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643章 长街

秦吏 第643章 长街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秦始皇三十五年孟春之月下旬,安陆县城热闹非凡,富贵归乡的昌南侯今日宴请县人,虽然只有官吏、三老能进入正席,但官寺外的大街上,却足足摆了长达百步的矮案,安陆县的有爵者,不分老幼,皆可入座,鱼肉随便吃,酒水可以不停地续。

这长街宴排场十足,安陆人都不由翘起大拇指,夸昌南侯富贵不忘本。

华灯初上时,主角尚未抵达,配角们却老早坐满了正席,厅堂内一共七十二张案几,正中的主座肯定是给昌南侯留着的,下首则应是安陆县令,但安陆令却不敢坐,一个劲邀一位年迈的老者过去。

“阎公请上座。”

来自云梦乡匾里的阎诤摆手:“老朽不过是区区县三老,岂敢坐在主座下首啊,这位子,还是该由县君来坐。”

安陆令是个会来事的,他谦让道:“在安陆,只有一个君,那就是昌南君侯!阎公乃君侯之师,吾等都知道,昌南侯回来后,概不见客,尉府大门,只破例为两位客人敞开,一是喜君,一个就是阎公啊!”

其他人纷纷附和,话说到这份上,阎诤也不再推让,在右席下首缓缓落座,感觉倍有面子。

十多年前,还是一名黔首的黑夫为了学律令考试为吏,特地跑到匾里向阎诤求助,阎诤听说他18岁就当了公士,还得到县尉赞许,觉得此子日后或许能混出点名堂,便将家里的《盗律》等借给黑夫。

谁能想到,这一借,就借出个关内侯来!

随着黑夫爵位蹿升,阎诤在安陆县的地位也步步拔高,早已退休多年的他,近来还被推举为“县三老”,掌一县的教育,劝民从善,亦可参政议事。

他的家族也蒸蒸日上,孙女嫁给黑夫的弟弟尉惊,攀上了高枝。

如果说,尉氏乃安陆第一豪门的话,利氏便是第二,那他阎家,起码也能在县里排第三……

就在阎诤享受这种待遇时,外面传来一声喊。

“昌南侯来了!”

阎诤也连忙起身,厅堂内七十二人,不论是县令、尉、丞,还是乡里豪贵三老,都偏着脑袋,齐刷刷朝门外望去。

在百步长街的尽头,昌南侯的马车停在街尾,他坐的是朝廷特制的君侯安车,驷马皆赤色,车上加交络帷裳,车顶还有宽大的华盖,驾车的还是追溯黑夫十多年的亲信桑木。

黑夫大可驰车穿街而过,但他没有,在街尾下车后,带着兄长衷,侍从利仓,御者桑木等人,一步步走了过来。

这可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条长街上,起码有两百张案几,坐了四五百有爵者,纷纷起立,朝黑夫作揖,黑夫则每走一步,便朝左右拱手颔首还礼。

县人们当真受宠若惊,等昌南侯朝前走去后,一个小吏打扮的人,开始满面红光地和旁人吹牛:

“当年昌南侯任县尉时,我曾为他牵过马!”

他立刻就受到了对面乡人嘲笑,说你这算什么,他们与昌南侯的交情,可以追溯到他在湖阳亭做亭长时。

云梦乡夕阳里的来客笑呵呵地看着他们争执,然后不紧不慢地说,自己是看着昌南侯长大的……

众人相互争论,但心里都与有荣焉,毕竟整个南郡,一百年来,就出了一个侯,最重要的是,他还出手大方,对乡党彬彬有礼,哪怕他们只有一面之缘。

实际上,那些真正与黑夫有交情的人,早就被请入县寺院子正席了……

……

“拜见昌南侯!”

步入县寺院子,黑压压一群人上来行礼,黑夫扫眼一看,呵,都是熟人。

“阎夫子,弟子岂敢受你之拜,快起来,快起来!”

除了被他尊为”夫子“的老阎诤外,黑夫微末时的同僚、下属,多半被邀约进来凑数。

有黑夫做湖阳亭时的亭卒鱼梁,看他衣着,过的还不错,虽然没法跟亭里其他几人相比。

鱼梁提及往事故人,说亭父蒲丈死了,但他儿子坐在外面。

此人话语啰嗦,黑夫也不以为忤,直到旁边人提醒鱼梁,他才知失态,告罪而退。

接下来是黑夫做更卒时的同袍,身材矮胖的彘,他现在做了厕吏,专门管全县公厕。

彘身为官吏,说话就有条理多了:“敢告于君侯,朝伯已不在了,毕竟年纪大了,没躲过疫病。吾弟牡早年追随君侯,擎旗立功,留在了豫章,南征时得了病,差点死掉。对了,不知君侯还记不记得,可、不可两兄弟现在是什长,也被征调去南征。”

太过久远的事,黑夫哪记得,只有点印象,那对兄弟贪婪而胆小,他很不喜欢。

其实当年的同袍、下属甚至是同乡,有点可能性的,大多混出了名堂。不说小陶、东门豹、利咸、季婴这几个拔尖的,就算是去疾、牡、怒、乐等人,如今也都成了豫章各县长吏。

“君侯还记得我么?”

