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且把年华赠天下 > 第229章 意难平,小矫情(13)

且把年华赠天下 第229章 意难平,小矫情(13)

作者:姒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11:30: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当然,这些能在朝堂面见皇帝的,就没有一个是傻子,洪泰帝只说给儿子们分封去各地做藩王,却没有说孙子怎样安排,他的语气很容易听得出来,储君之位,他还是属意于赵绵泽。但事到如今,即便他是皇帝,反对的人多,他也不好直接下旨立储。

所以,赵析之前布的那个局还是很有影响的。

如果没有赵绵洹的出现,洪泰帝一意孤行要立赵绵泽为储,还是能得到很多人支持的。可如今活生生跑出来一个赵绵洹,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长孙,嫡长孙,却偏偏又是一个傻子。于是,这个局就僵在了那里。

洪泰帝不得不顾及王公大臣们的看法,可王公大臣们也清楚地知道,老皇帝并非一个举棋不定的人,一旦他决定了的事情,很难再更改。但立储是国家大事,不仅关乎社稷命运,更重要的是,也关系到臣子们未来的人生命运,乃至他们家族的命运,只要老皇帝还没有下旨,有机会都想要抗争一下。

下面的人脊背冒汗,暗暗揣测,洪泰帝却缓和了语气,“诸位臣工为了大晏社稷日夜操劳,忠言进谏,朕心甚慰。不过此事朕意已决,无须再提了。”

帝王有帝王的威严,洪泰帝本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城府极深的皇帝,他的话说到这里,事情就算是结论。立储之事容后再议,对于各个阵营的人来说,其实也都没有输赢,都还有希望。可越是如此,私底下的暗流就越是凶猛。

洪泰帝退出奉天殿之前,又特地吩咐内侍叫留了几个儿子和孙子一起去谨身殿等候。末了,他唤了崔英达来,差人去秦王府请因“身体不适,不便上朝”的秦王赵构一起到谨身殿见驾。

谨身殿。

崔英达将泡好的参茶递到洪泰帝的手中,“陛下。”

微微阖着眼,洪泰帝揭开茶盖子,吹了吹水面,轻抿一口,才抬起眼来,看着面前的几个皇子皇孙,重重一叹,“今日朝堂上的事,不知你们有何想法?”

赵绵泽首先跪了下来,“皇爷爷春秋鼎盛,我父王又刚刚故去,孙儿认为立储之事,确实不必急于一时。而且,孙儿以为,孙儿才能不及十九叔,孙儿身份,也不及二叔,实在难当此重任。”

他静静说完,面上表情真诚,殿内却安静了下来。

洪泰帝皱着的眉头松开,摆手让赵绵泽先起来,想了想,忽然又转头看向赵樽,“老十九,你以为如何?”

赵樽上前施礼,淡淡道:“儿臣一介武夫,实在不宜参政。”

“这里都是一家人,谈谈看法。”

“儿臣没看法。”

他永远都是这样,清风冷月,不卑不亢。

洪泰帝目光微微一闪,盯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像是考虑了一会儿,才皱着眉头又说:“今日兵部尚书谢长晋上了一奏,朕原本是要在朝上议一议的,但考虑一下,还是决定先私底下问问你的意见。谢长晋上奏说,老十九不日就要前往北平府,如今北狄战事不绝,为了便于兵部调兵行事,应当收回你手中兵权。”

停顿一下,他不再说下去,只淡淡看向赵樽。

赵樽面不改色,“全凭父皇定夺。”

叹了一口气,洪泰帝脸色微微一沉,“这个谢长晋啊,就是性子急躁得紧。如今南方有旱灾,北方有大雪,周边小国又屡有侵犯,朕以为有老十九坐镇最是能稳定军心,弹压敌寇。不过,谢长晋联合了诸多老臣一起上奏,堪堪陈述此中之紧要,朕一时也不好驳他。尤其这关系到兵部的差事。朕用人,就不能疑,他们上奏多次,朕也不好再装聋作哑。”

赵樽心中了然,看着洪泰帝,淡然拱手,“父皇所言极是,儿臣就要去北平府,正想向父皇请辞。如今刚好,兵符已交,儿臣也可以赋闲在家操办大婚之事了。”

