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猛卒 >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劳工市场

猛卒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劳工市场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在劳工市现场内,有十几顶大帐特别引人瞩目,它们招募人多,工钱高,每座大帐前都排起了长队,在一顶大帐前插着两根大旗,一杆写着眉寿酒,一杆写着张记,这里便是郭萍家族和张雷家族的招募大帐了。

作为长安的两大财阀,他们招募的人工也比较多,要招募上百人,他们主要招募制酒工、伙计、酒保,另外,郭萍和李温玉的联合被服工坊还要招募五百名缝衣女工。

两家给的工钱不低,一个月能挣到四贯钱,尤其被服女工,如果手脚麻利,一个月甚至能挣到五六贯钱,所以排队应募的人极多,

大帐内,郭萍正和李温玉闲聊,她们对招募新人十分重视,亲自过来坐镇,两人本来关系就不错,又成了亲家,张羽儿去年出嫁,成为郭萍的儿媳,她现在已经有了身孕,所以两人闲聊的话题都离不开未出世的孩子。

郭萍喝了口茶笑问道:“你们当家要当外祖父了,还不肯收收心吗?”

郭萍指的是张雷,刚开春他便带着杨玄武跑去扬州,准备乘船去日本了,当然是用商品换取砂金和粗银,这是郭宋委托他做的事情,日本奥州盛产砂金和粗银,但缺乏生铁,生铁在日本极贵,价格是扬州的十倍,而砂金低廉,而白银矿是浅层比较好采,但精炼不行,都是粗银。

李温玉叹口气,忧心忡忡道:“去日本海上风险很大,听说风暴较多,而且还带着玄武,万一有什么闪失,怎么对得起他师弟。”

“那你还让他去?”

“我当然不想让他去,但他非要去,我也没办法,不过他们是先去新罗,在新罗停船休整后再去日本,这条线就安全很多,我也只能由他去了。”

两人正说着,郭萍的女大管事辛云娘走了进来,对郭萍道:“大娘,这里招不到女工,一个都没有招到,听说女人都不知道这边还招募女工。”

郭萍眉头一皱,“报纸上的招工启事不是说得很清楚吗?”

李温玉笑道:“他们没几个识字的,而且他们刚到长安,恐怕还不知道有报纸这回事。”

郭萍想了想道:“那就直接去安居坊招募,带十几个女工,给她们现场演示,一个月挣的钱比男人还多,我不信她们不动心?”

李温玉又补充道:“如果报名人多,可以多招一点,你自己决定!”

“我明白了!”辛云娘匆匆去了。

劳工市在经历了上午的招募后,下午人潮更加汹涌,很多长安的居民也纷纷跑来应募。

长安有名大店的开的工钱比小店高,待遇好,令人向往,每次它们招募酒保、伙计,应募的人都争先恐后,打破了头。

张氏商行招募三十名小帐房,每月五贯工钱,还有两贯钱的房租补贴,算下来每个月能挣到七贯钱,但条件也比较高,要求能写会算,书法漂亮,必须通过考试。

尽管要求很高,但还是有数百读书人排队应募,读书人还是比较受欢迎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已经成为过去时,要想当掌柜,不会记帐,不会算怎么行?

在长安,读过书的人收入普遍比不读书人的高,很多人家嫁女儿都要求对方读过书,只要是读书人,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差事,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

女儿也一样,识字的女孩也比较好嫁,一般中等人家都会要求女方粗通文墨,主要考虑年幼的孩子需要母亲来教育启蒙。

百姓们都很现实,读书能挣钱多,女儿嫁得好,所以长安的学堂一增再增,女校也达到了十五座之多。

在劳工市中部有一座文试大帐,占地两亩,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三百套桌椅,上百名文士正在参加张氏商行的考试,这里面甚至还有不少来京城参加科举的士子。

毕竟科举考中的希望十分渺茫,而一个月挣七贯钱对寒门子弟具有极大的诱惑,在长安就是高俸了,八品官的月俸也不过五贯钱。

何况在其他州县平均一个月只能挣两贯钱,很多自知考不上科举的士子都纷纷放下身段前来应募。

大帐内一百多人,基本上一半都是年轻士子,但考试不考《论语》、《孟子》,不考诗赋策论,只考实际经商才能。

比如:某布商去苏州进货,第一天进百匹上料,每匹两贯钱,次日再进三百匹上料,每匹涨到三贯钱,第三天再进五百匹上料,每匹价格三贯五百钱,问:商人平均本钱多少?又问,扬州卖价每匹三贯,长安卖价每匹五贯,怎么做到获利最大?

