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闲唐 > 番外:巾帼不曾让须眉(三)

闲唐 番外:巾帼不曾让须眉(三)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6:05:1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番外:巾帼不曾让须眉(三)

不是所有将军一开始都有上战场机会, 李幼玉身份特殊, 更是很难争取到亲身上阵的机会。

她从小就想当将军, 当然不会甘心窝在后方, 她踏踏实实搞了几次后勤工作, 终于在第三次随军出征时找了个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带人来了场奇袭, 漂亮地把敌人的粮仓变成自己人的粮仓。

这次负责出征的人是薛仁贵, 他当初是东宫提□□的,不仅对李承乾忠心耿耿,和李元婴也很是要好。

由于李幼玉坚持认为这也是在做后勤工作, 薛仁贵听了觉得没毛病,只教育几句了事。他发现李幼玉确实很有天分,不管是对战局的判断还是对时机的把握都不输许多军中老将, 只要稍加磨练肯定也能成为一员能将。

薛仁贵开始有意识地给李幼玉安排机会。

李幼玉十分满足, 一路积极地做着她所认为的“后勤工作”,屡次奇袭成功, 整场仗打下来竟立下不少功劳。

这场仗的目的是征伐高丽。当年李二陛下就一直想打, 但魏征他们一直拦着不让打, 这次朝中高丽权臣渊盖苏文重病, 他的几个儿子开始内斗,高丽王感觉处境危险, 派人向大唐求援。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 朝廷财政略有盈余, 朝中也多了不少年轻气盛的新面孔,于是朝廷上下终于达成一致:打它!

薛仁贵带着人一路杀向高丽王都, 李幼玉也跟着练手了一路,没有遇到什么格外危险的险境,反倒还瞎猫撞上死耗子,堵到了渊盖苏文的幼子。

入秋之后,高丽降了。

曾经在高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渊盖苏文得知高丽国主私下写国书向大唐求援、自己儿子一个被薛仁贵俘虏一个被李幼玉俘虏,当场吐出一口黑血,慨然悲叹:“天要亡我高句丽!”

渊盖苏文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撒手归西。

以前李幼玉多在后方,手中的弓/弩没见过血,这次薛仁贵给了她不少上好机会,倒是让她真正见识了沙场的血腥。

李幼玉天生胆大,并不害怕。她毕竟是亲王的女儿,真正要冲锋陷阵时根本轮不到她,基本只要排兵布阵就好。

渊盖苏文去世后,高丽人已经丧失了抵抗能力。李幼玉在此战立下不小的战功,并不骄傲,不急不躁地跟在薛仁贵身后归京。

李幼玉还在高丽王都与新罗女王金胜曼见了一面。

金胜曼这次也从新罗那边协助大唐攻取高丽,大唐大获全胜之后便亲自过来和大唐主将会面。

李幼玉好奇地看着这位看起来还很年轻的女王,宴会散去后好奇地与金胜曼相约聚一聚,金胜曼给李幼玉讲了许多她在大唐留学时的事,主要和李元婴有关,什么称霸国子监、鄠县大开发,件件都讲得跌宕起伏。

李幼玉听得两眼熠熠发亮:“幺幺那时候就那么厉害了啊!”

金胜曼听李幼玉说李元婴如今也还是那无法无天的小王爷,心里也很高兴。

次年春天,李承乾下旨在高丽王都设立安东都护府,分高丽地为九府四十二州,迁高丽人往各地定居。

李幼玉经此一战,渐渐在军中站稳脚跟,李承乾亲封李幼玉为郡主。这封号本来只有皇太子之女才能获封,但李承乾宣布此后宗室之中有出色女子也可加封为郡主,享同等食邑。

李幼玉一跃成为长安被议论最多的女子,许多人认为女孩子上战场实在不像样,还有不少人讨论李幼玉已经年过十八,还没有许人家,也不知有谁敢娶。

就连李承乾开宫宴宴请宗室同乐,也有人不长眼地酸了那么一句。

李元婴当场炸毛了,不高兴地说:“我们幼玉要是想嫁,自有大把的儿郎让她选;我们幼玉要是不想嫁,我养得起她一辈子!有的人生为男儿又怎么样,为大唐立的功还没有一个指甲盖大。”

李元婴一开口,没人敢再呛声。谁不知道当今陛下当初和李元婴好得跟一个人似的,现在也一点都不防着他,他举荐的人都放心用,他提的建议都放心采纳,从未对李元婴起过半点疑心。

李元婴也是个奇葩,让他升官简直是要他的命,明明满朝上下多的是“滕王党”,他也从来没有联合过谁;让他听点朝政吧,他永远不耐烦听,恨不得堵上自己耳朵,近今年更是连朝会都爱到不到。

许多人都觉得正是他们一个不疑一个不贪,才能像现在这样好这么多年,许多老臣都因此对李元婴多了几分宽容。

最明显的就是别的宗室稍有出格,言官立刻把他们喷得狗血淋头,李元婴却可以逍遥自在地到处闹腾。

对李元婴这个和太上皇、新皇都关系亲密,辈分还挺高的亲王,宗室们一向只有一个看法:不敢惹不敢惹。

李泰这个亲爹听到李元婴的话后简直气得肝疼:我的女儿要你养吗?我的女儿嫁不嫁人轮得到你来说话吗?

