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241章 保值

风雨大宋 第241章 保值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有识之士,常说世间之大害,无过于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没有土地,耕种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人人皆知土地兼并有大害,天下难为,可就是无法抑止兼并。唐时初立,天下均田,又如何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兼并之害越演越烈。本朝立国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不足百年,兼并之祸也难避免。由此可见,均田不均田,对兼并用处没那么大,得到好处的也不过一两代间。初立国时稳定下天下有大用,想长治久安,怕是难为。”

说到这里,杜中宵摇了摇头。农业社会的土地天然保值,越到王朝的后期,开垦土地越难,已有的土地价值越是稳定,土地就会向一部分人集中,大部分人成为雇农。到了工业社会,只要让房子具有土地的性质,一样可以做到这样。那时租地,后来租房,雇农变成了租客而已。把土地性质,比如数量基本稳定,有稀缺性,对需求者农民来说有必要性,可以方便交易,换成房子,地主就完成了华丽转身,最典型的如香港。有多余房子的人是地主,地产商是大地主,少数几处的是小地主,住的房子自己所有的就是自耕农,租别人房子住的是雇农,合租的是下层雇农,租不起只能住宿舍不然就露宿街头的是贫农。社会的根本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换了面目,大家依然生活在从前。

地价高了自然就会跌下来?那是还不够高。只要高到绝大多数人买不起,只有少数地主能买,自然就不会跌了。大部分的地主形成共识,这就是用来保值的,占有土地多少代表财富,有人卖总是有许多人去买,随时可以交易,高昂的地价就可以维持下去。房子也是一样,没有其他金融手段参与,没有政权的强力干预,价格可以一直涨下去。一定会跌?只要绝大多数人买不起就可以了。认为房价必定会跌的,是因为金融特性,受到其他金融手段的影响,毕竟占有许多房产的人,也是金融市场上的玩家。

如果一个结论,是由繁杂无比的过程推导出来,世上绝大多数的人,看了不知所云,这结论不必理会也罢。世上的事本来很简单,过程复杂,结论还是要简单,而且可以检验,如自然科学的知识。如果结论不可检验,过程还复杂得让人看不懂,大多是为一部分人服务的。哪怕本来不是,也会被权贵们改成是。

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很多知识和结论就是如此,普通人不理也罢。说的头头是道,处理方式其实简单直接。对应土地兼并就是营田务,对应房子兼并就是公租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想到这里,杜中宵自嘲地笑笑,对两人道:“莫嫌话多,喝酒,喝酒。”

当初自己到京西路,想的就是安排多余的厢军,开垦闲田,其余的实在是做了才知道。

王安石和韩绛知道杜中宵即将带兵离开,今天讲这番话,是把这几年的知识和感想倾囊相授,哪里还会嫌杜中宵话多。若不是推心置腹,谁会跟别人说这些。

用了一会酒菜,杜中宵道:“说来说去,对于其他人不论,对于我们理政的人来说,这之间的核心还在于积蓄。只要民间积蓄处理不好,时间长了,必出大乱子。官夺民财,会出乱子。官予民财,还是会出乱子。官不理民财,就是兼并,愈演愈烈,最终天下大乱。此为治乱之本,为政者不得不察。”

“民间百姓除非是一无所有,不然手中有钱,就面临两件事。一是保值,自己手中的钱不亏。几千年来历朝铸了多少铜钱?市面上的钱却总不够用。好钱见不到,劣钱、铁钱倒是用得欢,很多地方甚至只收粮食布帛。本朝年年铸钱数百万贯,连本钱加上运费,现在实际上是亏钱的。造钱会亏本,这种事情哪里肯信?可实实在在就有。要想不亏本,办法你们都看到了,发行钱引。朝廷手中只要积足够的铜,矿山出铜入朝廷即可,连铸也免了。此时让百姓把积攒的钱存到储蓄所,由朝廷保管,只要保值,一个大问题就化解了。百姓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传承下去,自己的钱要到子孙手里。此事只要朝廷不贪墨,依现钱论,储蓄所里的钱让子女继际即可。”

王安石皱着眉头道:“既然如此,储蓄所和常平司的钱引,已经让积蓄保值,还有什么问题?”

