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猛卒 > 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谏

猛卒 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谏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李泌虽然能理解太子中兴大唐的抱负,一心想收回河西走廊和安西,毕竟是年轻人,有雄心壮志是应该的。

但理解归理解,李泌态度依旧很坚决,也很鲜明,在河北和中原的藩镇割据问题未解决之前,要尽量维持西部稳定,就算安西军再悲壮也不能改变国策,否则西部不稳,会严重分散朝廷解决东部问题的精力,两线作战,最终会让大唐财政陷于崩溃。

李泌告退走了,临走前还困惑不解地看了一眼桌上的诗句,圣上怎么会知道这两句诗,不过他没有多问,估计是左拾遗上报的民情。

李适心中喜忧参半,喜是财力问题可以得到缓解了,如果巴蜀的钱粮运抵长安,他还是决定用钱来奖励将士,而不用土地,用土地虽然好,但自己的旨意已经下达,再出尔反尔会影响天子的信誉,可以让政事堂正式推行奖励军功的规则后再执行。

而忧是朝廷态度坚决,反对收复河西走廊,即使出现机会,朝廷也不愿意去抓住它,在这件事上,李适感到异常孤立。

这时,宦官霍仙鸣送来一批奏折,他官任枢密使,这个职务主要是将天子的意图传达给门下中书,主要起到沟通天子和宰相门之间的一座桥梁。

唐朝的圣旨两种,一种是由中书省草拟,用白麻纸,叫做白诏,比如三品以下官员任命、地方开仓放粮、修建城池等等,都是相权范围,政事堂拟旨后,天子只有批准的权力,却没有否决权,而反驳权在门下侍中手上。

天子只能对一些重大的军国政务做出决定,而且还不能独断专横,必须要经过早朝的充分讨论,君臣达成共识后才能颁旨,实际上君权受到了大大的限制。

唐玄宗李隆基在执政后期创立了集贤殿大学士,他直接让大学士草拟旨意,这种圣旨是由黄麻纸书写,叫做黄诏,实际上是从相国手中夺回了一部分拟旨权。

经过数十年的磨合和妥协,白诏和黄诏渐渐有了明确的分工,黄诏不涉及具体政务,只在重要任命、册封、大赦以及重大军国事务上发表诏书,而白诏也必须要先让天子过目后再正式拟旨,这中间的联系人就是枢密使,天子看完奏折后,让枢密使去传达自己的意见,然后政事堂在正式拟旨时就会考虑天子的意见。

如果天子勤政,枢密使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沟通桥梁,可如果天子怠政或者自身被宦官控制,枢密使表达就不是天子的意见了,而是他们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晚唐宦官掌权的制度根源。

直到五代后才彻底废除了由宦官担任枢密的惯例,该由文官担任,到了宋朝,枢密使又渐渐由武将担任,而且职权范围也偏向军队。

霍仙鸣见天子久久凝视着两句诗,便柔声道:“虽然相国和朝官们一致反对收复河西,但据卑奴所知,天下百姓和三军将士都强烈要求收复河西走廊和安西。”

“天下百姓和三军将士?”

李适苦笑一声,大唐可不是靠他们来治理,他们支持有什么用?

霍仙鸣实在太了解李适的心思,他想收复河西,但又没有魄力和大臣叫板,更没有勇气直接下旨,想认命可又不甘心,所以在这件事上患得患失,一直举棋不定。

“其实陛下可以给郭宋一定的用兵自主权,理由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等生米做成熟饭,大臣们也无从指责陛下,他们只能把矛头对准郭宋,让郭宋去承担这个后果。”

李适连连点头,这个办法不错,让郭宋自己决定是否收复河西,河西那么遥远,自己一句不知情就能推却了。

“那军队的补给怎么办?”李适又想到这个重要问题。

“陛下,郭宋不是在快报中说他缴获了大量牛羊吗?我看朝廷似乎也无人关心,这些战利品不就是他的补给吗?给他三万军队,朝廷只管军俸,其余补给自己解决,相国们不就最诟病这个吗?

