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628章 丧家之犬

新书 第628章 丧家之犬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作为赤眉的最后首领,徐宣并没有享受到归降的良好待遇,而是关在囚车里被送至东郡濮阳。

这囚车还不一般,它前面长,后面短,长的一端触地。笼上有口卡住徐宣的颈部,导致他连坐都坐不下去,路途中只能站着,直到沿途休息进食才能稍缓。

徐宣知道自己为何会被如此对待。

“这王闳老儿,还在记恨赤眉乱其辖郡,又攻破濮阳,将他父子二人擒获,置于军中之事呢!”

那时候,赤眉还是樊崇做主,于是发挥优良传统:既然刘姓王侯子弟被赤眉掳走做放牛娃,这王闳父子作为新莽宗室,就放个猪吧!

于是老王闳整整替赤眉赶了几个月的黑头猪,又因为赤眉战士痛恨莽朝,对他拳脚相加,让老头在那段时间受尽苦头。

如今风水轮流转,徐宣最初落到巨毋霸手里,对方还念着一起在赤眉中待过的交情给他尊严,后来转交到兖州刺史王闳麾下,就算王刺史心胸宽广,他那些知道底细的手下,也会换着法替主君出气!

一路颠簸后,徐宣已被折磨得狼狈不堪,到了濮阳近郊时,大概是昨天喝的稀粥不干净,肚子一阵乱叫,他嚷嚷说要如厕,却无人搭理,最后只能屎尿横流,污了一身。

这时候,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叫停了这种不人道的虐待。

“徐宣虽是罪囚降虏,但若将其累死,如何令法吏审判?吾等担当得起?”一个浑厚的声音对押送的官员进行了训斥。

“校尉所言极是,此乃临时雇用的小吏细卒不懂事,小人这就勒令更改!”

“这臭烘烘的,汝等想熏坏大行令?速速冲洗一番!”

车辆停了,吏卒们七手八脚地将囚车的笼口,甚至提了水来,往徐宣身上直接浇下。

这桶凉水让徐宣感觉盛夏的炎热迅速离自己远去,任由冷水从肮脏板结的头发上滴落,许久没得到自由的双手抹了一把脸,抬起头,想要看清是谁救了自己。

他的位置有些背光,恍惚间,瞧见一位坐在安车上,用蒲扇掩着口鼻的文士,正是魏国大行令冯衍。

但徐宣不认识他,冯衍也从头至尾没有说话,目光只望队伍后方看。

出言救下徐宣的,是一位身骑高头大马的魏军将校,再仔细一瞧,徐宣知道来者何人了。

“爰曾……城头子路?”

正是大河赤眉的首领城头子路,他们最初相见,还要追溯到“赤眉三巨头”的成昌之会,踩在十万新军的尸体上,赤眉为未来去向何方开了一场会,那时大河赤眉的领袖还是奇女子迟昭平,城头子路只是她麾下的小渠帅,徐宣作为樊崇副手,与城头子路就着新军的粮食,喝了几两酒。

直到迟昭平被第五伦击败身丧黄河,城头子路继承其旧部,流窜于冀州青州间,加入过刘子舆的北汉,也接过梁汉的册封,可以说来者不拒。三年前,为了一起对付第五伦,樊崇带着徐宣在东郡一带与城头子路结盟联手……

结果大河赤眉杀入冀州,与魏军交战时,却赶上黄河凌汛,双方被淹死冻死无数,城头子路也就此被俘。第五伦竟没杀他,而是接受投降,如今爰曾已当上了校尉,协助冀州、青州管理赤眉、铜马残部及流民,带领他们屯田、筑坝,重新建设故乡。

见着故人,徐宣如获至宝,他虽然再河济大战后嘴硬不肯降第五伦,但如今在曲阜过了两年为吏、造反时从未感受过的人上人快活日子,不但心软了,骨头也软了不少,对城头子路连连道谢后,又垂首低声下气地说道:

“爰兄,如今君为座上客,我为笼中囚,我亦愿归降大魏,何不在君王面前发一言,而令弟得释?”

