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远赴他乡。枪林弹雨、水深火热。冒死工作但却未获得应有之待遇。公使馆公使史帕希并非识人伯乐,嫉贤妒能对他有所忌惮。每日兢兢业业得到些许好评,也仅仅如此。想要回去可担心前途问题。但不回去前途依然暗澹无光。可今日之职位也是多年工作换来,面对空袭轰炸更是多次逃生。实属不甘心。可史帕希面对如此重要之事,都尚未对他言明,可见其态度。戴伯伦一时间觉得前路艰难。面对宋书堂、朱越等人他面色也是难掩。此时更要趁热打铁。宋书堂说道:“先生何不替自己想想。”“你们究竟想要做什么?”戴伯伦不傻,明白今日见面必定是有所求。“想合作。”“合作?”戴伯伦显然不信。“对,合作。”“只怕是想要我配合你们,提供公馆内的人员资料,方便你们调查日谍。”戴伯伦自然是一眼看透。情报科的目的非常明确。“戴先生果然是聪明。”“我怎么可能吃里扒外,违背公使的决定。”戴伯伦好似在出言拒绝。但是他没有起身离开。大家就明白他在等。你想要让我吃里扒外,违背公使的决定,那要看看你准备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条件不够。戴伯伦显然是不会同意的。现在就是画饼时间。但是也不是全然凭空捏造,肯定有一定的可信性。“公使馆内隐藏日谍,只怕不仅仅是探寻我们的情报,有关贵国的情报只怕也已经被探查的七七八八,可能在日本人眼中早就已经不是秘密。作为公使馆公使算是失察之责,罪过不小。且在情报科告知存在日谍的情况下,依然拒绝配合协助调查,妄图包庇日谍从而掩盖自己工作上的失误,一错再错不顾及贵国利益,一心只是想要保全自己的职位和前途,已经将个人得失高于国家利益,这样的公使想来是不被看好的吧。”宋书堂的话非常具有诱惑力。史帕希是这样想的吗?不重要。只要公使馆内真的有日谍,那么史帕希是不是这样想的,没有人在乎。史帕希解释不清楚。且出现这样的事情,上面怎么可能不了了之。史帕希就是最主要的负责人之一。不得不说宋书堂的话,让戴伯伦很是意动。宋书堂继续说道:“只怕到时候史帕希公使的位置很难保住,我们也会和贵国方面说这件事情,争取让史帕希被调离职位。”“可是就算是公使离开。”戴伯伦欲言又止。毕竟他的背景。很难接替史帕希的职位。宋书堂却说道:“没有人比戴先生更加熟悉这里的工作,就算是不能做公使,起码也可以做代办,到时候在公使馆内,依然是戴先生说了算。”代办!同样具有诱惑力。公使不在公使馆内。代办就是一把手。且这个履历非常重要,如果做过代办。日后回去戴伯伦也是有功绩在的,就不需要担心前途的问题。甚至于他做代办,日后有了更加合适做公使的人,就会被派来。可是他不会被留下来。因为他之前是代办的缘故,如果留下来就会造成争权夺利的场面,不利于工作的发展。国内就会调他回去。那么他到时候回去,是有功之臣。会得到更好的安排。且还可以离开山城,毕竟这里充满危险。这样的画面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戴伯伦却有些犹豫问道:“公使馆内真的有日谍吗?”“我们实不相瞒,只能说很大概率有,但具体有没有我们也不清楚,需要经过缜密的调查,但就算是没有对戴先生来说也没有任何损失,处境和昨日没有丝毫分别,一次为了自身的尝试,且是没有付出的尝试,我觉得很好选择。”宋书堂说的是实话。确实不会有任何变化。至于你说戴伯伦给你提供信息,你会不会用这件事情,威胁对方?不好威胁。毕竟是情报科,先一步对公使馆进行情报工作。现在和戴伯伦的接触就是情报工作。情报科难道要自己坦白吗?那其他公使馆、大使馆知道了这件事情,能善罢甘休?毕竟哪个公使馆、大使馆内的人敢说他们就是铁板一块。情报科就不能对他们也进行这样的情报工作吗?很多事情是不能说明白的。放在台面上来说,那影响可就太大了。所以戴伯伦根本就不用担心,情报科利用这件事情威胁他。相同的是他也不可能利用这件事情,威胁情报科。毕竟你吃里扒外,违反公使决定,说出来对戴伯伦的打击只会更大。所以大家算是互相保密。因此尝试无果也不会有任何问题。戴伯伦坐在凳子上陷入沉思。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但也可能是一次危机。可是思来想去戴伯伦最后说道:“可以合作,但我需要你们保密。”这件事情不能被史帕希知晓。同样也不能被国内知晓。不然就算是史帕希离开公使馆,他恐怕也要被调离,且会面临处罚。“那是自然。”朱越说道。保密是肯定的。“事成之后你们要施压让国内调离史帕希,同时建议让我接替他的工作,成为公使馆代办。”戴伯伦说出自己的第二个条件。“没问题。”这个自然也没有问题。让史帕希离开,也是让其他公使馆、大使馆内的人明白。在牵扯到日谍的问题上。希望大家都可以配合。不然下场就是如此。且和戴伯伦已经有了相互之间的秘密,就算是关系密切。他成为代办之后,对国府好处很多。大家可以常常合作。互相说些漂亮话。最后戴伯伦说道:“你们不能询问我有关公使馆内非常**的问题,你们应该明白我指的是什么。”他不想说公使馆的问题。看来公使馆确实肩负一些情报工作。但这也是常态。戴伯伦觉得自己接替了史帕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