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七百五十五章 奇葩的私情

大明春色 第七百五十五章 奇葩的私情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清晨的雾气中,隐约还残留着烟花爆竹之后的污染气味。

皇城里能时不时地见到、尚未收拾妥当的狼藉物品,都是元宵之夜装点皇宫、庆祝节目的残留。这些东西在平素看不到的,毕竟宫中有许多人维持着整洁。

有鉴于去年底以来、朱高煦一直规矩地参加各种礼仪,勤于早朝与祭祀,以平息天怒;元宵刚过,内阁大臣、礼部尚书胡濙便上奏了,请旨今年春季重开经筵日讲。

经筵是宋代后、士大夫与皇帝举办的一种读书活动;讲官主要讲古代典籍经义,以及历史。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文官会借古喻今,趁机提出政治主张、对皇帝含蓄的劝诫。

朱高煦以战争夺取皇位,登基以来忙于人事整合、军事活动,从来没开过经筵。这时候,大臣们或许觉得,恢复重要制度的时机到了。

年节刚过,一切仿佛就要迅速地走上正轨。

这让朱高煦想起了儿时的深刻感受。过年的时间里,人们沉浸于节日的热闹、亲朋聚会的欢乐之中;可每当元宵节一过,大人们马上就恢复了无趣的谋生活动。乡村里各家开始准备种子农药,肥料、修整田坎。

大概这就是传统,在大明朝也能感受到痕迹。从皇帝到大臣庶民,都依照着季节、按部就班地进入了状态。

然而朱高煦今年首先要处理的事,竟然是臣子们的儿女私情。

南方的一部分船队从安南国回来了,侯显从刘家巷登陆,率先进京、禀报了柳升的私事。接着锦衣卫指挥使张盛,也来到了柔仪殿,告诉朱高煦另一件奇葩的男女私情。

正因为近来朱高煦每天早朝,所以他早朝后办公的地方、几乎都在柔仪殿。

柔仪殿离“御门”奉天门更近,朱高煦上了朝之后,只要往西北方向过武楼,马上就能看到柔仪殿。而东暖阁则在乾清门北面、更靠近后宫起居的地方,皇帝宅在后宫的时候,比较适合在那里进行政|治活动。

今日朱高煦接见张盛时,身边还有太监王贵、少监侯显,除此之外妙锦也在殿内。如同前阵子废止的经筵,起居官也许久没设置了,妙锦能充当记录一些朝廷事务的人、而且不用公开。

张盛口头叙述着:“元宵节那晚人多杂乱,妇人小娘游街观灯毫不显眼。那胡娘子与其母一行人出门,中途借机走脱,去私见了解缙家的大公子解祯亮;又因胡家的人在灯市周围大肆搜寻,才弄得风风雨雨。胡娘子半夜回家,此事传出来,胡家怕是没法下台了。”

“干了没……”朱高煦立刻又改口道,“甚?那俩人在一块儿干了甚么?”

张盛抱拳道:“回禀圣上,此事没人知道。怕只有谢祯亮与胡娘子两人,心里才有数。”

他接着又说道:“胡学士(胡广)大发雷霆,已将他女儿锁在了家里、严加看管,不准她外出。不过微臣派人打探到,此事没法善罢,胡娘子数日间已有两次寻短的事发生。昨日微臣在千步廊见到胡学士时,只见他两眼无光,愁眉苦脸。”

张盛顿了顿,沉声道:“这胡、解两家恩怨纠葛。胡学士、解侍读曾是同乡同窗,且早就有了儿女婚约。后来二人却结了怨,胡学士撕毁了婚约,解缙则多次为胡学士宣扬‘看好猪’的笑谈,弄得满朝皆知。他们是势不两立……”

“朕也听说过那些事。”朱高煦道。

信守承诺、道德气节,都是文官最在意的操守。胡广与解缙,却在这方面相互攻击,其仇怨必定很深。结果俩人的儿女却有私情,这事便麻烦了。朱高煦还想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大概类似眼下的情节。

朱高煦道:“朕想想再说。”

张盛跪伏叩拜道:“微臣谢恩告退。”

相比之下,柳升的事情反而要简单一些。朱高煦转头看向侯显,说道:“等柳升到京后,你去见他。你要让柳升了解到朕的意思,朕同意他照自己的心意、决定家事,没有丝毫反对意见;但同时,你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确定。明白怎么沟通了么?”

侯显愣了一下,躬身道:“回皇爷,奴婢明白了。”

妙锦投来了赞赏的目光,女性好像对这种情感上的事、总是喜闻乐见。

朱高煦见身边没有外人,便又道:“柳升重恩义、轻联姻带来的利益,这不是甚么坏事。何况柳升作为朕麾下的得力大将,这点事、朕岂能不通情理?

