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锦衣玉令 > 第750章 大疫纪要

锦衣玉令 第750章 大疫纪要

作者:姒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7 16:47:22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锦衣玉令 !

深秋天凉,大地乌沉沉一片。

既无风雨也无晴,压抑。

赵胤是隔着一道帘子,一丈开外的距离与魏骁龙见面的。

看着雪白的垂帘,魏骁龙堂堂七尺儿郎,说到营中疫情眼圈泛红,几近落泪。全是出生入死的兄弟,眼睁睁看着他们倒下,无能为力的感觉,十分磨人。

“若是敌人来犯,末将有长矛大刀,大可拼死一战,可这他娘的算什么事。大都督,眼下当如何是好……”

赵胤没有马上回答他,一只手紧紧攥着椅子扶手,沉思了片刻,说道:

“循旧例,染疫者先行隔押,派医官看护,不可与之相近。”

魏骁龙喉头发紧,“就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赵胤道:“太医院正在问病研方,但有法子,便会传达军中,魏将军请稍安勿躁。”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大都督让末将如何能安下心来?”

魏骁龙语气里几乎都是喷着火的,心中焦急可想而知,但赵胤的声音仍是平静模样,“魏将军。大疫当前,主帅若不能平心静气,军中岂不大乱?一旦激起兵变,猛于疫情。”

“大都督……”魏骁龙又是一阵哽咽。

赵胤闭眼,“骁龙,国运艰难,你我兄弟当携手共渡难关。当务之急,稳定军心,是重中之重。”

魏骁龙鼻子微微一酸,突然抱拳,“末将领命!”

在魏骁龙返回大营的时候,赵胤赠送了他两匹粗棉布,便将时雍做出来给府中丫头的“口罩”拿出几个,让他们依样画葫芦,自行裁剪使用。

这都是时雍离府前的交代。

两匹粗棉布,对神机营自是不够,魏骁龙离去前,又自行去布店买了几匹,用马儿驼了出城。

……

一个又一个消息传入锦衣卫衙门。

禀报疫情、求助、要物资,要医官,络绎不绝。

而此刻的京师,已然是被愁云惨雾笼罩,整个大晏朝廷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都有些措手不及。

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大疫次数并不少见,而每次出现都是死伤者极众。故而,瘟疫与战争并例为灾难之最。

在赵胤的面前,是今日他从宫中带回的一本大疫纪要。

跨越两千多年历史,每次大疫,在纪要里只剩下寥寥几笔,却是人类传承之痛。

“天奉三年,丙子,二月大疫,士卒死于疾疫者十有六七。”

“地皇三年,壬午,大疾疫,死者且半。

“建武十四年,戊戌,会稽因大疫而死者万数。”

“延熹五年,壬寅,军中大疫,死者十有三四。”

“建宁二年,己酉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

“建安元年,丙子年,南阳自此连年疾疫,不到十年之间,张仲景宗族两百余口,死者竟达三分之二,摘自《伤寒杂病论·序》。”

“黄初四年,癸卯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

“咸宁元年,乙未年,十一月,大疫,京都死者十万人。

“太元元年,丙子年,冬,大疫,延至明年五月,多绝户者。”

“嘉定二年,己巳年,夏,都民疫,死去甚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

“……”

大疫死亡人数,大多以“死者不可计数”一概而过,“灭门,绝户”的描述更是比比皆有。

而自大晏朝以来,有史记载的疫情有两次。

一次是洪泰元年,战事连年,就一句话“曲阳大疫,二月至十月,人牛多毙,疫死无数。”

另一次是建章二年,仍是发生在战事,当时还是晋王的永禄帝领兵南下靖难,遇大疫。纪要里,也只有一句话,“武邑瘟疫,晋军有染,疫死者五千余人,流民数万。”

这算是近代有清晰记录的疫情了。

赵胤翻阅旧典,找到的最重要也最有用的一份档案,便是在建章二年的这次疫情里,由永禄爷亲自抄录的《晋军战时医疗保障应急预案》,在这份档案里,有对疫病的防治相关,但由于当年的武邑疫情并没有扩大,又发生在战争年代,许多资料已是不齐。

