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932章 谢主隆恩

大明嫡长子 第932章 谢主隆恩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2:19:48 来源:泡书吧

紫禁城每到冬天就会被白雪染白,如此四季轮替,朱厚照也习惯了时间的流逝。

孩子喜欢雪,

雪停以后,

他把载壡带出来堆了一个雪人,高兴得这孩子连寒冷都忘记了。

朱厚照也觉得有一阵心里上的放松。

实际上,他因为这半年来的货币改革有些疲累,再加上时近年关,所以他有意放缓了节奏。

不管真正的伟大帝王是如何调节,或是需不需要调节,但他是需要的。

如此休息一阵,也好在正德二十二年开春以后积攒些力量。

就当是放假。

只不过国家大事确实都压在他的肩上,很难说完全不问政事,最多就是多给内阁一些。

亦或者像现在一样……

一边烤火一边躺着,让载壡将那些奏疏念给他听。

“这是山东巡抚欧阳铎请免一县钱粮,父皇要准奏吗?”

“似这样的请旨,若是理由充分而国库又承担的起,都可准允。”

“好。”载壡小脸稚气未脱,粉粉嫩嫩的十分可爱,听到皇帝同意,他拿起朱笔在内阁票拟的意见边上写上一个‘可’字。

奏疏制度改革之后,皇帝和臣子之间是有密折的。

不过原来大部分的政务奏疏,仍然是由内阁票拟。

全部以密折来治国,那个工作量实在不是人能受得住的。

清朝时,雍正、乾隆、嘉庆这都是十分勤政的皇帝,他们的那个作息……朱厚照实在模仿不来,强行坚持搞不好再把自己逼得精神不稳定。

而这部分经内阁票拟的奏疏还是要皇帝朱批,实际上也是一些相对不敏感的政务,所以朱厚照才拿出来给载壡通篇的读。

完成一个以后,

这孩子又翻开一本,默念了一遍之后,说:“父皇,这一道是嘉兴知府请封沈氏女子贞节名位的。”

“内阁什么意见?”

“拟准允。”

朱厚照双手交叉放在后脑,颇为舒坦的念了一个字,“可。”

这样大约要有半个多时辰,

他忽然发现载壡这小子视线一直偏向一边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奏疏,那表情带着几分焦急,撅着嘴的模样还有几分可爱。

这一下让他笑出了声,“怎么了?无聊难耐啊?”

“孩儿不敢。”

载壡吓了一跳,立马端坐好。

“哈哈。”朱厚照侧过身躺着看向他,“当皇帝就是这样的,五成的时间感觉枯燥,五成的时间又感觉孤独。爽快畅意、意得志满,只不过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载壡那么小,听不懂其中深意,只是从字面意思理解了一下,说:“孩儿不孝,没有想过父皇这么辛苦。可是刚刚……刚刚还不到半个时辰,我就觉得难捱。”

说起来,大概是有些羞愧了。

这话让朱厚照心中稍微宽慰,孩子,真得小时候好一些。

“你爹我也习惯了。”朱厚照向他招手,“来,我陪你一起看。”

“好!”

载壡认真的点点头,再没有刚才焦急的心情。

奏疏翻开,

朱厚照谆谆教导,“所谓天子,说起来是天地之间唯吾独尊,所有人都得听皇帝的。但要以一人掌控天下千万人的命运,这也可以说是独夫。那么,又如何以一人敌万人呢?

皇帝不能经常出宫去亲自查看,不能到边疆代替将军打仗,从来只躲在深宫之中,外面什么模样,很容易变成身边人说什么,就以为是什么。

这个时候,奏疏可能就是唯一了解外界情形的手段。所以奏疏千万不能轻视,要仔细的阅读、掌握其中的信息,还要思考此人为什么这样写……

另一方面,当皇帝也不能全信奏疏,因为真正的人心从来不会写在奏疏里……”

载壡趴在边上听得很专心,又时而蹙眉。

“爹,那奏疏到底是能信还是不能信?”

朱厚照想了一下,说:“这个问题我也没办法回答,世上真真假假,从无定形,自然难以捉摸。所以作为皇帝只能去抓住有形的东西。”

载壡脑袋一偏,脸蛋像是贴在御案上,“什么是有形的东西?”