然而那阮氏原先有丈夫、且尚未被休,情节有背叛之实;柳升夺人之妻,也摆不上台面。即便阮荐是个罪人,也没法因此颠倒夫妇常纲等伦|理道德,此中必有争议。若是朕公开支持柳升,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君臣彼此间心有领会,默契地办好了事情,方可顺利。”

妙锦道:“圣上考虑得周全。”

朱高煦看着她笑了一下,又回望宦官侯显。朱高煦心道:这些太监,确实可以作为君臣之间的沟通纽带。

君臣相见,有时候反而是没法妥善地交流的。

如同做文章一样、要为文章说辞找到圣人之言的来源,人与人之间的谈话,也常有“套话”。准确地掌握各个场合的言论套路,能在交际上如鱼得水;直到后世也是如此。但是这样的沟通,缺乏交流的深入性和准确性,那些千锤百炼的套话,虽然意喻丰富,却常常表义模糊。

作为皇帝,朱高煦也经常要说套话,以免造成过分解读、以及疏漏。这种时候,宦官从中斡旋,就能减少很多麻烦了。

朱高煦对柳升的事作出如此决定,也是觉得柳升这种大将,娶一个安南人或许是好事。毕竟朝中勋贵与宗室相互联姻,已经造成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了,权贵的宗族势力不断扩张结盟,显然对朝廷不利。

而解缙与胡广的恩怨,只会更加复杂。

妙锦便好奇地问道:“解公子与胡娘子的私情,圣上又会如何做断定?”

朱高煦道:“我明日早朝后,先与胡濙见一面。为了能少一些隔阂,朕打算单独召见胡濙,事后我再与妙锦谈谈。”

妙锦点了点头。

朱高煦希望妙锦记录下一些事情,以便等后代皇帝登基之后,能从超越时代的角度、去看待朝廷秩序……

胡濙最近上书恢复经筵,他还是主动投降太宗皇帝的文官之一,或许更了解解缙。

第二天上午,朱高煦来到了东角门上的阁楼,便在那里私下召见胡濙。

一切仿佛都能找到“先例”,以前建文帝在这里与他的老师黄子澄、密议削藩,朱高煦也曾在这里,召见过貌似信奉心学的刘鸣;这座在皇宫里很不显眼的阁楼,渐渐地有了别样的独特性。

随行的锦衣卫大汉将军、宦官宫女都在楼阁下等着,朱高煦独自站在窗前,观望着一片重檐宫殿景象。

不多时,礼部尚书胡濙走了上来,当即行大礼。

站在窗边的朱高煦转过身来,说道:“胡爱卿平身。”

“谢圣上。”胡濙从地下爬起来,立刻轻轻拉扯了一下袍服,以尽量保持仪表的整洁。

朱高煦开门见山地问道:“胡部堂认为,解缙是个怎样的人?”

“回禀圣上……”胡濙先说应答了一句,却把尾音拖得很长,似乎正在极力地思考着有分寸的言辞,“解侍读进士出身,很有才学。太祖、太宗皆赏其才华。”

朱高煦听到这里,笑了一声,不置可否。胡濙有点紧张地将腰往下一弯。

“这角门阁楼里只有你我二人,胡部堂说甚么都无罪,朕说了甚么、亦是出门便不认了。”朱高煦道。

胡濙面露惊讶之色,毕竟皇帝金口玉言,朱高煦还能直接说他不认自己说的话,着实有点奇怪。但是好像也没甚么问题,无人作证,朱高煦真的可以不承认。

接着朱高煦又马上说到了另外的话题:“朕理解朝廷诸事,最重要的是礼仪与人事。礼仪以正人心,增加我大明君臣的权威。人事则是用恰当的人掌握权力,以便以人治决策各项事务、减少争端;各衙门官员的权力又来源于权威,与礼仪相辅相成。朕这样理解,可否正确?”

此番话已是十分奇特了。胡濙的脸上出现了诧异的神情,他却作揖道:“圣上圣明。”

而这只是朱高煦的委婉表达。以他的准确想法,礼仪其实重在洗|脑。反复的各项礼节,旨在让皇帝的权威,以及世间的尊卑秩序、道德伦|理深入人心;人们重复一些形式、言论太多次,就会认定是理所当然的公理。

朱高煦起初先说解缙,只不过是把今天的话题先抛出来,以便胡濙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而随后他便说起了朝廷,希望能诱|导胡濙进行更诚恳深入的交流。

他稍作停顿又道:“因此大臣们的见解,多出于维持朝政的公心,忠心可嘉。朕心里是明白的,也理解诸公。”

胡濙的谨慎,果然稍稍有了改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