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且把年华赠天下 > 第228章 意难平,小矫情(12)

且把年华赠天下 第228章 意难平,小矫情(12)

作者:姒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11:30: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把沾血的小杌子洗干净了,夏初七回头寻了一间卧房,倒下去裹着被子就睡。可原以为自己困得紧了,睡下去才发现,并不怎么好睡。

一个人脑子里想的事情越多,离周公的距离也就越远。

没有想到,一场中和节,不仅打乱了所有事情的节奏,也破坏了她原先的计划。傻子找到了,可太子却死了。她不是晋王府的良医官了,也不是驸马爷了,却变成了诚国公府的景宜郡主,就快要许给晋王做正妃了。

这些事情转变太快。

快得她需要时间去消化。

而且今儿她对赵樽撒的那个谎,往后她该如何面对赵樽和东方青玄?如果她随了赵樽去北平府,又该如何为魏国公府的人平反?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来,夏楚的事情与她无关。可大概占着这个身子太久,也因了一些夏楚残留的记忆时不时的困扰,她越来越觉得,夏楚的事,就是她的事。

乱!脑子乱死了!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睡过去的,次日天蒙蒙亮的时候,她醒过来一次,感觉到赵樽靠近床榻时的脚步声。可他进来了,却没有动她,只是俯身看了她一会儿,替她掖了掖被子,轻手轻脚的出去了。

老皇帝太过勤政,几乎每日都要上朝。

天还没破晓,皇帝要升殿了,内侍便开始鸣鞭。

“啪啪——”

那鞭声,在空茫的宫殿中,能传出去好远!

王侯公卿、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从奉天门外依次入内。

文官在东,武官在西,按品级各自站立。金銮宝座上的人威仪无比,丹樨之下,一左一右站了两排锦衣卫,只等鸿胪寺官员一唱入班,文武百官便一水跪下叩头,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便是帝王的威严。

一个国家,不管在老百姓看来是风调雨顺还是灾祸连年,在朝堂上,永远都没有小事。如今大晏朝国力强盛,四方的附属小国都来朝贡,今日有人来请旨立后,明日有人来请旨封王,诸如此类的杂事越来越多。尤其这些日子以来,整个朝堂都在为了“立储”一事风起云涌。

自打太子殁后,老皇帝御案上关于立储的奏疏都快要堆积成山了。死的人死了倒是清静了,可活着的人还会永远为了权利无休止的争斗下去。为了各自的利益,王公大臣们各执一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阵营和立场。

一句话形容:暗流涌动,冲激摩荡,轧轹不已。

这不,刚喊“奏事”,魏国公夏廷德便出例了,“启奏陛下,自大晏立国以来,陛下承天景命,外息强敌,内捍黎民,任贤任能,择善择勇,成就了这万世不拔之基业,使天下百姓得见亘古太平之景象,实乃天命所归,我主大才。只如今,益德太子殁去,国无储,必有祸啊。还请陛下早日为大晏设立储君,以安天下黎民之心。”

朝堂上的人,动不动就拉上天下黎民一道,这是常态。

他一个人唏嘘,奉天殿上却没有人露出半点感动。

只洪泰帝抚着龙椅的手,微微滑了一下。

“夏爱卿以为,哪位皇子可堪大任?”

夏廷德是赵绵泽的老丈人,又是洪泰帝的亲信,自然懂得这其中的玄机,他“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那“忧国忧民”的样子,就差声泪俱下了。

“陛下,如今江山稳固,海内初定,正是国家休养生息的时候,需要宽厚仁义之君。老臣以为,皇长孙宽厚大度,颇有益德太子遗风,且从不与人为恶,是绵延国祚的不二人选。”

洪泰帝微微点下头,正准备说话,朝堂上又是一声。

“陛下!”

