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608章 养蛊

新书 第608章 养蛊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时间回到耿弇刚倒下那几天,当第五伦及群臣从医者口中得知此病之名时,众人是相当震惊的。

“伤寒!?”

不论是文武将臣,还是第五伦带来的那些御医,对这个词俨然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大行令冯衍甚至在厅堂里当众失态,差点跌倒!

事后他对第五伦说起自己家族与这种疾病的渊源:“自汉武以来,天下时常疫病横行,尤其是元成之后,更是饥疫交加。”

“二十多年前,关中闹了瘟疫,冯氏宗族本来人丁极旺,共有二百余人,大疫过后,竟只剩下七十余,而死者中,泰半都是亡于伤寒之下。”

所以冯衍才感到如此恐惧,第五伦也记起,祖父生前与他说过,第五伦的生父生母,便是亡于伤寒疫情之下。

第五伦最初时望文生义,还以为说的是“伤寒杆菌”,这是一种肠胃消化道疾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症状与痢疾差不多,患者无不化身喷射战士……

但从他来到新朝十余年的见闻,以及军医报上来的症状,第五伦却发现自己弄错了,此伤寒与彼伤寒,恐怕只是凑巧撞名,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

军中资历最深的医者来向第五伦禀报:“陛下,这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

第五伦优雅地颔首,却朝一旁张鱼示意,绣衣都尉遂急道:“医者,说听得懂的。”

医者这才简而言之:“发病事多为流涕、头痛、发热、四肢无力、喉痛、久咳嗽。”

据他说,这伤寒虽然传疫极快,但有的人好的也快,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也就耽误小一旬的活,痊愈后照旧能下地,这是轻的,而若是重症嘛……那些陆续从营中抬出的尸骸,医者说他们已“病入骨髓,周身剧烫,无法挽回”。

第五伦看着这些似曾相识的症状,恍然大悟:“这所谓伤寒,莫非就是一场流行性感冒?”

这病他不能说很熟,也就每年用身体与之打一两次的交道罢,虽然感冒造成大流行动辄导致数百上千万人死亡的不乏少数,但不知为何,第五伦的心却莫名的安定了下来。

然而其他人却颇为慌乱,冯衍按照自家惨痛的经历,力劝第五伦:“陛下,大疫有五,伤寒、瘴气、传尸、疠风、虏疮,其中伤寒当属第一,数十年来天下户口大减,伤寒杀人最众。”

冯衍念叨着这些话,力劝第五伦:“据说下邳营中,至少三分之一士卒染病,为保圣体安康,陛下不可再在下邳久居,还是早日离开为妙!”

第五伦却面色凝重,对冯衍道:“大行令所遭伤寒疫病,予还在婴孩时也经历过。”

“那场大疫中,第五氏也死亡颇多,皇考及皇妣,便崩于其时,只余予孤苦伶仃。”

说到这,第五伦已是带上了几分哽咽,让群臣颇为动容,纷纷宽慰:“此乃陛下天佑。”

“是啊,确实是天佑。”第五伦知道,一个羸弱的婴孩能在可怕的大疫中存活,确实是靠了运气。

所有人都以为,第五伦这是借家族惨痛经历,来给他仓皇从瘟神面前逃离造台阶——顺便把他们也一起带走。

岂料第五伦竟顺水推舟道:“既然天生德于予,小小伤寒,能奈我何?”

哈?

从冯衍到张鱼、伏隆,众臣纷纷愣在了原地,而第五伦顺势宣布了自己的决心。

“予不会摒弃士卒,更不会临战而逃,誓要留在下邳,与诸卿共抗瘟神!”

……

虽说第五伦口号喊得响亮,但他又没有通天本事,能变出万能药来,所以事情得一步步来。

最先得搞清楚的是,伤寒这种病症的来源。

关于这点,连对伤寒最有经验的医者都说不清楚,倒是随军的桓谭竟有点研究。

“伤寒或是源于西北河西边塞。”

桓谭这么说是有依据的,他在长安时读了大量闲书,上到天文地理,下到虫鱼走兽都不放过,当他翻阅古书时,发现最频繁到“伤寒”这个词的,乃是来自西北的汉简。

“河西汉戎杂居,天气又寒,汉武时迁三十万镇西北,刚去的人便常患伤寒,存者不过十之六七。”

“而使者往返河西、长安频繁,便将此病带入中原,故而汉武之前鲜少有伤寒之疫,汉武之后,几乎隔数年便出一次。”

这病症常以秋、冬以及初春为爆发高峰期,和后世流行性感冒的季节规律颇似。

“但过往伤寒多在北方,徐、扬较少,前年赤眉之乱,淮北死人如麻,也不曾有伤寒大肆蔓延。”

目光回到眼前的大疫,桓谭等人觉得奇怪,第五伦却不觉得是“例外”。

虽然医者絮絮叨叨地跟他说什么“伤寒乃风邪所至”,但第五伦依然笃信,归根结底,还是流感等病毒作祟。

第五伦了解这时代人的衣食住行,很少离家百里的,这种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歪打正着起到了隔离效果,所以大疫起时,往往是长安、洛阳这些大城市先遭殃,闭塞的里闾小村却能幸运躲过。

然而战争,这种违反人类本性的重大活动,却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到一起,让他们开始一场病原体大交流。

