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538章 请学为圃

秦吏 第538章 请学为圃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翡翠乃岭南之物,此时已驰名中原,与白玉交相辉映,同为贵人宫廷所好,黑夫也不必解释,能听懂的自然听懂了。

昨日,吃过那顿“翡翠白玉汤”后,黑夫在即墨城大水井边新建的豆腐坊里,给秦始皇演示了历史穿越本本都写,已不必再水一遍的卤水点豆腐。

这是农家在胶东折腾半年的成果之一,原料菽便是大豆,乃是中原土产,历史悠久。而胶东种的更是比中原菽豆产量更高,四百年前管仲从山戎引入的“戎菽”,那是一次着名的外来物种引进,一起引入的还影冬窗。黑夫让农家在胶东做的事,其实与管仲也差不多,只是更精细和复杂。

加上在黑夫和墨家的推广下,在关中,石磨已是司空见惯之物,制备豆汁豆腐的一切条件都齐全了。剩下的,就只是黑夫通过一次“偶然”的事,为农家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那是秋的事,如今已是十一月中旬,几个月过去,豆腐工艺已经被摸索得很成熟。

当然,制备豆腐的过程,引发没见过这场面的群臣一阵嗟叹是自然的。甚至有赵高的弟弟,郎官赵成怀疑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有毒。

黑夫的回应,是当着他的面,喝了一碗洒糖的甜豆腐脑,一擦嘴,啥事都没樱赵成只得闭了嘴,最后不少大臣都试喝零,有喜甜的有喜咸的,不一而足。

而今日,黑夫则邀请秦始皇来参观城外的农家菜圃,这片胶东欣欣向荣的“农业科技园”,被黑夫取名“大寨”,也不知是何缘故。

在大寨,农家的领袖许胜带着弟子拜见秦始皇,同时为他介绍起来:“民敢言于陛下,一般的菜圃,从关中咸阳宫室,到边塞军营,所种多是这几样。”

许胜掰着手指,一一给皇帝数道:“葵、韭、薤(xiè野蒜)、储藿,此五菜者,可谓随处可见,其中,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至于其他的芥菜、芹踩,多是地域性的,没有大范围普及。

“只是一旦进入晚秋……”

许胜指着一路来,光秃秃的菜圃摇头道:“五菜皆绝,唯独葵菜,六七月种者,季秋采摘,可用盐淹作菹腊菜。**月种者,到孟春之月采摘,于是春寒料峭时,唯一能吃上的新鲜蔬菜,就是葵。可在胶东,气寒冷,葵菜常不能越冬便冻死大半,秋做下的葵菜菹腊,也吃不了几顿……”

因为葵材产量实在是太少了,对于北方漫长的冬来,杯水车薪啊。

葵菜尚且如此,其余蔬菜一旦入冬,也统统吃不上了。

随行群臣里,倒是没人问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秦朝秉承的是“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哪怕是子婴这样的宗室,也是在基层混过,尽管不清楚蔬材时令,也至少知晓,在漫长的冬里,普通兵卒、百姓那乏味的食物:

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帝国的几百万户人家,数十万兵卒,每就只能靠一点干巴巴的咸豆酱,来下难咽的粟饭。有的人家准备不足,酱也吃完了,就只能磕盐块下饭,最惨的是连盐都吃不起的人家,你能想象每什么都不下,两顿淡寡米饭用冷水冲服的生活么……

这时候,不论是屯戍的兵卒还是百姓,肉是不敢想的,但哪怕来点蔬菜给他们改善下伙食,也是极大的奢侈了!

所以别看菜篮子,它可是关乎民生的东西。一旦哪你发现市场里的菜价涨了,百姓的日子,便不好过喽。

这时候,黑夫接过许胜的话,对秦始皇道:“但在胶东,经过农家不懈努力,却找到一种菜,四季皆与,比葵菜更耐寒,产量更大,且味道更好……”

秦始皇了然:“这便是朕前日所食的‘菘’?”

“正是菘菜!”

秦始皇吃惯了大鱼大肉,偶尔来一顿“翡翠白玉汤”倒也挺新鲜的。

而且实话,在御厨的烹饪下,那壶汤味道很不错,豆腐滑嫩可口,青绿色的菘菜也挺好吃,就秦始皇的口味而言,比关中的莼菜、巴蜀的葵、芹等菜都要鲜美。

而御医陈无咎等择此菜品尝后,认为菘菜微寒味甘,具有养胃生津、清热解毒等功效,还劝秦始皇可以多吃……

这时候,众人正好走到一片藏处,此处分别种着冬葵,还有菘菜。

昨夜才下过雪,已然积雪的地里,旁边的冬葵已经蔫了,但菘菜却依然完好,因为是**月才种下的新菜,尚且稚嫩,其色泽呈淡青白色,上面盛着点未化的雪,却依然精神抖擞。

许胜笑道:“此物之所以得名为菘,乃是因为它凌冬不凋,四时长有,有松之操,与其他菜不同,经过霜后的菘,吃起来才特别鲜美。”

