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609章 借问瘟君何处往

新书 第609章 借问瘟君何处往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安置病患的营地,主要集中在下邳西营,从耿弇管事时,就将病患送到此地隔离。第五伦早在数年前就在军中安排军医,执行患者隔离的举措,但当时所有人精力都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上,只以为只是冬日常见的漱上气疾,岂料伴随寒冬日冷,患者居然越来越多,昨天还身强体壮的兵卒,今日就倒下虚弱不起。

魏军士卒都是按照籍贯征发,每个人的袍泽,其实就是乡党邻伍,一人患病,亲眷乡党自然要帮忙照顾,于是有病不报者有之,入营隔离后还有人走关系送衣送吃者有之,管理颇为混乱。

直到第五伦亲自勒令,军营制度才为之一改,但纸包不住火,不少人都得知下邳闹的居然是伤寒恶疾。他们或多或少听说过伤寒的可怕,一时间人心大乱,身体还健康的人想逃离此地,但第五伦已将从彭城带来的四万人布在下邳周围,以对敌的姿态盯着幽冀军团。

既然直接潜逃无果,那些有关系的军吏就跑去恳求有实权的熟人,希望能调到他处驻扎。

而身患伤寒者就更慌了,他们在封闭的环境下一筹莫展,往日还偶尔入营的乡党已未来数日,顿时引发了巨大的恐惧,甚至滋生了谣言:“这是要让吾等死于此地啊!”

破解谣言、安抚人心说难也难,毕竟伤寒的威胁摆在那,谁家没有过惨痛的经历?说简单其实也容易,只需要将一个事实告知众人:“陛下仍在下邳!”

而第五伦也适时出现在隔离营外的望楼上,手持铜制简易喇叭向所有人喊话。

还是那些屡试不爽的宣言,无非是搬出丧于伤寒的皇考皇妣引发共情,再毅然决然地表示:“予不惧伤寒,愿与众士卒共存亡!”

见皇帝如此,士卒们内心稍安,按照他们的经验,以往郡县大疫,郡守、县令总是最先借口“上计”跑路,如今皇帝愿留,这说明什么?

“一定是此次伤寒不足以致命。”众多士兵得出了这样一个足以令第五伦啼笑皆非的结论。

第五伦又宣布,一度患病的车骑大将军耿伯昭,已近痊愈,他将用与耿弇“一样”的药,来治疗众人!

第五伦又没说完全一样,只是“部分一致”,想来将蜀中花椒换成淮北花椒,有效成分也不会差到哪去。

但问题又接踵而至,第五伦确实愿意动用军需来照顾这些病卒,但眼下幽冀军团中,曾与病患接触过的其余两万余人,也被安置到了城南,分为无数个小营进行“观察”,且不许他们与其余师旅接触,这些人倒是还能自己管自己,但西营中,该由谁人照料病卒生活呢?要知道,他们中有人已近重症,难以自理了。

第五伦令将校们,将上个月一度患病却又早早痊愈的人集中起来,亦有千余之多,第五伦提出了一个医者们闻所未闻的说法:这些自愈者,已经实现了“免疫”,短时间内不会再染上伤寒症了。

“予少时关中大疫,伤寒流行,家中人丁死难众多,但患病痊愈者,却能在疫中自保,并照顾其余族人。”

第五伦也不解释太多,只对这些征募上来的人保证,只要他们愿意入西营照顾病患,无军爵者按有军爵的标准发饷——魏国的士兵都是义务征召,只管吃喝,一年发两套衣服,其余都要自理,若没有突出功绩,绝对是折本买卖。但一旦立功得了“下士”军爵,就有机会当职业兵,作为什长、伍长,同时领一份军饷。

若是本就有军爵者,第五伦则答应给他们增加“积日之阅”。

魏国制度,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用力曰功,以言曰劳,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这所谓的积日之阅,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工龄。一个军中下士,就算没有突出功绩,工龄到了,一样能升级为中士,有资格当屯级军吏。

这下痊愈众人的积极性才能发动起来,心甘情愿入西营照顾病患。

其余举措,诸如令未染病患的四万中央军在下邳周边百里内大砍柴火,以维系军营中源源不断的热水供应,亦或是向各地广征干皂角,令健康者饭前定要洗手等,看上去都是小事,但第五伦却颇重视地亲自抓。

他甚至还带头戴了简易的口罩作为示范——不戴他不安心,狗命要紧啊!这次留在下邳确实是冒险,第五伦的身体内,就算早年曾染上伤寒并奇迹般痊愈,抗体也早已消失,这细葛麻的口罩当然没法和后世比,只能聊胜于无。

靠着种种努力,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从乍暖还寒的一月初,进入到坚冰渐渐融化的下旬,每天从西营中抬出来的病患尸体越来越少。

而幽冀兵团主营的新增染病者,则从每日数百,减少到了数十,直到一月底,某个艳阳高照的早上,第五伦甫一下榻,就得到了耿舒的禀报。

“陛下,昨日西营中,无人病亡,而南营内,亦无人再染病!”

前者第五伦信,死人不容易瞒住,后者则没那么乐观。

但群臣已经沸腾了,不论是冯衍、伏隆还是张鱼,得知伤寒大疫时都恨不得立刻跑路,只是第五伦坚持留下,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同待,胆战心惊地过了十多天,因为怕死,众人倒是严格执行了第五伦的要求。

如今总算能松口气,众人纷纷向恭贺第五伦。

伏隆率先道:“赖陛下天德庇佑,大疫竟旬日消失,实乃奇事也!”

伏隆是个老实人,真不是这块料,马屁又没拍对,第五伦肃然道:“此乃予与群臣诸将士共同努力,或自守营规不越半步,或响应征募入营照料袍泽,加上医者竭力,各地药材转运及时,众策群力之功也,焉能统统归于‘天德’‘天意’?”

