等,无意中也把冯初晨的价格哄抬起来。

贫穷人家几乎不找冯初晨,不确定乳儿是否需要施神针,高价诊费请个不一定需要的人不值当。在有些人看来,五两银子别说出诊费,就是施神针都不愿意。

冯初晨还真用上阴神针救下一个乳儿,止血针救下两个产妇。

那十二家的诊费、神针费、治疗费及赏银,一共挣了一百一十二两银子,还有两斤茶叶几块绸缎。

通过学习和实践,再结合前世经验,冯初晨已经解决了冯医婆手札里的几个难点,妇科和儿科方面的医术比前世突飞猛进。

还有一些难点会继续探索,包括深化上阴神针……

王婶接下的死儿,或者冯初晨看到的死儿,家人愿意埋去青苇荡的,冯初晨和王婶都会带着大头把死儿埋去青苇荡。然后,二人会在老宅住一天,摘些新鲜菜蔬回城。

冯初晨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日子过得快乐充实。除了去看病,抓紧时间学习,想想医馆规划,唯二的乐趣就是逗逗小正太和种种花草。

小院被她和芍药拾掇得花团锦簇,像美丽的小花园,似乎来她家的蝴蝶和蜻蜓都比别家多。

青中泛黄的杏子也快成熟了。

冯不疾的生活也非常充实,不止学习文化课和简单的医书,还要抽时间带着大头去宅子后面遛弯慢跑,跟邻居家的几个孩子也玩得非常好。

小家伙有冯医婆的聪明坚韧和善良,也有冯医婆没有的圆滑与世故。

冯初晨乐于看到他的这种成长,也有意往这方面引导。

再快乐豁达一些就更好了。

除了有几家邻居爱私下议论冯初晨的“丑事”,前两个胡同的一家总想把冯初晨说给自家在蜜饯铺子当掌柜的鳏夫儿子让人闹心,一家人过得还算平安喜乐。

四月二十八早上,旭日东升,风和日丽,初夏的天气已经有些炎热了。

这天太医院开始考试。

冯不疾一定要请假送姐姐去考场。

说辞是,“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人,是姐姐的主心骨。我不去,姐姐会心慌。”

这个理由冯初晨无法拒绝,让他和半夏陪着去。

小家伙穿的非常正式,崭新棕色小长袍,小揪揪上系了蓝色宽绸带。他现在在孝期,否则一定会穿大红。

冯初晨穿的很低调,绿色半旧衣裙。

冯不疾不愿意,“穿好些,旗开得胜。”

冯初晨解释道,“那些谣言还没散呢,太高调容易引人注目。”

这个时代医学考试的考生由四个群体组成。

一个是在太医院学习了三至五年的实习大夫,这些人大多来自杏林之人,是考生里的主体。

二个是宫里学医三年以上的宫女,考过便是女医。

三个是医馆学徒,学习五至七年后由医馆举荐。这个群体大多出自杏林之家。

四个是冯初晨这种,自学成才,有特殊本事,经知名大夫或医馆举荐。这个群体里若有女子,大多希望考过之后进宫当女医。

虽然女医必须二十五岁以后嫁人,但可以提前定亲,还有休沐日。她们比宫女好找夫家,许多杏林子弟、商人子弟及世家旁枝都喜欢找这样的人。

不仅有本事,与贵人相熟,还知道宫里或大宅里的许多事。

京城以外,由驻行省的太医院外派机构组织考试,主考群体是上述的后两个。

医学考试两年一次,分为方脉科和疡科,也就是前世的大内科和大外科。还有一个针科,这一科所有考生都要考。

考试内容,方脉科以《素问》《难以》为大经,以《诸病源候论》《眼科龙树论》等为小经,针科和疡科以《脉经》《针灸三经》为主。

考试时间都为一天,晌饭在号里吃。

今天考方脉科,后日考疡科,大后天针科。

有考生报两科的,有三科都报的。

冯初晨报的是方脉科和针科,两年后再报疡科。

考试结果分为甲乙丙丁四等。

甲等第一名授予医学博士,可以去太医院当御医或从事管理。

乙等第二名至第十名,可以进太医院,也可以去民间医馆当大夫。

丙等第十一名及以后,名额不限,可以去民间医馆当大夫。

丁等为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再考。

女子取得丙等以上便可当女医或大夫。目前为止,女子在这种考试中最好的成绩是三十几年前的蔡女医和周女医,为乙等第六名、丙等第十二名。

京兆府管辖的十二个附郭县,考生总共一百二十人。其中八个女性,就是冯初晨,五个宫女,两个与冯初晨一样自学成才的女子。

门口站着八个衙役和两个禁婆,衙役负责搜男人,禁婆负责搜女人。

他们都是刑部的。

禁婆搜身冯初晨时,眼神格外不一样,不仅有好奇,还有轻慢,下手也要重一些。

这就是那个发明冯式噎立克法,还用这个法子为上官公子施救的姑娘?