故而自古用兵,师旅常有疾疫之忧,疾疫死者比战没者多数倍是常见的事,加上第五伦军中多是北方人,尤其是最偏北的幽冀兵,先在青州转了一圈,不知沾染了多少当地疾患,又来到天气与河北迥异的淮泗,水土不服下抵抗力变差,伤寒趁虚而入便不足为奇了。

“两军各为其主,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却不知道,双方都只是在为病毒养蛊啊。”

如此想来,第五伦忽然觉得自己和刘秀争天下,都有些“蜗角之争”的感觉了,少不了又自嘲了一番。

总结完疫病来源、季节、地理、发病原因后,第五伦却发现,自己依然没有特别奏效的方法:他没本事做出土法抗生素、青霉素,也不能言出法随,预言病毒有一天会奇迹般消失……

至于躺平等死,群体免疫之类,第五伦也颇为排斥,毕竟他可不想被人追谥为“魏川皇”。

第五伦思索后,决定主抓两手。

一是依靠老中医……

自第五伦称王,接管新朝宫室大量御医以后,推行军医制度数年,由朝廷出资,让医者们广受门徒,要求每个医者都得在军中服役三年,并留下至少十名学徒,如今这体系也只到勉强能用的程度。

但第五伦依然难以破除不同医派之间的门垒,随军的几位大医,面对同一种病,交上来的方子就截然不同,甚至换个人都要调换其中几种药。

看来看去,发现医者们主要用到14种药材,诸如桂枝、甘草、大枣、麻黄、生姜、芍药、附子、蜀椒等,从这些药物的疗效来看,主要是用于治疗风寒、咳嗽、头痛发热,没有大问题。

第五伦作为门外汉不好过多干涉,只亲自召见他们,苦口婆心地劝众人放下嫌隙,先帮皇帝渡过大疫。他指尖敲打着那些方子,不要求他们完全统一,至少在各自负责的营中,按照轻、重、中、预防这四种程度,配出四种药方来吧。

“诸卿所需药材,除了太过稀少者,予舍千金之财,也要尽力收集妥当。”

话虽如此,但第五伦却要求医者们将桂枝、芍药等这名贵药材换成可替换的廉价货,他不看单个疗效,只看集体康复。

染病人数太多,已近万人,每天还新增数百,不好一一辨别治疗了,如今之计,只能让众人喝“大锅药”。营垒中支起大釜,小火烹之,用大碗勺了给病患喂下,也别指望一口药下去立刻康复,中药得慢慢来,缓解炎症,靠自身免疫系统慢慢熬就不错了。

不过,对于车骑大将军等重点病人,第五伦则安排了专门的医者照顾,所需药材不论多难搞,都用驿骑千里送来。

所以到了如今耿弇痊愈时,才从弟弟耿舒口中,得知自己喝下去的那些药,皇帝究竟下了多少功夫!

第五伦探望完耿弇离去,耿舒才对兄长说了实话:

“人参是辽东贡品,放在洛阳,皇帝特令中都洛阳飞骑,五日夜八百里送至。”

“桂枝产自南方,岑将军在荆州缴获不少,封存于宛,四日夜六百里送达。”

“徐淮虽也有椒,但医者说,还是蜀椒最佳,陛下遂飞传长安未央宫,将昔日公孙述所赠立刻送来,花了七天才抵达徐州,入了兄长药汤。听说皇后得知前线艰难,又令椒房店将多余之货相继运来。”

第五伦对普通士卒力求“群体效果”,药越廉价易得约好,考虑了成本。但对车骑耿将军这种重要人物,却不惜重金——虽然第五伦心里认为,这徐淮的花椒,味道虽然没那么正宗,但入药成分跟蜀中花椒区别能有多大?他买的不是药效,而是这份心意。

耿弇确实感受到了,方才皱眉喝下的那碗药,他觉得又苦又麻,但等到下午的药送到时,耿弇捧着许久,凝视着黑漆漆的药汤久久无言,也不知在想什么,最后竟落了几滴泪。

这其中有感动,也有愧疚,如此小儿女状让耿舒忍俊不禁,但兄长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冷峻,还解释道:“加点药引而已。”

言罢端起药慢慢喝了起来,这一次,药汤似不再苦涩难食,而是带着温润与甘甜。

往后若有人用诗记下这件事,当是:“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青尘将军愈,无人知是桂椒来。”

耿弇的伤寒病症倒是好得差不多了,但对于魏军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等到耿弇终于走出养病的院子,这才发现外面气氛不同寻常,他当家做主时,可以在居民全无的下邳城走街串巷的军吏们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下邳封闭的大门,是每个街口都带着布口罩阻止无关人员流通的卫士。

等到了白门楼上,眺望城外安置病患的军营,更是井然有序,过去拥挤混乱的营内道路,几无一人,只有巡逻的小队缓缓走着。至于营垒诸门,更架起了围栏,鹿角向内,甚至还坐着几个手持大长刀的守卫,警惕地盯着每一个想出来的人。

这便是第五伦抓的第二手了,虽然他没有特效药,但考虑到伤寒——病毒的特性,阻断传染源是不会有错的。

于是第五伦下达了一个万全之令:

“封营!”

……

PS:汉代伤寒到底对应现代什么病还有争议,今只用其中一种,不展开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