杜中宵道:“另一个问题,就是不均。只是论土地抑并、田地不均,是远远不够的,那只是因为土地最保值而已。只要换一种保值的东西,比如货币,就可以减缓。”

说到这里,杜中宵自己都笑了。货币能够保值,民间大部分储蓄就会集中到货币上,毕竟这种办法简单直接。房子是财富标志,嫁人先问你有没有房,有几套房,在哪里,是不是学区房。换成货币,那就是有多少存款,简单多了。再进一步,劳动力才保值的时候,就问你家有几口人,几个壮劳力。知识是财富?也曾经是过。嫁人问什么学历,是不是大学生,什么学校的大学生。这些讲起来觉得好笑,其实都曾经发生过,现实生活总是这样幽默。

“不过呢,货币用来保值有个麻烦,就是影响因素太多了。朝廷要想让货币保值,实在太累,受到的限制太多,很多事情不能做,总是要换一种手段的。哪怕愿意一时受累,换了人来,时间长了总是会放弃。因为货币上做手脚,对于朝廷实在太容易,诱惑太大。”

韩绛笑道:“那是自然。只要印几张纸,就可以买到一切,哪个能够忍得住!”

杜中宵也笑。王安石不笑,那是因为在他看来,忍不住不是多难的事情。非常人有非常想法。

杜中宵道:“货币保值如此之难,土地用来保值又会引起兼并,导致天下不稳,那么用什么来保值比较好呢?我想来想去,只有另一样,那就是债。”

王安石皱眉:“债?什么人发债?”

杜中宵道:“当然是朝廷了。国家可以发国债,常平司可以路债,州可以发州债。只要这些债务可以还本付息,就能保值,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可以代替田地。有了别的保值手段,田地的价格就与每年的出产和税赋挂钩,涨总有个界限。而只要朝廷调整土地的税赋,就可以干预土地的价格,抑制兼并。地价上不去,受雇人价钱限制,地多也没有益处。如果世间还有其他的地方雇人,可以想活一家老小,客户有了其他去处,谁肯受那些大户人家的气?这就是枣阳县发生的故事。”

韩绛问道:“发了债务,借了钱怎么花?若是没有收益,岂不成了朝廷补贴百姓?用朝廷的钱让百姓保值用,这是无底深渊,多少钱都不够。”

“对,发了债,借来钱,总是要有地方去投,不然朝廷白付利钱,可是不行。就是刚才讲的,如营田务、修桥铺路、建设铁监这样的工厂,等等。朝廷治理天下,如果债务整体上赔钱,理政者难道还有话说?只要整体上赚钱,债就可以长期保值,代替田地,抑制兼并。不过,借来的钱,不是让朝廷补钱粮不足的,必须有具体去处,将来见到益处的。如若不然,那就真成无底深渊了。”

王安石摇头:“发债与印钱又有何区别?最后终究一样,无法继续下去。”

“当然不一样。印钱难管,发债却简单得多,容易从上到下管住。说到底,还是理政者要自己心中明白,要有担当,不然一切终究是空。只不过政事复杂,想个简单的办法罢了。如惹不然,直接用钱保值岂不是一样?无非是太难,牵扯的精力太多。”

官府债务可以作用简单,就是用作民间保值,以官府的发展信用代替土地和房子,一切等等。王安石说的当然没错,发债和印钱一样简单,不是为了民间保值而且管理简单,完全没有必要。如果不是为了保值,政权的债务就成为毒药,是另一回事了。作死怎么都是作死,与手段无关。

官方的资产,用来投向基础设施保值增值,为社会发展开拓更多领域,有两个来源。一是财政的盈余,再一个就是为了保值的债务。如果用债务作他用,不管是寅吃卯粮,还是为了解决危机,都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关。

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根本上是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决定了认识。这也是关心农村的人,为什么要么觉得要农场化,让农民转变成农业工人。要么就坐到了地主的立场,提倡乡贤,就是不想一想农民和即将离开农民身份的人,到底要的是什么。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