“力量,哪怕你被骗了,哪怕最终骗局成功,但你依然能够让自己承受得住被骗的结果,然后绝地翻盘。”

“喔。”载壡笑了笑,“就是骗我的人再多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需要有真正信得过的人。”

“这么说也没错。”

外面大雪纷飞,宫殿与宫殿之间的广场上铺满了厚厚的雪。

刚刚被踩出的脚印没过多久就又被覆盖。

这种天气,陪着还是孩子的老五说些没有言语陷阱的轻松话,实在是难得的一种放松和快乐。

前后两世朱厚照加起来也要有七十岁了,或许是真有了些含饴弄孙的快乐?

老太监尤址也替皇帝感到开心,

乾清宫不是常能爆出笑声的地方,但五殿下还是不一样,聪明伶俐、乖巧听话,往往能接得住皇帝的话,偶尔还会说出很孩子气的搞笑之语,把皇帝逗得开心的不行。

过了一会儿内阁张璁递条子进来,

朱厚照召见了他,并让载壡在边上找个矮矮的书案坐着。

尤址引他入内以后,张璁也观察的仔细,行礼说:“老臣参见陛下,见过五殿下。”

“平身吧。”

朱厚照今儿的开心是写在脸上的。

像是张璁这样的人早就知道,皇五子载壡最得皇帝宠爱。

“尤址,赐座。”

张璁拱手,“谢皇上。”

心情好的时候不仅是赐座,就是暖盆都要推得离他近一些。

“外面还有大雪,爱卿有什么事这么急,要忍着严寒入宫?”

张璁从袖口里拿出一样东西,低头呈上,“启禀皇上,老臣是觉得眼下已近年终,朝廷花大力气、陛下也十分关心的货币改革总要有一个总体的进展呈陛下御览。前几日一直在准备,今日才集其了江西、湖广两省情况,因知道陛下关心,所以未敢耽搁。”

“喔?”朱厚照心中生出期待,问道:“总体情况如何?”

“老臣这份奏疏是命人收集各省官员、名士、商人、百姓的言论而成,不全以官员媚上之语为准。总的来说,货币改革的情形可以分为三层,最好的便是江南如杭州、南京以及边镇口岸如大同、伊犁,这些地方商业兴盛,对于货币改革非常关心,兑换新钱热情也高,尤其统一了钱币,更加方便贸易,所以受到欢迎,新钱币的使用已经随处可见。

次一些的地方是富庶省份的乡村,这些地方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百姓到县城不必费力。最后便是情况不甚理想的,这主要是更偏远的地方。”

朱厚照一边看,一边听,听完了忍不住点点头,“多亏了爱卿用心,否则半年时间,哪有这样的进展?现在看来货币改革之势已成,虽然还有未尽之事,但也不影响大局了。只待过渡期一过,朝廷宣布所有旧钱非法,便能大功告成。”

张璁微微一笑,“都是陛下运筹帷幄,百官同心用力,老臣不敢居功。”

“你有功无功,朕不糊涂的。这次改革成功以后,中央银行要关注好不同地方的物价,说起来复杂,但民以食为天,主要是关注好各省粮价。有一个基本的经济原理,经济活动是需要货币的,极端的说,若是京师内一块银元也没有。那银元的价格必然昂贵,高价难求。

如此一来,正常的经济活动会受到影响,甚至会逼得百姓再次铸造私钱了。

粮价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标准也不难,再高不能让一个普通的工人半个月的工钱买不起一个月的粮米,再低,不能让种粮的百姓一年辛苦到头来还饿肚子。”

张璁点点头,“陛下圣明,正要如此,百姓才能过活。”

“眼下总之还有南洋诸国的国内市场可以流通我们的钱币,可以适度多铸一些投向市场。日本的银矿出来的白银也不要直接作为官银去花了,一部分运到京师来贮存。新钱币之所以能让人信服,朝廷是承诺了可以兑换成白银的。

现在还没有集中兑换的情况,但要做好准备。经受住一次大的考验,新钱币才算真正立住了脚。另外一部分,看看能不能送到南洋和朝鲜,朕并没有强制他们只使用我们的新钱币。”

当初明约签订的时候,这一条看起来是天朝上国‘比较讲理’,甚至不少朝中的大臣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实际上的坑在这里埋着呢。

都他么只认新钱,那大明挖出来的白银干什么用?

什么都买不到的白银还是钱么?

至于说去西方买东西,朱厚照还未曾考虑过,他们有什么值得买?土地吗?

张璁反应了一下,这个‘坑’他是懂了,但有一个疑惑,

“陛下,我大明物阜民丰,去南洋和朝鲜又能求购什么?”