李泰一个人抱酒狂饮。

李元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抢了别人亲爹干的活,一晚上高兴得不得了,给这个敬酒又给那个敬酒,比自己儿子考中状元还开心。

李幼玉这个郡主和小将军也比状元来得不容易,都是靠实打实的军功挣来的。

这年头连男儿都不愿背井离乡受奔波之苦,李幼玉这样的女孩子实属异类。

但古时就有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广为传扬,女子真要有天赋未必就不如男子,毕竟要论天才的话,不论男女都少,难得有这么一个当然得给她试一试的机会。

李元婴喝得大醉,回去后也高兴得不得了,拉着魏姝说了许久的醉话。虽然他们没女儿,但是以后还是能有孙女的,再不济,侄孙女们也老可爱啊,全都是他看着长大的。

魏姝听李元婴颠三倒四地夸着侄孙女,轻轻拍着他的背哄他睡觉。

她倒是不介意再生一个,怕就怕再生一个还是男孩子,李元婴到时会更伤心。毕竟太上皇同时入他和李二陛下的梦,听起来就很玄妙,要是真生了十八个儿子,李元婴怕是要哭瞎眼睛。

魏姝凑近亲了亲李元婴的额头,握着李元婴的手和他一起进入梦乡。

李元婴高兴没几天,那本名为《太上皇秘史》的书悄然刊行。

不得不说,这书做得极其精美,发售渠道又挂靠在图书馆那边,大伙觉得质量有保障,纷纷购入欣赏,很快让《太上皇秘史》一跃成为长安年度畅销书。

至于买这书会不会大逆不道,人家书坊都光明正大拿出来卖了,图书馆里也摆着呢,怎么就大逆不道了?没看到图书馆的匾额还是太上皇亲手题的吗?第一期馆报上还写着当今陛下的名字来着!

现在可有不少人重金求购第一期馆报,价钱炒得可高了!

于是不到半个月,长安几乎人手一本《太上皇秘史》,李元婴看到了也买了一本,看着觉得挺熟悉,不过作者显然又进行了另一番艺术加工,梗是原梗,写出来却更趣味横生,李元婴看得津津有味,一点都没有自己是原梗提供者的自觉。

李二陛下起初也不晓得有这么一本书,直至察觉魏征他们看向他的目光有些古怪,才知晓长安已经人手一本关于他的八卦书。李二陛下看了几页,一股熟悉感油然而生:这不是李元婴那小子的风格吗?!

李二陛下立刻叫人把李元婴喊过来,抄起手杖追着李元婴揍。

李元婴这才后知后觉发现这里头很多事他自己吹的牛逼哩。

李元婴被李二陛下臭骂一通,回去马上把三个臭小子集中起来找始作俑者。

都被骂了,总要挨得明明白白!

老大表示自己刚考上状元不久,正忙着呢,连《太上皇秘史》都没空看,更别提写了。

老二表示自己在发愤图强,要和幼玉侄女一样为大唐建功立业,同样没空搞这些玩意。更何况他最讨厌读书了,哪里是写书的料。

只有老三老实承认:“耶耶,是我写的。”他一脸腼腆,“我第一次写,还以为不会有人看,所以谁都没说。”

李元婴看着面庞俊秀、表情腼腆的老三,开始头疼了。第一次下笔就敢写这种大逆不道的东西,长大以后还得了?

李元婴只能对老三谆谆教诲:“以后写这种书要虚实结合,别让人逮着是你写的。”

老三虚心受教。

意外发现儿子挺有编故事天赋,李元婴决定把自己悉心培养的编故事班底交给老三,让老三先入行,以后好接手负责编书编剧的文娱一条龙产业。

毕竟,好书难得,李元婴想儿子多多产出,满足他爱听故事的小爱好。

李元婴当场交给老三一个小任务,去采访他幼玉侄女东征高丽的事,回头写成精彩绝伦的女将军传记,剧情要跌宕起伏点,过程要富有传奇色彩,故事得一环扣一环,停在哪都让人巴巴地想往下看。到时要是书写得好,可以改编成戏剧搬到丰泰楼舞台上上演,让天下人熟知他们的大唐小女将。

老三还以为会挨骂,没想到李元婴居然这么支持自己,顿时一时高兴地立下军令状,表示自己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李元婴兴高采烈地拉着老三叮嘱了一通,告诉他《太上皇秘史》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老大和老二看李元婴和老三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嘀嘀咕咕,心里都有些泛酸。

老大虽然同样文采斐然,但对编故事是没有天赋的,他比较擅长写策论!

老二更不用说了,压根不是舞文弄墨的料。他文比不过哥哥弟弟,武比不过幼玉侄女,真是太气人了!

他也想让耶耶因为自己有出息而高兴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