徐宣知道自己很招王闳等人恨,而曲阜那群满口假仁假义的儒生,觉得屈从于赤眉的两年是耻辱,也会不顾一切地请求第五伦杀了自己,而活下来的唯一希望,就是靠故人说项。

岂料城头子路虽然看不得徐宣被折辱,却不屑于他的前后不一,竟出言讥之:

“徐宣,汝若真心降魏,三年前樊崇河济大败有机会率众归附,刚夺取鲁郡曲阜时有机会以地来投,哪怕是半年前曲阜被攻破,也能放下兵刃,自缚而降,为何拖到现今,为了一口吃食被困乡邑,身陷笼中?”

徐宣忍气吞声:“先前是弟愚钝,未能看清时势,后来则是被贼士方望迷惑……”

“不必推诿了。”城头子路却冷笑道:“归根结底,是汝与我全然不同,我率大河赤眉横行河北,是因为洪水毁了家乡,又被新莽逼得活不下去,迟昭平告诉吾等,是上天厌恶王莽,这才发水,只要摧毁元城沙麓王莽祖坟,洪水自消,吾等便能回归故乡。”

为了这个目标,迟昭平付出了生命,城头子路也带着众人努力了许多年,当他们最终乘隙杀入元城,毁灭了沙麓,河水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当面肆虐,将大河赤眉冲得七零八落。

当此之时,救下他的,竟是魏兵,是亲自赶赴战场的第五伦。

就是在那一天,第五伦赫然对泛滥的洪水,宣战!

“我本将信将疑,直到如今。”城头子路感慨:“陛下已设东京于狄县,又令丞相及两州刺史、水衡都尉治理大河,铜马、赤眉残部及流民则以工代赈,共筑堤坝,再在堤坝后为朝廷屯田种地,可得半数收成。”

第五伦不仅给了大河赤眉的兄弟姐妹们一条活路,更给城头子路指了一条明路。

“大水不会自消,只能用吾等双手让其就范!”

对城头子路来说,他的敌人不是任何诸侯,只有泛滥的黄河,谁愿意帮他驯服这恶水,谁就是他的主人!

“就凭此事,我愿忠于陛下,虽死不悔,但汝……”

城头子路摇摇头:“樊巨人在时,赤眉尚是赤眉,到汝掌权时,已失初心,徐宣,汝在曲阜那一套,我亦有听闻,樊崇与我,皆为解救麾下兄弟姊妹,而徐宣,不过是为了王侯将相!”

一席话下来,让徐宣无言以对,就算想反驳,也怕得罪城头子路,他还指望这爰曾骂完后,替他说点好话呢……

但徐宣已经没这机会了,冯衍和城头子路正是第五伦派来的人。

“陛下改主意了,已经北上邺城,让本大行令来发落汝等。”

冯衍终于开口了,传达皇帝的口谕:“徐宣有陷濮阳、乱曲阜等罪,甚于樊崇,今樊崇囚于长安狱中,押解徐宣至西京,与樊崇共处一室!”

“不!”

原本坐在笼中的徐宣一下子站立起来,这刑罚,比杀了他还难受,手疯狂地伸出囚栏:“毋宁死,不愿再见樊崇!”

但冯衍却不搭理他,目光继续瞥向后方,加大了音量:“至于另一人,陛下亦不愿污了耳目,同押往西京,由廷尉及士民审判即可!”

后面那辆囚车也开过来了,同样是令人极其难受的站笼形式,里面的是个文士,但听到冯衍这一席话,只吃吃地笑了起来,弱弱地出声道:

“第五伦,沽名钓誉,诓骗世人,还审判?如王莽一般?方望死则死耳,何惧之有!”

