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208章 基础不牢

风雨大宋 第208章 基础不牢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这几年河曲路商业发展很快,特别是胜州,因为正处要冲,是进入中原的门户,格外兴旺。萝卜快了不洗泥,加上去年杜中宵在西域,一时间乱象从生。最典型的就是走私。

经过追查,除了向党项走私焰硝、硫磺,甚至还有军器,至于其他禁物自不待讲。除了党项,还有向契丹走私的,甚至影响到前方耶律重元和洪基的战事,已经形成了网络。

胜州是新兴的城市,认真追查并不太难,三五日就查个大概。幕曹官审过了,杜中宵看过,没有大的异议。死刑以下直接执行,几个死刑,是依例上奏朝廷。

接下来的日子,杜中宵大车整顿河曲路商业,特别是禁物专卖。除了几家特殊铺子,禁物全部收入商场体系,达到一定的数量则报官府批准。城中设了军营,与城外的军营一起,对士卒的进出进行了严格管制。军器管理由收到营一级,而且从经略司以下,进行垂直管理。

忙了近十日,终于理出了一个体系,杜中宵觉得累得不行。忙完了,杜中宵在府中设宴,宴请几位幕职曹官,以酬他们这些日子的辛劳。

此时已是六月中旬,白天酷热难当,太阳一落山,就凉快了下来。河曲路这里的天气就是这样,再热的日子,只要天上没有太阳,便就凉爽宜人。

陈希亮与几个幕曹官进了后衙,向杜中宵道谢,各自分宾主落座。河曲路的公使钱充裕,更不要说杜中宵还有丰厚的节度使公使钱,这些宴请,并不需要自掏腰包,也不知道他们谢什么。

旁边架了一个炉子,几个士卒在那里烤肉,众人落座便就端了上来。

杜中宵道:“现在天气才凉下来,诸位且饮一杯酒,用些肉,去去燥气。”

众人饮了酒,吃了一会肉,陈希亮道:“听说节帅就要回京去了,后边不知是谁来河曲路?”

杜中宵道:“你们没有听说吗?好似是韩太尉要来。不过,你们几个经过了这一任,多半会调往别处,不必考虑这些。年纪轻的,可以去西域再一任,对以后仕途大有好处。”

陈希亮道:“河曲路三年,家眷不能随在身边,大家都已经在边疆待够了,哪个还想再任?不如回到中原,与家人团聚,强似在这里苦挨。”

杜中宵道:“说起来,在边地任职,不许家眷随任,委实害人。再是优惠,有这一条,许多人便就不愿来了。朝廷已下诏旨,愿去西域任职的人,一任两年之期,还可以减磨勘。”

几个人摇了摇头,都不愿去。河曲路这三年,已经是有优惠了,何必再去西域。这些边地也就适合一任,再多都不愿意。其实河曲路下边州县,官员也难派,只是有铁路,抵触情绪不那么激烈。

这是普遍问题,杜中宵也没有办法,岔过话题,聊些别的轻松事情。

戴庄道:“前两年,河曲路这里只是缺人,事事不好办。自从去年以来,胜州城里的商户增多,开始繁华起来。今年的商税,听说超过了很多内地的州府,前几日中书还来公文赞扬。”

杜中宵道:“那是自然。我们这里是北方进入中原的门户,不说西域那么远的,就是周围的牲畜皮毛,每年有多少要卖到京城去?管得好了,这里本就该是富庶地方。”

文同摇了摇头:“现在周边的人户不多,开垦出来的田地连本地人户吃的粮食都不够,谈不上富庶之地。要等以后人户多了,田种得多了,才能说上富庶。”

杜中宵道:“也不尽然。因为处在交通要道,虽然粮食不够,却可从外面运来。只要收的商税,能够补上买粮食的钱,还有富余的话,就可以称得上富庶了。”

几个人来了兴趣,兴致勃勃地讨论什么是富庶。现在的胜州,开垦的田地只有城池周围,如果把驻军算上,是不够本地人食用的,需要从中原调粮。不过位置在交通要道上,又是西北入中原的门户,如果把商税算上,除了包容买粮食的钱,还有一些富余。从这个意义上说,算得上富庶了。