一个满面油光,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凑过来行礼,黑夫看了他几眼,想了想后笑道:

“这不是垣柏么,莫不是,要来要回那几千钱?”垣柏忙道:“岂敢岂敢,垣柏那时年少无知,所幸君侯大度,没有怪罪于我,而后还赠下吏衣食,我家靠蔗田和榨糖挣的钱,何止十万?”

之所以称下吏,是因为第二次伐楚时,垣柏亦在黑夫军中,

原来,这垣柏在灭楚战争结束后,因为负伤回了安陆,他家本就是商贾,便乘着种蔗榨糖的风潮,也开了工坊,数年下来,家累百金,如今是县里仅次于黑夫、利咸家的大种植园主。

“这钱可不是我送你的,是你自己凭本事,合法买卖得的。”

他同垣柏聊了几句,与黑夫有旧的人,已经过来行了一遍礼,大伙总算能落座了。

今日之宴,是黑夫出钱,由衷和利仓安排好了一切,县人自告奋勇帮忙的不可胜数,菜肴酒水依次上齐,都是家乡菜,农村里的彘肉,云梦泽里的鲜鱼,更有在安陆渐渐流行的年糕和米粉——县令还十分狗腿地介绍说,黑夫封侯后,大伙都管年糕叫“昌南糕”。

黑夫颔首,各尝了几口后,举酒笑道:

“胶东海鱼虽美,咸阳宫宴虽盛,但还是不及家乡口味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黑夫便是由安陆养育出来的。诸位父老昆弟,请满饮此盏!今夜当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他用的是土味十足的安陆方言,众人大喜,纷纷举杯,宴席上满是欢声笑语。

等到第二盏酒时,黑夫则祈祷下个月春耕顺利,安陆继续丰收。

第三盏酒,黑夫的声音却低沉了几分:“这一杯,我要敬这十数年来,随我两次征楚,战死沙场的袍泽,还有此番南征百越,死于异域的安陆子弟……”

这句话让众人有些感伤,不少人跟着一起抹眼泪,更有人喝多了,忍耐不住,嚎嚎大哭起来,却是鱼梁,满脸鼻涕眼泪。

彘为他解释道:“君侯,鱼梁之子,正是死在了南方密林里,只送回来一只手,太惨了。”

“竟有此事!”

黑夫肃然,下席安慰了一番鱼梁,又问在座众人,不少人的子侄,也被征去了南方,虽然未死,但也已两年未归了……

众人目光相互看看,最后定在阎诤身上,老阎诤便颤颤巍巍地起身,对黑夫说道:

“君侯念旧,不忘乡党,吾等甚是欣喜悦,但安陆众人,也有一个不情之请,想禀告君侯。”

……

黑夫知道他所请何事,点头道:“阎夫子请讲。”

阎诤道:“阎诤做过小吏,曾听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可现在,却为了征越,弄得淮汉诸郡疲惫不堪。开战至今已两年,却没能成功,将军身死,士卒劳倦,万民不赡。”

“如今,天子又令昌南侯为主将,继续南征,恐将使百姓力屈,仍不能胜,此亦君侯之累也。损害万民之利,去夺取岭南无用之地,鄙人固陋,不识所谓,故吾等为君侯患之……”

阎诤讲完后,各乡三老也起来说了几句,大体意思是统一的:

南征使安陆县凋敝,每个阶级的利益都在受损,众人希望能结束战争,让子弟回来!

他们期盼着,黑夫能为了安陆人的利益,再劝劝秦始皇帝。

黑夫默然半响后,才缓缓说道: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啊?”阎诤听傻了,这是在说什么?

黑夫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尬吹就完事了。

“当今陛下,便是非常之人,圣君在位,岂能只抓琐事小节,缩手缩脚,拘泥陈规,被俗议牵制,顺从舆论,仿效流俗,迎合讨好世人?不!陛下远见卓识,开创大业,为万世典范。故陛下之志,不为常人所理解。”

这话说得牛头不对马嘴,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谓。

黑夫本就打算为皇帝洗白这件事,便直接顺着道:

“南征乃陛下之愿,我身为主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便要功成方能身返。所以即便是在家乡,该征的兵,还是得征,今日除了叙旧外,便是希望,诸位父兄昆弟能助我!”

他补充道:“我也曾向陛下陈述南征之苦,故陛下特许,南征之兵、民,皆可赐爵一级!”