在她们看来,一个姑娘用这种法子去救男人,不管打没打那个不要脸的主意,都是下贱。

冯初晨非常不喜欢这个眼神,也只能装作没看出来。若不是要进去考试,一定会用石子把她们射趴下。

做好事不一定有好报,不管什么时代都是如此。

进入考场,一人一间小号。

冯初晨先看了一下试卷,内容全会。她不想太引人注目,不能发挥出应有水平,否则她能当这个时代的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她之前打听过,考试成绩十全为上,十失一为中,十失二为下,不及七为不及格。

若有几个十分的,取综合能力最优的那个为甲。

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若为女子,成绩可放宽一二。因为女子大多进宫当女医,是御医助手,水平低有御医兜底。不进宫的都是看妇幼科或接生,要求没有那么严格。

考试过程非常轻松,冯初晨按九分答题,希望像蔡女医和周女医一样,得到乙等靠后或丙等靠前的名次。

出考场的时候,几个考生对冯初晨指指点点,还小声议论着。

“长得不错嘛。”

“就是太冷清了些,是个冷美人。”

“可惜了。”

“可惜什么?难不成你想娶她?”

“哈哈哈,我可没有那个福气……”

考试前没有心思关心别的,考完后才开始细看这位大名鼎鼎的冯姑娘。

冯初晨没搭理她们,抬头挺胸向大门走去。

出考场已经申时末,冯不疾兴高彩烈扑上来。

“姐姐,考得怎么样?”

“姐是谁?当然没问题。”

冯不疾也看见有人对姐姐指指点点,撅着嘴拉着姐姐走了。

本来想去不远处的狮子酒楼吃顿好的,但看到许多考生都去了那里,他们就不想去了。

几人雇了辆驴车回家,路上买了几个烧饼充饥。

太医院在内城东南边,回到西北边的北安坊天已经黑透。

王婶和半夏正焦急盼着他们。见他们一脸笑意,都放了心。

五月初一考针科,冯初晨依然没拿出全部本事。

五月初五发榜,冯初晨和半夏坐驴车去太医院门外看红榜。

她们挤进人群看榜,考过的人一共四十九名,还不到一半。

先看方脉科,冯初晨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乙榜第一排,排名第二。

冯初晨的目标是五至十名,超额完成任务。

半夏一跳老高,“姑娘,你是第二名。”

声音奇大。

冯初晨这个名字响当当,众多目光投过去。

目光里不止有佩服、羡慕、嫉妒,还有别的情绪。

针科榜上,冯初晨依然是第二名。

冯初晨美滋滋的,拉着半夏走出人群。

榜上有名的人都要去太医院领“医户”,相当于前世的“行医资格证书”,部分人会直接进入太医院或内务府。

考过的人兴高采烈去一旁的太医院大门。

半夏及一些陪同人员去街口的茶楼或茶肆等待。

太医院一间大堂内,李院使、范副使、方院判正等在那里。

刚才,李院使和方院判讨论了冯初晨的去处,还争执了几句。

方院判想说服李院使破例让冯初晨进宫当女医。

“冯姑娘有冯医婆的品德,又得了她的传承,医术高超。虽然坐过牢,也是为了弟弟震慑那些族人。法不外乎人情,下官觉得应该破例让她当女医。”

李院使摇头道,“我相信冯氏两代的人品和医术,但不能违反规定。况且,从冯姑娘之前做的几件事来看,她不够沉稳,易冲动,这是当女医的大忌”

范副使之前不喜冯医婆,觉得一个民间稳婆偏偏架子忒大。现在不喜冯初晨,觉得她冲动无脑,胆子奇大。

义正言辞道,“凡事不能越矩,冯初晨坐过牢,就不能当女医。万一害了贵人,你我承担得起吗?”

方院判非常遗憾,“那么好的大夫只能在民间,可惜了。”

李院使道,“也不能说可惜,她的本事我们已经看到。若有事,也可请她为贵人诊病。”

方院判不好再说。心里想着,看能不能把她请去德春医堂当坐堂大夫,专治幼科和妇科。

人员到齐后,李院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考生们一个个上前领“医户”。

冯初晨有两个医户,一个是脉科医户,一个是针科医户。

她正式成为大炎朝冯大夫。

而第一名的医学博士,拿到了三张医户。

现在要叫秦御医。

秦御医年近三十,黑矮偏胖,很憨厚随和的样子,说话也温温和和。给人的感观很好,一看就是让人放心的好大夫。

他是全才,最精疡科,在太医院学习了十年,前几次因故没考,这次一飞冲天。

领完证后吃宴。

男大夫四桌,女大夫一桌。

女大夫考过了四人,冯初晨,两个女医,一个蔡姑娘。蔡姑娘通过这次考试直接进内务府当女医,要叫她蔡女医了。

也就是说,除了冯初晨另三个都是吃皇粮的。

蔡女医十八九岁,出身于京城四大杏林世家蔡家。

范女医和陈女医特别傲慢,不爱搭理冯初晨。不仅因为她是民间小大夫,还因为她用噎立克法救治了上官公子。

她们远远看过上官公子几次,那真是神仙般的人物,也只有太后娘娘、阳和长公主、贵妃娘娘才能拉拉他的手。

这个小民女居然用那种法子救上官公子,不是占便宜是什么。

冯初晨性子本就冷淡,正好不说话。

而蔡女医对冯初晨极其热络,热络得让冯初晨有些不习惯。

“冯大夫,你这么小就会施上阴神针,真了不起。”

“蔡女医过奖了。”

“听说你的缩宫针也非常好。”

“一般般。”

“无事我们去逛街玩?我五月十六要进宫,以后玩的时间就少了。就明天?哦,不行,这几天我都有事。十一那天怎么样?”

冯初晨不太习惯不熟悉又无缘无故特别热情的人,但想到蔡女医是女医,又出身杏林世家,还是答应下来。

“好啊。”

两人约好,这个月十一午时初在溢香居酒楼门前见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