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猛卒 > 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军

猛卒 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军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甘州大胜的消息不仅鼓舞着朝中百官,同时在民间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连几天,各大酒楼、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河西的话题。

此时,科举已经结束,数十名中榜进士披红夸街,享尽荣耀,而落榜考生大多黯然回乡,但也有不少士子因种种原因留恋长安,不肯离去。

这种现象年年都有,一直要到夏天来临,士子们囊中铜钱花光,他们才会悄然离去。

这些天甘州军大胜的消息也同样激励着这些落榜士子。

平康坊内有一座洛神酒楼,它同时又被称为昌龄酒楼,这是王昌龄生前最喜欢的一家酒楼,在一楼二楼的墙壁上都题满了王昌龄的诗,好几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便是在这里诞生。

最著名的《出塞》便题写在二楼正面墙上,是王昌龄从安西返回长安,和好友聚会时心中感慨而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时,酒楼里坐满了落马的士子们,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西北战局。

“朝廷恐怕不会答应继续北上,收复河西走廊。”

一名士子叹息道:“我父亲在礼部做员外郎,他曾经给我说过,朝廷财力极为拮据,根本就无力筹集足够的军俸,江淮的盐税和其他税赋也不敢轻易进京,最多一两年一次,还要出动大军护卫,我父亲说,打下河西走廊或许可行,但朝廷却没有财力守住它,更无力应对接下来的变局,朝廷上下目前只能保持现状。”

另一名士子摇了摇头,“这就是典型的苟且偷生,只盼望游牧民族不要来进攻,只求眼前平安,却不敢出动出击。”

“说句公道话,也真不能怪朝廷,主要是河北中原的藩镇割据,朝廷根本就无力两线应对,你说朝廷在西北和异族作战,而河北中原的藩镇趁机裂土建国怎么办?大唐就分崩离析了,按照我的想法,藩镇一日不靖,大唐就休想收复安西。”

这名士子的声音很大,整个酒楼都听见了,众人一起陷入沉默之中,一名僧人叹口气道:“孟兄说的是实在话,我去年秋天去幽州访友,一路上都被严加盘查,他们就根本不认唐朝官府的通行文牒,给我的感觉,河北那边完全就是一个独立的藩国了,而不是什么藩镇。”

这群士子便是孟郊和他的好友了,除了孟郊外还有四人,杜氏兄弟,一个叫杜宪祥,一个叫杜嗣业,杜嗣业便是杜甫的孙子,还有一名士子叫做王邕,也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最后还有个年轻的僧人,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怀素,他算是颜真卿的关门弟子,深得颜真卿的喜爱。

这时孟郊想起一事,从怀中取出一张素笺,递给众人笑道:“大家看看这首诗如何?”

王邕接过素笺,念了两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好!写得好。”

他顿时叫绝,怀素连忙抢过来,赞道:“这书法不错,孟兄,这是何人所写?”

孟郊笑道:“这就是郭宋写给他妻子的诗,我师父便是郭宋妻子的外祖父,住在薛家,在外孙女书房的墙上发现了这首诗,便抄录下来,前几天他回洛阳了,便把这首诗送给我。”

听说是郭宋写的诗,士子纷纷涌上来拜读,孟郊生怕纸被撕坏,便喊道:“不如写下来,大家一起欣赏!”

士子纷纷叫好,有人把掌柜找来,掌柜听说是郭宋的诗,便有点动心了,对众人道:“要么就写在西墙上,正好空着。”

孟郊把素笺递给怀素,“钱和尚,你的书法最好,你来写!”

怀素也不推辞,接过素笺欣然道:“那我就献丑了!”

他来到西墙,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提笔在墙上写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一鼓作气写完,书法写得龙飞凤舞,酣畅淋漓,众人轰然叫好。

孟郊喃喃念了两遍,‘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股热血涌上了他的头顶,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高声道:“各位,与其一年年在这里熬到白头,不如投笔从戎,去河西从军,实现我们胸中的抱负。”

众人胸中的热血也被这首诗点燃了,杜嗣业跳上桌子,挥臂喊道:“孟兄说得对,军队中一样能施展我们的才华,与其在这里蹉跎人生,不如出塞去,站在玉门关上领略征讨安西的悲壮!”

