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 第110章 百家争鸣二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第110章 百家争鸣二

作者:亭云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25:50 来源:泡书吧

110

当然,大儒和小儒怎么可能去盗墓,而且过分的是怎么还会唱歌,还要吟诗作赋,还要讲大道理。

这其实是庄子嘲讽儒家就是帮虚伪之徒,在庄子看来,儒家和墨家都是不折不扣的大奸大伪之徒。

所以在道家看来,盗钩者诛,窃国者侯,儒家提倡的道德和礼乐都是为盗贼准备的,都是盗贼用的上的,而且盗贼比好人用的更好。

所以庄周才说: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因为盗贼都是圣人培养的。

道家学派怒批儒墨两家都是招摇撞骗之徒,这两帮人都在冒充救世主,其实他们没搞清楚现状,那就是人心为什么会变坏,是谁把人心搞坏的,搞坏天下人心的就是治世这帮人,从三皇五帝开始至尧舜禹。

夏禹使人心变,帝舜使民心竟,帝尧使民心亲。

尧使相互区别,舜使相互竞争,禹使相互竞争,最后禹的儿子启窃取了整个天下建立夏。

可这些人都在标榜自己在拯救天下,他们难道不知道天下就是他们搞坏的吗?

以至于天下大害,儒墨皆提倡治天下,可有治就有乱,所以治是乱的祸根,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就是一部自作多情又自讨没趣的折腾史。

所以道家认为,这个天下不但不要爱,还不需要治,不需要救,不救才有救,就好比海里的鱼儿,他们根本不认识对方,他们活的自由自在,他们需要你救吗,需要你们天天说相濡以沫吗?

是你们弄干了海水让他们相濡以沫,如果不是你们,他们本来是相忘于江湖。

又比如天下百姓,他们男耕女织活的好好的,是你们要强行征收赋税兵役劳役,是你们让他们相互征战尸骨累累民不聊生。

道家结论是:这个天下谁都他妈都别管自然太平,谁他妈的要管祸害横生。

你们这些欺世盗名之徒想救天下先拯救你们自己吧!只有先拯救自己才能拯救别人,最后才有资格说救天下(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道家火力一开,法家门徒自然坐不住了,别山封国法官虽然多来自秦国,但法相却是大名鼎鼎的韩非,他受国相吕不韦聘请与去年赶至别山出任国法院法相。

当然,韩非愿意屈尊是因为别山出版了他的着作《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别山君收集其作品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韩非虽然是韩国宗室贵族,但他一个埋头搞学术的在韩国没受什么重用。

韩非其实年纪不大,今年才四十二岁,与李斯同为荀子门徒,如果不是吕不韦聘请,两年后他将入秦,然后会被李斯嫉妒陷害而亡。

可现在韩非竟然到了别山封国,而且身居国法院相高位,而且别山封国的法务院比天下任何国家管刑法高官权力都大,因为别山封国国法院是独立的,理论上,国法院可以给别山君定罪。

当然,唯一缺陷是,国法院没有制定律法的权利,它只有执行律法的权利。

如今诸子百家论战,韩非肯定要下场。

当然,法家也是反对儒家的仁爱礼乐,道家喜欢讲故事,墨家喜欢讲逻辑,韩非既会讲故事又喜欢讲逻辑。

他先讲了一个楚人卖矛和盾,他说他的矛无盾不穿,又吹嘘自己的盾能挡住任何利刃,有人便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当如何?

他又讲了秦王嫁女送了七十个漂亮侍女陪嫁,但晋国公子看上了侍女却不喜欢秦国公主,这有点像现代相亲看上闺蜜桥段(秦国嫁女)。

还有个故事说的是楚人贩卖珍珠,却用香木做盒包装得非常精美,结果郑国人买了盒子却退了珍珠(买椟还珠)。

韩非讲这几个故事是想说:形式和内容是一对矛盾体,仁爱和礼乐就是这样的关系,仁爱是内容,礼乐是形式,一个人不能既卖矛又卖盾,所以儒家的问题是不能既要仁爱又要礼乐。

韩非认为,真正的好东西是不需要包装的,如果仁爱真的好,怎么需要礼乐证明,一个女人长得丑才需要化妆,鱼虾腐烂了才需要调料,这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所以礼乐是仁爱的遮羞布,是虚假骗人的东西,更何况仁爱如果需要礼乐来装饰,越说明仁爱问题很大,越说明仁爱丑陋,孔子的思想是虚伪的美来掩饰真实的丑。

儒家借用子贡的话回击道:先师孔子提倡的仁爱和礼乐是统一的,没有内容,形式也没有必要,没有形式,内容也没办法表现,仁爱和礼乐就是皮和毛共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儒家和法家属于鸡同鸭讲,双方都属于对牛弹琴,双方完全不可能坐在一张桌子上喝一壶,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只是可惜墨翟死的早,如果他还在,估计与韩非能成为朋友,但墨法两家也有根本的分歧,所以其结果也注定走不到一起。

好在由墨家主持的《诸子百家旬报》并没有限制儒家发言,更没有限制任何学派攻击墨家。

所以报纸慢慢的就变成别山封国最权威销售量最大的报纸。

因为言行无忌,这论战便慢慢的演变成天下孰是孰非,最后儒家把苗头指向别山封国匪夷所思的沉重赋税,以及吕氏占据封国七八层巨利商贸事宜。

看儒家把矛头对准吕氏宗族批判而无事,《别山商业报》立马加入声讨,《七国论政报》也看热闹不嫌事大纷纷入场细数别山苛政恶政,其他各家小报杂志更是开始子虚乌有编造谎言。

吕氏族人看见儒家如此胡说八道气得要把儒家赶出别山封国,国相吕不韦召集吕氏宗族会呵斥:

“天下人言天下事本稀松平常,别山封国税收重不重又不是儒家说了算,别山君为什么要允许言论自由,其目的不就是等这一天吗?”

“什么话说出来,什么气撒出来,什么矛盾也便提前释放出来,释放了矛盾国家才能安稳,吕氏才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被人打倒,不是还有人为吕氏辩驳吗?吕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