“那……也好。”

很显然,洪泰帝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从既日起,金卫军三大营的调遣之权就归还兵部吧。另外,谢长晋还请旨说,魏国公夏廷德神勇无双,可担此重任,朕也深以为然。所以,把金卫军交到魏国公之手,老十九你尽管放心。不过你仍然是朕的神武大将军王,一旦国家有难,外敌兴兵,还得你亲自披甲上阵才是。”

洪泰帝面带微笑,声音和暖,说了一大通抚恤的话,赵樽始终淡然,无可,无不可。但是,在场的人却都知道,在这立储的关键时候,洪泰帝这样做的目的,不一定完全因为忌惮赵樽,却一定是在为赵绵泽增加砝码。谁不知道魏国公夏廷德是赵绵泽的老丈人,把天下兵马之权交给他,那不是明摆着为了给赵绵泽立储助力吗?

人人心中都有一盏灯,照得雪亮。

自然有人会唏嘘,替赵樽不值。自古飞鸟一尽,良弓必藏,享福之人都不是打天下之人。当初,在大晏满目疮痍,四方烽烟的时候,赵樽他是领天下兵马的神武大将军。如今大晏处处沃土,歌舞升华,他成了神武大将军王,多了一个“王”字,却失去了调兵之权,空有一个头衔。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这本是世上最纠结的一种关系。

然而,失去了兵权,赵樽仍是清风般高华,就像根本就不在意。

正说话间,有小太监来报,说秦王殿下来了。

秦王赵构是老皇帝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张皇后所出嫡子。

如果从兄死弟继的祖制来说,太子赵柘是长子,他死了按顺利便该是秦王赵构继储位。可赵构虽然是宗人府的宗人令,朝廷一品大员,掌管着皇族属籍的事务,可宗人府实际并不是要害部门。加之赵构此人从小体弱多病,更是常常抱病不上朝,似乎有意无意一直在避开朝中风云,也并不见他与哪个兄弟太过交好,所以虽然有人提议立他为储,但他本人似乎没有半点意愿。

人很快宣了进来。

赵构约摸三十六七岁的年纪,瘦得仿若一根风中竹竿,面色苍白,阴凉憔悴,一看就是久不出门的样子,从殿门口走进来都是颤颤歪歪,让人瞧着生怕他被谨身殿的风吹跑了。

“儿臣叩见父皇,父皇万安。”

洪泰帝看他一眼,为他免礼,因他身子不好,还特地给他赐了座。先问了他身子如何,为何没有入宫看望母后云云,最后终是问到了赵析在宗人府里的情况。提及逼宫篡位的赵析,赵构言辞之间颇为迟钝,每一个问题似乎都要考虑良久才回答,看上去就不像一个睿智的主儿。

“回父皇,老三他很乖顺,在宗人府里每日就,就写写诗,写写字……不,写写经书,说要忏悔,为大晏江山祈福,嗯,还有,还有要为父皇和母后祈福。”

他唯唯诺诺,停停顿顿,一板一眼的说着。

洪泰帝默了好一会儿,才看向他,“果真如此?”

赵构点头,“儿臣不敢欺瞒父皇,老三他确实诚心悔过,还有,还有那个,儿臣看他被褫夺了封号,怕宗人府里的人欺他,特地给他安排了人,侍候着……”

众人原以为洪泰帝找赵构来探探风,是为了随便找一个机会给赵析台阶,放他出来。可谁知道听完了,洪泰帝却面色一沉,冷声道:“你倒是会做烂好人,朕让他去宗人府,不是去享福的,是让他去受罪的。回去赶紧给朕把宫人撤了。敢逼宫篡位,朕怎能轻饶了他?”

“是,是父皇。”

赵构面色吓得苍白,赶紧从椅子上滑下来,跪伏在地上。

“儿臣知错,儿臣有罪。”

他这头刚刚说完,洪泰帝还没有吭声,传令的小太监又急匆匆进来了,一脸的苍白,“陛下,皇后娘娘她……不好了……”

“何谓不好了?”

“娘娘她吐了好多血。”

一听小太监这话,洪泰帝当场摔了茶盏,发作了。

“太医院的一群酒囊饭袋,朕要砍了他们,通通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