众人纷纷响应,孟郊趁热打铁,取来一张大纸写下了《出塞录》三个大字,在上面第一个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杜嗣业是第二个签名,王邕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士子们一个接一个签下了名字,怀素犹豫一下,但他也想去河西看一看,也签下了‘僧怀素’三个字。

一口气签下了四十余个名字,孟郊道:“我去找些盘缠资助,后天一早,我们在这里集中,出发前往甘州!”

.........

洛神酒楼上发生的事情很快便传开了,士子的报国之心得到了普遍的赞誉,更多士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出塞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前后一百三十余人愿意出塞为国效力。

得知士子们盘缠不足,东市商人纷纷解囊相助,仅聚宝阁东主张雷便拿出一千两银子,资助士子们西行。

上午时分,洛神酒楼前早已被上万百姓围得水泄不通,在一阵阵鼓掌声和欢呼声中,一百多名士子们挥毫写下了各自的豪言壮语,表达了他们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决心,张雷给众人献上眉寿好酒,众人将酒一饮而尽,佩上宝剑,跨上了马匹或者毛驴。

在上万百姓的欢送下,离开了长安,前往河西走廊从军。

虽然民间收复河西走廊的热情高涨,但朝廷却保持着沉默,反对河西走廊用兵是朝廷的政治正确,即使心中赞成士子们的行为,但也没有官员敢在这个问题上公开表态。

御书房内,李适提笔写下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两句诗,这是他的心腹宦官霍仙鸣抄给他的,朝廷官员不会把发生在洛神酒楼中的事情告诉他,但李适却能从心腹宦官那里知道这些事情。

李适望着这两句话,长长叹了口气,如果他是普通读书人,他也一定投笔从戎,去西域为国效力,可惜他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

这时,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李泌相国求见!”

“宣他进来吧!”

片刻,李泌匆匆走了进来,他一眼看见桌子的横幅,不由一怔,圣上怎么也知道这件事了?

“李相国,朕憋屈得很啊!”李适情绪低落道。

李泌微微笑道:“陛下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才是大唐之福,微臣是来告诉陛下一个好消息,蜀中的钱粮已经在押解进京的路上了,共计两千五百余万贯税钱,粮食三百万石,由判官韦皋率三千军队护卫进京,另外江淮的部分钱粮也会在下个月押解进京,陈少游已经正式发来牒文。”

李适顿时大喜,这可是雪中送炭啊!

“看来让崔宽出任剑南节度使没有错,他还是心向朝廷,这下可解了朝廷燃眉之急了。”

“陛下说得一点没错,一个好的节度使不仅能治理地方,守御疆土,还要对朝廷忠心耿耿,及时替朝廷排忧解难,从这点上看,崔宽是比较合格的,但陇右节度使朱泚却差强人意,尤其他包庇前甘州都督王连恩,欺瞒先帝,应该承担责任,政事堂建议陛下免去代州都督王连恩之职,同时请求陛下也免去朱泚的陇右节度使一职,任命真正的贤能者出任陇右节度使。”

李适心里明白,这其实是独孤家族和元氏家族背后较量的结果,很显然是独孤家族胜出,但作为天子,他是希望这两家保持平衡。

免去王连恩的都督之职没有问题,郭宋需要给甘州军将士一个交代,他立下大功,这点人情要给,关键是陇右节度使的任命。

李适负手走了几步问道:“朕记得独孤大将军推荐马璘接任陇右节度使,对吧!”

“正是!”

李适沉思片刻道:“王连恩免职朕已经批复,不用再重复请示,朱泚可以免去陇右节度使之职,不过马璘需要坐镇中原,保住漕运线路安全,朕考虑由兵部尚书张镒接任陇右节度使之职。”

免去朱泚的陇右节度使之职已是共识,但李适也不想让独孤家族全面得势,需要挫一挫它的势头,给元家一点交代,朱泚可以另外任命。

【注:杜嗣业年纪稍微写大了一点,这个时候他应该还很年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