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 第109章 百家争鸣一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第109章 百家争鸣一

作者:亭云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3 11:25:50 来源:泡书吧

109

因为废奴案是否立法引起的媒体大论战,随着国相吕不韦提高移民待遇另辟蹊径,所以相互论战慢慢的又演变成诸子百家学术论战。

其实诸子百家在别山从来就没有消停过论战,特别是诸子百家对儒家的围攻。

淳于越虽然负气离开别山,但同他一起来的田光,狄子期,吕询等人留了下来,田光是齐国贵族资产宽裕,吕询和吕不韦本是宗族,所以儒家虽然没什么收入,但在别山墨城也购置不少宅基地建设学舍开办报纸。

总之,到了战国末年,诸子百家和天下列国一样慢慢的分出胜负,儒家已经变成一门显学。

首先对儒家开炮的便是他的死对头墨家,以《诸子百家旬报》编辑郑无私(蒺藜夫人)文笔最为犀利。

郑无私道:首先,墨家创始人墨翟和孔丘一样都认为这个天下出了问题,两派都认为这天下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天下没有了爱。

墨家和儒家其实有三点相同,一,这天下有救;二,救世药方是爱;三,儒墨皆以拯救天下为己任。

所以墨家与道家不同,墨家与法家也不同,但墨家和儒家都认为这天下出问题是因为缺乏爱。

但墨家与儒家区别在于,墨家反对仁爱,也反对礼乐,在墨家学派看来,孔子之流儒家之流都是江湖骗子,而且墨家认为儒家提倡的仁爱礼乐即虚伪又无聊,孔子的儒家提倡的礼制规定,肉切割方式不合规矩不能吃,叫“割不正不食”,席位摆放方向不对不坐,叫“席不正不坐”,但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时,弟子子路蒸了只小猪给孔子吃,孔子不问来路就吃了,子路剥下别人衣服去换酒,孔子不问来路也喝了。

后来回到鲁国,孔子又开始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又开始一副君子相,俨然君子一样,子路问孔子为什么前后判若两人,孔丘居然说那个时候求生,这个时候求义。

所以墨家认为儒家就是这样一类人,肚子饿了就不惜妄取,吃饱了就开始装模作样,他们就是一群江湖骗子,郑无私发问:天底下还有比他们更虚伪的人吗?还有比儒徒更虚伪的吗?

《墨子》其中有三篇文章,一乃非乐,二乃非命,三乃非儒。

这便是墨家对儒家的三大批判,非乐顾名思义批判儒家礼乐,非命批判儒家天命论,非儒就是**裸批判整个儒家。

墨家反对儒家的仁爱,但墨家不反对爱,墨家提倡的爱叫兼爱,兼相爱利相交,儒墨之爱区别在于仁爱的出发点是亲情,是亲亲之爱,是父母子女之间与生俱来的爱,不用证明的爱。然后再将心比心把爱推广出去,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从父母爱子女,到爱父老乡亲,然后到华夏族群,再到戎狄蛮夷,最后到爱全天下,让全天下充满爱。

但儒家这种爱是有先来后到的,有等级的,墨家思想最重要却是公平和正义,儒家之爱有等级先后肯定不行,所以既然是爱就必须是兼爱,兼爱主张不分男女老幼,不分亲疏远近,不分尊卑贵贱,应一视同仁的爱,所以仁爱有差别,兼爱无差别。

这便是儒墨的根本不同!

儒家田光反驳郑无私道:实话实说,墨家辩论是很厉害的,先秦诸子中,最能杠的诸子百家在墨家手里也讨不到便宜,孟子曾经被一墨徒辩论到哑口无言,他最后无可奈何才弱弱的反问一句:你们墨家当真相信爱邻居孩子胜过爱自家侄子吗?你们当真认为爱没有等级吗?

孟子此问虽弱,但却问出儒墨之别的核心思想,这一问有着雷霆万钧的力量,实际上儒墨最大区别在于仁爱乃有源之水,兼爱乃无根之木。

其实墨家思想的败落就在于没有依据没有来源,所以才一落千丈众叛亲离,因为墨子始终没有说清楚我们凭什么要一视同仁的爱天下人,我们凭什么要毫无差别的爱所有人,我们凭什么爱他人儿子跟爱自己儿子一样。

墨家讲不清这三个凭什么,这三个凭什么便是墨家的死结。

所以,儒家仁爱尽管问题多多,但确实比墨家兼爱好,虽然仁爱有问题,但却是人之天性作为依据,人之常情作为基础,而墨家一落千丈众叛亲离,儒能胜墨并不是没有道理。

郑无私反驳说:儒家的仁爱最可怕的后果是用人唯亲,因为仁爱有等级先后,那是不是儒家用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家子弟,再考虑儒家同门,可儒家除了耍嘴皮子还能做什么还懂什么,不懂又想管事,岂不是外行指挥内行。

我们墨家再不堪还懂点技艺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解决些麻烦,儒家除了装模作样还会什么具体本事?

齐儒反驳道:墨家所谓技艺皆乃奇淫巧技,这个天下之所以变坏就是因为墨家用奇淫巧技制造出的杀人利器。如果这个天下人人都尊礼复古,天下何至于变成杀人盈野。

墨家问:难道儒家不要小刀切割肉食吗,难道儒家出门不喜欢乘坐轻快的轴承马车吗?儒家既然反对奇淫巧技,为什么不回归原始生活,现在别山君开拓海外已经证实海外有无数既没有金属利刃,又不会生火煮食,他们不正是儒家提倡的复古之道。

道家门徒加入论战道:这个天下既不需要儒家拯救,也不需要你墨家拯救,你们能拯救自己就是拯救天下。

其实道家学派也认为儒家的礼乐虚伪,也天天把儒家往死里批判,而且道家特别会讲故事,庄子就曾经说过一个大儒和一个小儒去盗墓,大儒在外放风,小儒在墓室内作案,大儒问小儒:天都亮了,怎么样,东西搞到手没有?

小儒回答:墓内死人衣服还没有解开,这死人嘴里还有颗珠子。

然后小儒一边抠死人嘴里珠子还一边唱歌:青青之麦,死何含珠为!意思是说,绿油油的麦子长在山坡上,活着的时候不捐善款,死了还含在嘴里做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