大着嗓门说话的人是梁国公徐文龙。

这老徐家本是洪泰帝的勋戚,徐文龙的母亲是老皇帝的亲姐姐,他爹早年曾跟着打过江山,得封为梁国公,却无命享福,死在了战场。这徐文龙也算是子承父业,骁勇善战,早年打北狄曾经立功颇多。除了世袭梁国公爵位之外,洪泰帝又为他加封为太子太师。徐文龙为人素来雷厉风行,自然见不得赵绵泽那种软绵绵的皇孙正储位。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赵樽最有力的支持者。

“陛下,魏国公他一派胡言,他说什么如今江山稳固,需要休养生息,要仁厚之君来治国,那岂不是说陛下您不够宽厚,不够仁慈?再者说,魏国公口中所指的皇长孙,臣下不知道是指哪一位皇孙?”

夏廷德被他当庭抢白,老脸通红。

“梁国公,臣下何来污损陛下之意?你不要血口喷人。”

徐文龙不理会他,只继续看着洪泰帝道,“况且,从古到今,臣下从未听说过隔代传位,根本就没有先例祖制可循。”

这时候,吏部尚书吕华铭站了出来,“启奏陛下,微臣以为,陛下乃千古一帝,没有惯例,没有规矩,陛下就不能自行设立吗?梁国公的意思,难道是指陛下不能与三皇五帝一争高下?”

徐文龙恼了,大步向前,“岂有此理!吕华铭你故意唱反调是吧?推背图天机示警顾是不顾?天下黎民的感情顾是不顾?皇次孙年纪轻轻,一没建功,二没立业,如何担得起这江山重任?所以陛下,依臣下所见,晋王殿下威德皆有,才品无双,百姓称颂,臣民拜服……”

“梁国公!”不得他说完,夏廷德打断他的话,出口反驳,“梁国公刚才说隔代传位没有先例,没有祖制。那么请问您,立嫡是正统,还是立庶才是正统?庶子继承大统,同样也没有先例吧?”

徐文龙脸一黑,“你……”

夏廷德微微一笑,又是一句,“再说了,世间之事,以讹传讹的多了去,流言蜚语是有心人所为,还是真有其事?哼,这种事,恐怕只有梁国公才会信以为真!陛下堂堂天子,岂会因流言而不顾立嫡的规矩?”

“够了!”

几个一品大员争吵不休,实在不成体统。尤其这样的争吵,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一次,有时候还会从朝上吵到朝下,呈愈演愈烈之风,这让端坐龙椅上的洪泰帝脸色很是难看,“是朕要死了吗?你们如此争论不休?”

“微臣不敢!”

“老臣不敢!”

一殿的臣子,纷纷跪地请罪,洪泰帝冷哼一声,“好了,立储之事,朕自有定夺,也自会参考众位臣工的谏言。我大晏江山得来不易,在吸取前朝教训的同时,该变通的时候,也得变通。此事,容后再议。”

说罢,不待众人反对,他话锋一转,“立储之事可慢慢来,可眼下朕却有一事,须早早解决才好。依朕之意,还是要把朕的皇子们分封各地,各为藩王,不知诸位臣工可有异议?”

这个念头老皇帝早就有了,只是以前没有实行,自打赵樽将去北平府,北平那边的晋王府开建,众位皇子也都蠢蠢欲动了。老皇帝有十几个儿子,不是谁都能继续皇位的,所以能去封地做藩王,对于大多数皇子来说,其实那是极好的选择。在封地上,藩王就是老大,不需要受那么多的节制,何乐而不为。

老皇帝一提议,朝堂上马上有人反对。

“陛下三思,分封藩王并非良策,藩王一旦坐大,后果不堪设想。”

不等那人说完,洪泰帝眼中已有恼意,“依你的意思,朕的儿子们全都居心不良?都会结党营私,都将各自为政,都会带了兵来京师篡夺朕的皇位?”

洪泰帝向来最懂得平衡朝堂和驾驭臣工。

一软一硬,一硬一软,他拿捏十分到位。

所以,他的话一说完,奉天殿上顿时鸦雀无声。

王侯公卿们都微微低头,不敢再去看座中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