“什么都没有,还有奴隶嘛。”

就现在人类的道德层次,给一个国王一些银子,他能自己主动抓些子民拿出去卖。

对于大明来说,这些奴隶很有用。

比如一些重大的工程,就可以用。

其实财富聚集没多么深奥的道理,说到底就是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

“爱卿,你不觉得大明太大,但道路却不通畅嘛?前些日子科学院发明出了一种水泥材料,有了这个东西,修出来的路就好多了。但似这种工程,往往需要征调民夫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朕可不想犯了隋炀帝的错误。”

隋炀帝这人,李唐当然说他一万个不好,以此来获得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但隋炀帝真正犯的错误不是道德上如何如何,而是使用民力实在太过分了,修运河,征朝鲜,天下民夫基本被他用尽了,经济整个崩溃。

现在水泥出来了,朱厚照当然准备大干快上,但是咱们这种国土面积,稍微上个项目,所需要的人就得几十万。

如果换成国外奴隶的话就好多了,不仅便宜,而且这些人不是大明人,没有起事的基础。

“陛下所虑甚远,老臣钦佩。”

朱厚照叹气一声,“不想不行。老大帝国总是有这样的困境。你瞧,开个大朝会都得提前近半年。总是道路不畅,这要是新疆有战事,朝廷也容易反应不及。”

“如此,这也算是件大事了。”

“那是当然,朕计划用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完成,若是朕……嗣皇帝也要接着完成。”

首先是主要的大城市之间肯定要连接的。这是为了经济。

另外就是一些军事重镇也要连接,这是为了安全。

但东部平原还好说,一些山区真的是麻烦了。

二十年,这都还是往少了说的。

“父皇必定是能够长命百岁的。”一直不讲话的载壡忽然出声。

朱厚照开玩笑的说,“是,五殿下发了话,想来是没人敢不听的。”

“噗。”尤址忍不住偷笑出声。

“好了,张阁老,你这份奏疏很好,朕心中有数了。至于后面说的,等到大朝会的时候再详细议吧。”

修路的事情,朱厚照是计划将它作为一个议题来讨论的。

还有一个绝大的议题,就是商税,朝廷要开征了。

这个考虑和先前他去不夜城有关,当今天下的商人很富了,朝廷收一点税不会对他们的实力造成太大的影响,更不会抑制商业发展。

另外就是此次货币改革之后,朝廷铁拳余威犹在,估计也能容易些。

在此之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倒是一直在做。

比如说,所有经营的企业都要在少府企业官制司注册,并领取自己的经营许可证和独有编号。

没有许可证和编号而经营,这就是违法,伪造证书更是重罪。

所有店铺都要挂出自己的证书,这也是规定。

而针对这部分拥有固定店铺和工厂的商户,就可以收取部分税收。

针对所有海贸的商户,也相对容易,因为就那么几个港口,过港口的时候所有的船只都要递交商品、数量、价格等,也可抽取税收。

比较麻烦的是小商小贩,摆摊位置都不固定的,这就没办法,如果这都要收,那收税的官吏会把这些人撵得满世界跑,那便得不偿失了。

其实也无所谓,这些人就不收了,更多的加征富人税,这本来也更说得通。

这些事,朱厚照会择机和张璁讲的,现在么,议题还是只在他的心中,他也得前后仔仔细细的考虑。

“老臣明白。那老臣便告退了。”

“等等。”朱厚照嘴唇抿了抿,从御案后面走了出来,他知道张璁这次是用了心的。

货币改革案出了不少人命,张璁这次强推,那些恨他的人估计快到极限了,这个时候对他来说更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改革拖下去,这样自己总是离不开他,他也能保住位置。

但张璁并没有这样做。

“不知陛下,还有何吩咐?”

“朕知道你的儿子是山西哪个府的知府?对吧?”

“犬子微末之官,不敢叫陛下记挂。他是平阳府知府。”

“明年大朝会让他入京吧,朕见见他。”

张璁微微一怔,“陛下……犬子只是知府,这……于礼不合。”

“没事,朕为他开个特例。给朕做事的人,朕不会亏待的。但你,不好再赏了,否则就是害你。”

张璁现在是千夫所指,再次加恩不是好事。这种时候,越是爬的高,就越是摔得重,以张璁的政治敏感他是能够明白的。

但朱厚照可以保证的是他的儿子官运亨通,换句话说这就是保证张氏一族至少两代的荣华富贵。

这就是皇帝的风格。

老臣张璁出了乾清宫以后,冒着大雪转身冲殿门方向下跪叩头。

而朱厚照则牵着载壡的手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不久后,

载壡抬起头,问:“父皇,张先生这么好,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恨他?”

朱厚照目视远方,说:“因为真正把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放在私利之前的官员,是少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