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670章 独断

秦吏 第670章 独断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你以为,商君变法是为了什么?”

咸阳宫大殿内,隔着陛上的一排排火烛,秦始皇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扶苏。

每个公子王孙,成年前后,都会有师、傅教授知识,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史”,太史令胡毋敬曾对他们讲述秦国的往昔,那段筚路蓝缕的历史,扶苏自然是清楚的。

“禀父皇,昔时我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外患不绝,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孝公继位后,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故颁招贤之令,使商君变法,自然是为了富国强兵……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故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秦始皇颔首:“嗯,富国强兵,你只说对了两点,但还有一点漏了。”

“那便是集权,集举国之权,『操』持于君王之手!”

秦始皇说道:“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断于公族、庶长、卿大夫,则就会出现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屡屡被弑之事。不说秦之变法,魏、楚之变法,亦都是打击公族,削弱封君,彼辈不除,便是贫国弱兵之道。故商君变法,做的事便是将秦之贵公子绳之以法,并使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只有大权独揽于君,秦才能专心耕战,一意东出!”

扶苏点了点头,同时忽然发现,今日的秦始皇,居然极其耐心,居然会与他说这么说。

问题又来了:“你以为,先君惠文王杀商鞅而留其法,又是为了什么?”

扶苏应道:“听闻是惠文王为太子时,与商鞅有隙,继位后,宗室多怨商鞅,商鞅逃亡,后又返回封地造反,事不成,便被车裂以徇秦国,众人皆言,他是作法自毙……”

“就这么简单?“

秦始皇冷笑:“孝公变法时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他信守诺言,将商地十五邑封给商鞅,而此时秦的关中之地,集小乡邑聚为县,不过三十一县……便如同朕将整个楚国故地封给某位大臣,你觉得,君臣能相安么?”

“商鞅为秦集君权,诛公族,绳宗室,可变法之后,他却成了最大的封君,足与秦君分庭抗礼,独立为诸侯,当时他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弃封邑,退隐告老,第二,便是死!哪怕他未曾得罪宗室,那也是匹夫怀璧!”

商鞅,这个主持了变法的人,实死于他精心为秦国打造的集权之道。

他就是第一个死掉的法家,也是第一个死掉的“秦吏”,但绝非最后一个。

集权,这就是历代秦王孜孜不倦的路,从秦孝公开始,到秦昭王时臻于鼎盛,但后来两代,却被吕不韦破坏殆尽。

那位来自卫国的“仲父”热衷分割君权,妄图让相权膨胀,实现共治朝堂,他在《吕氏春秋》里鼓吹:“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还用了一字千金的噱头,加以宣扬……

吕不韦差点就成功了,那些年宗室、外戚势力,也在不断抬头,眼看秦王们的百年集权,就要毁于一旦。

这也是秦始皇,如此恨他的原因。

可就在那时候,秦始皇读到了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让他拍案叫绝!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

这话,已经比商鞅的“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更进一步!

秦始皇仿佛找到了知己,大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等韩非入秦后,秦始皇与之深谈,对何为“君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能使君王集权之术便是道,君贵独也,道贵一也!”

统一,独断,这就是秦始皇施政的基石,为了统一,他绝不分封子弟,坚持郡县制,为了独断,他不断打击丞相的权势,昌平君之后的隗、王二相,不过是盖章用的戳子,以及好看的礼器,等到了李斯、冯去疾,亦毫无为相者的尊严,秦始皇说换就换。

秦始皇踱步到跟前,他与扶苏的身高差不多,但戴上冠冕后,就显得更高。

这是十年来,秦始皇第一次对扶苏说这么多话。

因为皇帝认为,过去的扶苏,连知道这些事的器量都没有……

至于现在?呵,在所有父亲眼中,儿子永远是“不成器”的。

哪怕我们成长再多。

他摇头道:“你倒是学会了投朕所好,读《韩非子》,用里面的事来劝谏,但你,却连朕为何喜欢都不知道!真是白看了!”

秦始皇是骄傲而自负的,他坚定的意志,是使天下一统的直接动力,若无独断,就没有六国人才归秦,没有郑国渠,若无独断,就没有第二次伐楚。

而他始终认为,现在做的事情,东伐西讨南征北战,都是高屋建瓴的决策!

而想要完成这些,且不说长生不死,起码要长寿……

那群尸位素餐的官吏,那批吵吵闹闹的百家,那些鼠目寸光的黔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们关心的只是爵禄高低,蜗角之争,衣食冷暖,怎会看得懂泽陂万世的伟业?