此人正是徐宣与赤眉残部投降后,化妆想逃下山来,却被刘盆子擒获的策士方望。

“方先生,真是久违了。”

冯衍下了车,用蒲扇遮着口鼻,走近这位相杀多年的老对手。

但方望的羽毛扇,早已不知所踪,从泰山到东郡,他早就被酷热与不流血的刑罚折磨得形销骨立,笼中满是屎尿臭气熏天,苍蝇嗡嗡乱飞,甚至在肮脏的皮肤上产下卵,即将孵化……方望现在丝毫没有关西名士的体面,更无人下令让他舒服。

方望倒是一副与冯衍惺惺相惜的姿态,他睁开积满眼屎蝇卵的眼睛,感慨道:“冯敬通,早在陇右初见,我便觉得,你我便是当世之张仪、犀首,一人连横,一人合纵,注定是一生之敌!果不其然!”

犀首,便是战国时的策士公孙衍,方望这一席话里,大有自嘲的意味,那犀首连仕魏、韩,同执数国相印,组织合纵,但却常常被对手张仪击败,而军事上六国也乏力,联军溃于函谷,公孙衍也只能狼狈地在各国流亡,进行无意义的奔走,却阻止不了秦一天下的大势。

真像极了他啊,只是公孙衍晚年戏剧性地回到了秦国,反而挤走了张仪的位置,他方望,恐怕没这种好运了,此番回关中,恐怕只有一死。

但方望还是过去的方望,冯衍却已大为不同,他过去会对“今之张仪”暗暗窃喜,如今却没有半点欢心。

“方先生错了。”冯衍缓缓摇头。

“张仪、犀首,可谓大丈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你我则不然。”

冯衍苦笑道:“我有张仪之弊,长舌乱言,喜欢自作主张,欺君罔上,屡犯大错。但却无张仪之才,冯衍不过中人之姿,侥幸赶上陛下龙兴,乘风同起,鸡犬升天罢了,做一使者还算合格,哪有本事左右天下棋局?”

这是冯衍慢慢失去职权后,才恍然的事,少了他,不论荆襄还是齐鲁两淮,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推进,原来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

直到这时,冯衍也才发现,早期诸如劝陇右拥汉自立等,都是第五伦的神来妙笔,自己负责执行,谁推动谁去做事,不言而喻。他是棋子,而执棋人,只有一位!

“圣主在世,堂堂正正取天下,此浩浩汤汤之势也,自不必策士跳梁。”

“有我这种对手,先生,又能高明到何处呢?”

冯衍狠狠扎了方望那颗自负的心:“先生面对陛下妙计,束手无策,隗嚣一度重用先生又如何?一样兵败陇右,公孙述欲杀汝以媚魏,刘秀看似厚遇,不过是在利用先生。到头来奔走各邦,一无所获,不过是一条惶惶然的丧家之犬!”

这是冯衍近来的一点感悟,眼下只对这位“一生之敌”说出来,想让他死得明白些。

这些话一开始确实让方望听愣了,这与他想象中宿敌相见,惺惺相惜然后送他去死大不相同。

恼羞成怒之下,方望将那件本该藏在心中再瞒一阵的事,脱口而出!

“不!”

方望气急败坏:“就算汝非张仪,我同样是犀首!甚至是苏秦!”

“公孙衍唯一一次曾重创秦国之事,先生可知?”

冯衍当然知道,公孙述最大的成果,是成功说服了秦国西边的义渠,协助六国偷袭秦国,大破秦军!

“汝……”冯衍反应过来,指着方望,他本以为此人被困鲁地,当掀不起风浪来了。

“但我还是做成了。”

方望好似在向冯衍炫耀自己此生最后的“杰作”:“此事连刘秀都不知,我早已仿照汉主笔迹,写就书信,盖了假印章,送往匈奴大单于及胡汉卢芳处。以刘秀名义,邀其南下,会猎中原,答应事成后,瓜分魏土,匈奴与卢芳可尽得大河以北!”

“卢芳对此事颇感兴趣,半年前便遣人回信送到曲阜,南北两汉合纵已成,匈奴引弓十万南下,包夹第五伦,便是今夏之事!”

握住囚车的栏杆,方望得意非常,丧心病狂地大笑道:

“恐怕此时此刻,魏国北方的烽燧,已烧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