伏隆哑然,一旁的冯衍则在旁心中暗笑,伏隆还是太年轻,自己多年前,每逢遇事总喜欢第一个说话,发现总对不上皇帝思路后,索性选择退一步,等别人先上,那就不会有错了。

于是冯衍和另两个聪明人张鱼、耿舒,连同车骑大将军耿弇,一同再向皇帝贺喜:“不论如何,若无陛下,此役幽冀之卒必死伤惨重,十去其半,亏得陛下英明调度,才能战胜‘瘟神’,赢得此役!”

“赢了么?”第五伦却没众人那般高兴,他看着外头阳光明媚的晴天,心中知道,自己还是运气太好,真正让伤寒消失的,是忽然转暖的天气。

他也不好打击众人,直到桓谭来见时,第五伦才对他说了心里话:“吾等赢了,但也没完全赢。”

尽管仍有千余人死去,但好歹侥幸在伤寒瘟神下,保全了大多数人,活下来就是胜利。

但第五伦更清楚,他们与伤寒的战争也是漫长的。

“伤寒只是暂时消失。”

“随时会卷甲重来,其势更强。”

“或许是今年,或许是明年。”

伤寒往往间歇性爆发,中间可能会隔很长时间,可一旦新的大疫重新出现,几乎忘了惨痛经历的人类,才终于会回想起,曾经一度被它支配的恐怖。

桓谭见惯了第五伦意气风发,仿若无所不知,而面对强敌刘秀等,他也是跃跃欲试,欲再造乾坤,从未见第五伦有如此悲观的时刻——虽然第五伦嘴上没说,但那股郁结的情绪,却并未隐瞒。

桓谭知道,这又是套第五伦话的好机会——自从第五伦不再伪装“乡里之士”后,与之交谈,永远有能学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知识,桓谭已经习以为常了,遂斗胆问道:“陛下说与伤寒等病疫之战极长,会有多长?”

第五伦抬起手,又无力地放下。

“会比予之寿命,比魏之国祚还要长。”

这本就是一场自人类诞生以来,便从未停止的博杀。与病菌、病毒的跨物种战争,倒下的人数,十倍百倍于人类争权夺利的内战阵亡,它们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敌人啊。而这场仗,只要人类还存在一天,就会持续下去,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双方为了生存的军备竞赛,一方依靠科技,一方依靠变异,会永无止境升级下去。

第五伦甚至觉得,就算数十百万年后,人类文明因为种种原因不幸湮灭了,微生物依然能在地球长存不朽——相较于它们长达数十亿年的历史相比,细菌、病毒同人类这个年轻小后辈共处共生、相杀相爱的时光,简直是弹指一瞬间。

它们连虫子都不是,却比虫子更加繁盛强大。

第五伦还是渐渐从悲观中振作了起来,经历一场场大疫,看清楚真正的“敌人”后,他开始觉得,相较于改朝换代,一家一姓之兴亡,或许让人类在这场永无止境的战争中,稍稍赢得一点时间和准备,才是穿越者最大的责任吧。

“对伤寒,乃至于瘴气、传尸、疠风、虏疮等致死最多的恶疾,吾等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大疫起时,诸医者各持一词,皆是盲人摸象。”

伤寒、瘴气、传尸、疠风、虏疮,这是世人口中的古代五大疫病,瘴气或是疟疾等亚热带病;传尸是肺结核;疠风是麻风病;虏疮则是天花。除了伤寒间歇性爆发,瘴气地域性较强北方很少外,剩下三种,恍若百姓身上的跗骨之蛆,每年每月都造成伤痛与死亡。然自春秋以来,扁鹊、淳于意等名医,对这些病症尽管已有经验性的总结,但要论缘由、如何治疗,依然一塌糊涂。

“吾等不单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第五伦看向桓谭,与他认为唯一能商量此事的当世“智者”聊起自己的打算。

桓谭道:“知彼虚实,方能百战不殆,陛下所虑甚是,但要如何知之?”

自扬雄、刘歆相继逝去后,桓谭已是当世最博学的人,他是天文学上的大咖,对花鸟虫鱼也有兴趣,然而唯独对疾病束手无策。就拿伤寒来说,医者皆曰是“风邪”所导致,但这风邪看不见,摸不到,如何去了解?

第五伦却先提起一事:“君山可还记得,王莽天凤年间,令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谋逆者一事?”

当然,那是震动长安的大事件啊!桓谭记得,那一年,曾经参与河南东郡太守翟义举兵造反的王孙庆,在逃亡九年之久后,终于被朝廷官兵捕到。王莽下令太医、皇家医药库官以及技艺巧的屠夫,共同把王孙庆活生生的开膛剖腹,挖出五脏,探究它们的位置,观察它们的功能,并用削尖的竹枝刺入血管,知晓经脉终始。

当群臣被这样骇人听闻的残杀震撼,桓谭也找机会询问王莽为何如此时,王莽却说了一句让人费解的话。

“莽云,如此可以治病……”

当然,老王莽疯话多了,没人相信,儒生们宁可将此视为与商纣炮烙大臣、剖比干心对等的酷刑。

然而第五伦却决定为王莽正一次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君山,王莽虽狂悖,但此事上却非无的放矢。”

第五伦说道:“设法将当初参与过此事之太医、尚方与巧屠人士重新聚集。”

“自今日起,重启王莽时‘解剖’之事,但凡罪大恶极之死囚,恶疾病死、无人认领之尸骸,皆可归公剖尸!”

第五伦笑道:

“先生问我如何知彼虚实?很简单,当先从‘知己’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