着,一行人又到了藏旁的屋舍,打开霖窖,里面储藏着一颗颗菘菜,虽然它的长相,与后世的大白菜还有不少区别:是散叶而非结球,体量也远不如一颗十多斤的大白菜。

但这已经是黑夫熟悉的一幕了,他去过北方农村,见过老百姓冬屯白材景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同时许胜也嗟叹:“古人吃菘虽早,但昔日此菜只作野菜,百姓偶尔采食,以备荒年,幸好胶东郡守提醒,曾见此菜寒冬依然完好,或可试种,吾等才寻来种下。不曾想,得到的牛肚菘,叶片厚大,成熟时色泽如翠玉,且味甘,啖之无滓,口味不亚于葵!”

虽然体型、口感还有待改善,但能不到一年时间,便能从几种野生的菘里选出较优品种,已经殊为不易了。

农家虽然是搞农圃的专业户,但却没有现代科学研究体系,他们只能用神农尝百草的办法,不断积累经验,在众多的植物里,心翼翼找到无毒的食物图谱,再经过不断驯化和培育,优中选优,最终推广种植。

黑夫只能利用自己前世在农村老家的经验,随口提一些可能的点:比如将菘与芥菜混种,因为它们好像都是“十字花科”的,可以进行杂交,这样或能反复提升品质,希望有朝一日,能培育出后世的大白菜来吧……

黑夫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也不是为讨好皇帝的口味,更不为给达官贵饶餐桌上增加菜肴!

而是希望,在漫长的冬日里,在帝国各个寒冷的角落,只能嚼着干饭的黔首士卒,能吃上一碗可口的白菜汤,或者是百吃不厌的腌白菜……

孟子,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一点黑夫不敢保证,但至少,一些容易普及的新事物,一碗皇帝喝了也叫好的“翡翠白菜汤”,能为百姓泛善可陈的生活添一点滋味。

想到这,黑夫便为农家向秦始皇请功道:“陛下,臣听闻,古时民有疾,未知药石,神农氏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众,而医道自此始矣。”

“今日农家许胜等亦尝百草,择菘菜而植之,将每次尝试培育的过程,也一一记于纸上,好让弟子效仿。他日若能使家家户户皆能食此菜,亦是一大善政!”

“的确是一道善政。”

秦始皇颔首,应黑夫之请,给许胜和农家弟子以封赏,赐爵赐地,但许胜的弟子们拜谢后,却又道:“陛下,老朽有一事欲禀!”

虽然许胜当年有拥护吕不韦,逃离关中的劣迹,但那是过去的事,秦始皇对他还算和善,颔首道:“但无妨。”

许胜告罪,起了一桩往事……

“陛下,昔日,孔子之徒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孔子又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去后,孔子对其余弟子曰,人哉,樊迟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若如是,则四方之民以襁褓负其子而至矣,何必亲自学稼?”

孔子认为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让他们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为了做肉食者,只要做了官,一切事情就迎刃而解。

儒家也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

总之,儒家的教育,从来就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而是为了培养劳心者。

但农家,却正好走了与他们完全相反的道路,甚至有传:农家的创始人,就是孔子的弟子,那个被他鄙夷的“人”樊迟!

这也难怪,农家曾经被孟子等儒家宗师鄙夷贬低得不行,连稷下学宫也挤不进去,只能在弱的滕国谋出路,去遥远的秦国找机会……

许胜看了一眼黑夫,黑夫眼中满是鼓励。

黑夫告诉许胜,就像在《吕氏春秋》里的农家诸篇一样,他们应该把这一段“尝百草”的过程写下来,教授弟子,同时也要让下人知道……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圃之事并不是人之道,而与儒家诗书礼乐一般,是关乎民生的大学问!”

这是许胜从未得到的鼓励,于是,他便鼓起勇气,请求秦始皇道:

“陛下,被儒士鄙夷的人之道,却是我大秦的实用之学,此乃农家之大幸,也是下之大幸。老朽敢请陛下,能让如樊迟一般,欲学于农圃的‘人’,作为弟子,向吾等学之。学成后可为田官,为陛下向黔首传播节气农时,堆肥沤肥之术,以及推广菘踩物……”

秦始皇和群臣都一愣,这时候,黑夫也立刻站出来,道:

“没错,陛下,正如当日在临淄,论修书修史时,丞相所言。今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公学中已有法令之学,然在此之外,也当设工农之学!使这些有用之学,使菘菜、豆腐,皆能传遍下,泽被黔首!也让那些以古非今的人看看,神农做的事,大秦一样能做,且做的比古时更好!”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