这种题目让士子们瞪眼了,但有点经验的人却得心应手,这里面要考虑运费和时间,应该有几个答案。

还有一项考试是打算盘,算盘是在中唐时出现,在宋朝时渐渐成熟,《清明上河图》中就有算盘,当朝廷推广天竺数字后,算盘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在用,做帐房、当掌柜,打算盘已经是基本技能了。

如果有些士子侥幸还能答对前面几道题,但在考打算盘这个环节,就彻底傻眼了,张氏商行并不是慈善家,想挣七贯钱就得拿出真本事,光识字而没有技能,一样没有用。

三十名帐房很快就招到了,接下来是试用两个月,这段时间一般是考察德行,比如有没有偷窃财物被原东家开除,这种事情在行内都是公开的秘密,只要稍加调查就能查到。

下午时分,在城西安居坊,辛云娘带着二十几人在这里扎下小帐,招募女缝衣工,只要会做衣服,每个月能挣五贯钱,消息传遍了住在城西安居坊的洛阳百姓,数千名妇人蜂拥而来,打听消息。

辛云娘是郭萍手下排名第三的大管事,仅次于眉寿酒铺的刘大管事和三座明字酒楼的李大管事,她负责被服工场,辛云娘年约五十岁,雍县人,同样也是个寡妇,是郭萍多年的好友,当年郭萍在雍县卖豆腐,辛玉娘也拖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给别人浆洗衣服、缝补衣服为生,两人都是苦命的女人。

所以在郭萍发达后不久,她便把辛云娘请来替自己做事,负责给各家酒铺配酒,后来郭萍和李温和合伙开了被服工场,辛云娘就成了被服工场的大管事,辛云娘极为能干,把三千人的被服工场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提拔的手下个个都能独挡一面,郭萍和李温玉各给了她一点份子,免除她的后顾之忧,辛云娘更加兢兢业业做事。

辛云娘站在大木箱子上对几千妇人高声喊道:“我知道大家都想挣点钱补贴家用,我们是做被服,主要是给军队做睡袋、做军服,目前有三千人,全部都是女人,包括我们的东主也是女人,我是大管事辛云娘,我们的工场有两座,一座在南城外,另一座就在西城外两里处,紧靠官道,步行过去只要一刻钟,非常方便。”

望着一双双期待而热切的眼睛,辛云娘深深吸一口气又继续道:“上个月,我们两座工场最低的工钱是两贯钱,是一批人,因为她们是新人,还不熟练,但这个月她们就能拿到三贯钱了,你缝制一件衣服,品质合格,能挣五十文钱,熟练一点,一天至少能缝三件衣服,裁布和制棉胎也是一样,按件数拿钱,你要顾家,就少做一点,要多挣钱,就夜里拿回家来做.......”

辛云娘的话说完,顿时引起一片窃窃议论声,做衣服是女人的基本功,每个人都会做衣服,手脚笨拙一点,一天能做一套衣服,手脚稍微麻利,一天可以做两套都没有问题,想到一个月能挣三贯钱,还是老钱,比新钱值钱多了,每个人的心都热切起来。

“现在可以报名吗?”一名性急的妇人大喊道。

辛云娘有点为难,她今天只招五百人,却引来了数千人,她心念一转,想到东主还要开一家制鞋工场,至少也要招募几千人,现在难得找到工人,若不乘机拉人,等其他纺织工坊过来抢人,他们就没有机会了。

想到这,她当即立断喊道:“今天就定下来,有兴趣的请排队,一个个报名,分文不收,大家放心,报名了就算不想来也没有关系!”

最后一句话是定心丸,很多犹豫中妇人便决定先报名,反正不去也没有损失,数千妇人很快排成了几队,开始登记报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