愤恨,不解?无所谓,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他要做的,是不受任何人牵制的、独一无二的、为所欲为的,真正的皇帝!

今日的这场父子局,信息量太多,扶苏有些发怔,但他没有忘记自己今日的目的,为喜开脱。

“但这,与父皇惩处喜,并无关系啊……”

“你还是不明白……”

秦始皇有些失望,他负手返回陛上:“既然汝等一直与朕说法,那朕便对喜以法论处。”

还不等扶苏高兴,秦始皇便道:“你说喜当以越职论罪,那诽谤罪呢?”

论对律令的了解,扶苏怎可能比得过秦始皇呢?那可是他在手边把玩数十年的东西啊。

秦始皇将那封害他吐血的奏疏扔到扶苏脚下,让他自己看:“这些话,句句皆是诽谤!”

扶苏捡起奏疏读了一遍后,亦大吃一惊,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胆……

诽谤罪,这是几年前新立的一项罪名,任何有损于秦始皇的言行,都必将视为大不敬,必将遭到最严厉的惩处,轻者流放,重者当诛!

皇帝是神,皇帝不会犯错,皇帝也不能容许任何批评,哪怕是善意的!若放纵它们汇聚到一起,就能敲碎巨人身上的闪烁镀金,『露』出凡俗的斑驳铜锈。

“扶苏,你现在听懂了么?”秦始皇的声音传来,是那么的冷血。

“法者,治之端也,此言不错,但后面还有一句话,君者,法之原也!”

秦国律法是哪里来的呢?一开始是公族宗法,后来商鞅入秦,带来法经,稍加损益,遂有秦律。但这法里,却掺杂了君主的意志,秦孝公、秦惠王以此来铲除公族,杀死商鞅,秦昭王也以此赐死白起,兔死狗烹,让范雎掉了脑袋。

今天,皇帝的意志也融入了律令中,乾纲独断,只要他想,随时可能往律令里添加条款:诽谤、妄言、挟书等言论罪,也能将服役期限从一年改为三年,将每年的口赋从一次变成十次。

那样一来,还有固执的官吏说他带头坏法么?

那样一来,他们面对这样的律法,是不是得乖乖执行?

这就叫朕既律令,这就叫言出法随!

法为什么需要变?是为了便国,是为了利民么?

不不不,它不是要让黎民黔首生活更好而变,而是根据皇帝的大欲而变。

秦始皇对此,无比清楚:

“说到底,法,不过是朕用来驾驭天下的器械,就像衡石,就像方升。”

“而吏,不过是找来『操』作器械的人,用爵禄换取其忠诚,他们就像弩机上的零件,随时可以替换”

“你要明白,这千百人里,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

“高至丞相李斯,下到区区亭长,皆如此,哪怕是黑夫,哪怕是喜,也一样!”

每一句话,都震得扶苏耳廓嗡嗡作响。

他花费半年披挂的甲胄武装,被秦始皇的利剑轻易划开,隐约觉得有不妥之处,但却无从反驳,只能低头默然。

但秦始皇却不放过他。

“扶苏,你以为,喜的这奏疏,是不是诽谤?”

扶苏冷汗直冒,说是诽谤,那喜就要罪上加罪,很可能被诛。

说不是诽谤,那就说明,扶苏也认可喜的话,这个问题,真难回答啊……

更难回答的话接踵而至。

“你觉得,朕若是错了,需要想尧舜那样,罪己认错么?”

“你觉得,朕没办法长生不死么?”

还有一个问题,秦始皇并非直接问出口。

“你觉得,自己羽翼已丰,这就等不及了么!?”

……

看着陷入两难的儿子,秦始皇喉咙发痒,又想咳嗽了。

他好希望他说是啊,那是期待。

又好希望他说不是,那是不甘。

皇室的父子关系,与一般黔首人家不同,而更像狮子。

哪怕是雄狮,也会有舐犊情深,但当幼狮一天天长大,二者的关系,却多了敏感和冲突。因为年轻力壮的孩子,随时会取代日渐衰老的自己,变成族群的首领。

动物尚且不甘,会将孩子远远赶走,何况是人?

“扶苏……不敢。”

扶苏语塞,直到人生第一次与父皇正面交锋,他才发现,在皇帝面前,自以为充分的准备,竟如此不堪一击。

自诩为深思熟虑,却显得无比浅薄。

但他必须回答,这个问题,不止决定了喜的生死。

“若昌南侯在此,他会如何说?”

电光火石间,扶苏闪过一个念头,对秦始皇长拜道:

“扶苏坚信,父皇能长生不死!儿臣愿去西域昆仑,为父皇,寻找西王母邦!”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