一旦他自己解决了后勤补给,相国们也无从指责了,至于吐蕃也好,回纥也好,他自己惹出的麻烦自己去解决,说不定引发回纥和吐蕃为了争夺安西而爆发战争,大唐的陇右和河东反而安全了。”

霍仙鸣的话句句说到李适心坎上,虽然给郭宋自主权太大,未必是好事,但只要能收复河西走廊,夺回安西,李适倒也能够容忍。

李适负手走了几步道:“你说朕索性封他为河西节度使,如何?”

“陛下,这是必须的,他若不是河西节度使,夺取了肃州后,又怎么向北方进发?”

李适缓缓点头,节度使之事可以等一等,找个契机再说。

..........

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朝野都在庆贺甘州军大胜之时,朱泚却陷入了人生的低潮,连接两道旨意彻底断绝了他重回陇右的希望。

先是朝廷下令,免去王连恩代州都督之职,紧接着,天子颁布旨意,免去朱泚的陇右节度使之职,到了晚上,朱泚又接到天子旨意,改任他为泾原节度使,这让朱泚有一种绝处逢生的感慨,他就想伏地大哭一场。

入夜,元鲁匆匆来到朱泚的府邸,朱泚的府邸也是天子赏赐,位于光禄坊,占地四十亩,是原来权宦李辅国的府宅。

朱泚心中也有很多疑问,便亲自把元鲁迎到贵客堂。

“大将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泚按耐不住心中的惊疑道:“明明已经免了我的陇右节度使之职,为什么又要任命我为泾源节度使?”

“朱兄不高兴吗?”元鲁笑眯眯道。

“我当然很高兴,这等于解除了我的软禁,只是我不太明白?”

“这就是天子的平衡之术,独孤家族影响了政事堂,使政事堂通过了免去王连恩的决议,又通过了罢免你陇右节度使的决议,但独孤家族却忘记了,事情不能做得太绝,他们的全面获胜反而让天子感觉关陇贵族失去了平衡,所以对元氏也要稍微扶一下,这就有了你的泾源节度使之职。”

朱泚这才如梦方醒,他连忙躬身行礼,“说起来,还是要感谢元家对我的提携!”

元鲁笑着摆摆手,“我们是同船之人,何谢之有?既然天子已经颁旨,朱兄还是尽快去上任。”

“我知道,我明天就去兵部和吏部办手续,如果顺利,我打算后天一早就出发去雍县上任。”

这时,侍女给他们送来了茶,朱泚喝了口茶又问道:“张镒是什么背景,天子怎么会让他出任陇右节度使?”

“张镒是颜真卿退仕后,由崔佑甫推荐来接替颜真卿的新相国,但杨炎很不喜欢张镒,他便向天子推荐张镒来出任陇右节度使。”

“原来这个张镒是崔佑甫的人!”

“不是!”

元鲁摇摇头笑道:“张镒是窦家的女婿,天子任命他为陇右节度使,实际上是提升窦家的地位,你看见没有,天子玩的平衡之术越来越娴熟了。”

朱泚默默点头,又问道:“那郭宋那边呢,朝廷到底要不要收复河西走廊?我听说朝廷并不想收复河西走廊,是这样吗?”

“当然不想!”

元鲁冷笑一声道:“朝廷只是想保住甘州养马之地,压根就不想西扩,拿下河西走廊怎么办?朝廷哪有财力去填那个窟窿,还以为现在是开元盛世?我算是看透了,大唐能维持下去就不错,还想谈中兴,纯粹是痴人说梦!”

朱泚心中着实遗憾,夺回河西走廊这么好的机会,朝廷却放弃了,简直令人扼腕叹息!

“算了,我不去想这种事情,元家有什么事情要交代我?”

元鲁取出一张名单递给朱泚,“这是八名校尉,都是元氏家将,希望朱兄能把他们提拔为郎将。”

关陇贵族在军中的影响力就是这么来的,军中大量的中层将领都是各家关陇贵族任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