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猛卒 >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

猛卒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朱泚军和仇敬忠大军的第一场大战,最终以朱泚军的惨败而告终。

张庭安的一万骑兵全军覆灭,张庭安中箭落马,被乱马践踏而死,虽然一万伏击军也付出了伤亡两千余人的代价,但他们还是大胜,并缴获了三千多匹战马。

王仲谋的军队也被仇敬忠亲自率三万军伏击,王仲谋军队大败,最后带着一万多败兵向西北溃逃,仇敬忠大军杀敌五千余人,收缴投降士兵九千余人。

这场大战,豹韬卫的六万大军损失了两万五千人,王仲谋率三万五千败兵撤出宋州,一直撤退到汴州陈留县。

与此同时,豫州晋军主将的张云率两万军北上,占领了无兵驻防的陈州、许州和汝州,而李冰派大将郑延年率一万军占领了濮州。

此时,朱泚的地盘只剩下曹、汴、滑、郑四州和河南府,而仇敬忠则率五万大军杀进了汴州,进逼陈留县。

朱泚得到消息,顿时放声大哭,要挥剑自尽,却被十几名宦官和宫女死死拉住,王献忠急派人去请刘思古和肖万鼎进宫。

刘思古匆匆进宫,在含光殿前遇到了大将军肖万鼎,刘思古急问道:“大将军,发生了什么事?”

“好像听说王仲谋在宋州兵败,张庭安阵亡,一万骑兵全军覆灭,王仲谋损兵近半,退到陈留县。”

“就为这个事,天子就要寻死觅活?”刘思古不解地问道。

“好像晋军也趁机占了不少地盘,我听说濮州丢了,南面的陈州、许州和汝州都丢了。”

刘思古听得目瞪口呆,没有了这四个州,几十万大军拿什么养活?

刘思古心事重重走进大殿,王献忠正在劝说朱泚,朱泚坐在龙椅上,头仰靠在椅背上喘着粗气,有宦官低声道:“军师和大将军来了!”

朱泚一下子睁开眼睛,挣扎着坐起来,一把握住刘思古的手,又哭了起来,“军师,朕的江山要灭亡了。”

“陛下,请稍安勿躁,事情还有挽回余地!”

“还有什么挽回余地?”朱泚顿时不哭了,眨巴眨巴小眼睛,一脸期待。

‘现在还能有什么希望呢?’刘思古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以前郭宋是实行先灭圈外,内攻圈内的策略,留下朱泚不动,现在随着天下各地皆已统一,郭宋终于开始对朱泚动手了,可以说,朱泚大势已去。

想是这样想,但刘思古还得安慰朱泚,“陛下,现在当务之急是剿灭仇敬忠,虽然宋州兵败,但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微臣认为还是张庭安自身的问题,只要我们吸取教训,微臣相信,仇敬忠并不可怕,他飞熊军的实力我们很清楚,就怕晋军干涉,陛下,微臣建议向郭宋求和,恳求他不要干涉我们的平乱之战。”

“朕拿.....什么求和?”朱泚心里明白,他现在一无所有,拿什么和郭宋交换。

“陛下,其实我们还是有东西和郭宋交换的,陛下忘记东洛仓的那批物资了吗?”

东洛仓是洛阳最大的官仓,当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他贡献长安后,将长安官仓以及权贵府中所有的财物都运到了洛阳,金银彩帛以及各种珠宝绸缎分赏给了诸将,生铁也用来打造兵器,但唯独从长安少府寺仓库中抢来的一批粗铜锭却一直没有动。

这批粗铜锭有几百万斤之多,因为体型较大,冶炼比较麻烦,一直保留到今天,不久前朱泚还是视察过,上面长满了绿锈,朱泚本想捐给寺院造佛像,却被刘思古阻止了。

“你是说那批铜锭?”朱泚想起了那批铜锭。

“正是!”

“才几百万斤,铜锭是不是太少了?”

“陛下,至少有五百万斤之多,已经不少了,可以铸造八十万贯钱啊!”

“那派.....谁去谈判?”