放在十几年前,听说有赐爵这种好事,安陆人肯定要跳起来,鼓动子弟从军了。

可现在,他们只是相互看看,爱国、忠君、爵位、岭南的土地,对众人而言,都没了吸引力。

战争热情早已消磨殆尽,众人发现,为了这场战争,他们付出了太多,不止是经济损失,还是子弟的性命……

他们诉苦道:“君侯,两年前,吾等已经送走了一批子弟,本想着去了豫章,会得到些照应,谁料却被派到长沙郡,又翻越五岭,驻扎在桂林,苍梧,如今已十死二三,仍久久不归,甚至有失陷异域,生死不知的……”

黑夫颔首:“我明白,我明白。”

他明白,此番在南郡征兵,已不像过去,没法单纯以律法绳之,以功爵诱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乡人的难处,黑夫都清楚,正如父兄们所言,不少子弟被困在了南方,其中就有我的旧部小陶,三千人陷于龙川寨,未能撤回豫章,至今已有半载,音讯全无。”

黑夫的话语,不再是公事公办,而带上了感情。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心急如焚,每每想到家乡子弟在死伤,他们的父母妻儿在忧虑,黑夫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只恨陛下未曾以我为将,不能庇护众人。”

“但眼下,我终为南征主将,旁人都说南方是烂摊子,为我忧心,但我却极为欣喜,因为黑夫除了为君分忧的公心外,还存了一份私心。”

他走到院子边,对正席七十余人,也对长街上,停止了喝酒吃肉,静静听他说话的数百人。

所有眼睛,都聚焦在这个安陆几百年才出来的君侯身上,他们为与他说过话而自豪,指着黑夫的车驾,让自己的孩子,以之为榜样……

“十多年前,数百南郡子弟被困楚境,困守小邑,危在旦夕,黑夫却对众人承诺说,我要带他们回家!敢问父老昆弟,敢问二三子,黑夫做到了么?”

默然片刻,长街上,有人腾地起身,大声说道:“君侯言出必行,不惜以身犯险,诈降突围,带着众人杀了出来,转战千里而归,我家兄长,还有那数百南郡子弟,因为皆因君侯而活!”

却是一名黑夫昔日旧部的亲人,这件事很出名,在安陆家喻户晓,赞许之声络绎不绝,黑夫露出了笑,掷地有声地说道:

“今日亦然,黑夫此去岭南,不为建功立业,更不为封爵得地,只为将失陷在密林里的旧部,将遗落在孤城的安陆子弟们一一救出,让彼辈回家!”

此言真挚,令人感动。

但这位安陆人的大英雄,又露出了一丝无奈。

“但光靠黑夫一个人,光靠那些刑徒、谪吏、北人、败兵,无法做到,因为他们是外人!”

“黑夫需要自己人帮忙,需要家乡子弟相助!”

黑夫拱手,转了一圈,对所有人作揖。

“若乡党信任黑夫,愿将子弟交给我,黑夫,定会视之为兄弟子侄,绝不相负!”

众人面面相觑,皆有些动容,就连子弟战死的人,也擦了擦眼泪,颔首不止。

口口声声说法乃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可事到临头,当国法军律都不再管用时,黑夫只能用个人情谊,靠乡党关系来骗人入伍了,这大概是一种退步吧。

为了日后的前进,他必须在这,后退一大步了!

不再是对朝廷有功必赏的信任,而是对黑夫个人的信任。

也不再是官方的律令保证,而是他上下嘴皮一动,个人的承诺。

那么,昌南侯的承诺,值几个人呢?

答案是,八百!

……

“八百人。”

仲春二月,去江陵跑了一趟后,黑夫回到安陆,得知了本县自愿来参军的人数。

黑夫很满意:“不错了,安陆毕竟只是个五千户县,两年前便征走了千余人,如今明知道去南方十分危险,尚有八百人自愿从军,看来家乡的昆父兄弟们,已给了我足够的信任,我必不负之!”

值得欣慰的是,参加过统一战争的老兵,和满腔热血的新卒,各占一半,以老带新,很快就能有战斗力……

加上南郡其余十二个县征募的人手,此番征兵,黑夫共得四千人。

“军律:五百主,短兵五十人;二五百主,将之主,短兵百人。都尉,短兵千人。将,短兵四千人。”

短兵,是为将者身边最后一张牌,也是与他生死与共的嫡系,将死,短兵亦死。

黑夫对共敖道:”这四千南郡子弟兵,就交给你来训练,他们就是我的短兵!他们,将是吾之羽翼!“

“诺!”

共敖领命而去,摩拳擦掌,要去将这四千人收拾成一支唯黑夫之命是从的劲旅。

黑夫也走出营寨,看着陆续汇集而来的南郡兵卒,长吁了一口气,似乎找回了昔日的感觉。

“久违了。”

他看着自己在阳光下的阴影,露出了笑。

“剑在我手的安全感!”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