可惜。

赵胤揉着额头,颅中隐隐作痛。

……

良医堂。

时雍、褚道子、孙国栋,还有从太医院赶来的两个吏目和太医,在商议了两个时辰后,共议了应急的药方,含喷洒消毒和内服之用。

就在汤药出锅前的一个小时,最先发病的沈家夫妇便与世长辞。

同在良医堂的沈家儿媳钱氏抱着孩子哭得声嘶力竭,但没被允许去送公婆最后一程,也没有人告诉她,她正在京畿大营服役的丈夫,也已染疫,被隔离至军中。老夫妇俩的尸身用他们之前使用的棉被裹了,由官兵抬到了城外的一处坟地,就地掩埋。

下葬时,沈家亲眷也没有一人出现。

为了将来亲眷认领尸骨,官府在旁边竖上一块木牌了事。

此事按下不表,只说时雍,等药方审定,并带着娴衣告辞离去。

“师父,这里有劳你。注意休息。”

褚道子看着她,点点头,欲言又止,“公主府上,可有医官关照?”

时雍知道她担心陈岚,勉强笑了一下,“没有。不过,还有比我娘更好的医官吗?”

褚道子道:“那不同。医者未必都能自医,更何况,此乃时疫……”

时雍道:“我已去信,叫我娘好生防备,不可外出。她晓得个中厉害,倒是师父你……”

褚道子摆摆手,说得平静。

“我有什么紧要的?孤家寡人,一辈子醉心医理,便是由此染病至死,也是死得其所,并无遗憾。”

“师父!”

时雍不赞同他这么说自己,但是想想,身为大夫,治病救人而死,其实也是最高荣誉,她同褚道子又何尝不是一样?

“好。你我师徒共渡难关。”

褚道子嗯声,“去吧,仔细点。”

“明白。”

看时雍掉头就要走,孙国栋眉头都揪到了一处,良医堂今儿又收治了几个病患,看到这么多染疫之人,他焦虑得头发都白了许多,脑子里无时无刻不是写着“完了”两个字,甚至觉得若是祖父再熬上一年,这次疫情说不定就有办法了。

而时雍,就是他此刻的救命稻草。

“师姑……”

孙国栋跟在她的后面,“你要去哪里?何时再来?”

时雍看他一眼,急急上车,“我还有事。”

孙国栋苦着脸道:“这些人,师姑就不救了么?”

时雍脚步微微一顿,“这里有你们,我要去做的事,是为了救更多的人。”

孙国栋不是很理解她的意思,时雍也没有时间跟他解释。

这个点儿,已是夜深人静了,离发现疫情过去了几个时辰,时间就是生命,她耽搁不得。

回到无乩馆,在门房一问,赵胤尚未回府,时雍立马和娴衣调转马头,直奔锦衣卫衙门。

在门口,她就被挡了驾。

守卫告诉他,大都督正与几位大人商议要事,大疫当前,锦衣卫不许任何人进入。

娴衣问:“夫人也不能进吗?”

今儿出门的时候,时雍为了方便,穿着男装束带,脸又戴了个面罩,守卫经娴衣提醒,这才认出她来。

可惜,他仍是想也不想地拒绝了。

“大都督说,天王老子也不行。”

娴衣:“你这人怎么不讲理,你不去通传怎知大都督不肯见……”

时雍猛地挡住她的手臂,看着那个守卫。

“我们在这等。不进去,烦请知会大都督,就说我有十万火急的事情。他会见我的,去吧。”

防疫要求,一视同仁,时雍没有异议,但是她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赵胤的许可,或说是协助,根本就成不了事。她必须见到赵胤。

而且,这事越快越好。

守卫踌躇着看她,似乎不肯。

恰在这时,一个人从里面走出来。

“盛大人。”

时雍看到是盛章,松了口气,拔高嗓子道:“能不能请你帮我告诉赵胤,我要见他。立刻,马上。”

她内心太着急了,脑子里全是防疫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尊卑和礼数的想法。

不管是盛章,还是守卫,听到她几乎直白的称呼和表述,都愣了愣。

但盛章与她熟识许多,迟疑一下,示意守卫开门,将时雍和娴衣迎到衙门的一个小偏厅里,倒好热茶奉上,“郡主稍候,大都督正与张院判等人拟定大疫章程,结束便会来见你。”

一听这个,时雍更急了,屁股就像长了疖子似的,根本坐不住。

“你告诉他,我有章程,现成的,科学的……相信我。”

什么是科学,盛章不懂,可是她看出来了时雍眼里的急切。

这个郡主是有本事的,盛章明白,看她说得紧张,他没再犹豫,点点头,出去了。

不到片刻,再次传来脚步声。

这次来的人,除了盛章,还有赵胤和张院判,以及时雍完全不认识的几个官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