“自然还是户部尚书王凌,上次他出使到一半,现在让他继续前往长安。”

朱泚叹口气,“这样会有用吗?”

“陛下,总归要试一试,只要我们有诚意,应该会有点效果。”

朱泚点了点头,“朕明白了,等和郭宋达成协议,朕要御驾亲征叛贼,朕就不行,无法剿灭他!”

“陛下明智!”

刘思古这话不是奉承,而是肺腑之言,军队内派系斗争十分厉害,这次王仲谋兵败,就和派系斗争有关,他压不住张庭安,如果再增兵,要么是千牛卫,要么是虎贲卫,王仲谋还是压不住,所以御驾亲征才是最合适,相信朱泚也是看出了这一点。

..........

郭宋也同样在关注着中原的战事,同时他更关心逃避战争的难民,现在逃到兖州和亳州的难民已经超过百万了,不光是宋州的难民,汴州和徐州也有大量民众逃难,难民之多,着实有点出乎郭宋的意料。

参谋房内,潘辽、杜佑正在和郭宋协商难民之事,潘辽指着徐州道:“我们得到消息,逃去兖州的难民中,竟然有不少徐州的难民,他们并不是因为战争,而是逃脱沉重税赋的盘剥,听说仇敬忠到了徐州后,又加税一成,原本是三成的田税,现在要四成,户税也是,按人头,每人加税百文钱,而且是用太子殿下的名义。”

杜佑也道:“朱泚收税很狠,他不是按当年收成的三成征税,而是选一个收成最好的年头来定税额,打个比方,去年风调雨顺,没有灾害,上田每亩收小麦三石,朱泚就用这个为标准,每亩征税一石,结果今年遇到春旱,每亩收成只有两石麦子,结果税赋就变成了五成,佃户还要给东家交租,他们更惨,现在仇敬忠再加税,他们真的活不下去了。”

潘辽叹口气道:“卑职看了王珪年的报告,他说很多难民带的粮食并不多,而且还是夏天的收成,最多只够吃几个月,他们下半年就只能靠种点豆子煎熬充饥,现在微臣担心的是,几个月战争结束后,种豆子也来不及了,他们怎么活?”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所有人都有这个问题?”

“大同小异吧!”

潘辽道:“乡下农民靠种田,县城里的人则靠小零工小买卖过日子,都不能停,微臣觉得解决他们后来的生存问题其实也不难,我们需要人手的地方很多,尤其像矿山,一个矿需要人手几万人,完全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还有兴修水利,治理河道!”

旁边杜佑笑道:“对于宋州的百姓,当然是疏通汴河最适合他们的,开元年间疏通漕运以来,河道又有淤塞的迹象,正好组织劳力大规模疏通,另外,修建纺织工坊可以吸收一些年轻女工,其实微臣的意思,成立一个专门的官衙来管这件事,问题不是很大。”

“现在是怎么处理的?我是说,给难民青壮都找了什么事情?”郭宋问道。

“现在处理得不错,兖州那边是挖掘灌溉水渠,种植黑豆,亳州那边也差不多,也是采伐木材、修建道路和桥梁,王侑和王珪年能力都很强。”

潘辽说到这,他见郭宋还是有些眉头不展,便问道:“殿下担心什么呢?”

郭宋轻轻叹息一声道:“原以为最多几十万人,没想到现在就超过百万了,想到要照顾他们到明年夏天,朝廷的负担实在太重,如果再任由发展下去,引发整个中原大乱,朝廷将不堪重负,我考虑必须要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后续的难民压力!”

潘辽和杜佑对望一眼,潘辽问道:“殿下打算怎么做?”

郭宋拾起木杆指了指徐州道:“拿下徐州,

“殿下不打算支持仇敬忠了?”

郭宋淡淡道:“我什么时候会支持他,只是利用他削弱朱泚罢了,他现在战胜了王仲谋,风头正胜,该打压他一下了,何况他如此压榨百姓,我不动手收拾他,天下百姓还以为我和他是一党。”

正说着,有侍卫在门口禀报:“启禀殿下,鸿胪寺来报,朱泚的使者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