杜中宵道:“现在天下不同了,有钱与没钱,因为铁路可以大范围调粮,粮食的影响小了许多。你们有没有发现,以前的禄米,发到手的都是陈米。到了现在,我们这些人哪个会吃陈米?无非是禄米发下来后,交给商铺里卖掉,去买新米来吃。能做到这样,就是有了铁路,全国运粮食方便了许多。以前靠着河流运米,纵然运到,也是陈米。现在用铁路,就能吃上新米了。”

陈希亮听了点头:“节帅说的不错。我做官多年,餐餐吃陈米,还真是这两年的事。以前新米不说价钱,街面上就难以买到,现在则是铺子家家都有。”

文同道:“还真是如此,有了铁路,许多地方的物产就能运出来。以前在当地,运不出去就分文不值,现在则可以卖钱。现在胜州市面上,许多水果,便都是从中原和江南运来。”

铁路对社会的影响,实在是方方面面。杜中宵前世习以为常,前两年铁路新出来时,还没有想得太深。这两年,特别是顺利取西域,感受就深得多了。说实话,这个年代的铁路,跟杜中宵前世不能比,运力小得多,速度也慢得多。饶是如此,也足以改变国内和国际的形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以前,没有铁路的时候,路途远了,如果没有水运,运力和运费有一个平衡点。过于遥远,运输粮食往往绝大部分在路被吃掉。便如以前麟府路不过一两万人,却要河东路二十余州供应粮草,府州的粮价是其他州军十倍。现在有了铁路,就是从江南调粮,路上运费也不会这么高。

铁路直接改变了全国的布局,以宋朝官府的控制力,以中原为中心的全国大市场开始慢慢形成。仅仅这个市场,增加的收入,就比以前的全国财政收入还要高。加上大量的官办工业和商业,这两年中央财政增长得非常迅速。只是因为制度跟不上,许多在明面上显现不出来。

便如杜中宵取西域,如果没有铁路的话,不知道要消耗掉多少物资。现在有铁路,那就只看铁路通到哪里。哪怕那条铁路的条件很差,也只是单线铁路,也足以压垮全部西域各国。

几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议论着铁路经天下带来的变化。这两年内地修的铁路不多,有限的产能用在了边疆。除了杜中宵修到西域,河北路修也修到了边地,陕西路除了到镇戎军,又修到了延州。

党项现在面对的严峻局面,其实就是宋朝一南一北几条铁路,修到了它的边境线上。有了这几条铁路做后盾,宋军不但可以集中起大军,还可以长期作战,超出了党项的抵抗能力。对契丹同样如此,河北路把铁路修到边境,河东路修到了代州,河曲路修到了沙州,已经有几路抵近了边境线。

两府大臣,对于火器时代的军事原则或许不清楚,但对铁路的战略作用却自得明白。在确认军力超过对方之后,便就铺开了铁路网,同时做出了对党项和契丹的有利形势。

说着这几年的变化,杜中宵感觉得出来,自己进京之后的几年,必然是对周围大规作战的时候。有一批军人,将随着战争成长起来。他们能不能跟官僚系统配合,重造大宋军队,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几年对外胜利,内部的财政改善,政治上出现一种清明气象,整个国家的气质都不同。今年正月里时,皇帝突然发病,昏厥之后醒来经常发怪语,长时间不能视事。到了现在,身体终于好了起来,可以正常处理政务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到这个时候让杜中宵回京。

灭掉党项和契丹,实现天下一统,对一个皇帝来说,是了不起的诱惑。如果进攻党项顺利,平定了西部边疆,必然全力对付契丹。杜中宵不知道,那会是一种什么局面。

自登第以来,杜中宵在外任官太久,跟皇帝接触的时间太少,两个人互不熟悉。此次回京,其实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皇帝的互动。如果互动良好,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当然如果不好,那可能就会被打入冷宫。至于为宰执,没有皇帝的信任,做什么宰执。

庞籍已经外任,现在朝中的宰相是文彦博和刘沆,参政是王尧臣、曾公亮和张方平,枢密使则是王德用、韩琦,副使是田况和程勘,除了韩琦外,没有一个是杜中宵熟悉的。杜中宵回京,韩琦来接任河曲路和西域的经略使,杜中宵去做枢密副使,实在难做。

不奉诏,固然有杜中宵觉得资历浅薄的原因,还有这个现实问题。杜中宵在朝中,还没有自己的人脉,做宰执过于勉强了,基础不牢。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